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皇帝的悲劇人生:我只是不想為他人作嫁衣

2021-01-11 小雪品史

朱祁鈺,是明朝第七位皇帝,在明朝為數不多的明君中,朱祁鈺的功績實屬卓著。在位期間,他勵精圖治,任用賢臣,剷除奸佞,國家政局為之一新,一改前朝太監專權的烏煙瘴氣,使明王朝重新走回正軌。

然而,這樣一位政績有目共睹的英主,其身後的諡號竟然是「戾」。"戾」是一個惡諡,表示他終生為惡。而且,他明明做了八年皇帝,死後卻被以親王的身份下葬。那麼,他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君王生涯呢?

這一切還得從那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土木堡之變」說起。

一、臨危受命 力挽狂瀾

公元1449年六月,大明第六任皇帝,從小錦衣玉食,從未上過戰場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大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親率二十萬明朝精銳部隊御駕親徵。結果在一個叫土木堡的地方,遭遇突襲。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隨軍出徵的朝廷重臣全部陣亡,連皇帝本人都成了瓦剌人的俘虜。

消息傳到京都,舉國震驚,國不可一日無君,危難之際,于謙等大臣請命孫太后,強烈要求擁立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鈺即帝位來穩定人心。

迫於形勢,孫太后答應了朝臣的請求,但同時提出要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並下詔立英宗長子,年僅三歲的朱見深為太子。

明景帝朱祁鈺就這樣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前臺。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異母弟。他的母親吳賢妃,是明宣宗的側室。庶出的他原本與皇位沒有什麼關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會在藩王的位置上快樂逍遙的過一生。然而由於土木堡之變,他原本的生活不能繼續,不得不出來收拾亂局。

朱祁鈺皇位還沒坐穩,帝國便面臨瓦刺的再一次入侵。瓦刺挾持英宗趁明軍主力潰散,朝堂混亂之際,企圖一舉拿下北京城,徹底消滅大明。

此時的北京城情況萬分危急。京城三大營的精銳已在土木堡被全殲,京師力量薄弱,軍心萎靡,民心不穩。

朝堂上,主戰派和南遷派各執一詞,年輕的朱祁鈺審時度勢,毅然選擇站在主戰派一邊。他向朝臣們發布詔書,廣開言路,鼓勵大家踴躍建言,為保衛戰出謀劃策。他看中大臣于謙的勇敢、正直和能力,提升他為兵部尚書,授予他充分的權利整軍備戰。

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在朱祁鈺的帶領下,明朝廷從上到下,難得擰成一股繩。在最短的時間內,北京城內就調集了近22萬大軍,完備了九門守衛,充實了糧食軍械,舉城上下「人人感奮,勇氣百倍」。

十月初,瓦剌兵臨城下,等待他們的,是萬眾一心抗敵的明朝官兵。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瓦剌傷亡慘重,卻始終無法撼動北京城,最終只能選擇灰溜溜的敗走。明王朝度過了自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

北京保衛戰,一戰打出了數十年的平安。其領導者景泰帝有「再造社稷之功」,而組織者于謙則當之無愧的成為「民族英雄」,他們都成為大明朝的驕傲。

二、幽禁前帝 兄弟失和

瓦刺打了敗仗,手中的「奇貨」明英宗也失去了相應作用。為了給明朝找點麻煩,瓦刺決定把英宗放回去,讓兩個皇帝爭鬥,對瓦剌人更有利。於是景泰元年八月,太上皇朱祁鎮返京,這時距離他去年八月被俘,整好一年。

面對被放回來的哥哥,景泰帝感到左右為難,當初他倉促被大臣擁戴為帝時,他是被動且有些不情願的,但現在他已經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偉大勝利,肅清了朝廷宦官幹政的亂象。作為皇帝,無論是才幹還是勤政納諫,他都遠勝哥哥。現在哥哥回來了,他就應該讓位嗎?

說實話,景泰帝有些不甘心。

況且沒坐上皇位前,他可以做個快樂平安的王爺,兄友弟恭。但這時要從皇位上下來,還能做回以前的王爺嗎?

思慮再三,景泰帝認為無論於公於私,自己都不應該讓位。

既然不想讓位,那如何處置像「燙手山竽」的前任皇帝呢?

