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錢換取孩子勞動,易產生金錢弊端,有效引導帶孩子正確認識金錢

2021-01-09 騰訊網

家長有沒有遇到過自己孩子懶惰程度已經快要爆表了,只要在家裡孩子就能躺在床上一天,家長叫起來之後,他們又迅速地轉移陣地到客廳的沙發上去,父母在家忙得暈頭轉向的,而孩子翹著二郎腿,吃著零食看著電視好不愜意的樣子。

而當父母想要讓孩子幫個忙時,孩子還會左一個藉口,右一個理由的搪塞家長,實在是太令人生氣了。但是孩子說又說不聽,打又打不了,自己養育了這麼久,到頭來幫個忙都不行,怎麼不叫父母們寒心呢?

讓孩子從小開始「工作」是對是錯?

天天的父母就就面臨著上述的煩惱,孩子太過懶惰,空閒時間也不願分擔一下爸媽的苦惱,這讓天天父母很是傷感。天天媽媽認為孩子肯定是過得太安逸了,都不懂大人的辛苦,所以這麼心安理得的去享受。

這個判斷讓天天媽媽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就是讓孩子為自己打工,體會一下工作父母的艱辛,又讓孩子幫著減輕負擔。所以天天媽媽馬上就開始執行了,利用不給孩子零花錢,想要買東西就要自己賺的原則讓孩子同意了家庭打工制。

剛一開始天天都實行的很好,天天媽媽都覺得自己真的是想出了絕佳辦法。但是後來天天媽媽開始發現孩子的情況越來越怪。比如本來是按工作項目結帳,但後來天天開始覺得有些工作量大應該分批算錢,家長也覺得沒什麼毛病同意了。

後來天天開始對於每一件勞動都算的清清楚楚,甚至還是使用了一些理論漏洞來讓家長多給錢。而且孩子家務的完成度不高,比如地沒掃乾淨,衣服沒晾好等等,還沒做好便急著結款。這可讓天天媽媽不樂意了,和孩子辯解,孩子居然說道:"你只說需要做,也沒說要做得多好呀?"

這讓天天媽媽開始警覺,隨後便停止了家庭打工制,家長有沒有發現天天媽媽使用錢來讓孩子勞動,確實是做到了,但帶來的問題也是多種多樣。

用金錢交換孩子勞動會帶來哪些弊端?

1:孩子做事隨便,沒有認識到工作的性質

對於父母來說,讓孩子做家務只是希望孩子能夠理解平常家長的辛苦,讓他們能夠感恩,或者少量幫助減輕自己的負擔,也沒有真正去管制孩子的工作成果。

那麼這就會讓孩子覺得事情只要做了就好,不需要做好,那麼孩子就會養成隨便的性子,不肯努力甚至是拒絕努力。父母一開始就沒有對孩子抱有希望,也就不會那麼快的發現孩子做事態度。

而這種閒散態度根本就不能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辛苦和工作的艱辛,只會讓孩子對工作產生錯誤認知,覺得上班就是插科打諢,隨便度日的方式,那麼以後孩子也不會想著去拼搏學習,對待事情就會很隨便。

2:工作態度沒學會,工資上的計較倒是自學成才

在孩子開始工作之後,就會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目標就是金錢,他們會用盡辦法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當然這不是不好,只是孩子的工作匹配不上應有的工資,孩子開始在工作內容上斤斤計較,這樣的性格是沒有人喜歡的。

而且孩子沒有正確認識工作的性質,只知道金錢,這樣就會讓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不管他人利益,只顧自己利益的無恥之人。

並且孩子會開始覺得如果沒有酬勞那麼就不用幫助家裡做家務,這樣子就與家長剛開始的理念本末倒置了。

3:把義務當成了利益

父母撫養孩子長大是義務也是利益,家長需讓孩子健康成長,而自己也從孩子那裡獲得心靈的滿足。而孩子的利益是父母的愛,因為愛,他們獲得了生活用品,獲得了情感關注,獲得了尊重與理解,

然而孩子的義務是孝順父母,這個孝順不是只有長大之後有能力才叫孝順,而是指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愛護父母。可父母用金錢讓孩子把自己的義務變成了利益性的東西。

這會讓孩子忽略了父母的愛,只記得金錢的魅力,如此孩子怎麼會對父母心懷感恩呢?

