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皇帝掙扎著擺脫機器之命,做有感情的男人,無奈終是悲劇

2021-01-19 地瓜文史

皇帝,是中國無數擁有權力夢想者的終極追求。

皇帝,坐擁千軍萬馬,萬裡江山,風光無限,權力無限大,但是這是有代價的。

萬曆十五年:熱播劇帶火一本書

在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東海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特別喜歡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位法學家出身的高官未必能搞懂繁雜的史實,但他一定會贊同黃仁宇關於權力鬥爭和古代法律的某些觀點。

高育良的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法律和道德的糾纏下的悲劇。這種悲劇,一定程度上在他閱讀的《萬曆十五年》中已經提示過。

(喜歡看《萬曆十五年》的高育良)

萬曆十五年並不完美:專家的批評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暴得大名,也招來了一些明史專家如陳梧桐等人的批評。

專家批評這部書,主要因為黃仁宇任意裁剪史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在我看來,黃仁宇先生這位由職業軍人轉行而來的學者並不是一位特別嚴謹的歷史學家,《萬曆十五年》也不是一本嚴格的學術著作。

它的文風散漫而多枝蔓,語言具有伸縮性而缺少樸實。但作者和這本書確實為我們提示了一些關於明史的新的視角。

(著名華人歷史學家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的價值:重新認識國家機器和皇帝的人生

這部書綜括下來,就是想告訴我們:明朝重視道德,而缺少嚴謹的法治精神,經濟制度、信息系統、紳宦素養。作者似乎有意將其歸結為明朝一代的弊病。

但在我看來,這是專制主義王朝末世必然存在的問題,是舊式國家機器運轉下的悲劇。

(《萬曆十五年》書影)

黃仁宇先生之所以將敘述的的重點選在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是因為他認為這些年發生的事情具有深刻的代表性。如他所說:

「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

唐代史學家劉之幾認為史學家必須具備史才、史學、史識「三長」的論點,斯言是矣!

優秀的歷史學家能夠在常人忽略的蛛絲馬跡之處發現問題並深挖下去,開拓新的視角。陳寅恪先生憑朱子一句「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閩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而論述出種族與文化這一貫穿隋唐兩代的線索。田餘慶先生僅憑一句「王與馬,共天下」就為論述東晉門閥政治開啟了先河。

黃仁宇以他獨特的視角,在萬曆十五年這一貌似平淡的一年發現了諸多不平淡的實例,從而為我們看待明朝和傳統中國提供新思路。

《萬曆十五年》分七章敘述,每章講一個人物,似乎跟普通歷史傳記類文學流水帳式的講法相似。但是,他並不局限於講明代萬曆年間的這六個人物(第一章和第四章講的都是萬曆皇帝),他是想以這七個人物為代表,剖析傳統王朝一些被忽略的問題。

本書開篇就講的是萬曆皇帝,但作者沒有以傳統史學蓋棺論定和善惡二元的方式,為這位著名的荒誕之君下論斷。黃仁宇先生用實錄和官員的私人日記,向我們展示了皇帝的難處。他將萬曆皇帝和他的叔祖父正德皇帝,祖父嘉靖皇帝放在一起論述,讓這三位不同時代的荒誕之君在書中相遇。

萬曆十五年的明神宗多麼的不容易:作為機器的皇帝

萬曆皇帝10歲即位,在歷史上不算太早。他還沒登基,就差點被高拱擺了一道。等他登基後,又落入張居正和大伴馮保的彀中。

張居正劇照圖·唐國強飾演

張居正死後,他又因為國本案等一系列事件和文官集團鬧得不可開交。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也僅僅是一位二十歲的年輕人。

他在上,受到傳統孝道對皇帝的壓迫。在下,文官集團又憑著氣節或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與他合作。

他一生都沒有出過北京,申時行不讓他檢閱軍隊,不讓他帶兵出塞,強迫他參加無聊的禮儀大典和經筵講席。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在黃仁宇看來,皇帝雖然是專制時代的最高領袖,但是僅僅是一種禮儀性的存在。因為他不可能一個人處理全部的問題並全部處理好,需要有一個龐大的文官集團來協助。二者共同構成一個共同體式的存在,皇帝的人物只是通過平衡之術和陰謀權術來平衡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使他們和諧相處,不生事端。

