諸葛亮為什麼隱居南陽?並非待價而沽,而是另有打算!

2021-01-09 日航通鑑

諸葛亮隱居一事一直都是我們現代人所津津樂道的。畢竟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傳奇性的人物,在諸葛亮的傳奇故事的加持之下,諸葛亮隱居一事不免也被人神話。今日一文,日航君就與各位回到三國,探討一下諸葛亮隱居南陽的目的。

一、 最為直接目的:為了保命

孔子曾經說了一句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意思很明確,君子要學會明哲保身,不要讓自己處於必死的危險境地之中。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四處戰事頻發,本來是作為讀書人聚集聖地的潁川已經不適合逗留了,因此讀書人開始了遷移,這種遷移是從北到南的遷移,當時讀書人多喜歡避亂於荊州、益州等比較和平,比較安全的地方。諸葛亮一家則是選擇了避亂於荊州。諸葛亮可能最初的想法真的只是在亂世之中能夠保全性命就不錯了他自己也在《出師表》中寫道: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我們從中可見在面對著嚴重的生存危機的時候,諸葛亮最初的想的就是怎麼保命,這也是來荊州的最初動機。為什麼是荊州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點:

1、 荊州戰亂初平,比較安全

荊州一帶也有戰亂,其中最大的一場戰亂就是張羨之叛,其時間大約是在官渡之戰前後。在張羨之叛後,劉表用自己的手段控制了荊州,因此荊州成為了當時少有的既富裕又安全的地方。據記載:

「(劉表)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

我們可以對荊州的形勢做一個大體的描述了,北方有漢川之險要,來自北方的敵人一時半會很難打進荊州;南方的張羨已經被消滅,來自南方的勢力很難進攻荊州;荊州土地方圓數千裡,土地肥沃,商業繁榮,經濟發達;有士兵十餘萬人,這十餘萬士兵為劉表的荊州大業提供了保障。

因此可以說,荊州非常安全,是當時比較合適的避難地之一。

2、 劉表讀書人出身,重視人才

劉表最初也是一個讀書人的身份自傲的,他是「八俊」之一,曾經身陷黨錮之爭為了維護士人榮耀而與宦官進行了長時間的鬥爭。因此從自身的身份認同上,劉表認為自己是一個讀書人,當同樣身為讀書人的各位同僚身陷患難之時,劉表便伸出了自己的援手。據記載:

「州界群寇既盡,表乃開立學官,博求儒士。」

我們由此可見當荊州安定下來的時候,劉表開始主動延攬各路士人,並且還主動給各路士人提供工作,劉表的熱情態度也吸引了很多人投奔他。

3、 諸葛亮一家與劉表關係不錯

諸葛亮自幼父母雙亡,跟隨著從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有一個朋友便是劉表,因此諸葛玄便選擇了去投奔自己的朋友劉表,畢竟有句老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諸葛玄漂泊在外,自然是要選擇一個不錯的朋友來幫助自己,劉表便是他的選擇。

因此諸葛亮選擇荊州的最初動機很單純,就是為了保命而選擇的荊州。

二、 為了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在漢代讀書,不像我們現在一樣有學校,要想學到知識,你必須去各個大儒家學習,例如說劉備就曾經是大儒盧植的學生之一。

在東漢亂世還沒有開啟的時候,最好的教育資源集中在長安、洛陽、潁川等地,南方的教育資源非常薄弱。但是隨著北方戰亂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大儒便搬家到了南方,教育資源也更多地集中在了南方。個人認為教育資源可以分為環境、老師、同學三方面。

就環境而言,我們上面有分析,荊州比較和平,而且是大儒聚集的地方,教育環境很優秀,是一個適合學習的地方。

就老師來說,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也不是個普通人。傳說司馬徽此人博學多聞,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等,當時很多人都特意來到荊州找司馬徽學習古文經學。司馬徽涉獵非常廣泛,並非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只會捧著書說教的老夫子的形象。因此諸葛亮在他的教導之下也一定是學到了非常多的一般人學不到的東西,這也是諸葛亮的寶貴財富。

就同學而言,諸葛亮身邊的同學主要是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石廣元、汝南孟公威等人。這一批同學按照諸葛亮的評價來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這說明諸葛亮身邊的同學們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因此諸葛亮才能得出這個結論。

因此綜上來看,諸葛亮在荊州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成為自己日後晉升的根本。

三、 諸葛亮在等待機會出山

我一直都認為即便沒有劉備一事,諸葛亮也會出山,因為這是諸葛亮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

在出山之前,諸葛亮「好為梁父吟」並且「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我們由此可見諸葛亮這個人是有著遠大抱負的人,他的夢想是成為管仲、樂毅一般的人。為了實現管仲、樂毅之夢,諸葛亮是不會投靠曹操的。在人才已經接近飽和的曹魏政權中,像諸葛亮這樣年輕而且毫無根基的人是很難出頭的。我們可以參考同樣富有才能的司馬懿,一直熬死了魏國三任君主才算是真正出頭。

