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不僅有禮儀文化、酒桌文化、服飾文化等,而且還有喪葬文化。喪葬文化十分講究,分為普通喪事與喜喪。喜喪主要是指家中的老人功德圓滿,沒有受到疾病的折磨而壽終正寢,後人是不應該悲傷的,而且還需要請樂隊來慶祝。
一個人至少要經歷三件人生大事:剛降臨人世呱呱啼哭的滿月酒,成年後遇到良人結為連理的喜宴,最後就是人生大限的喪席。我們能體會到的只有前兩件大事,最後的那件,我們在親人好友的哭泣中和吹鑼打鼓中徹底長眠。那麼不同年齡段的人死後,他們的棺材其實也是不一樣的。
不同的朝代,喪葬制度的講究也不同,尤其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甚至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的棺材也不一樣。雖然現在很多地方已經禁止「土葬」了,但是在很多偏遠的農村,還有使用的「土葬」的習俗,幾乎都是用的黑棺,其他顏色的棺材許多人都沒有見過。
棺材在古代又稱之為棺槨,因為在古代,棺槨裡面可能不止一副棺材,地位越高,在去世後,所使用的套棺數量就越多。我國套棺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雖然生活各方麵條件都非常落後,但是德高望重的人死後,族人就會為他準備木質的棺槨。
在周朝,周天子駕崩後,足足使用了四層棺槨,最裡面的一層大多是水牛皮或者是犀牛皮製作的,第二層大多是用椴木製作,第三層和第四層一般用的是梓木,所以皇帝皇后用的棺槨又被稱為「梓宮」。
古代的皇室貴族一般奢靡,生前什麼都要用最好的,即使是死了也依舊要彰顯自己的地位,棺槨必須得奢華,而且還必須有很多奇珍異寶陪葬。雖然我們現在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在古代卻不一樣,陪葬得越多,下輩子就會越有福氣。那麼下葬一般會用到哪幾種顏色的棺材呢?這其中又有什麼講究?
首先,就是我們常見的黑色棺材,在當今的社會中,黑色棺材好像適合任何喪事,但是在古代時,黑色棺材是專門用來葬死人的,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棺材就不那麼講究了。
其次,是紅棺材,紅色在我國代表著吉利,尤其是有喜事的時候,紅色就被用到各種場合,看上去十分喜慶。所以紅棺材一般用於喜喪,指那些七旬以上的老人,沒有經歷過疾病的折磨而壽終正寢。
再次,就是原木棺材,沒有被塗上顏色,這種棺材一般是貧苦人家用的較多,沒有刷漆,價格就相對便宜一些。不過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由於家中還有比逝者更年長的人,所以也會採用原木棺材下葬。
最後,金色和白色的棺材,這在我國是非常罕見的,一般是外國人會使用這種棺材,或者是未成年夭折,意外去世的也可能用得上。不過這兩種棺材造價極高,一般的普通人家也用不起。
結語: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現在,土葬也逐漸被火葬取代,因為火葬相對於土葬,更加節約土地比較環保。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淘汰了落後於時代的習俗和文化,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冰葬和水葬將會永遠代替土葬,傳承喪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