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子漁說八字
當命局在手,旺衰、格局判別後,喜、忌用神定出。在細論流年時,一定需要看喜、忌之字與命局、大運之間的搭配組合,往往有時原命局的喜神成了忌神,忌神反而成了喜神。今天,以一代大儒王陽明的命造和大家細說流年之喜忌。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因曾結廬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故稱王陽明。後世學者尊其為陽明先生,習慣稱之王陽明。
王陽明,明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出身於名門望族,其父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狀元,官至吏部尚書。良好家世,自幼聰穎,於1499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舉進士,仕於孝宗、武宗、世宗三朝。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官職。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判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成為明朝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1529年1月逝世後,明穆宗追贈為新建侯爵,諡號「文成」,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弟子極眾。文章博大昌達,字裡行間有俊爽之氣,其心學後世傳入日本、朝鮮等地,影響深遠。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孔孟朱王。
乾造:壬辰、辛亥、癸亥、癸亥
大運: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9歲起運)
命局分析:
癸水生在亥月,地支三亥,天幹兩癸一壬,月上辛金髮源,年支得水庫辰土蓄水。水勢浩瀚,一片汪洋,一神獨象,此即是專旺格中的——潤下格。
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能成為一代大儒——王陽明的命造自然是別有一番氣象。
潤下格,獨神專旺,只能順不能逆。命局以木洩秀為用,喜金水助勢;壬、癸之水,各有細論。壬水奔騰,主動,既要金髮源,也要戊土止流;癸水為大海之水,為靜,能涵養萬物,深沉悠遠。最忌土來濁水,命局中辰土雖為水庫,但畢竟五行屬土,辰中戊土出幹的歲運自然不會平靜。
夏冬月生人,常格以調候為急先。潤下格需不需要火來暖局?
任鐵樵在寒暖論中說到:寒雖甚,要暖有氣,暖雖至,要寒有根;若寒甚,暖無氣,暖至,寒無根,必無生成之妙;但以過於寒者,反以無暖為美,過暖者,反以無寒為宜。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潤下格和炎上格是不必調候的。恰恰火來逆局反成忌。
命局結合大運、流年分析如下:
命局中年上有壬,月上見辛,皆為喜用。出身顯赫,祖上榮耀。
9歲,剛入大運壬子,流年庚子。因辰土是全局的病根,又在年柱,限運中,幼年失母。
16歲,流年戊申。命運歲構成申子辰,子為桃花,戊癸合,命主成婚。據說,新婚當晚,王陽明卻跑到一個叫「鐵柱宮」的道觀中,跟主持聊了一通宵神仙養生之術,居然忘了自己的洞房花燭夜。其率性果然不同凡響——「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20歲,大運來到癸丑,流年壬子,子醜合化成水,鄉試中舉。21歲癸丑,歲運並臨。24歲丙辰,辰辰自刑。兩次會試,名落孫山。直到27歲己未,才中進士。
土為忌神,為何當年能中進士?醜為金庫,未為木庫,醜與未衝,打開金木喜神之庫,衝散土的力量。(土為忌神,因衝喜用之庫反成喜)
29歲進入甲寅喜用大運,傷官吐秀,正是命主精神追求的歲月。
中進士後,王陽明沒有馬上步入仕途。而是來到會稽山,在陽明洞旁築廬,拋開一切塵緣,參道修煉。對陸九淵的「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思想,結合道家「見性抱一」的哲理,終有所悟。33歲起,命主收徒講學,將王氏心學開始傳播。
34歲流年丙寅。丙火乘木而焰,合月幹辛金。斷源之水忌東流,寅木疊加縮水。命主因參與反對權臣太監劉瑾,被打成「奸黨」,遭受四十廷杖皮肉之痛,並關入大牢。(木為喜神反成忌)
次年丁卯,丁火制辛,命運歲成寅卯辰三合木局,被貶到貴州龍場驛當驛丞,途中溺水詐死,躲過錦衣衛追殺。
貴州龍場處於偏僻荒蠻之地,王陽明艱苦備嘗。但,在思想上得到再次升華,徹底領悟心即是理,理即是心,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必須合一。其心學體系再次「突圍」——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39歲,進入乙卯食神大運。劉瑾伏誅,命主方得安定,被起用為廬陵知事。之後步步升遷,三年內官至三品。然而,此時的王陽明卻上書《自劾乞休疏》,意欲回歸陽明洞,但皇帝沒有理他。
46歲,戊寅流年。朝廷任命王陽明為江西巡撫,戡亂剿匪。
命理經書曰:水不東流,火不西奔。前運寅卯辰三合木局,因辛金被合制導致癸水斷源,災難重重。此運一樣是命運歲三合木局,命主僅用三個月的時間,為朝廷平息了數十年賊匪之亂。展現了王陽明另一天賦——卓越的軍事才能。
47歲,流年己卯。前面大運流年寅木疊見,牢獄之災。此年,一樣卯木疊加,又有會怎樣?
剛剛平息賊匪之亂,南昌寧王朱宸濠舉兵反叛,攻城掠地,覬覦皇位。王陽明奉命平叛,巧用圍魏救趙,直接攻打寧王老巢南昌,朱宸濠不得不回師救援,在鄱陽湖雙方大戰,最終寧王兵敗被擒。
己卯當年,命主立下如此奇功,卻險遭滅門之災。原因是荒唐的正德皇帝正在「御駕親徵」途中,宸濠之亂已經結束。明武宗龍顏大怒,責怪王陽明與皇上爭功,以「大不敬」之罪欲將王氏滿門抄斬。
心灰意冷的王陽明熬到49歲,來到丙辰大運。此運無根之丙,與命局辛合化水,正德皇帝終於駕崩。命主趕緊稱病辭官,回到家鄉,集門人於白鹿洞,繼續將其心學廣授門徒。又相繼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前五年,遠離官場是非之地,獲得一段前所未有,一生最企盼的理想歲月,心身愉悅之情,躍然筆下,王陽明寫道:「古洞閒來日日遊,山中宰相勝侯爵」。
55歲,流年丁亥,丙辰大運進入辰運。丁火與年幹壬合木,秉辰之餘氣,亥中甲木,制地支辰官。廣西土司領著土著與漢族政權作對,朝廷屢次徵討不見效果,再次起用王陽明,命其總督兩廣、江西、湖廣軍務,出徵平叛。命主兵不刃血,用招撫一招,解決了這場時達兩年之久的民族糾紛。
56歲,戊子流年,戊土乘辰根,得丙生助,忌神黨勢,逆其命局。危矣!
繼二月平定廣西糾紛,移師粵南,又掃盡八寨猾賊老巢。王陽明因多年肺病,又不服水土腹瀉不止,以及雙腳長瘡,返鄉途中,行至江西大庾縣青龍浦碼頭,病危中對家童說道「吾去矣」!家童泣不成聲,問「老師,有何遺言」?王陽明微微一笑「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何其心底光明,心學更是熠熠生輝!一代大儒陽明先生,文能孔孟比肩,武能上馬擒賊,於嘉靖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時,魂歸大海。
本文由「子漁國學講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