當時諸葛亮的好朋友孟公威因為思念家鄉想要北歸,諸葛亮對他說:「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說實話,諸葛亮這句話有毛病,因為當時士人力量最強大的還是在北方。諸葛亮說這句話,從側面可以看到諸葛亮不願意回到北方,回到這種難以出頭的北方,諸葛亮希望尋找一個冉冉升起的新生政權來彰顯自己的價值。

因此諸葛亮在南陽種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察各路諸侯,尋找能夠彰顯自我價值的東西。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恐怕也是其思索良久的東西。說實話,《隆中對》的可操作性極大,給劉備可以用,給劉表可以用,給孫權一樣可以用,因此諸葛亮的這條計策未必是為劉備貼身打造的,這僅僅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必須之策,只要是有能用上的地方,我想諸葛亮都很願意去施展自己的《隆中對》。

四、 總結

因此我認為諸葛亮隱居南陽最基本的需求是求生存,在保證了自我生存的前提下,諸葛亮開始努力尋求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想要通過出山等方式來尋找好的君主以實現自我價值。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相關焦點

  • 南陽還是襄陽?諸葛亮隱居地,爭了幾百年,誰能一錘定音?
    爭奪諸葛亮隱居地,襄陽和南陽開撕。這是正好一年前某媒體的文章。湖北襄陽,河南南陽,直線距離,一百公裡多一點點。襄陽認為,諸葛亮隱居的古隆中,在他們這;而南陽的理由,似乎更充分,畢竟,《出師表》裡明明白白寫著,「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 南陽最知名的人文景點 諸葛亮在此躬耕隱居十年
    山東臨沂諸葛亮故裡、浙江金華諸葛八卦村、四川成都武侯祠、陝西勉縣武侯祠、湖北襄陽古隆中等,都是瞻拜諸葛亮的好去處。河南省南陽市也有一個地方值得一去,那便是坐落在臥龍崗之上的武侯祠。要說南陽最知名的人文景觀,那肯定非武侯祠莫屬。但凡來南陽旅遊的遊客,大都會去南陽武侯祠。
  • 你知道諸葛亮的出生地嗎?原來不在襄陽與南陽,而是山東一個村莊
    諸葛亮是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在民間被視為智慧的化身,後世被稱為「智聖」, 國內很多城市正在建設與諸葛亮相關的旅遊勝地,特別是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正在爭奪諸葛亮的隱居地,所以我們今天聊的是:你知道諸葛亮的出生地嗎?原來不在襄陽與南陽,而是山東一個村莊。
  • 兩套教材「南陽」注釋不同 因諸葛亮故居之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中的這些句子國人都很熟悉,然而,湖北和河南的兩個中學生偶然發現,針對「南陽」的注釋,人教版教材與北師大版教材卻截然不同。教材差異的背後,仍是湖北襄陽與河南南陽的諸葛亮躬耕地之爭。有學者認為,教科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本有別於一般傳播載體,在內容上應更嚴謹,不應捲入學術之爭,對沒有定論的爭議問題不應自己下結論,充當裁判。
  • 一個南陽人的諸葛亮情懷
    據南陽地方官媒報導:「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建設項目,是自清代中期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復建,是自公元234年蜀國故將淯陽侯黃權在臥龍崗修祠祭拜諸葛亮以來有記錄的第43次修建。園區規劃以武侯祠為核心,以諸葛亮文化為中心,以躬耕精神為主題,以崗為根,以文為魂,以水綠為底,以龍脈為軸,構建山水文旅及交通建築諸系統。」足以見得,諸葛亮之爭對豫鄂兩地來說,舉足輕重,一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讓世人堪憂。
  • 諸葛亮一個「南陽布衣」,如何對天下的情況如此了解?
    導語:諸葛亮一個「南陽布衣」,如何對天下的情況如此了解?看三國的人經常會驚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而且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對諸葛亮的評價都非常高,因為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神奇的事情,不過我們了解的諸葛亮,基本上都是劉備三顧茅廬之後的事情,對於之前的事情並不是很了解,那麼我就很奇怪,當時身在南陽草廬的諸葛亮,如何對天下的情況如此了解?未出三分地,便知天下事。
  • 諸葛亮到底是南陽的還是襄陽的?山東一地有些尷尬
    諸葛亮,三國蜀漢丞相,我國歷史上忠臣與智者的化身、名臣良相的代表,在政治、軍事、文學、書法、外交等領域都有突出的成就,還有諸葛連弩、孔明燈、木牛流馬等發明,更因《三國演義》中充滿傳奇色彩的形象而自古被人所尊崇、喜愛。
  • 龍隱南陽---乾卦第一爻:潛龍勿用的最好註解
    所有看過《三園演義》的讀者,對諸葛亮這個人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他的智慧和各種用兵如神的故事被宣染得如魯迅先生說的一樣「諸葛多智而近妖」了,直到今天都還是「千古名聲不墮」的一個傳說,簡直是中國人心中智慧的化身,老人們經常和我們說:「前有諸葛亮,後有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諸葛亮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份量
  • 諸葛亮反骨的玄學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南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 關羽北伐,為什麼諸葛亮不忠言直諫也不獻計獻策,而是選擇沉默?