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父母不能用這麼簡陋的方式去幫助孩子認識金錢,我們需要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幫助父母,又能正確認識到金錢的含義。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首先,要讓孩子體會真正的勞動換取金錢

父母可以讓孩子在跳蚤市場感受一下自己賺錢的樂趣與艱辛或者讓孩子去體驗一些允許範圍內的工作,在真正的工作環境裡,孩子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工作的不易與父母的辛苦,並且也會明白金錢來之不易,需要珍惜。

我們總說沒有經歷過,就很難感同身受,確實是這樣沒錯,我們一味的用口頭描述,用模擬實驗,都不如讓孩子親身體驗一把。

其次,用理解來換取真正的勞動價值

想讓孩子自己主動幫助家裡的家務,可以讓孩子多了解自己的難處,比如多和孩子說說生活的不易,告訴孩子這個世上還是有很多不能像我們這樣充足的家庭,用事例讓孩子對生活的不易了解得更加清楚。

這不是讓孩子杞人憂天,只是我們早早知曉世界的難處,那麼我們就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

最後,親子溝通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父母總覺得和孩子溝通似乎都是產生問題之後才需要的,其實不然,和孩子多溝通可以趁機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觀念,對於孩子的三觀形成是很有幫助的。家長不要以為這種精神層面的東西不重要。

每個人的三觀都能夠影響自己對待事情的判斷和處理方式,孩子是否明辨是非靠得就是這些觀念的指引,所以父母可不要忽視了這些看不見的東西。

生活條件的富裕,並沒有豐富孩子的精神,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孩子的每一個學習方向上指出正確的道路。每一個小小的觀念想法都可能讓孩子變成另外一種人,是好是壞,就看家長的指揮了。

金錢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品,我們需要卻不能被其掌控,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能正確地處理自己的欲望和觀點,只要有一點的偏差,他們就有可能讓自己的成長受到影響,各位家長要注意了。

