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木星周圍引力場的探測,人們了解了木星的內部結構。木星大氣下面是一片蒸騰的「大海」,那不是水的海洋,而是液態分子氫的海洋。在溫度較低的液態氫層下面,是奇特的溫度較高的金屬氫層,也呈液態,能像金屬一樣導電。因為極高的溫度使得氫原子的電子獲得能量,脫離開氫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
地球主要由巖石和金屬構成,而木星中巖石和金屬只佔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液態氫。而這些液態氫也像地球上的海洋那樣不斷循環變化,大量的液體沉落、變熱,同時大量的其他液體升起、變涼。
在這樣的液體中能否有生命存在呢?
在這種液體中也存在著水,雖然比例可能非常小,但對於巨大的木星,水的絕對量值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儘管水量遠遠少於氫的總量,但與地球相比,有可能遠遠超出地球上的總水量。除水外,木星上還有甲烷和氨。木星具有相當大的內熱,足以提供使水、甲烷和氨三者化合成有機分子的能量。這樣,就能形成與生命有關的有機物。有人認為,在木星的海洋中生活著單細胞或多細胞生命,因為液態氫比液態水要黏稠得多,所以木星海洋生物很可能是流線型,以減少運動中的阻力。
在木星的眾多衛星中,最大的四顆衛星是由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的,常被稱為伽利略衛星。
1610年,伽利略用自製望遠鏡發現木星旁邊有三個小亮點,與木星整齊地排成一排。連續觀測後,發現它們與木星交換了位置,而且亮度也有變化。他很困惑,但卻十分興奮,在日記中寫道:「在今後應該被更細緻和準確地觀察」。在1月13日,他發現了第四個亮點,並且這四顆星星,總是與木星排成一排,當它們離木星很遠的時候,彼此之間也離得比較遠,當它們靠近木星時,彼此也挨得很近。他意識到,這些星星是在繞木星運轉。
著名天文學家克卜勒得知後,把這些新天體稱作satellities(衛星),這個詞來自於拉丁文,指那些不斷攀附權貴以求寵幸的人。伽利略給這四顆衛星起名叫做美帝齊星(the medicean stars)。美帝齊家族是當時佛羅倫斯的當權者。這個家族酷愛藝術和科學,在他們的保護和資助下,眾多才華出眾的人聚集在佛羅倫斯,如達·文西、但丁、米開朗基羅,當然也包括伽利略。
當時,德國天文學家西蒙·馬裡烏斯也發現了木星這四顆衛星,他按照行星命名的慣例,採用神話人物命名,分別叫做艾奧(Io),即木衛一;歐羅巴(Europa),即木衛二;蓋尼米德(Ganymede),即木衛三和卡利斯託(Callisto),即木衛四,她們都是木星朱庇特的戀人,各個美貌絕倫。現在仍然採用這些名字。
地球的板塊運動使地球擁有高山、峽谷,還不時造成地震。最近,天文學家研究伽利略木星探測器從1995年至2003年圍繞木星運行時拍攝的照片,發現木衛三上有走滑斷層,類似於美國聖安德列斯斷層,說明木衛三上也有像地球一樣的複雜地質活動。
天文學家相信,木衛三和木衛二在地表冰層之下都有液態水海洋,而木衛二是太陽系天體中最有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星球。木衛二上的生物生活在冰層之下的海洋中,冰層能很好地保護它們免受極端射電輻射的傷害。天文學家猜測在木衛二上有與地球類似的板塊活動,如今發現木衛三擁有板塊活動,相信未來一定會發現木衛二上板塊活動的證據。
科學家們相信木衛二很可能擁有生命,計劃在2022-2025年去探訪它。對木衛二越了解,對成功實現未來實現探測計劃就越有利。
探測木衛二暢想圖。Credit: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