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在萬曆通寶上的字體,由於各個時代的字體使用習慣不一樣,後代偽遺的萬曆通寶很容易從字體上進行辨別。先秦時代的鑄幣是工匠用細刀刻在模上鑄成,因字體 沒有一定的型式,同上時代、同一地區鑄造的刀幣或布幣刻法常有變化。如用真 錢翻砂出來的偽錢,錢文基本形態和真.錢相似,但用其錢製作的模具乾躁後要收 縮,用這樣的模具翻鑄出來的偽幣幣身必然較厚,字體必然較粗,所以從字體、 厚薄上容易鑑別。
此次鑑定專家們所要亮出來的收藏品是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銅幣——背面鐫刻著北關夜市圖的貨幣單品。該貨幣收藏於上海古玩古玩心徑9.7cm厚0.4cm重量為360g,比一般的萬曆通寶要大出好幾倍。一般來說,萬曆通寶的正面圖案比較類似,而背面沒有圖案的居多。這款萬曆通寶在外形上就顯得非常與眾不同,它不僅是通行於萬曆年間十分稀有的貨幣,而且形態逼真,人物分明,用較為清晰的鑄造工藝向大家展示出了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面貌,表明當時社會百姓安居樂業,經濟文化發達,一片繁榮,也具有很大的藝術觀賞價值。該藏品為傳世精品,輪廓較大,鏽色自然、質地細膩,是鑄造的真品。萬曆皇帝也想告訴世人,眼下的國家正處於太平盛世,人 民安居樂業,店裡店外,熙熙攘攘,生意火熱,皇恩浩蕩。這種藉助藝術畫面所表現出來的政 治現象,在各大朝代中也是極為罕見的,因而也成為古錢中的精品,具有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
據古玩古玩心的專 業拍賣者介紹,萬曆通寶是許多古玩、貨幣收藏者非常珍愛的單品,而國內進行專 業收藏萬曆通寶的朋友,也只是握有一定的數量。許多有經濟實力的買家或者古玩企業,對其進行購買和收購,在萬曆通寶的市場流通方面,產生了一定的抑制效果,而在另一方面,作為歷史的遺物,萬曆通寶也因為年代的久遠,在留存的數量方面,變得非常有限,屈 指 可 數。物以稀為貴,萬曆通寶也是因此而具有不菲的收藏價值,並且這種價值會隨年代的久遠而變得更加明顯。不管是來自於民間收藏還是國家館藏,這種交易活動的「象徵物品」,文物收藏品的價值無法估計。
貨幣所反映出來的是不同朝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面貌和政 治制度,像這枚萬曆通寶背面北關夜市圖的印刻,就對今天研究古代政 治和經濟的歷史,提供了更為有利的依據。一枚特大的貨幣,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明朝萬曆年間人們的生活圖景。而歷史所遺 留下來的千千萬萬的文物,都是不同社會形態的筆錄,可以幫助我們憑藉這些歷史證據,更能解開那些離我們遠去的時代的歷史難題。萬曆通寶還原了萬曆年間的統治者的政 治決策、百姓民眾的歷史風貌,更讓我們帶著這些好奇心,探究歷史,還原當時的社會場景。
「萬曆年造」背「二錢」銅錢此前並無發現,亦不見於任何記載。那麼,此錢究屬何種性質與用途,本人經過研究,提出如下見解:其一,此錢屬於「非正用品」。因為在長達47年的明代萬曆年間,從未鑄行過這種流通幣。其二,此錢亦不屬於「欽賞」錢。在封建社會,皇帝貴為「天子」,至高無上。為了顯示皇權的神聖尊貴,皇帝賞賜用錢,必用金銀貴金屬鑄造,不可能使用銅鑄幣。歷代有關皇帝賞賜金銀錢的文獻記載及考古發掘的金銀錢實物可為力證。其三,此錢與「欽賞」銀錢的形制、文字、風格、特點完全一致。其四,此錢具有典型而突出的樣錢特徵,諸如銅質精純,輪廓規整,字口深峻清晰,肉質厚重,品相精美等,使人對此不容置疑。