相關焦點

  • 金錢教育不是讓孩子成為守財奴,而是給他們正確的財富觀引導
    身為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起很大的引導作用,我們需要弄明白,孩子對錢財到底有什麼錯誤的認識,才會導致他們為了獲得零花錢可以不擇手段。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為孩子缺乏了正確的財富觀,現在社會,支付寶微信都可以支持流通,即使是兩三歲的小孩子都會拿起爸爸媽媽的手機,知道他們手機裡有的是錢,隨便掃一掃就能夠買東西。
  • 財商教育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無論是家庭富裕還是經濟狀況一般,對孩子的精神教育都要予以重視,當孩子大手大腳花這錢卻沒有一點意識到這並不是靠著他的勞力所得,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但同時也要給他們更多的體驗,讓他們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及金錢觀。
  • 經濟社會,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那麼怎樣才能讓小孩正確的對待金錢,理解金錢的價值呢?我們應該要為小孩培養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因為,我們不希望這樣的新聞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小孩沉迷遊戲,3天花掉父母12000元的血汗錢;熊孩子玩手遊刷爆父母信用卡,20天內揮霍近6萬;小孩在學校大手大腳揮霍,和同學互相攀比等等。
  • 當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家長的回答決定孩子是否有正確的金錢觀
    讓孩子認識錢讓孩子認識錢,體會錢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可以讓孩子去嘗試付費的滋味,例如,孩子想買個玩具或買件衣服,那麼我們可以把錢給孩子,帶他們去櫃檯付錢。錢是怎麼來的錢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貢獻創造出來的,家長平時可以借這個機會跟孩子談一下自己工作的內容,自己做什麼工作的,能幫助什麼人解決什麼事情,產生了什麼價值,所以得到了相應的報酬。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讓孩子更加懂得去珍惜大人們的勞動成果。
  • 女孩如果對價值觀沒有正確的認識,會走入「金錢至上」的誤區
    我們大家都知道,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推動孩子的成長,使孩子的一生都受益。與之相反,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所以,作為女孩的家長,在青春期這個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一定要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青春期是人生中美好的花季,但很多女孩卻不懂得珍惜,整天喊「活著沒勁」。為什麼會這樣呢?
  • 如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家長學會3點,孩子成長更健康
    幫助小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一件不可謂不辛苦的事情,尤其是正在懵懂成長的青少年,更要小心翼翼,以免跟他們的青春期相撞成為一種家庭衝突。不久前,我看了不少關於對於養育孩子費用的研究,如果按照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算起,每養大一個孩子至少就得五十萬,如果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成本至少要翻兩番。
  • 孩子從小愛慕虛榮,崇尚金錢,3個方法,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
    現在網絡比較盛行,孩子接觸網絡,更早地了解社會還有訊息。但是孩子年紀比較小,不能正確地知道正確的價值觀。造成孩子追求別人眼中的名利、還有金錢,而不是腳踏實地進行學習。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也是比較擔憂,不知道如何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
  • 教會孩子分辨價值,擁有正確金錢觀
    孩子天生就對錢感興趣,而小學和初中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和發展階段,孩子只有形成了正確的金錢觀,他們才有能力扛起自己的人生,也才能有本事為自己的未來買單。 而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是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 如何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 將家務與金錢相掛鈎?這是錯誤的金錢觀,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才正確
    提及家務,通常而言很少孩子會主動去做,然而接觸家務少,就難以在家庭中發揮個人的價值感,也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於是很多家長就想到了用金錢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但事實上,將家務與金錢相掛鈎的做法是錯誤的。我曾經也以為,用金錢獎勵孩子未嘗不可,所以也將這一方法運用到兒子小濤身上。
  • 13歲男孩偷錢,被媽媽逼去自首:真正的富養是教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其實很多孩子對金錢的印象只停留在錢能買東西的層面上,卻不知道怎樣正確地獲取,更不知道獲取金錢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所以在此也提醒更多的家長們,一定要從給孩子灌輸良好的消費觀,零花錢也要適量給,讓孩子有自我支配的權利。《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曾說過:「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這個人是誰?
  •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金錢觀?家長記住以下4點,讓孩子有德又有財
    確實有些人為了錢財,丟了親情,丟了道德,甚至丟了性命,可見金錢的誘惑力有多麼大!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對他的一生至關重要。那麼,為人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怎樣正確的金錢觀念,從而讓孩子走上正道,遠離歪道呢?
  •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有多重要?看看小S的育兒方式就知道了
    還有每天拍到小S給女兒買了一件67塊錢的衣服,在小S看來,孩子還小,完全沒必要追求大牌,衣服穿著舒服就好,對於這種育兒方式,網友紛紛表示贊同:這才是真正的富養,從小讓孩子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明星黃子韜小的時候,爸爸黃忠東一直對他實行「窮養」,黃子韜一度以為自己家裡很窮。從小爸爸就和黃子韜說家裡的房子是租來的,沒有零花錢,從小到大,想要什麼東西,覺得沒必要的都不給買。
  • 聰明的父母,讓孩子擁有這3種錢,孩子未來財商更高,更能和金錢好好...
    面對孩子時,我們不必避諱談錢,而是要讓孩子感到「有錢」。 內心「有錢」的孩子,才不會只死盯著金錢作為奮鬥目標,才會去探尋內心認可的、真正有意義並願為之奮鬥的事,擁抱豐盈而幸福的人生。
  • 「給孩子最好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觀」你怎麼看?
    「給孩子最好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觀」,這句話是正確的!金錢觀是價值觀的一部分!我們歷來重視對孩子價值觀的培養、忽視金錢觀的教育,應該加強對孩子金錢觀的教育。
  • 父母對錢的態度,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希望用窮養孩子,來教會孩子懂得賺錢不易,不能貪圖享樂,要有責任有擔當;但窮養未必就能養出一個吃苦上進的男孩,甚至還有可能因此限制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成為生活的強者,吃苦的確是必不可少的。即便家境貧寒,也要有著正確的引導,指引孩子去樹立志向,開闊格局,而不只是為錢奮鬥。
  • 樹立孩子正確金錢觀要趁早
    事實上沒有一位家長會故意教自己的孩子拜金,但在具體的教育中,卻並非人人都有這樣的警惕。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金錢賦予了各種意義:「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是罪惡的深淵」。事實上,金錢只是一個工具,但人們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觀念,導致人們不能正確對待它。在生活中,從來不缺少守財奴和敗家子,而炒股跳樓、陷入財務危機的人也比比皆是。
  • 總是抓著孩子的缺點不放?多想孩子的優點,正確認識「光環效應「
    似乎每一位家長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是最優秀,自己家孩子卻毫無優點,這也導致很多孩子長大後還生活在這個陰影中,家長們不妨用用「光環效應」來看待孩子,說不定在自己眼裡恨鐵不成鋼的孩子,馬上就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了!什麼是光環效應說到光環效應,很多家長肯定比較疑惑,到底什麼是「光環效應?」
  • 《錢包包的財商養成記》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開啟孩子幸福之門
    財商教育的魅力是在於能幫助孩子帶來了兩個方面的能力,第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第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社會發展至今,商業經濟與金融理財已逐步深入到社會和千家萬戶,然而面向少兒的財商培訓和教育卻依然沒有完整的體系。
  • 健康可以換取金錢,但金錢不可以換回健康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金錢是財富的bai綜合代表。既然是綜合代表,就簡單邏輯推論,擁有金錢就是擁有財富;相應地,人們對金錢的追求,也就是對財富的追求;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也就是對待財富的態度了。其實,這種簡單邏輯推論是有問題的,因為金錢僅僅是財富的「綜合代表」,而不是財富本身——你握有黃金或是美元,它們並不就是汽車、住房,還不是清潔的空氣、純淨的飲水,更不等於精神的愉悅、生活的充實和思想的自由,儘管使用黃金或是美元,你可以交換到這些真實財富的一部分。換言之,金錢與真實財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但金錢這個「綜合代表」與真實財富之間還有一段距離。
  • 電梯裡撿到50元,孩子的做法值得表揚,正確的金錢觀是什麼樣子?
    大致意思是,有一位孩子在乘坐電梯時,撿到50元現金,並且交給了居委會,在此提出表揚。現在能拾金不昧的人真不多了吧?拾金不昧是一種優良的品德,這在我們沒有遇到誘惑時,是很好說出口的。當我們真遇到了金錢的誘惑,並且不為所動,那才是真正的擁有了拾金不昧的好品質。電梯裡撿到50元,孩子的做法值得表揚,正確的金錢觀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