前輩李世民弒兄殺弟,隋煬帝楊廣設計害死親兄的事例,景泰帝不是不知道。他們的果決狠辣,確實是一勞永逸的解決了皇權威脅。但這樣的做法,生性善良的景泰帝卻學不來,即使哥哥再對皇權充滿威脅,他也是哥哥。

既然做不到冷血無情,那餘下的選擇,就只有一個字「困」。於是景泰帝命令整理出南宮的房間,將哥哥全家請進去休養。

所謂休養,實質是軟禁,朱祁鎮被關在南宮中失去了自由。朱祁鎮從瓦剌歸來,本來想著能繼續做皇帝,沒想到皇帝做不成,自己還被看管起來,這跟在瓦刺做俘虜有什麼區別?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異,讓朱祁鎮對這個弟弟也充滿了怨恨。

三、東宮易儲 絞盡腦汁

一切似乎已回正軌,瓦剌的威脅解除了,太上皇也順利回到京都。景泰帝朱祁鈺兢兢業業地工作,大明王朝在他的帶領下,一步步從泥潭深陷中走了出來,出現了正統朝以來少有的中興局面。

然而,擁有如此出色政績的朱祁鈺,真實的情況卻十分憋屈:南宮裡住著太上皇,東宮裡的太子是太上皇的兒子。景泰帝朱祁鈺夾在中間,只是個幹活的。他日夜為國操勞,太子卻不是他的兒子。

自古以來「父有天下必傳於子」。別人當皇上,皇位可以名正言順傳給兒子。為什麼自己當皇上,皇位卻得傳給侄子。景泰帝深感不公。他不甘心為他人做嫁衣,內心裡有了換太子的想法。

然而東宮易儲談何容易,現在的太子是皇太后欽定的,自立東宮以來並無過錯,以什麼樣的方法爭取朝臣對這件事的支持呢?

景泰三年,朱祈鈺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屈尊賄賂朝中百官,希望他們在重建儲君的問題上能站在自己這邊。

果然,朝臣們拿了皇帝給的「好處費」,雖然內心不願意,但也不便再出頭反對。於是在禮部召開的東宮易儲問題上,大家都睜隻眼閉隻眼,無異議的通過了易儲議案。

有了這一步還不夠,景泰帝又裝模作樣下詔說:「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更換儲君的事,朕並不敢自專,朕會向聖母皇太后稟告,由皇太后做主。」

接到奏疏的孫太后毫無辦法,她的兒子被軟禁,孫子還年幼,既然朝臣們都站在景泰帝一邊,她只好下詔說:「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心既如此,當順人心行。」

自己的兒子終於能被立為太子,景泰帝的喜悅無法抑制。他立即命令禮部準備立太子事宜,同時精心地為太子設置東宮百官。

五月,景泰帝正式廢原太子朱見深為沂王,冊立自己的獨子朱見濟為新太子,冊立太子母杭氏為皇后,同時大赦並昭告天下:「父有天下傳之子,斯固夲於萬年…。」

四、痛失獨子 心力交瘁

費盡心機終於為愛子謀得了太子之位,景泰帝心花怒放,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希望用自己的辛勞給兒子留下一個富裕穩定的江山。

然而「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碎琉璃脆」,景泰帝的兒子正位太子僅僅一年半,便突然天降災禍不幸夭折。這樣的打擊對景帝夫婦而言,實在是太大了。杭皇后從此一病不起,景泰帝傷心欲絕,追諡兒子為懷獻太子。

一切都已經算計好了,可上天卻奪走了他的兒子。

隨著獨生子的去世,關於立儲的問題,朝廷再次興起波瀾。不斷有朝臣上書,主張復立太上皇的兒子為太子。死了兒子還沒傷心過來的朱祁鈺感到極度不公,自己為大明江山嘔心瀝血,難道最終還是要為哥哥做嫁衣嗎?況且自己還年輕,誰能肯定以後再無所出?

景泰帝與朝臣憋著一口氣,朝臣越是催促,他越是置之不理。國事繁忙,家事不幸的景泰帝不是不想立太子,他只是想給自己留一個機會。然而由於過度操勞及心情鬱悶,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兒子始終是水中月鏡中花。景泰七年,杭皇后也去世了,死了兒子死老婆的景泰帝心力交瘁,到年底終於病倒,不能在支撐國事。

五、奪門之變 四面楚歌

很快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鈺的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日益沉重。正月初六的太廟之禮無法親臨,只好讓太子太師石亨代行。

