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三大徵中的哪場戰役拖垮了明朝?

2021-01-09 歷史大爆炸

大家都知道萬曆年間有名的「萬曆三大徵」分別為朝鮮之徵,播州之役,和寧夏之役。

小編我基本上在很多的史籍資料上看過朝鮮之役,日本和韓國電視臺也做過很多的紀錄片來記述這件事情。當然了,日本人在提到這場戰爭時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不做過多的敘述。畢竟他們自己都承認,這是一場不光彩的戰爭。同時也怪豐城秀吉腦子不好,妄圖佔領「大明國」,這在冷兵器時代簡直是天方夜譚。

韓國嘛,當時是苦大仇深,可是好像對我們的救援他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總覺得是替我們吃了苦,受了罪,覺得中日都對不起他。

但是小編我今天想說的,是很少有人提到的萬曆三大徵中的播州之役。因為這個西南地區的土司叛亂的最後戰場叫做海龍堡,小編我在貴州讀書時,曾和同學們去遊玩過,那一幕幕,至今記憶猶深。

播州土司楊應龍的祖先在唐末的時候,就打敗了南召時期的統治者,從而在這塊地區割據統治,歷經宋元兩朝,基本上在當地形成了一股很牢靠的實力,不用想你也能知道,一個家族能在當地維持四百多年的統治,其實力也是相當牛了。可以說楊應龍一家既是強龍也是地頭蛇,相當霸氣。

到了大明的建立,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其首領楊鏗降明,表示歸順大明朝,因此被朱元璋封為此地土司,名為宣慰司使,從此接受中央政權任命。

萬曆十四年,播州土司楊應龍在當地胡作非為,任意妄為,開始不受朝廷的節制,並瞞著朝廷私自修建軍事屯堡,其中的海龍堡就是其中之一。

萬曆十七年楊應龍公開作亂,其子被押送到重慶,楊應龍惱羞成怒舉兵暴動。從此與朝廷兵戎相見。

萬曆二十七年,貴州指揮使楊國柱帶兵徵討,於貴州翁安大破之,隨後楊應龍率殘部逃到今遵義的西南地區,並在那裡覆沒。

為了平叛,明朝先後派兵約二十萬人。單從用兵數字來看,你就可想而知當時戰役的艱難。因為朝鮮之役明朝前後才派兵七萬人而已,所以有人說明朝後期的滅亡是因為朝鮮之役消耗了國力,簡直扯淡。換句話說,當時豐臣秀吉舉國來戰,在明人眼裡還沒有一個貴州的土司厲害。

