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隱居一事一直都是我們現代人所津津樂道的。畢竟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傳奇性的人物,在諸葛亮的傳奇故事的加持之下,諸葛亮隱居一事不免也被人神話。今日一文,日航君就與各位回到三國,探討一下諸葛亮隱居南陽的目的。
一、 最為直接目的:為了保命
孔子曾經說了一句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意思很明確,君子要學會明哲保身,不要讓自己處於必死的危險境地之中。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四處戰事頻發,本來是作為讀書人聚集聖地的潁川已經不適合逗留了,因此讀書人開始了遷移,這種遷移是從北到南的遷移,當時讀書人多喜歡避亂於荊州、益州等比較和平,比較安全的地方。諸葛亮一家則是選擇了避亂於荊州。諸葛亮可能最初的想法真的只是在亂世之中能夠保全性命就不錯了他自己也在《出師表》中寫道: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我們從中可見在面對著嚴重的生存危機的時候,諸葛亮最初的想的就是怎麼保命,這也是來荊州的最初動機。為什麼是荊州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點:
1、 荊州戰亂初平,比較安全
荊州一帶也有戰亂,其中最大的一場戰亂就是張羨之叛,其時間大約是在官渡之戰前後。在張羨之叛後,劉表用自己的手段控制了荊州,因此荊州成為了當時少有的既富裕又安全的地方。據記載:
「(劉表)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
我們可以對荊州的形勢做一個大體的描述了,北方有漢川之險要,來自北方的敵人一時半會很難打進荊州;南方的張羨已經被消滅,來自南方的勢力很難進攻荊州;荊州土地方圓數千裡,土地肥沃,商業繁榮,經濟發達;有士兵十餘萬人,這十餘萬士兵為劉表的荊州大業提供了保障。
因此可以說,荊州非常安全,是當時比較合適的避難地之一。
2、 劉表讀書人出身,重視人才
劉表最初也是一個讀書人的身份自傲的,他是「八俊」之一,曾經身陷黨錮之爭為了維護士人榮耀而與宦官進行了長時間的鬥爭。因此從自身的身份認同上,劉表認為自己是一個讀書人,當同樣身為讀書人的各位同僚身陷患難之時,劉表便伸出了自己的援手。據記載:
「州界群寇既盡,表乃開立學官,博求儒士。」
我們由此可見當荊州安定下來的時候,劉表開始主動延攬各路士人,並且還主動給各路士人提供工作,劉表的熱情態度也吸引了很多人投奔他。
3、 諸葛亮一家與劉表關係不錯
諸葛亮自幼父母雙亡,跟隨著從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有一個朋友便是劉表,因此諸葛玄便選擇了去投奔自己的朋友劉表,畢竟有句老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諸葛玄漂泊在外,自然是要選擇一個不錯的朋友來幫助自己,劉表便是他的選擇。
因此諸葛亮選擇荊州的最初動機很單純,就是為了保命而選擇的荊州。
二、 為了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在漢代讀書,不像我們現在一樣有學校,要想學到知識,你必須去各個大儒家學習,例如說劉備就曾經是大儒盧植的學生之一。
在東漢亂世還沒有開啟的時候,最好的教育資源集中在長安、洛陽、潁川等地,南方的教育資源非常薄弱。但是隨著北方戰亂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大儒便搬家到了南方,教育資源也更多地集中在了南方。個人認為教育資源可以分為環境、老師、同學三方面。
就環境而言,我們上面有分析,荊州比較和平,而且是大儒聚集的地方,教育環境很優秀,是一個適合學習的地方。
就老師來說,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也不是個普通人。傳說司馬徽此人博學多聞,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等,當時很多人都特意來到荊州找司馬徽學習古文經學。司馬徽涉獵非常廣泛,並非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只會捧著書說教的老夫子的形象。因此諸葛亮在他的教導之下也一定是學到了非常多的一般人學不到的東西,這也是諸葛亮的寶貴財富。
就同學而言,諸葛亮身邊的同學主要是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石廣元、汝南孟公威等人。這一批同學按照諸葛亮的評價來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這說明諸葛亮身邊的同學們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因此諸葛亮才能得出這個結論。
因此綜上來看,諸葛亮在荊州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成為自己日後晉升的根本。
三、 諸葛亮在等待機會出山
我一直都認為即便沒有劉備一事,諸葛亮也會出山,因為這是諸葛亮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
在出山之前,諸葛亮「好為梁父吟」並且「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我們由此可見諸葛亮這個人是有著遠大抱負的人,他的夢想是成為管仲、樂毅一般的人。為了實現管仲、樂毅之夢,諸葛亮是不會投靠曹操的。在人才已經接近飽和的曹魏政權中,像諸葛亮這樣年輕而且毫無根基的人是很難出頭的。我們可以參考同樣富有才能的司馬懿,一直熬死了魏國三任君主才算是真正出頭。
當時諸葛亮的好朋友孟公威因為思念家鄉想要北歸,諸葛亮對他說:「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說實話,諸葛亮這句話有毛病,因為當時士人力量最強大的還是在北方。諸葛亮說這句話,從側面可以看到諸葛亮不願意回到北方,回到這種難以出頭的北方,諸葛亮希望尋找一個冉冉升起的新生政權來彰顯自己的價值。
因此諸葛亮在南陽種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察各路諸侯,尋找能夠彰顯自我價值的東西。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恐怕也是其思索良久的東西。說實話,《隆中對》的可操作性極大,給劉備可以用,給劉表可以用,給孫權一樣可以用,因此諸葛亮的這條計策未必是為劉備貼身打造的,這僅僅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必須之策,只要是有能用上的地方,我想諸葛亮都很願意去施展自己的《隆中對》。
四、 總結
因此我認為諸葛亮隱居南陽最基本的需求是求生存,在保證了自我生存的前提下,諸葛亮開始努力尋求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想要通過出山等方式來尋找好的君主以實現自我價值。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