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黃埔一哥,巔峰期統帥40萬國軍,逃臺時僅帶走6名隨從,晚景悽涼

2021-01-15 騰訊網

他是黃埔一哥,巔峰期統帥40萬國軍,逃臺時僅帶走6名隨從,晚景悽涼

「宦海沉浮,雖說時代決定人的命運,但是人的意志可以決定命運的內涵。」——《讀史有感》

一代將星,跌入人生谷底

1950年3月,胡宗南黯然來到臺灣,暫且安身在花蓮,這時,當年曾統帥40萬大軍的「西北王」,如今身邊只剩下6名隨從。

失敗的陰影,前途的渺茫,都讓他的心情極為低落。到花蓮後,他有時會出去散心,他的學生孔令晟則陪伴著他。

一次,胡宗南走過花蓮體育館,來到海邊,「突然」對孔令晟說:「我們該在什麼地方自殺,這裡真沒意思!」

孔令晟回答:「要自殺,不如在成都,可以和我們的軍隊一起自殺;到了西昌就沒什麼意思了,部隊已經沒有幾個人了。」

而此時的臺灣,不僅僅是胡宗南一個人感到「沒意思」,與他相似處境的還有薛嶽、孫立人等,當年手握重兵、叱吒風雲的他們,如今不但成了敗軍之將,甚至還會面臨來自國民黨內的人身威脅。

「黃埔一哥」

追憶當年,身高不足1.6米,其貌不揚的胡宗南,是黃埔同學中年齡最大的一個,當1925年從黃埔畢業任少尉見習時,他已近而立之年。

戰亂年間,30歲任軍長、師長者不乏其人,而他卻僅是個少尉見習,換了別人,也許早脫下軍裝掙錢養家去了。

但他咬著牙忍住了。

他有耐心,有手段,有靠山,他終於熬過來了,成了「天子門生第一人」,在傲氣沖天的黃埔同窗中,包攬了諸多第一:黃埔學生中的第一個軍長;第一個兵團總指揮;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跨進國民黨將軍的行列;第一個升任戰區司令長官;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離開大陸以前獲得第顆將星的人,堪稱傳奇。

1945年抗戰末期,胡宗南升為第一戰區司令官,手下共有四個集團軍、五個特種兵團,超過六十萬人,勢力遍布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是當時人們心中的「西北王」。

然而事實上,對「西北王」這個稱號,胡宗南自己卻並不喜愛,甚至相當排斥,同時也非常反感記者。

據手下人回憶說,曾有新聞記者給胡宗南拍照,並許諾說純粹是私人留作紀念,絕不發表。照片拍完後不久,胡宗南就在一個小報上看到了照片,極為生氣,並言從此不再招待記者。

抗日功績值得肯定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在數十天的血戰中,胡宗南作為軍長與軍團長,始終在前線指揮,「日夜在戰場指揮撫巡,從未離去,官兵見之,無不感奮。」

在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胡宗南帶領部隊在淞滬戰場堅守了6周,而他們的犧牲也極為慘烈:4萬人的部隊最後只剩下1200人。

當時著名報人張季鸞說:「第一軍為國之精銳,如此犧牲,聞之泣然。」

1938年1月,胡宗南奉命移軍關中,固守黃河沿線的山西、陝西各省,這一帶是陪都重慶的屏障,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蔣介石讓胡宗南率中央軍嫡系精銳部隊進駐與控制關中,也表明了對胡宗南的信任。

胡宗南的部隊幾次擋住了日軍自北面攻向四川的鉗形攻勢,其間與土肥原賢二幾次交手,讓日軍不能進入潼關,威脅重慶。

1944年,豫西抗戰危急關頭,胡宗南率部趕赴河南靈寶抗擊日軍,穩定了戰局。

1945年,赴豫西指揮對日作戰,所部戰果頗豐,同時,「西防蘇俄」、「內懾回馬」,分寸也把握較好,維持了西北地區的安寧。

抗戰勝利之年,胡宗南先後升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軍銜由中將加上將銜。由於胡宗南的忠心耿耿,使蔣介石對西北少了許多後顧之憂。

許多著作在講胡宗南仕途通達時,大多強調黃埔軍校出身、同蔣介石的同鄉關係等因素。不可否認,這都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決定因素還是他確有過人之處。

例如,胡宗南堅決抗日贏得部下的尊重,部隊戰鬥力較強;

胡堅決反對投降日本,極其痛恨汪精衛之流;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請求過黃河反攻山西,蔣介石未批准;

黃埔一期同學杜聿明率遠徵軍出國作戰,他很羨慕。在對部隊訓話中,他特別強調官兵要做革命軍人,要有民族氣節,要反對貪汙腐化。他雖兩次奉命執行反-共軍事摩擦,但調子並不突出。

