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07:40 |錢江晚報
拉包的姐妹們在等生意 徐舜階 攝
偌大的杭州四季青服裝一條街裡,坐落著26個市場,約14000個攤位。春夏秋冬,每天有七萬到十萬人在這裡或因服裝相遇,或擦肩而過。
檔口的攤主,光鮮靚麗的穿版模特,淘貨的小老闆,賣衣服的店員……每個人都在這裡努力著。
杭州公益攝影師徐舜階在網上發帖講述,過去兩年內,他用鏡頭記錄了這個不太為常人所知的群體:拉包工。
徐舜階說,凌晨兩三點,拉包工們已經聚集在貨運車邊,卸貨、裝載、運送。拉包工們來自五湖四海,拉著老虎車奔波在不甚寬敞的貨梯間,連接了物流到達和各個攤位檔口間的距離。
國慶以後,四季青進入秋冬旺季和雙十一,拉包工們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
胡蓮英
一天走了7萬5千多步
胡蓮英是拉包工「大軍」中的一員。每天她要拉著車穿梭在四季青的各大服裝城上萬個檔口之間,一天最多的時候能拉上三四百趟貨。「我平均每天要走3萬多步,最多一天走了7萬5千多步。」
剛滿50歲的胡蓮英,在四季青一帶從事拉包的行當已經快17年了。
2000年,30歲的胡蓮英和丈夫帶著女兒從河南老家來杭州。「我沒啥文化,還要管小孩,不太適應在工廠裡上班。」
在杭州打工3年後,胡蓮英經河南老鄉介紹,加入了拉包工的「大軍」。
一輛20多斤的鐵質兩輪小拉車,一隻小馬扎,一部手機,一個挎包加上保溫杯,就是胡蓮英每天出活的全部裝備。
兩三百斤的衣服包裹,胡蓮英抬起拉車頭就能走。
胡蓮英1米6出頭的身高,有時拉車上堆的貨比她人還要高。「拉多了,習慣了。」她說,剛開始做拉包工時,幾乎天天回家都要哭,兩條腿酸得都不能爬樓梯。但這麼多年下來,也都習慣了。
天南海北拉家常 徐舜階 攝
她們是四季青的活地圖
在四季青一帶,節奏非常快。
胡蓮英說,不練就一身本領,還真不一定接得上生意。
「哪裡潮流服飾多,拉包生意就好」「客戶著急趕車,給客戶找到捷徑,說不定還能接到下回生意」……拉貨送貨時,客戶們只要給出一個檔口名,再說個大概區域,胡蓮英就能一下子在腦海裡反應出最優路線。
不誇張地說,像胡蓮英這樣的拉包女工,就是四季青各大服裝城裡的活地圖。「你們以後想淘到各種款式的優質衣服,就找我們問一句,我們推薦的,大都沒錯。」胡蓮英笑道,這是女拉包工們多年工作下來的隱藏技能。
和大多數男拉包工的老虎車不同,女拉包工的小拉車更加靈活,可以拉也可以推。
「男的拉大件,我們拉小件,客戶在停車場裡,把東西一卸,我們裝上就往檔口送。有時候,客戶人還沒到檔口,貨我們早就送到了。」胡蓮英說,她們的優勢就是速度更快,拉包的趟數也更多。
從30多歲做到50歲,胡蓮英為什麼要做這一行?
她給出的理由很真實:沒啥文化,收入也還可以,為什麼不幹?
張紅
造了新房、翻新了老房
10月19日,周一。這天上午生意都一般,張紅就這麼席地坐在中洲女裝城外面。
十多年前,張紅從老家江蘇連雲港來到杭州,一天要打多份工。後來,在四季青送快餐的表妹說:「姐,拉包收入還不錯,要不你來試試?」吃得起苦的張紅,就帶著個小推車做起來了。「第一天掙了40塊,第二天掙了80塊。」張紅回憶,那時候自己周圍人的工資一個月才六七百塊。後來,她讓在空調廠看管倉庫的丈夫郭秀兵也加入了。
第一年,她是一邊送牛奶,一邊在市場拉包。中洲女裝城試營業開始後,張紅兩口子就在門口駐紮了下來。
從青絲到白髮,51歲的她,染黑的頭髮間依然會露出一小截白髮。「辛苦肯定辛苦的,不過習慣了就還好。」不再年輕,皺紋也爬上了臉,但張紅說話的時候一直是笑著的。
相比留在老家的親友們,張紅一家要好很多。靠著在四季青拉包,夫妻倆不僅在老家縣城買了房子,還翻建了農村房子。前兩年兒子結婚,彩禮20萬元,裝修、酒席、三金,一樣又一樣的花費,都是兩口子這些年攢下的。
「孫子已經6個月了,兒子一家在柯橋。」兒子長大後,也從老家來了浙江,現在在紹興一家4S店做銷售。
王錫明
感受著這個市場的細微變化
中紡中心服裝城這裡的18個拉包工,每一天,都會根據到崗的時間先後,把拉貨的老虎車排成一排。王錫明在18人當中,年紀算比較大的。這些人當中,比較年輕的是一位1992年出生的小夥子。每當有新的貨物到卸貨區,王錫明他們就會依次上前。
很多人會幫著把貨物一起裝到老虎車上,「現在已經好很多了,那時候有的大包裹,有上千斤重。」
從20年前一車貨物3塊錢,到現在差不多已經漲到了15塊。
拉包這一行也分淡旺季,一年中有幾個月是旺季,最近這段時間,他們一天能拉上二十來趟貨,一個月會有七八千塊收入。
「以前雙十一前後要忙挺久,最近兩年好像忙的時間要短一些了。」在市場拉貨二十來年,王錫明看到過行業的繁盛,也感受到了電商、直播等對線下市場帶來的衝擊。
他們,近距離接觸著這個市場,不僅知曉哪些攤位賺錢,也感受著這裡細微的變化。
「十一之後,生意要好一些。」拉包工張紅說,她所在的四季青中洲女裝城經營戶們主要做的是日韓歐的貨,現在,每周有兩天都有國際航班送貨過來。「國際航班的貨來了,我們就要忙了。」
這份忙碌,讓他們安心。上半年的疫情,影響著拉包工們的生意。
還好一切都在慢慢好起來,隨著復工復產,市場再一次熱鬧了起來。
前陣子,各個檔口基本上已經上完了冬季的新裝。拉包工們的生意好了不少。
而雙十一也和每年的季節輪換一樣,成為了拉包工們期待的一個旺季。「最好的時候,雙十一前後能忙上一個月呢。」
(原標題《四季青的拉包工: 是活地圖,也是溫度計》,記者 謝春暉 黃偉芬。編輯:王佳)
16032372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