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
2009年是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誕辰二百周年,也是他的劃時代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出版一百五十周年。英國文化大臣安迪・伯恩漢姆
日前講話,稱讚達爾文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英國人之一」。著名的《自然》雜誌近日在紀念特刊前言中認為,達爾文辭世以來,就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政治、宗教和哲學、藝術和文化的綜合影響而言,還沒有哪一位學者超越了他。在達爾文生日2月12日前後,一系列紀念活動在英國和世界各地舉行,紀念將持續到11月24日《物種起源》出版紀念日。
隆重紀念貫穿全年
12日這天,在達爾文出生地什魯斯伯裡小鎮的廣場上,一個巨大生日蛋糕上的200根蠟燭為這個小鎮最偉大的兒子點燃。這是「達爾文的什魯斯伯裡」紀念活動的序幕,多個紀念活動將在這裡持續到今年年底。當天下午,在達爾文與眾多英國先賢長眠的倫敦西敏寺,人們向達爾文的陵墓敬獻花圈。13日,達爾文在倫敦東南肯特郡唐恩小村的故居重新開放,達爾文1842年住進這裡,直至1882年去世。故居陳列出大量精心準備的新展品,向人們展示達爾文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如何形成生物進化的思想,並在這裡完成《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論學說,對宗教「神造論」和林奈與居維葉的「物種不變論」發起一場革命,震動當世。
12日,英國皇家郵政公司發行了6枚達爾文紀念郵票,圖案分別代表動物學、植物學、地理學等研究領域。為體現達爾文學說的革命性,這套紀念郵票的邊緣與一般郵票不同,專門留出拼接口,人們可以將蜥蜴、鳥、海洋、花、猿和達爾文拼接起來,會心一笑之間,對達爾文的進化論也一覽無餘。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除了舉行與達爾文有關的公共講座,還舉辦了一場有史以來有關達爾文的最大型展覽,首次展出很多達爾文的個人物品、珍貴標本和相關動植物等,直至4月19日。曼徹斯特博物館自2月14日起連日舉行大型展覽和紀念活動。7月5日至10日,達爾文的母校劍橋大學將舉辦達爾文節,舉行一系列講座、辯論、展覽和表演。巴斯的皇家文學與科學協會在今年安排了50多場紀念活動。
倫敦等9個英國城市的動物園設立了達爾文主題活動,布裡斯託動物園12日上午還對如同達爾文一樣蓄留大鬍子(真假不論)的男子免收門票。幾家研究機構舉辦「達爾文誕辰200周年探索與調查攝影比賽」。還有些展覽另闢蹊徑,專門展示150年來達爾文進化論激發的藝術家和文學家的創作靈感。
一些紀念活動專門針對青少年普及進化論。有網站推出專門網頁,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年輕人在遊戲中浸染進化論思想。
《自然》雜誌則出特刊,對達爾文的生活、學說和影響進行分析和研究。英國各大報紙近日都刊登長篇文章,《泰晤士報》還出專刊,重溫達爾文的生平,從不同角度探討達爾文和進化論對後世的影響。一些相關書籍出版上市。《達爾文的神聖事業》重在解讀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源頭,尤其是反奴隸制思潮如何影響到他的人類進化觀的形成。《99%是猿:進化論之形成》則專門披露大量可證明進化論正確的新證據。達爾文的全部著述已經上網,有興趣者可以隨時閱讀。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自然》雜誌、劍橋大學、英國廣播公司等多家機構聯合發起了「達爾文200」網站,列出各種紀念活動,網站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欄目,供世界各地的人在此紀念達爾文的200周年誕辰,已有世界各地的450多名訪問者寫下了對達爾文誕辰日的感言。
據不完全統計,12日當天,全世界42個國家和地區舉行了650多項活動,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和《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在英國,各地的紀念活動多達300多項,這些活動以2月12日為高潮,將一直持續到11月24日,即達爾文巨著《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紀念日。
英國:「牛津之戰」由激烈到平淡
《物種起源》發表後,立刻震動整個學術界和宗教界,強烈衝擊了人類的思想、宗教和政治領域,引發了一場人類認識領域的大革命。支持和反對雙方百年多來激烈交鋒,至今不息。
迄今,越來越多的生物化石發現,日新月異的基因遺傳學研究成果,已越來越有力地證明了進化論的科學性。進化論與生物學自然融合,成為現代生物學的主流觀點。
但是,進化論違反《聖經》創世紀裡記述的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信條,自問世以來,一直是宗教爭論的焦點。甚至在今天,篤信宗教者仍然宣稱進化論不可信。
《物種起源》一問世,在英國就引起無數激烈爭議,其中經典的是「牛津之戰」,這是1860年6月30日在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一場進化論大辯論。贊成方以大名鼎鼎的生物學家赫胥黎為主要代表,反對方的領軍人物則是威爾伯福斯大主教韋伯福斯,雙方唇槍舌戰,場面非常激烈。英國《衛報》在回顧這場辯論時,又重溫了雙方的一段經典問答:反方問:「既然人是猴子變過來的,那麼你到底是猴爺爺還是猴奶奶的後代?」赫胥黎回敬道:「祖先是個猿猴,這並不可恥。如果祖先是個才智超群卻善於混淆視聽的人,那才可恥。」雙方都認為自己贏得了這場辯論,不過聽眾的感覺是赫胥黎佔了上風。或許是牛津風氣使然,辯論結束後,雙方並未拂袖分道,而是到餐館共進晚餐,繼續抬槓過招。
