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進化論以來,超過150年至今,一直在學術界存在著很大的爭議。達爾文主義者試圖在理論系統的各個細節,大修小補各種缺陷,以達至一個完整的拼圖,每一次的新發現,都令他們歡欣雀躍,卻都在新的鋪天蓋地的質疑聲中被湮沒下去。
一、第一個生命如何產生
達爾文的進化論跟外星人有什麼關係呢?這得從米勒的試驗說起。
達爾文的進化論闡述了生物包括人類的進化過程,但在《物種起源》裡面,卻沒有提到第一個生命是如何產生的,也就是它只解釋從1如何到100,卻沒有解釋從0怎樣到1,自然環境如何從無生命產生第一個生命。
唯一的線索是達爾文寫給他的同事胡克的一封信,信中寫道:
「關於最早活的生物的產生,假設……哦,好大一個假設,我們可以想像,在某個溫暖的小池塘裡,有各種氨氣,磷酸鹽、光、熱、和電流,然後經過化學反應,生成了一個蛋白分子,並且預備發生更加複雜的變化。雖然這樣的物質,在今天這樣會被立刻吞吃掉,但是在生物形成前的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直至去世,達爾文都沒有對第一個生命如何產生進行發展。
1953年,生物學史上發生了兩件震動全世界的大事件,一是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另外一件就是米勒的試驗――第一個生命如何產生的試驗。
我們知道,生命的最小單元是細胞,一個活細胞必須要有蛋白質,蛋白質由胺基酸合成。也就是說,沒有胺基酸就沒有蛋白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細胞,沒有細胞就沒有生命存在。
米勒的試驗,就是模擬原始地球狀態下,通過雷鳴閃電從無機到有機創造出了有機物胺基酸。
當人們以為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為生命的起源揭開了序幕時,以下問題很快讓歡欣鼓舞的聲音安靜下來:
1. 游離氧會很快跟胺基酸發生反應,並將其破壞,米勒把實驗器皿的游離氧去除掉;
2. 原始環境中閃電的熱量很高,只可能破壞胺基酸,而不能產生胺基酸。米勒所用的是微弱的火花,連續幾天或幾個星期重複地在同一位置放電,這不符合現實狀態。
3. 胺基酸是不穩定的化學物質,陽光、熱量以及跟其他化學物質的反應都會很快將它們破壞。米勒在裝置中加了一個捕獲裝置,把他所要的胺基酸,在被接下來的反應破壞前隔離出來。而在現實世界,單單陽光對胺基酸的破壞速度,就大大超過胺基酸可能形成的速度。
4. 所有的蛋白質都是由胺基酸的兩種形態之一左旋胺基酸構成,哪怕是一個右旋胺基酸,也會阻礙其合成和破壞其功能。在大自然中不存在只產生左旋胺基酸的方式。
結果是:米勒的試驗根本無法模擬大自然中的現象。
米勒的實驗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這是進化論解釋生命起源偶然性的唯一希望!
但是,即便胺基酸能夠產生於原始地球,從胺基酸到生命還有十萬八千裡的路要走!胺基酸只是「生命大廈」的一塊基本磚頭而已,它還要先合成蛋白質,
二、隨機組合成單個蛋白質的可能性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按照特定順序排列的鏈條摺疊而成,肽鏈會自行摺疊成一個特定結構,這個結構將決定蛋白質的功能,胺基酸種類和排列順序都將決定蛋白質的最終的形狀,繼而決定其功能。一旦順序錯了,蛋白質就不能發揮作用。
科學家通過隨機排列胺基酸產生一個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這個概率有多高?
答案是:(6/20)200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一
也就是隨機產生一個有功能的蛋白的可能性等於10的負104次方,這還是以一個最小的只有200個胺基酸的蛋白質為例!
換成一個直觀的比喻,科學家估算過地球上的沙灘總共有大概 10的18次方粒沙子,假設有人隨機地將五粒沙子,藏於地球任意海灘上的任意五個地方,讓你把它們找出來,你能找到這五粒沙子的概率是 10的94次方 分之一。這個概率比隨機排列出,一個由 200 個胺基酸組成的具備功能的蛋白質的機率還要高!
如果換成是時間呢?假如1秒鐘組合一次胺基酸,不行再重新組合,直到配到有功能的蛋白質為止,所需的時間是:
地球50億年的年齡都遠遠還不夠!
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以達爾文主義者在鐵據如山面前,把生命起源的可能性轉移出了地球!
三、向火星找來源
因此,生命源於地外生命的說法甚囂塵上,就是源於此!更由此發展出了電影、電視、卡通、小說等等文化作品。
那麼,地球以外的星球有沒有可能存在生命呢?這首先得了解生命能夠生存的必要條件!