由於他堅決抗日、重視對部隊進行抗日教育,所部將領降日者甚少。

悽涼晚景

在花蓮,自殺的念頭閃過後,胡宗南對他的部下說:「我們不應該到這裡來!」

此時,他仍然對自己的部隊念念不忘,在他的第一軍,很多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上來,但這些人大多已經在川西凋零了,對於他來說,最大的遺憾是沒能戰死。(胡宗南之子胡為善之語)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從西昌避居花蓮不到一個月,寧靜的生活掀起了一陣漣漪,一場朝他襲來的政-治風暴正悄然而來。

1950年5月,國民政府在臺北的監察院內氣氛詭譎,四十五名監察委員正準備彈劾胡宗南,要他為國軍失敗負責。

那時候,曾有很多胡宗南的部下聞況自發要去監察院鬧事,卻都被胡宗南一一壓了下來,認為不可取,他說:「是非自有公論,假如應該我負的責,我當然要負責!」

1962年2月,胡宗南因心臟病發病逝於榮總醫院,享年66歲。他身後悽涼,毫無積蓄,是穿著舊軍裝下葬的。

同年6月9日,他的遺體葬於陽明山上的紗帽山麓,按照其生前所願,墓廬依山面還而築,以便他的靈魂能夠望見遙遠的家鄉。

相關焦點

  • 女人選擇孤獨終老不結婚,一定會晚景悽涼嗎?
    有女人說,自己40多歲離了婚,覺得突然一下子就輕鬆了,孩子也不小了,跟了父親,她有房子,有積蓄。又不用再伺候那個人,也不用再操心孩子。這樣的日子,愜意輕鬆,仿佛一種解脫。她表示,自己再也不結婚了,一個人蠻好的,不用怕失去誰,也不用等誰回家,不用受他在外面是否會愛上別人的擔心和煎熬,覺得孤獨終老也不是什麼問題。但她代表不了所有女人,也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孤獨終老不結婚也過得好。這位女士的例子,只適合那些結過婚已經有孩子的,並且有經濟基礎的。這樣子,她只要不怕孤獨,就可以不再結婚,獨自過著閒散的日子。
  • 「人到六十,晚景悽涼」:若在這四件事上不能避免,一定晚景悽涼
    所以,文字覺得,「人到六十,晚景悽涼」:若在這四件事上不能避免,一定晚景悽涼。那麼,文字覺得的這四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第一件事:負債纍纍。人到六十,我們已經退休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往後餘生的一切都是態度決定的:我們的思想,它們會成為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語言,會成為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行動,會成為我們的習慣;我們的習慣,會成為我們的性格;我們的性格,它會成為我們的命運。
  • 回憶殺 濟公扮演者晚景悽涼、沒人照顧?這新聞又戳了大家兒時的回憶
    文:大象今天看到新聞說85版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晚景悽涼被送進養老院!
  • 明星賺的這麼多,為什麼還是會有人晚景悽涼?
    說起明星,很多人只見過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面,卻少有人知道,不少明星紅極一時,到老了卻晚景悽涼,有的甚至連過日子都需要別人接濟。有時,很多明星還在壯年的時候,就已經經歷過破產等情況,而且在香港、臺灣更加常見。
  • 40歲以後,該停止做這三件事了,容易導致晚景悽涼
    尤其是人到了40歲這個年紀,該對自己的餘生作出規劃和打算了。要懂得自己該做什麼,不過還做什麼,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生活。人到40歲,長了年歲,經了滄桑,見了世面,沉澱了性情,體味了人情冷暖,才有了靜水流深的沉穩,更有了氣定神閒的從容。畢竟,一個人到了中年這把年紀,已經過了風風火火、莽撞前行的歲月,要花一點時間去靜心修身。
  • 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很多家長之所以會那麼熱衷於催著男人女人早點結婚早點生孩子,無非也就是在擔心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孤苦伶仃,等到身為父母的他們去世之後,他們的孩子或許會變得晚景悽涼。但事實上,並非不結婚沒孩子的人一定會晚景悽涼,也並非結婚生孩子的人一定會晚年幸福。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一、窮困潦倒。
  • 人到六十,要在這四個方面「留點心眼」給自己,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在這樣的一種年齡,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多為自己想想,才能避免在往後餘生的生活中,陷入晚景悽涼的境地啊。那麼,人到六十,我們要在哪些方面「留點心眼」給自己呢?02◆首先,人到六十,我們要在吃的方面「留點心眼」。人到六十,我們已經開始老了。
  • 人到六十,要避免晚景悽涼
    一晃人就會步入老年,六十也許就是人生的分水嶺,人到六十,生命之舟行駛到一個平穩的港灣,就要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了,老年了,奮鬥了一輩子,該享清福了,這個時候如果落得個晚景悽涼,就很不好了,那麼,怎麼才能避免如此的結果呢?