    原因不在《三國志》,後人對此頗有爭議。直到近現代,才有章太炎先生提出了一種相當有說服力的推測:關羽囂張地破壞了「聯吳抗曹」的外交計劃,以致蜀漢的智囊諸葛亮決定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徹底消滅這個無法控制的隱患。那到底這是一起蓄意已久的謀殺案,還是始於關羽自傲的偶然事件?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楚到底是誰發起了這次北伐,派關羽去攻打襄樊。
  • 2014年8月28日發行《諸葛亮》特種郵票
    中國郵政定於2014年8月28日發行《諸葛亮》特種郵票1套2枚,小型張1枚,郵票內容分別為臥龍出山、鞠躬盡瘁,小型張內容為諸葛亮像。全套郵票面值為8.40元。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年,諸葛亮為避戰亂隱居南陽隆中,躬耕隴畝,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諸葛亮的故事告訴你,不可小看任何人!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實諸葛亮也有自己敬佩的人,這就是在諸葛亮出山之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諸葛亮在南陽種地的時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諸葛亮的故事告訴你,不可小看任何人!事情是這樣的。諸葛亮早早就沒有了父母,他和弟弟諸葛均就跟著叔叔一起到了荊州,之後就和弟弟在南陽隱居,一面種地一面學習知識。
  • 諸葛亮出生在一個窯洞裡?他底是哪的人?
    不過這次,諸葛亮的出生地被具體到一個村,甚至是一個窯洞。有媒體援引運城市廣播電視臺《第一時間》欄目報導,「諸葛亮生在天興長在臥龍,這種說法就這樣一代代被傳了下來,直到五年前,當地的熱心人士開始關注這件事,他們通過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給出了答案。」
  • 諸葛亮到底是哪裡人?河南人還是山東人?
    在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諸葛亮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作為三國歷史中最受人們喜歡的人物之一,諸葛亮是哪裡人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都認為自己孔明的第二故鄉。
  • 十二裡河,十九個億,營造諸葛亮的濯足之地
    南陽與黃河共處中原、一樣為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卻又是淮河之瀆、是淮河的發源地;而南陽母親河及其支流卻又作為漢江最大的支流注入漢水匯入長江,屬於長江流域,南陽另有一半以上的水源流入【丹江】。如果僅從水系作參考,考察一個地方,你將會發現【南陽】其實是一個譜系複雜、頭緒繁多的地方。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與腦後有反骨無關
    公元234年,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決意再度出兵北伐。在《三國演義》中,與司馬懿對峙於五丈原的諸葛亮夜觀星象,發現他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打算以祈禳之法讓自己的星宿歸位,以救回自己的性命。當時諸葛亮設下七七四十九盞明燈,打算向天再借上二十年的壽命。
  • 魏延被殺並非因為反骨 而是因為他犯了大忌
    魏延被殺並非因為反骨 而是因為他犯了大忌文章來源:王者歷史君 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智謀無雙且有識人之能,從一開始就看出魏延日後必反,對其深為厭惡,最終在自己死後留下後手斬殺了魏延。首先,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諸葛亮所謂反感魏延的基礎並不存在,即三國演義裡寫的:因為魏延是降將。諸葛亮說他是背主之人,腦後有反骨,因此而不待見。
  • 三國人物分析: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為什麼就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三國人物分析: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為什麼就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看見諸葛亮如此的鎮靜,性格多疑的他一下子就以為其中必有玄機,他認為諸葛亮這麼的無畏,很有可能蜀軍在城中已經做好了埋伏,一旦自己貿然的衝進去,將會立刻被蜀軍包圍,死無葬身之地。於是他馬上下命令,讓魏軍掉頭撤退。諸葛亮的這一步險招,不僅保住了西城沒有失守,還不費一兵一卒逼退了大魏的軍隊。但是,司馬懿也並非等閒之輩,向來老謀深算的他,怎麼就上了諸葛亮的當呢?
  • 南陽春晚今天開錄 農曆臘月二十八正式播出
    南陽春晚倒計時—明天開錄!)觀眾只需通過百度APP,用手機看春晚的同時,有機會獲得不同類型的紅包驚喜。同時,春晚還以「幸福又一年」為主題,在「春晚」抖音官方帳號上發起一次覆蓋全球的新媒體行動。用短視頻記錄春節期間的小確幸、大美好,展示濃濃的年味和團圓氛圍,展現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幸福生活,實現全球華人的大聯歡。
  • 劉備見諸葛亮一面就接受了《隆中對》?要經歷相交和相知才有信任
    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如果有這樣的理由,你劉備就不要出來爭霸天下,而且荊州和益州都是劉家宗室的地盤,就乾脆別玩了。劉備為什麼不取荊州,我後面要說。如果不取荊州,那就執行《隆中對》的另一個方針,結好孫權吧,可是劉備並沒有想到去結交孫權,而是準備逃到蒼梧(今廣西梧州)去投靠太守吳巨,這就完全違背了《隆中對》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