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人兒還能捏出什麼花兒?」當記者親眼見識了徐海峰的手藝,看著葫蘆上的精美「雕花兒」、託盤上的老北京風情,還有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奧運福娃穿梭其間,很難想像,這些真的是用面捏出來的。
前門西河沿大街188號一座普通的大雜院裡,「老」藝人徐海峰正忙著和面。三十出頭的他,專修面人已有十多年。雖然在圈內名氣不大,但手藝很是了得。業餘愛好捏麵人的父親從小就給他啟了蒙,老人的初衷本就是哄孩子開心,沒成想這竟成了小徐日後吃飯的「家什」。
心靈手巧的徐海峰很快便吃透了父親的手藝,捏個孫悟空、豬八戒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野心」。於是在做了面人師傅潘大鴻的高徒後,小徐把自己的手藝擺到了王府井的小吃街。
五年下來,徐海峰的手藝在這裡得到了實踐。數千個各具風格的麵塑作品,一改傳統的人物造型,通過面藝建築、葫蘆與面藝結合等創新方式,摸到傳統民間工藝的時代脈搏,令人耳目一新;而同時攢下的人氣也讓他離開王府井後至今仍「訂單」不斷。
「今年去逛廠甸廟會唯一的收穫就是買了個據說是北京民間麵塑第四代傳人徐海峰的面人!實話實說,確實挺細……」幾天前,「罈子」裡有的網友還在回味小徐的活兒。白繼開攝影報導B149
圖二:在葫蘆上「雕」出麵塑,將二者巧妙結合是小徐自創絕活兒。
圖三:由成賢街牌樓、四合院、福娃、六十六子組成的《團結和諧中國年》花了小徐兩個半月才創作完成。不但在今年廠甸廟會上頗受歡迎,如今還時常被請出家門展出。
圖四:為觀察小雞的動作與神韻,母親為小徐買回八隻小雞當模特。
圖五:十平方米的小屋裡擺放了兩張雙層床,床的上鋪都堆滿了小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