  • 「過度善良,晚景悽涼」:這四大「善人」給我們敲響警鐘,醒悟吧
    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平時喜歡為非作歹。所以,這種助紂為虐善良,是一種「惡善」,我們一定要避免去做這樣的「傻事」,否則的話,我們必然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到時陷入晚景悽涼的境地,也是咎由自取,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一點啊。
  • 《新聞聯播》前主播張宏民「晚景悽涼」?事實卻是……
    「他是昔日『央視一哥』,60歲無兒無女,叼著冰棍坐在街頭。」8月29日,一段僅9秒的抖音視頻,把沉寂多年的《新聞聯播》前主播張宏民硬生生拽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一心忙事業連戀愛都沒談過」的描述瞬時引爆討論區,安享晚年的張宏民一下子成了部分網友眼裡「無兒無女」的「失敗者」。
  • 吹火口的人,晚景悽涼
    8、覆舟口的人(俗稱翻船嘴),與兒女緣份淺薄,而且有此相的人,容易離婚。
  • 【面相】| 吹火口的人,晚景悽涼
    6、  嘴比較小的人,個性內向。7、  吹火口的人,容易獨守空房,晚景悽涼。(嘴巴好像在吹東西的樣子,嘴巴尖起又小)
  • 這三種人,註定晚景悽涼,別不信
    然而,人生不過百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男人年輕時造的惡因太多,終會導致老年的時候,自食惡果,晚景悽涼。現實生活中,以下這三種人,他們年輕時,沒有善待自己身邊的人,沒有善待自己的未來,才給自己的晚年埋下了最大的隱患。年輕時,不善待自己的妻兒,到老了自己吃苦。
  • 心理學:年輕時做錯這3件事的人,大都晚景悽涼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那些晚景悽涼的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必定都做錯了這些事。 一、暴力傷害至親 我有一朋友的父親,在她小的時候對她和她媽媽總是拳打腳踢,一句話不對拳頭就像雨點一樣揮下來,導致現在提起她的父親還是一臉的恐懼。
  • 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這幾個特徵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很多人到了老年,落得晚景悽涼的結局,孤苦無依,就像一棵冬天的樹,看起來都不寒而慄。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1.弄丟了自己的愛人,越老越孤獨。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本事很大,人也長得漂亮,哪怕是離婚了,也隨便可以重新找一個愛人,可以建立更幸福的家庭。
  • 晚景悽涼的人,大多有4個特徵,純屬自食惡果
    活在當下說的輕巧,可是把眼光放長遠了看,就會發現,活在當下的人,大部分老了之後,是真正的晚景悽涼。早點避免就是在給自己後半輩子積福,而有下面4個特徵的人,就要注意了。一、越老越孤獨。個人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本事很大,人也長得漂亮,哪怕是離婚了,也隨便可以重新找一個愛人,可以建立更幸福的家庭。婚姻不是兒戲,一旦弄丟了,要想重新組建家庭,談何容易。
  • 這幾位當年很火的明星,晚景悽涼潦倒,你最惋惜哪一位
    這幾位當年很火的明星,晚景悽涼潦倒,你最惋惜哪一位?第一位,劉家輝。可能很多人對「劉家輝」三個字不熟悉,大家請看圖1,應該記起來了吧?在1974年,劉家輝進入電影圈。1978年,劉家輝因為是因為電影「少林36房」,一躍成為香港當紅武打明星。
  • 「晚景悽涼」的男人,多半都有這樣的性格特點,但願你沒有
    特別是對於一個男人來講,在外面要維護好人際關係;在家裡要維護好一個家庭,男人在這些方面大多都起著主導作用,如果一個男人的性格相當的不好,那就會導致在外面和誰都處不好;家裡也被搞得一團糟,而且,還有可能會導致一種更不好的情況產生,那就是:晚景悽涼。如果一個男人的性格過於不好,家裡家外都讓他得罪個遍,到了晚年,悽涼也是難免。
  • 昔日「央視一哥」60歲無兒無女晚景悽涼?!啥情況
    「他是昔日『央視一哥』,60歲無兒無女,叼著冰棍坐在街頭。」8月29日,一段僅9秒的抖音視頻,把沉寂多年的前《新聞聯播》主持人張宏民硬生生拽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一心忙事業連戀愛都沒談過」的描述瞬時引爆討論區,安享晚年的張宏民一下子成了部分網友眼裡「無兒無女」的「失敗者」。
  • 人到四十,別丟了這三個「護身符」,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一個過來人告訴我,人到四十,要注意不要弄丟了這三個「護身符」,才能避免晚景悽涼啊。那麼,這個過來人說的「護身符」,究竟是指什麼東西呢?02第一個「護身符」:我們的身體健康。過來人說,人到四十,我們已經開始人到中年了。這時候,我們已經成為家庭的頂梁柱,我們的肩膀上,承擔著更多的家庭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