但皇帝本身作為一個機構(黃仁宇原文),又本身參與了集團之間的鬥爭。一邊要參與競爭,一邊要平衡競爭,皇帝的悲劇也在這種矛盾中顯現出來。

(萬曆皇帝畫像)

萬曆十年的明神宗與他的爺爺們一起想做個真正的男人:時間是晚上

經過歷代的發展,明朝皇帝已經擁有了了相當大的皇權,又用特務機構和警察系統來保障自己的權威,用宣傳上的策略安撫人們的思想。

名義上,皇權無限,權臣和宦官都要用皇權來「狐假虎威」,發號施令。但實際上,皇權仍受到傳統的天道思想,孝道思想的束縛,受到文官系統的制約。

萬曆皇帝需要用禮儀來宣傳自己的統治上合天心,繼承祖先餘烈。還要用道德來教育臣下,讓他們克服心中的私慾,公忠體國,和自己合作,一起治理龐大的國家。因此,萬曆皇帝年輕的生命力被沉重的束縛不斷擠壓,扭曲,變形。

白天在朝堂上面對大臣冷冰冰的面在一起,只有回到後宮,與心愛的女人一起,萬曆皇帝才放下心中的不快,成為一名有血有肉的丈夫。他想盡一名丈夫、一位父親的責任,但文官系統的進攻使得他不得不放下。於是,他的私慾被壓縮,他的事業心也同時萎縮,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懶政的皇帝。

而他的叔祖父和祖父,已經成為突破皇權的束縛路上的先行者。正德皇帝的尋歡作樂,嘉靖皇帝的修仙練道,固然與他們本人私慾的膨脹不無關係,但他們同時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加在身上的枷鎖發起衝擊。

姑且不論這種做法是否符合皇帝的責任,是否考慮到萬民的禍福?

地瓜說:皇帝就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但是皇帝不答應

二百年前的朱元璋,以他驚人的的創造力,為專制帝國的末世構建了一套嚴密的政治制度。經過歷代皇帝的修補,這套制度已經完美無缺,成為牢不可破的囚籠,將後代皇帝衝破的縫隙全部堵死。明朝昏君的多發,不能不說是一種制度的悲劇。

而滿族的入關,在照搬這套制度的同時,為這套制度重新注入了活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套制度最終也只能將皇帝和中國帶入歷史的死胡同。