相關焦點

  • 萬曆三大徵:帝國榮耀卻耗費國力,是利還是弊,給明朝帶來什麼?
    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應該對萬曆三大徵非常熟悉,即李如松平定蒙古的寧夏之役,李如松抗擊日本豐田秀吉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的播州之役;這就是,萬曆皇帝在位時期對外的三次重大軍事活動。雖然萬曆三大徵,在整個古代歷史戰爭中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其對歷史社會和明朝發展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 明亡實亡於萬曆的說法是有根據的,看看萬曆年間發生的種種事情
    明神宗朱翊鈞在位四十八年,到頭來的結果竟是大明帝國走到崩潰邊緣,數十年間無數大臣前赴後繼上疏諫言的結果並沒有絲毫成效,神宗之「神」也算是嘆為觀止了。很多跡象表明,張居正不在後,萬曆皇帝逐漸將自己拋棄了,從勤政走向怠政,朱翊鈞腳步堅定,表情也同樣堅定。萬曆十七年(1589年)三月初九,已經久不上朝的朱翊鈞突然從宮內傳出一道旨意:「奏對數多,不耐勞劇,不臨朝視政。」
  • 為何說大明亡於萬曆十五年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是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說大明亡於萬曆十五年,並非說萬曆十五年以後明朝就滅亡了,萬曆十五年不應理解為具體的年代,而應理解為一個分水嶺,萬曆十五年是神宗執政的分界點,也是大明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明亡於萬曆十五年,其旨在於說萬曆埋下了大明滅亡的禍根。
  • 「明之亡,亡於萬曆」,考古隊打開萬曆龍棺,學者:我們冤枉他了
    導言後人認為明朝的滅亡正是由於萬曆帝的怠政,才導致明朝滅亡。考古工作者發掘埋葬萬曆的墓穴發現,「無論是棺內萬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狀,還是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
  • 明朝萬曆的唯一缺點,只有五個字,60年前才真相大白!
    翻開明朝的歷史,就會發現詭異的一點,即:明朝萬曆皇帝身上的爭議最大!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這是對萬曆最大的否定。有人說,萬曆年間明朝實現中興,這是對萬曆最大的褒獎!如果從歷史事實角度看,萬曆年間,至少有兩大功績:(1)軍事上的三大徵,全部取得勝利,(2)經濟社會上實行了「萬曆中興」!當然,張居正領導的「一條鞭法」改革,也可以算是萬曆的功績!所謂萬曆三大徵,即:(1)寧夏之役,平定蒙古叛變,(2)播州之役,平定西南土司的叛亂,(3)朝鮮之役,抗擊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這一戰之後,萬曆說了一句很霸氣的話:「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 明朝失敗的總記錄——《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 年,在整個明朝歷史中似乎不是什麼重要的時間點,但作者黃仁宇先生對這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年做了多方面、多層次的觀察,用獨特且極具科學化的理論剖析那年的大明王朝,讓世人得以用另一角度了解明朝的覆滅並不僅僅像課本上所寫的,官員貪腐、皇帝無能那麼簡單而已。後世對萬曆皇帝的記載大多不離幾個負面敘述——無能、昏庸、怠政等等。
  • 萬曆皇帝的執政歲月:如何評價萬曆皇帝的48年?
    薩爾滸之戰敗了之後,敲響了萬曆的喪鐘,成了他眼角最後憾恨的淚水。他再也沒有力氣去喚起天下跟著他大戰一場了,連朝廷上下也開始忙著張羅太子要登基的事宜。雖然女真的肆虐讓萬曆心裡很是痛苦焦慮,但這個只能加速他的消耗。
  • 萬曆皇帝不立朱常洛為太子,說是宮女生的,其母說你也是宮女生的
    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載坖第三子,十歲繼位,年號「萬曆」,因此,也被稱為「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四十八年,長達半個世紀,因此,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明神宗。萬曆九年(1581年),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寧宮中,看到一個宮女很可愛,突然來了興致,臨時起意,私幸了這名宮女,這名宮女姓王,後來有了身孕,朱翊鈞雖然是皇帝,但是,他非常忌諱這件事情,一直不敢承認,想賴帳,可是,在內起居注中,有詳細記載,明神宗再神,也無法抵賴。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明實亡於萬曆?清亡於甲午戰爭?關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有種說法,叫「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即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萬曆皇帝的頭盔上,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錯誤,這就是明朝亡國的原因
    萬曆皇帝的頭盔上,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錯誤,這就是明朝亡國的原因萬曆皇帝在十三陵的陵墓叫定陵,這是解放後,我考古專家唯一發掘的帝王級別的陵墓,在這座陵墓中,一共出土了非常齊全的3千多件帝王陪葬所必須的寶貝。