石亨,原本是北京保衛戰的一位功臣,但由於他野心膨脹貪得無厭,逐漸與另一位功臣于謙產生矛盾,而景泰帝一向信賴于謙,石亨感到自己被皇帝疏遠,內心裡常常為前途擔憂。

正月十三,是每年例行的大祀天地,景泰帝由於病情嚴重,再次將石亨召到床前,命令他代行。

石亨見景帝病無好轉,不安分的心開始蠢蠢欲動。正所謂「富貴險中求」,為了日後的飛黃騰達,石亨決定鋌而走險。當天夜裡便聯絡了幾位不受景帝重用的大臣,密謀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位,企圖獲得奇功封侯晉爵。

說幹就幹,正月十六深夜,石亨等人用巨木撞開南宮宮牆,將朱祁鎮迎出。一路上,只要有侍衛阻止,朱祁鎮便拿出太上皇的身份喝退,一行人就這樣兵不血刃的進了奉天殿。闊別皇位八年的明英宗朱祁鎮重登龍座,隨即「鳴鐘鼓、啟諸門」召群臣覲見,不知情的百官見龍椅上坐的不是景泰帝,而是明英宗,都深感驚駭,驚慌失措之餘只能跪倒參拜。

奪門之變就這樣發生了,被弟弟關了八年的朱祁鎮,只用一天就奪回了皇權,整個過程順利的都不像是一場政變。雖然朱祁鎮不是一個好皇帝,但在奪門之變中表現得堅決、果斷,最起碼是個有主見的皇帝。而景泰帝朱祁鈺可以挽大明之將頃,卻無法贖回自己的命運,冥冥之中一切已註定。

復位後的英宗開始清算弟弟,下詔指斥他「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把景帝說的一無是處,同時廢其帝號,降為郕王。並不顧他重病在身,強行遷往西山。

一個月後,被降為郕王的景泰帝悽涼地去世,年僅二十九歲。身為哥哥的朱祁鎮毀了弟弟原本修好的壽陵,將弟弟遠遠的葬到西山,然後把弟弟所有的妃嬪全部賜死陪葬,又給了弟弟一個惡諡「戾」。

結語

朱祁鈺是個可悲的皇帝,從他迫於形勢而非禮法傳承的帝位開始,他的人生就註定是悲劇。他的結局雖然令人唏噓,但作為皇帝,他臨危受命,任用賢臣,廣開言路,解決危局。親自挽救大明於水火之中,這樣的功績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然而一個皇帝,只知道埋頭苦幹,卻不通權謀,也不知道維護自己的皇權,那這樣的皇帝仍然是不合格的。換句話說,景泰帝生來就不具備「政治家」的狠辣、狡黠、刻毒與猜忌,這才是他不幸悲劇的根本原因。

