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國蜀漢丞相,我國歷史上忠臣與智者的化身、名臣良相的代表,在政治、軍事、文學、書法、外交等領域都有突出的成就,還有諸葛連弩、孔明燈、木牛流馬等發明,更因《三國演義》中充滿傳奇色彩的形象而自古被人所尊崇、喜愛。
諸葛亮死後諡「忠武」,「忠武」也被視為我國古代最高榮譽之一,後世獲得「忠武」諡號的還有王猛、郭子儀、韓世忠、常遇春等名臣良將,嶽飛最後也被追諡「忠武」。
現在,名人故裡之爭非常激烈,連西門慶、潘金蓮故裡都有數地參與競爭,諸葛亮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現在的名人故裡之爭與其躬耕地之爭相比就顯得有點小兒科,畢竟南陽、襄陽兩地對諸葛亮躬耕地的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非常激烈。
我國古代對諸葛亮躬耕地的爭議最典型的案例發生於清朝,清道光年間湖北宜昌人顧嘉蘅到河南南陽府任知府,當時南陽、襄陽之間對諸葛亮躬耕地的爭奪已經非常激烈,南陽當地文人給出自湖北的知府大人出了個難題,叫他表態諸葛亮到底躬耕於哪裡。
作為一個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人,顧嘉蘅很為難啊,無奈之下只能耍個聰明,寫下了「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的楹聯。
古代,各地對名人故裡的爭奪多由於地域自豪感、文化認同感,但在現在的社會中,名人故裡爭奪戰的集中爆發除了以上因素外,更多的是對現實經濟利益的爭奪,畢竟「文化搭臺」是為了「經濟唱戲」嘛。
那麼,諸葛亮躬耕地到底是哪裡呢?表面上看,由於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有「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表述,似乎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毫無爭議,但實際上由於東漢末年行政區劃與現在差別很大,東漢末的南陽指的是荊州南陽郡,而不是現在的南陽市。
南陽郡,東漢第一大郡,其始建於秦時,為秦三十六郡之一,由於漢光武帝劉秀的家鄉就為南陽郡,南陽郡在東漢的地位就格外高,有「帝鄉」之稱。南陽郡郡治為宛城,宛城即今南陽市市區且今南陽市市域絕大部分在東漢時隸屬於南陽郡,但南陽郡較今南陽市要大的多,還包括今湖北隨州、襄陽、十堰及陝西商洛等地市部分地區,如劉秀出生地南陽郡蔡陽縣即今湖北襄陽棗陽市,而今襄陽隆中東漢末就隸屬於南陽郡鄧縣(非現在的鄧州市)。
現在一般認為諸葛亮躬耕地為襄陽隆中,包括2003年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等資料都顯示隆中為今襄陽隆中,表明現在的襄陽市為諸葛亮躬耕地,但畢竟「躬耕於南陽」太直觀且還有一些其他依據,現在襄陽隆中說及南陽臥龍崗說都有人支持。
至於臥龍崗及隆中的武侯祠則不足為憑,畢竟我國歷史上對諸葛亮的祭祀在其死後不久就已經開始,最早的武侯祠位於今陝西勉縣,由劉禪下令所建,而今河南南陽市武侯祠及襄陽隆中武侯祠均建於魏晉時期。
諸葛亮躬耕地的爭奪如此激烈,導致了山東一地格外尷尬,那就是山東臨沂市。臨沂沂南是諸葛亮的出生地,正牌諸葛亮故裡,但由於襄陽、南陽之爭如此吸引眼球,導致現在不少人認為諸葛亮就是河南或者湖北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南陽、襄陽儘管還沒分出勝負,但都不是失敗者。
本文由滄海桑田史海沉鉤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