地球能夠孕育生命,起碼要具備以下條件:
1. 有一顆異常穩定的恆星——太陽;
2. 適宜的溫度——與恆星保持恰當的距離、恰當的公轉軌道、恰當的自轉速度,達到一個不能太熱、不能太冷、恰到好處的黃金標準;
3. 要有液態水——在活細胞內,水提供了胺基酸和其他有機分子,混合和反應所必須的液體介質;
4. 無毒的大氣層——可以吸收或者反射足以致死的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複雜的生命還要有適當比例的氧氣;
5. 足夠強大的磁場——以折射高能帶電粒子流的太陽風
這些條件只不過是個乞丐版的基本配置要求,高等生命形式如人類,要求還要高很多。
把以上條件按圖索驥,,先在太陽系尋找類地行星,人們把目光瞄向了火星。
太陽系中,其它行星,要麼距離太陽太近,溫度太高,要麼太遠,溫度太低,連生存的可能性都沒有,火星是形態最接近地球的行星。
火星地表溫度比地球要低一些,大氣稀薄幹燥,保溫性能差,晝夜溫差大,溫差在100℃左右。赤道附近,白天溫度可以達到20℃,夜間會驟然降低到-80℃左右。火星兩極的溫度更低,最低可以達-139℃。
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模仿火星上的大氣環境,發現老鼠只存活了幾秒鐘,烏龜活了6小時,青蛙的生命則維持長達25個小時,而一些昆蟲可以生活好幾個星期,像蘑菇、地衣、苔辭等則能適應得好一些。
相比地球,火星的環境要惡劣得多,但探索火星,要求僅限於能有生命存在即可,但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或曾經存在過?至今依然是個謎!
就算火星有生命存在過,也並不能代表地球生命就是火星帶過來的,也有可能是從地球帶過去的。
四、尋找其它行星
除了太陽系,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的阿爾法星,總距離為40萬億公裡,需要4.37光年,這意味著光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要耗時4.37年才能來到我們這裡。
如果有一個大小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最適宜的體積),環繞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運行,它上面有一塊巖石以地球的逃逸速度被拋出,它需要115000年才能到這裡。
但是,DNA會在星際旅行中被輻射破壞,還有已知的其它危險,例如:
1.太空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沒有太空衣的保護);
2.太空中缺乏營養和氧氣(沒有宇宙飛船的補給);
3.進入地球大氣層(沒有隔熱板,細菌也會被燒滅);
4.與地球撞擊(沒有降落傘)。
等等,因此簡單生命通過隕石送達地球,成為地球生命起源的這條路也被堵死了!
至此,地球生物源於地外高等智慧生物的假說――外星人,閃亮登場了!
這世界真有外星人嗎?
很多UFO事件虛虛實實,有些是政府不可告人的軍事行為,有的是自然天象的錯覺,這些都被媒體放大吹噓起來,外星人綁架事件更是離奇。要相信這些是真的,就好比要相信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諸神明,是來自於姜子牙在封神榜封的一樣,閒來沒事,聊故事找樂子!
比較務實的是美國的「SETI」外星生命搜尋計劃,這個用來尋找外太空生物的設備可以在每秒掃描二千八百萬個電波頻率。即便這樣,在過去的超過40 年中,他們也沒有找到任何一個來自外太空『智慧』的電波信號。
那麼,以後有沒有可能遇到外星人呢?
先不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思考另一個問題,我們所理解的外星人:
一個細長的身軀和昆蟲般的大眼睛,或許是一團神秘的能量。他們能夠穿越宇宙來到地球,科技要比我們發達,它們的大腦(或者思想器官),要比我們強大……
但無論怎樣,它們都屬於物質宇宙的一部分,在物質、能量、空間、時間的範圍內,也受自然法則和物理定律的束縛。
五、問題回到原點
假如真有外星人,外星人又是來自哪裡呢?如果還是進化,那問題又來了。
這樣我們就再次回到了之前的老路,按順序排列胺基酸,產生一個蛋白質的概率問題?但這次的困難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可要比形成單一的蛋白質要複雜得多!因為外星人機體構造只會比人類更複雜!
我們的化學、概率學和物理定律,都無法支持生物的複雜結構在地球上隨機產生,也同樣無法支持宇宙中,其他地方隨機產生複雜的智慧生物!
地球生命來源於火星、外星人的假說,只是把生命起源的難題往後推遲,換了一個地方而已。說了這麼多,仍然陷在從「0」到「1」的泥潭裡。
把人類起源和外星人關聯在一起,是達爾文進化論在與質疑者曠日持久的攻防戰中,一路退守到了外太空的結果。
至此,進化論已經退無可退,外星人就是它的終局!
#人是從哪裡來的#
關於人是從哪裡來,後續繼續展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