庶出親王,遇亂登位,選賢任能,力挽狂瀾,革弊興利,寬恤百姓…

無論如何,他都不應該承擔「戾」這樣的惡諡。

也許《明史》對他的評價略算公允:「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相關焦點

  • 匪我思存悲情語錄,這麼虐心的句子,恐怕她再也寫不出來了……
    匪我思存,言情領域的頂級作家。她就像是一個活化石,見證了網絡文學從萌芽走向輝煌。從2004年開始創作以來,匪我思存就一直深耕悲情領域。她的文筆特別細膩,喜歡寫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十幾年來,匪我思存留給讀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虐心……她先是讓讀者幸福上天、再悲情入海、在大喜大悲之間,讓讀者感受到愛情的疼痛。
  • 小說經典悲情男人物推薦:虐到爆肝,你猜對了幾個?
    應網友留言,小編這次帶著那些哭死人不償命的那些悲情人物來了,為了寫這篇,小編推遲了一天,因為複習完一遍小說以後,小編的肝一直作痛,只能長嘆一句命運半點不由人。讓我們一起來遭受萬點痛擊吧。第一本:《魔道祖師》(墨香銅臭)
  • 明朝萬曆皇帝掙扎著擺脫機器之命,做有感情的男人,無奈終是悲劇
    高育良的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法律和道德的糾纏下的悲劇。這種悲劇,一定程度上在他閱讀的《萬曆十五年》中已經提示過。在我看來,黃仁宇先生這位由職業軍人轉行而來的學者並不是一位特別嚴謹的歷史學家,《萬曆十五年》也不是一本嚴格的學術著作。它的文風散漫而多枝蔓,語言具有伸縮性而缺少樸實。但作者和這本書確實為我們提示了一些關於明史的新的視角。
  • 聖鬥士 修羅的人生悲劇!
    修羅的人生悲劇 ——從「最忠誠的聖鬥士」之稱號談起 在雅典娜88位聖鬥士中山羊星座的修羅是公認的「最忠誠的聖鬥士」。但從筆者手中能見的「聖」之不齊原著,似乎並未見有如此稱呼修羅的,倒是在海界之戰中修羅的靈魂現身以反問的口吻將這一稱呼「授予」了紫龍:「怎麼了?紫龍。喪失鬥志啦?一點都不象你!
  • 盧卡斯自曝《西斯的反擊》劇情空前悲情(圖)
    盧卡斯自曝《西斯的反擊》劇情空前悲情(圖) http://ent.163.com  2005年03月22日 17:44   信息時報 聞玉 盧卡斯傾力打造的《星戰前傳3》的動作場面更加精彩。天行者尋找自我的結果是墮入黑暗,變成一場人生悲劇。
  • 生來孤獨,悲情的卡妙,悲情的水瓶座!
    在我的眼中,卡妙是一個非常悲情的角色。是我認為除了獅子座艾歐尼亞以外,最適合單獨拿出來做獨立故事的角色。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有關「卡妙」的故事。在《聖鬥士星矢》漫畫版中,卡妙有兩個徒弟,一個是冰河,另一個則是海鬥士「魔鬼魚艾爾扎克」。而在《聖鬥士星矢》的動畫版中,卡妙卻成了這兩個人的「師爺」。
  • 海來阿木的歌曲,充滿悲情與蒼涼,人生苦短,何不瀟灑走一回?
    火到懷疑人生,讓人難以相信。這些耳熟能詳,膚淺庸俗的口水歌,原來是這個充滿人間悲情與蒼涼的彝族小夥兒,海來阿木所創作。人生海海,白雪皚皚,為何海來阿木這麼悲情與蒼涼?據悉,海來阿木親口所說,自己有一個女兒,在幼小的時候,因為家境貧寒,沒錢看病,結果就死掉了。如果當時送去成都醫治,根本就不會死。」女兒的病逝,成為海來阿木永遠揮之不去的遺憾與傷痛。
  • 性格決定命運,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的悲劇人生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拜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所賜,對於這兩句唐伯虎經典詩歌,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很多影視劇裡,都說唐伯虎生長在一個富貴之家,是個典型的高富帥,去了七八個漂亮的老婆,每天飲酒作詩,是個瀟灑的浪子。
  • 悲情男主角——貪狼齊瀟灑
    大家好,我是舒心,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偷星九月天的人物分析。可能標題有點奇怪,喜歡偷星的小夥伴會有疑問,齊瀟灑不應該是個逗比嗎,怎麼會跟悲情男主這個詞有關係?漫畫中的貪狼齊瀟灑的確是大部分時間都在搞笑,但是搞笑不足以形容他,瀟灑哥、救世主、惡魔之子、色狼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齊瀟灑的代名詞,但是當你真正的去了解齊瀟灑這個人物以後,你才會發現,處處搞笑的齊瀟灑,人生中充滿悲劇。
  • 多哈悲劇24年 日本憑什麼走出歷史慘案怪圈?
    三浦知良和他的隊友們無法第一時間獲悉,多哈悲劇在日本引爆了怎樣的反響——下一個瞬間,當一名記者將自家報社用傳真發回來的報樣展示給三浦看時,號稱」日本足球皇帝「的硬漢,突然淚目了——他沒有料到,國內的輿情是這樣的寬容。第一版,是對意外結局的報導;第二版和第三版,是一個碩大的跨頁報導,上書一個巨幅標題:「挺起胸膛凱旋迴國吧!這份感動,永無法忘懷!」