日前,牛津大學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再次舉行辯論,正反雙方的代表由頂尖進化生物學家和前牛津大主教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擔綱,不過這場辯論已沒有了往昔的犀利和激烈,辯論並未過多圍繞達爾文和進化論,主要在探討宗教中一些尚無答案的問題。在這天晚上的辯論中,雙方只有花拳繡腿,最終皆大歡喜。辯論雖多少讓人失望,卻也反映出一個事實,在《物種起源》問世150年後,進化論已成為很多人的常識,毋庸爭辯。
英國國教最高主教威廉士2006年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中明確表示,他反對在課堂上教授創世論,儘管他認為這樣會將《聖經》降格到只是與其他理論平起平坐的一種理論的地位,但他也承認,灌輸創世論「不但不能對創世說的教義產生有利作用,反而會起相反作用」。如今,英國69%的人贊同在學校教進化論,政府對生物學研究的撥款要遠遠高於對教會的稅收優惠。上個世紀50年代,劍橋大學的多數生物學家並不相信進化論,而今天情況正好相反。這足以表明,進化論在英國已壓倒創世論。
當然,反對進化論的聲音有時也不弱。12日,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該市主要博物館烏斯特博物館就因為舉辦達爾文展覽惹來麻煩。北愛議會議員、議會教育委員會主席默文・斯託利要求博物館同時舉辦創世論展覽,否則就要把博物館告上法庭。斯託利說,進化論只是一種很難讓人信服的理論,由於達爾文誕辰的緣故,這些天進化論漫天飛,但是科學界仍然有人質疑進化論,這些質疑之聲應該公之於眾。他認為,巖石不是形成於5億年前,因為根據《聖經》,巖石只是在耶穌誕生前幾千年時才被創造的。
美國:從「猴子審判」到學校禁教創世論
與日益世俗化的歐洲相比,在超過80%的人信仰宗教的美國,達爾文的進化論遇到的質疑和反對更多。最著名的是1925年7月10日美國田納西州戴頓鎮舉行了一場舉世關注、被史書稱之為「猴子審判」的世紀大審判,好萊塢在1960年根據此案拍過電影。當時,美國宗教徒推動田納西州議會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在學校生物課講授進化論,而只允許教授基督教的創世論,違者罰款高達500美元。但該州戴頓鎮的青年教師約翰・斯科普斯不甘違背科學知識,在生物課繼續講授進化論,結果被宗教徒告上法庭,即刻引起全美國輿論的關注。原告律師布萊安是前國務卿,曾三次被推選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儘管有著名人權律師達羅出庭為被告辯護,但是教授進化論依然被判敗訴。到了1987年,美國最高法院判定,創世論為宗教學說,禁止在學校傳授。
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宗教界又發起新一輪對進化論的反攻,由信仰宗教的科學家出面,掀起一場「智慧設計」運動。他們宣稱,世間生命複雜繁多,僅憑達爾文的進化論難以解釋得通,必有一個全智全能的設計者。不過他們始終無法證明這個設計者的存在,對此只能顧左右而言他。他們一度讓一些學校開講智慧設計理論,結果遭致學生家長的強烈反對,2005年美國州法院判定「智慧設計」為改頭換面的創世論,而非科學理論,不能在課堂傳授。
今天,依然有四成美國人不認同達爾文的進化論。在查爾斯・達爾文誕辰二百周年前夕,美國媒體的一項民調顯示,對進化論,只有39%的美國人表示相信,而25%的美國人則不相信,另有36%的美國人對進化論和創世論莫衷一是。而是否相信進化論與受教育水平和信仰宗教有極大關係。高中畢業者中只有21%的人相信進化論,而具有研究生學歷者中近74%的人相信進化論。參加教堂禮拜次數越多者,越不相信進化論。年輕人比年長者更相信進化論,不過在年齡18到34歲的人群中間,也只有49%的人相信進化論。
達爾文和林肯,誰更偉大
進化論問世後,不僅衝擊了宗教,而且對政治和社會同樣帶來巨大影響,典型的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19世紀後半葉資本主義在西方高速發展,社會出現殘酷剝削和貧富兩極分化,急需尋找一種理論來自我辯護,社會達爾文主義應運而生,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斯賓塞和白哲特、美國的索姆奈。根據自然界的食物鏈現象,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提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認為像生物界一樣,每個社會個體為了生存,都要不擇手段成為強者,只要獲得財富就是成功的標誌,窮人則是生存競爭中的「不適者」,社會就是這樣優勝劣汰地進化。社會達爾文主義支持盎格魯-撒克遜人或雅利安人在文化上和生理上優越的說法,成為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政策的理論基礎。納粹德國據此提出所謂優等民族和劣等民族論,為大屠殺提供理論支持。今天,社會達爾文主義在西方已經衰落。
在紀念達爾文二百周年誕辰之際,英國媒體有文章評論說,隨著經濟發展和醫療改善,「適者生存」在現今發達國家不再表現為體格優勢,而是社會優勢。比如,銀屏舞臺上,塑造的儘是俊男靚女、聰慧之輩,而年老和貌醜者早早就下臺退場。富人減肥減得皮包骨頭,整容整得去真存假,不願生兒育女成為時尚。這與達爾文生活的時代竟成反差,21世紀崇尚的似乎不是進化,而是退化。達爾文若在墳墓中還有知,會不會輾轉難眠?
2月12日恰好也是美國總統林肯誕辰二百周年。英國有紀念文章問:達爾文和林肯,科學家和政治家,誰更偉大?馬克思說過,哲學家只是解釋世界,而重要的是改變世界。文章作者的結論是:把崇敬獻給達爾文,把選票投給林肯。
達爾文的書房,他在這裡完成了《進化論》。郭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