古玩行裡不退貨。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2005年的「百鹿尊」事件。據說劉某剛入行不久,欲從古玩市場淘幾件寶貝。在一次閒逛異地古玩市場時,恰逢一件瓷器「百鹿尊」擺件。欣喜之餘,準備買下,店主聲稱乾隆年間老貨,要價三萬,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終趙某以28880元買下。沒料想,將寶貝抱回家之後,經過仔細研究觀摩,越發感覺寶貝不對,又找高人鑑定,終確認為贗品,其價格也就2000以下。
劉某氣憤之餘找到古玩老闆退貨,誰知古玩店老闆稱自己為中間人,不予退貨。劉某一氣之下將古玩店老闆告上法庭,結果可想而知,終也是不了了之了。現在造假技術更是高超,甚至都是有專門團隊進行研究合作造假,所以很少有在古玩行裡不受騙的。在決定買古玩的時候,決定權在自己手中,要仔細鑑定好,謹慎斟酌之後再購買,如果看走眼,只能啞巴吃黃連,自己承擔。同樣,如果是自己功夫到、眼力好,撿了大漏,賣家也是不能找你要差價的。所以,不退貨的行規聽起來霸道,但還是比較合理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此錢是一枚由明宮內府技術水平高超的專 業鑄錢匠師精工精料精鑄而成的萬曆年造背二錢「欽賞」銀錢的試鑄銅樣錢。該錢的發現,尚屬首例,它填補了我國古代「欽賞」銀錢試鑄銅樣的空白,為研究明宮內府鑄造「欽賞」銀錢的文化背景、鑄錢程序、工藝及流程等提供了一件寶貴的實物,因而比同類「欽賞」銀錢更為珍 稀,更具歷史、科學與經濟價值。上海省錢幣學會副秘 書 長、著 名錢幣學家於倩老師認為,「此錢極 其 稀 少,價值應在150萬元以上」。
明初仿效元代貨幣政策,推行紙鈔,禁用金銀。後因經濟的發展,海外市場的開拓,貨幣需求量增大等原因,明英宗正統年間「馳用銀之禁」,白銀取得合法的貨幣地位。明神宗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始開採銀礦鑄行銀幣,先後鑄「萬曆通寶」背「礦銀」、「礦銀四錢」及「萬曆年造」背「二錢」、「五錢」、「八錢」、「九錢」兩種紀值銀幣。由於鑄量極少,加之歷經戰亂和人為銷熔,今已存世無幾,彌足珍貴。
現在收藏幾乎來說的話已經普及到了每個層次,小到平頭老百姓大到世 界 級富豪。因為網絡的發達媒體的各種宣傳,以前在大多數人來說只知道古董是值錢的,但是值多少錢很少有人知道到底哪些古董值錢,為什麼值錢卻很少有人知道。但是現在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古董值錢什麼古董值錢,為什麼值錢因為網絡的原因或許已經沒有人不知道了,尤其在這年關將至各大賣家紛紛將目光投入古錢幣市場,所以古錢幣在古玩界成為新寵。
我國已故著 名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在《歷代古錢圖說》一書的頂批中寫道:「另見,萬曆通寶背礦銀四錢,萬曆年造背二錢、三錢、五錢、八錢、九錢之銀錢,皆珍。」《中國錢幣》(1991年四期)在對1959年於上海市郊朱忠禧墓的兩枚萬曆年造銀錢的報導中也明確指出:「這兩枚銀幣很是珍貴。」當代著 名古錢幣專家孫仲匯先生亦認為「萬曆大銀錢也十分珍罕,如萬曆年造背五錢、八錢、九錢及萬曆通寶背礦銀六錢等」。(孫仲匯《中國古錢鑑賞與收藏》)。華光普《中國古錢大集》將「萬曆年造」背「二錢」銀錢定為一 級,批註:「戴葆庭舊藏,僅見品。」由上可知,明萬曆銀錢的珍 稀程度非同一般。
「萬曆通寶」大錢也帶有黃銅色澤的,但其成分與銅鋅合金的黃銅不同。清 代的年號錢型式較統一,偽幣極少,均用黃銅鑄造,但個別特殊貨幣也有比較珍 貴的,如發現清代年號錢用青銅鑄造,呈暗褐青綠色,則亦可以認為大致是偽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