  • 人民的名義中反覆提到「萬曆十五年」,那一年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人名的名義」是當代比較成功的檢察反腐電視劇,自從2017年播出,收視率突破8%,刷新了近十年省級衛視收視的最高紀錄,由此可見有多受歡迎,相信看過的朋友都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情節被反覆提到,那就是萬曆十五年,我們都知道,這是明朝明神宗朱翊鈞時期,自從赤腳皇帝朱元璋退位後,似乎明朝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 萬曆皇帝讓日本300年俯首稱臣,卻為何被後人罵為無道昏君?
    縱觀中國歷史,明朝恐怕是最盛產「昏君」的朝代之一。從土木兵敗的明英宗朱祁鎮、戀母情結的明憲宗朱見深,到荒淫無道的明武宗朱厚照、修道升仙的明世宗朱厚熜,怎麼看都像是「昏君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腐敗政府。
  • 明萬曆皇帝「北鬥七星」葬式揭秘(組圖)
    明定陵出土的鳳冠  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第十座陵墓,埋葬的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北京明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王秀玲女士的一篇論文,首次揭開了萬曆皇帝的葬式之謎,並大膽推斷出明代帝王均為身體側臥,雙腿微曲如睡眠狀的「北鬥七星」葬式。
  • 萬曆四十四年,明眼人一看便知,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來日無多
    之前有位學者寫了一本《萬曆十五年》,講訴了公元1587年前後,大明王朝從強盛走向頹廢的現象和原因。今天作者就寫一篇關於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的文章,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間節點來敘述呢?因為這個時間節點上,一切走向圖窮匕見,對大明王朝來說,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清晰的節點。從萬曆四十四年到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朱翊鈞生命中的最後五年是那樣的手忙腳亂、且戰且退。
  • 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的最後一位內閣首輔方從哲
    當時,書院的一幹創始者們,什麼顧憲成、趙南星、錢一本、高攀龍等人,哪一個不是當時大儒,哪一個不是著作等身。據《明史·顧憲成傳》記載:落成,偕同志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輩講學其中,學者稱涇陽先生。當是時,士大夫抱道忤時者,率退處林野,聞風響附,學舍至不能容。其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
  • 30年不上朝,為什麼還能把控朝局,萬曆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皇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奇葩朝代,先不說祖父嘉靖皇帝沉迷道教,其父親更是因沉迷媚藥36歲早逝,家有奇葩基因,30年不上朝也算續上其祖上奇葩基因。首先說明一點,不上朝和不理朝政是兩碼事。萬曆皇帝確實三十年不上朝,但不代表他並非不理政。不過他一直在理政,只是不和大臣們直接見面而已。萬曆皇帝處理朝政不和大臣見面,為什麼還能大權在握,卻不被群臣架空呢?首先,咱們這位萬曆皇帝初登大位手段高超。
  • 《人民的名義》中反覆提到的「萬曆十五年」,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這本書講述的時間線是從明.張居正死後被清算一直到萬曆十五年,海瑞和戚繼光逝世的這段短暫史的前後總結。大明朝最著名的清官海瑞,在這一年孤獨的死去。而一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無戰不勝,卻也敵不過時間這個最大的敵人,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 「30秒懂幣」盤點明神宗發行的萬曆通寶主要版別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明神宗朱翊鈞發行的萬曆通寶主要版別: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元年(1573年)始鑄萬曆通寶。萬曆通寶仿造嘉靖錢制,有小平,折二兩種。
  • 明朝萬曆皇帝掙扎著擺脫機器之命,做有感情的男人,無奈終是悲劇
    萬曆十五年:熱播劇帶火一本書在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東海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特別喜歡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位法學家出身的高官未必能搞懂繁雜的史實,但他一定會贊同黃仁宇關於權力鬥爭和古代法律的某些觀點。高育良的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法律和道德的糾纏下的悲劇。這種悲劇,一定程度上在他閱讀的《萬曆十五年》中已經提示過。
  • 我們常說的萬曆通寶價值
    萬曆皇帝也想告訴世人,眼下的國家正處於太平盛世,人 民安居樂業,店裡店外,熙熙攘攘,生意火熱,皇恩浩蕩。這種藉助藝術畫面所表現出來的政 治現象,在各大朝代中也是極為罕見的,因而也成為古錢中的精品,具有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據古玩古玩心的專 業拍賣者介紹,萬曆通寶是許多古玩、貨幣收藏者非常珍愛的單品,而國內進行專 業收藏萬曆通寶的朋友,也只是握有一定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