我們在歷史敘述中,總是要求皇帝焚膏繼晷,夙興夜寐,而忽略皇帝作為人類正常的情感。這種聖人視角,無助於我們理解傳統的封建皇權。

相關焦點

  • 萬曆皇帝的頭盔上,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錯誤,這就是明朝亡國的原因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這些寶貝中,不乏有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比如,萬曆的皇冠龍袍,玉帶冥器等等,但是小編今天說一說萬曆皇帝的頭盔。這個看著似乎很堂皇的的頭盔,卻藏匿著明朝制定國策中的一個大錯誤,換句話來說,不是明朝末期的皇帝們,堅持了這條國策,它們也不至於很快就亡國,您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秘。
  • 明朝失敗的總記錄——《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 年,在整個明朝歷史中似乎不是什麼重要的時間點,但作者黃仁宇先生對這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年做了多方面、多層次的觀察,用獨特且極具科學化的理論剖析那年的大明王朝,讓世人得以用另一角度了解明朝的覆滅並不僅僅像課本上所寫的,官員貪腐、皇帝無能那麼簡單而已。後世對萬曆皇帝的記載大多不離幾個負面敘述——無能、昏庸、怠政等等。
  • 鄭貴妃獨得萬曆皇帝專寵幾十年的三個技巧,值得很多女人學習
    原創作品,杜絕侵權在明朝萬曆時期的後宮中,有這樣一位嬪妃,她雖不是最出眾的,卻能在皇帝後宮三千佳麗當中,獨得皇帝恩寵十幾年,而且,因為皇帝與她的夫妻關係好,皇帝還差點把他們並非嫡長子的兒子立為皇太子。這種寵愛不可謂不深切。而這個女人就是萬曆皇帝最鍾愛的女人鄭貴妃。
  •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何沒有被權臣架空?多虧這三人
    萬曆皇帝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好臣子,有一位好母親,更有一位好祖宗(朱元璋)。萬曆皇帝是明朝第13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中興的功臣--張居正公元1572年,明穆宗病情急轉直下,已經危在旦夕,穆宗詔命高拱、張居正和高儀三人入宮面聖。
  • 明朝萬曆的唯一缺點,只有五個字,60年前才真相大白!
    翻開明朝的歷史,就會發現詭異的一點,即:明朝萬曆皇帝身上的爭議最大!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這是對萬曆最大的否定。有人說,萬曆年間明朝實現中興,這是對萬曆最大的褒獎!如果從歷史事實角度看,萬曆年間,至少有兩大功績:(1)軍事上的三大徵,全部取得勝利,(2)經濟社會上實行了「萬曆中興」!當然,張居正領導的「一條鞭法」改革,也可以算是萬曆的功績!所謂萬曆三大徵,即:(1)寧夏之役,平定蒙古叛變,(2)播州之役,平定西南土司的叛亂,(3)朝鮮之役,抗擊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這一戰之後,萬曆說了一句很霸氣的話:「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 萬曆皇帝做夢都想立長廢幼,為何不能如願?
    所謂高處不勝寒,皇帝雖然榮登統治者寶座,同時他也面臨著許多的約束與壓力,就比如明朝的萬曆皇帝,身居皇位,掌握著國家的生殺大權,卻連冊立太子的權利都沒有,甚至因為冊立太子一事與大臣們,持續了15年的內鬥,為何萬曆的這個皇帝當得如此憋屈,當時朝堂之上又是哪些人敢公然跟皇帝叫板,萬曆做夢都想要廢長立幼
  • 萬曆三大徵:帝國榮耀卻耗費國力,是利還是弊,給明朝帶來什麼?
    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應該對萬曆三大徵非常熟悉,即李如松平定蒙古的寧夏之役,李如松抗擊日本豐田秀吉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的播州之役;這就是,萬曆皇帝在位時期對外的三次重大軍事活動。雖然萬曆三大徵,在整個古代歷史戰爭中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其對歷史社會和明朝發展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 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的最後一位內閣首輔方從哲
    賦閒期間,方從哲的涉獵和交友非常廣泛,以文會友,談古論今,逐漸在當地小有名氣。期間,恰逢隔壁的東林書院正在不斷崛起,到處的招兵買馬,攻城掠地。 正在南直隸禮部任職的葉向高,已經領教了方從哲的大名,遂推薦他加入東林書院,之後還推薦他續修玉牒並擔任翰林院的侍讀學士。不過,這些都被方從哲婉拒了,他選擇繼續在家賦閒,做一個有骨氣的浙黨人士。
  • 萬曆皇帝的執政歲月:如何評價萬曆皇帝的48年?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這個充滿爭議色彩的皇帝終於駕崩了,享年五十八歲。萬曆如願以償地睡進了他一絲不苟地修建了幾十年之久的定陵,成為他朱氏一行天子裡,陵寢最為奢華的一位。要說這個懶惰的皇帝,對自己是真心不錯,毫不馬虎地給自己準備身後的處所,他活著有一半精力是給自己準備怎麼更舒服地去死。但是要說他為他的江山,趕不上對自己四分之一好,一輩子都由著性子來,五十年也沒長出來承擔責任的肩膀。
  • 明萬曆皇帝「北鬥七星」葬式揭秘(組圖)
    明定陵1956年5月開始挖掘,1957年打開地下玄宮,至今已過了半個世紀,但是萬曆皇帝的葬式為何採用「仰面朝天,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頰」的怪異姿勢,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北京明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王秀玲女士的一篇論文,首次揭開了萬曆皇帝的葬式之謎,並大膽推斷出明代帝王均為身體側臥,雙腿微曲如睡眠狀的「北鬥七星」葬式。