  • 真·反派系列之達斯·維達:造型滿分的悲情偶像
    他掌握了通過操縱纖原體操控他人生命的能力之後,嘗試通過原力創造生命,並向銀河系釋放了原力,這個試驗並沒有成果,卻造就了阿納金的誕生。因此,阿納金才成為一個超級原力敏感者,預言中實現原力平衡的天選之子。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言。真正重要的是,西米的瑪利亞式懷孕,造就了阿納金耶穌式的出生,也註定了他的命運。原力,《星球大戰》的核心設定,是所有生物產生的能量場。
  • 父愛何止如山,麥家《人生海海》裡的父愛,起於悲情,終於慘烈!
    麥家在小說《人生海海》中寄託了他對父親複雜而微妙的情感。只是,《人生海海》裡的父愛,卻比一般我們所理解的父愛,少了一絲溫和,多了一層慘烈。往事歷歷不可追,未來回首不堪憶。《人生海海》裡面的那一種父愛,驚心動魄,錐心泣血,慘烈到讓我們但願這樣的父愛不曾發生,因為難以承受......無論對父對兒,那一種愛,都過於殘忍。
  • 人生三大新悲劇!
    人生三大悲劇之一:人沒了,錢還沒花完!為了情感,好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任意踐踏父母給自己的軀體和靈魂。所有情感的失去和得到,都是自己的因果報應,不知反省,不知感恩,不知悔過。把生命的終結,當成一種最後的解脫。人生三大悲劇之二:人還在,自己付出的愛,卻石沉大海!生命只有一次,不是遊戲,可以Reset!珍惜生命,珍惜健康,才可能擁有更多的金錢。
  • 人生三大悲劇!細思極恐!
    親愛的朋友,人生兩字寫起來容易,走起來難,但再難都要積極面對,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努力自己,您一定會有個無怨無悔的精彩人生。人生有三大悲劇:不知道有自我,不願意有自我,不能夠有自我。每種悲劇都極具「負能量」。身處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您是怎麼理解這三句話的呢?
  • 聖鬥士星矢十大悲情人物 雅典娜最慘
    在這樣一個瞬間,人降生了,笑著,哭著,戰鬥,傷害,喜悅,悲傷,憎恨,愛,一切都只是剎那間的邂逅,而最後都要歸入死的永眠中。」高高端坐在蓮花臺上,面色沉靜,雙目輕闔,莊嚴而聖潔的沙加,念著這段人們熟悉的臺詞。堪稱最強的黃金聖鬥士之一,是最接近神的人,很少流露出喜怒哀樂的情感的他,卻很少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只因他明白,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
  • 《流星蝴蝶劍》:葉翔太悲情,為了兄弟,為了小蝶,甘願去死
    一個平穩的心態可以讓大家有一個穩定的人生。還記得2002版的流星蝴蝶劍嗎,那種令人回味無窮的劇情實在是令人沉浸在其中,其實這部電影是一個很悲情的故事,劇情中雖然每時每刻都有人死去但是這部劇情中最悲情的一個人物卻是葉翔。想必大家對葉翔也是抱有很大的同情感吧!因為他的這輩子其實都是在為別人而活。
  • 《射鵰英雄傳》悲情莫過於穆念慈:願你遇見良人彼此成長擁有幸福
    《射鵰英雄傳》裡最為悲情的角色是誰?梅超風?歐陽鋒?還是洪七公?第一時間,都會想起最悲情的角色莫過於穆念慈。冬日的擂臺上,她對楊康一見鍾情,可是這段在大雪紛飛的冬天產生的戀情,或許就如同冬日那將化的雪片一樣脆弱,似乎一切都可以通過人力而改變,卻又似乎早已在冥冥中註定了結局。這份愛,這份感情,對於穆念慈來說註定是在劫難逃。
  • 清官「海瑞」的晉升路:時勢造英雄,結局卻是一個悲劇
    文/宅醬零零0o在海南海口出生的福建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個皇帝,是真正的三朝元老。按理說「海瑞」其人,既沒中過進士,剛開始又只是一個偏遠貧窮小縣城的七品芝麻官,為何他能成為萬民皆敬仰的「大英雄」?甚至還能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這與他的為人處事及當時的政治環境息息相關。
  • 《老農民》持續走熱 解讀劇中五大悲情人物
    第二悲情人物:趙有田 趙有田是個身體孱弱的農民,沒有牛大膽的體魄,也沒有馬仁禮的頭腦,貌似註定就不會有太精彩的人生。但是,他卻做了一件改變他人生的大事——把楊燈兒娶回了家。他不在意燈兒和牛大膽的流言蜚語,也不在乎新婚的妻子要帶個撿來的孩子一起過門,他對燈兒的愛是無條件的。
  • 人生的三大「悲劇」,每一個,都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別不信
    文/慈悲秀才註: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前些天,我閒來無事,與一位老人聊到了關乎人生悲劇上面。老人說: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悲劇,但其實不必擔憂,因為,這是必然,但不至於擾亂一輩子。人的一生,總是在幸福與悲劇之間互相交融,有幸福的時候,悲劇在遠處虎視眈眈;有悲劇的時候,幸福就在遠處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