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獎名單
雪舞漫天
恭喜這位小夥伴,《秘境裡的奇樹》一書送給你,請在7日內將個人郵寄信息在本文末留言給蝌蚪君,也歡迎與我們分享讀後感。
這本書將會告訴你 ↓
你真的了解達爾文的進化論嗎?
現在的進化論還是達爾文的最初版本嗎?
適者生存是強者生存嗎?
我們為什麼要了解進化論的演化歷程呢?
達爾文的戰爭
作者:吳京平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有一個理論影響著無數人的生命觀
這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
從自然選擇理論的提出到現在
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在這本書中
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生動有趣地講述了
進化論如何被廣泛認可
達爾文如何經歷一次次挑戰的過程
帶領讀者重溫進化論的起源和歷程
作者介紹:
吳京平——科普作家,全國首檔科學秀主播「科學聲音」成員。在喜瑪拉雅、蜻蜓、網易雲音樂等以「科學史評話」為名開播專輯《行星傳奇》《地球的刻度》《物種起源》《量子力學外傳》《偉大的試驗》《宇宙大爆炸》等,單輯收聽量均在百萬以上
精彩
摘錄
但是誰也想不到的是,那時候年僅 35 歲的達爾文就已經寫下了遺囑。他身體不好,自己特別擔心。萬一哪天去世了,手邊的事情該如何善後呢?因此他整理了好多材料,大約十幾個紙夾子。打算萬一不行就交給漢斯羅,或者交給萊伊爾。誰來整理資料,誰來編輯出版都已經安排妥帖。他也沒對別人透露,他覺得漢斯羅和萊伊爾還有漢斯羅的女婿胡克肯定會幫他的。
達爾文認為,人類和猿猴有著很多共同的地方,包括表情方面。我們高興微笑,總會露出幾顆牙齒。據說還有相關的行業標準,露出 8 顆牙齒最好看。我覺得大可不必這麼嚴格,反正不管是開心的笑還是自然的笑,表達一種友善的情緒就行了。你看,人類表達友善的表情跟牙齒有關係,表達憤怒的情緒也跟牙齒有關係,比如「恨得牙根直痒痒,恨得咬牙切齒」。那麼為什麼表達情緒總是跟牙齒有關係呢?達爾文給出了一個解釋。他說我們人類跟靈長類動物都有親緣關係,我們有同一個祖宗。你看狒狒有很長的犬齒,黑猩猩也有鋒利的犬齒。碰上兩撥狒狒打架,先要把牙齒亮出來給對方看看,這是重要的攻擊性武器。我們的祖先也是這麼幹的,露出牙齒與表達威脅或友善是有關係的。採用進化論觀點就很容易解釋這一點。
我們在這裡所描繪的人類遷徙的歷史,大部分是根據分子人類學總結出來的結果,也有一部分語言學的印證。可能有一些觀點會有爭議,未來還會被刷新,科學就是如此,所有的結論都會經受一輪又一輪的質疑。特別是生物學這種極其複雜的科學。有一些觀點認為,有一支黃種人是從北亞、蒙古高原方向進入我國境內的,他們也是我國漢族的祖先之一。我國還有一派觀點,他們認為黃種人是本地獨立起源的。這就與分子人類學相矛盾了。到底誰對誰錯呢?
作者
序言
1882年4月19日,73歲的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在家中安祥地逝世。儘管達爾文本人並不信仰上帝,但是一周後,達爾文還是被安葬在倫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他的身邊安息著另一位科學巨人,物理學的一代宗師牛頓。能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擁有一席之地,也算是對達爾文成就的的最高評價。
達爾文和生物進化論是牢牢綁定在一起的,生物學課本絕對繞不開這個人。特別是在我國,大家都知道進化論。大家都對此習以為常了。但是深究起來,你對進化論又了解多少呢?以前我聽到過一個笑話:
母親帶著孩子去動物園遊覽。孩子問母親,我們人類是不是猴子變來的呢?母親不假思索的回答他:是的,沒錯,我們就是由猴子進化來的。孩子非常吃驚,原來是這樣啊,難怪猴子成了瀕危動物!
我不知道人們要把「人是由猴子變來的」這麼一個粗糙的說法再重複多少次。實際上人類的祖先是猿類的一個分支,現在的靈長類與我們人類都是"表親"關係。地球上的生命,或遠或近都有親緣關係,只要你願意不斷往前追溯。由此可見,儘管我們都認為進化論是對的(畢竟從小課本上就是就是這麼教的)。我們或許不會遇到宗教傳統的麻煩。但是國內對進化論的誤解卻非常的多。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重溫一下有關進化論本身的起源,重新梳理一下進化論本身的進化歷程。我們會發現,進化論本身的演化過程也是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自然選擇理論本身就是從眾多理論之中優選出來的。在達爾文去世後的一百多年裡,自然選擇理論在經歷過一次次的挑戰,不斷的改進和升級以後,目前得到了生物學界廣泛的支持。有了遺傳學和基因科學的支撐,現在的進化論早已不是達爾文最初的那個版本了。很多人提到進化論還是眼睛盯著達爾文的最初版本,那麼本書應該可以破除這種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了解進化論的演化歷程呢?因為生物進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不僅僅是生物學的一個整體性框架,也是我們觀察複雜事物的一個獨特切入點。什麼是複雜事物呢?簡而言之,就是參與的玩家特別多,內部呈現出1+1≠2的系統。亞當斯密觀察到了一個現象,一個工人一天能做20個大頭針就不錯了。那麼18個工人一天能做幾根大頭針呢?這似乎是個簡單的算術題,20×18=360嘛。實際上,這18個工人一天就可以生產4800根針,因為他們組成了流水線。這樣的系統就是一個1+1≠2系統,集體並非個人的簡單堆積。
生物進化論研究的是複雜環境下呈現出來的整體性的遊戲規則。宏觀層面上的規律是無法通過簡單堆積來推導的。正是達爾文發現了被大自然的複雜性所隱藏的那個底層的遊戲規則。既然演化規律是針對帶有互動的複雜的系統。那麼這個觀察角度和思維方法也是可以移植到其他領域的。畢竟人類的社會也是非常複雜的。
說到此,還真的有人試圖把生物學的理論移植到社會學領域。但是後果並不美妙。19世紀末興起了一股「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思潮。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我們都了解晚清時代中國遭受的歷史屈辱。所以中國人都知道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殊不知這是典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20世紀初興起過一陣子「優生學」,背後也是社會達爾文主義。這種理論與納粹的種族理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二戰後,社會達爾文主義迅速被拋棄。大家都明白了,其實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對生物學領域「適者生存」的一種系統性誤讀,實在是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也辱沒了達爾文的名聲,「適者生存≠強者生存」。我希望本書能澄清一些在這方面的誤解。
我的本職工作是科普網絡主播,是「科學聲音」聯盟的成員,也是暢銷書《柔軟的宇宙》和《無中生有的世界》的作者。我大概是唯一的的能把科學史當評書和單口相聲來表達的音頻自媒體人。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來自於我的網絡音頻節目。我過去從來也沒想到過,科普主播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自己能吃這碗飯。感謝這個分工如此細化,信息和媒體如此發達的年代。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了解科學,愛上科學,你準備好了嗎?
蝌蚪君贈書啦
如果你喜歡這本《達爾文的戰爭》就來留言吧,老規矩,蝌蚪君會選擇最走心的三條留言,把書送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