  • 30年不上朝,為什麼還能把控朝局,萬曆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皇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奇葩朝代,先不說祖父嘉靖皇帝沉迷道教,其父親更是因沉迷媚藥36歲早逝,家有奇葩基因,30年不上朝也算續上其祖上奇葩基因。首先說明一點,不上朝和不理朝政是兩碼事。萬曆皇帝登上大位年僅十餘歲,卻表現出驚人的政治智慧。首先依靠老爹留給自己的三位輔政大臣,改革其爺爺和早逝老爹留給自己的爛攤子。第一步,改變嘉靖帝時期的做法,實行革弊(革弊,即平反冤獄)施新的政策,使朝政為之一振。第二步,依靠張居正通過「一條鞭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通過這兩項舉措,使自己與正德、嘉靖兩朝形成鮮明的對比,「中興之主」的形象,深入人心。
  •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君主制度往往會有許多規章制度需要天下人去遵守,而小編今天要講的是古時說的「避諱」。其實在以前,皇族的名字並不是平民百姓就可以隨便接觸並且同名的,甚至連一個字相同了都可能面臨隨時掉腦袋的風險,因此一般人都是避而遠之,就算沒有這輩子都不可能會見到當朝的皇帝。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小編查閱了史料後發現,歷史上記載著的是,明代當時並沒有對「豬」進行避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朱元璋認為自己的姓氏可以和家畜共稱嗎?
  • 號稱「君王死社稷」的明朝,卻有四個皇帝被俘,拜兩個民族所賜
    明朝素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聞名,但縱觀明朝歷史,卻有多達四位皇帝被俘,不得不讓人懷疑「天子守國門」的合理性以及「君王死社稷」的真實性。在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包括1644年到1662年弘光、隆武和永曆南明三朝在內的廣義明朝),共有十九位皇帝,其中多達四人被敵人俘虜。
  • 「明之亡,亡於萬曆」,考古隊打開萬曆龍棺,學者:我們冤枉他了
    導言後人認為明朝的滅亡正是由於萬曆帝的怠政,才導致明朝滅亡。考古工作者發掘埋葬萬曆的墓穴發現,「無論是棺內萬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狀,還是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
  • 明亡實亡於萬曆的說法是有根據的,看看萬曆年間發生的種種事情
    大家都知道大明王朝的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數十年不上朝,那他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怠政的呢?他怠政的程度有多麼嚴重呢?在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十月初五,禮部主事盧洪春顯得格外憂心仲忡。因為在二十天前,皇帝朱翊鈞多次不上朝,下詔說頭暈得厲害,必須罷朝。聯繫到自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連祭拜祖宗太廟都要遣人代行,作為禮部主事的盧洪春覺得要對皇帝講講禮了。大明帝國之治,禮儀為先。
  • 明朝天啟皇帝八字欣賞
    ,其命理自然有迥異尋常的過人之處,這個很好理解。不過也有一些雖是帝命,但是八字組合併不見佳之案例,屬於富貴中迅速夭折之象,其中道路,依然逃不出陰陽五行,比如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 乾造:己酉  壬申  甲午  甲子大運: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此盤七月甲木,月令七殺,日元弱,必取印星為用。
  • 明朝皇帝星座一覽,處女座笑傲江湖
    昨天給大家分享了宋朝皇帝的星座情況,最終雙子座笑了。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明朝皇帝的星座情況。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建國以來,歷經16帝,至李自成攻陷北京,最後一任皇帝
  • 萬曆皇帝不立朱常洛為太子,說是宮女生的,其母說你也是宮女生的
    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載坖第三子,十歲繼位,年號「萬曆」,因此,也被稱為「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四十八年,長達半個世紀,因此,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明神宗。萬曆九年(1581年),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寧宮中,看到一個宮女很可愛,突然來了興致,臨時起意,私幸了這名宮女,這名宮女姓王,後來有了身孕,朱翊鈞雖然是皇帝,但是,他非常忌諱這件事情,一直不敢承認,想賴帳,可是,在內起居注中,有詳細記載,明神宗再神,也無法抵賴。
  • 明朝宮女萬氏,為何受到成化皇帝獨寵?
    明朝皇宮裡有三大名妃,分別是永樂皇帝的權妃,成化皇帝的萬貴妃,萬曆皇帝的鄭貴妃。今天要來講講萬貴妃為何被成化皇帝獨寵,成化皇帝朱見深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十八歲繼位,在位二十三年。成化皇帝年幼時,他的父親英宗親徵,被俘虜,之後又復闢,這可謂是大起大落,而朱見深這個時候也經歷了被立太子、被廢又被立的反覆折騰。
  • 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三大徵中的哪場戰役拖垮了明朝?
    大家都知道萬曆年間有名的「萬曆三大徵」分別為朝鮮之徵,播州之役,和寧夏之役。小編我基本上在很多的史籍資料上看過朝鮮之役,日本和韓國電視臺也做過很多的紀錄片來記述這件事情。當然了,日本人在提到這場戰爭時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不做過多的敘述。畢竟他們自己都承認,這是一場不光彩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