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開局之年,如何實現工業發展良好開局?達州市宣漢縣經信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思路清晰,打出推進穩增長、調結構、強創新、促融合、優環境等一系列轉型升級組合拳的同時,堅持增總量和提質量並重,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新興產業規模化、重點產業園區化、傳統產業現代化,多層次擴張工業經濟總量。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宣漢縣誓要補齊「工業短板」,夯實底部基礎,壯大縣域經濟,爭當次級突破排頭兵,以「興工強縣」戰略為指導方向,闊步邁進全省擴權強縣試點縣、經濟強縣前列,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速奔跑。
項目為王
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宣漢一面把已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一面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兼顧並進。在加快推進優勢資源轉化的同時,不斷創新新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做大工業規模,做強區域品牌,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而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紮實的腳印,都是以一個個優質項目作為基奠。
2016年宣漢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以宣漢縣經信局為牽頭主力,宣漢研究設立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加大主導產業、重點企業培育力度,使得今年的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紮實有序推進,新興產業正培育壯大:
以正原微玻纖公司為載體,宣漢加快微玻纖產業發展,今年開工建設正原微玻纖高效無機真空絕熱板衍生品和高比表面積電池隔板膜和通力機械年產2000噸大輥筒拉絲製品生產線項目,力爭再招商二家玻纖企業入駐。
達州市拓普節能建材有限公司年產3000萬㎡金屬裝飾保溫一體板、宣漢宏浩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天然氣綜合利用、廣川鋁材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鋁型材、達州市桃花米業有限公司富硒桃花米系列產品生產等在建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加快。
今年竣工投產的四川海洋塑膠有限公司年產7000噸新型大口徑PVC纏繞管擴能技改,以四川琦雲藥業異地擴能技改為重點,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力度,培育發展現代中藥產業也在加速發展中……
除了傳統優勢的天然氣能源鹽滷化工產業、煤電冶建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三大領域的穩健發展,宣漢經信局還著力招引本地與外市的優質企業發展以微玻纖及高端微玻纖製品為重點的新材料產業,推廣利用太陽能,鼓勵利用垃圾、秸稈、低品位資源發電。大力引進廢渣、廢水、廢氣等工農業「三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同時,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的技術層次和整體水平,形成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加快發展中小企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制定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辦法和細則。
在項目儲備引進工作中,宣漢縣經信局以天然氣硫化工、新材料、合金建材、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產業為重點,堅持招大引強、沿鏈引進、集群承接工作主線,加大客商對接、項目推介、投資洽談力度,深化領導掛包、定期跟蹤的全方位推進機制,不斷擴大開放合作成果,切實增強招商引資實效。四川恆成鉀鹽化工有限公司富鉀巖鹽制6萬噸/年氯化鉀及滷水綜合利用、海諾爾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四川省龍森中藥材有限公司藥材深加工廠、上海滋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臘肉製品及農特產品深加工、四川漢田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蜀宣花牛深加工等一大批招商引資項目即將開工。
轉型升級
供給側發力 優化工業發展質量
7月初,我省出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宣漢縣經信局緊跟省委工作思想核心,以提質量、創品牌、培育新動能新動力為抓手,推動和提高宣漢縣工業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創新工業發展動力的同時,保障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力促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為提高宣漢工業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宣漢經信局首先藉助外智外腦,科學編制一系列專項規劃。並加大向上爭取力度,積極爭取「十三五」工業和信息化相關規劃和項目納入國家、省、市「十三五」規劃盤子。尤其是在整合提升傳統產業過程中,亮點紛呈。
加快發展合金產業。以合金產業技術改造為重點,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新建礦熱爐項目全部達到25000kVA標準。大力發展以不鏽鋼、不鏽鋼製品和鐵合金礦渣綜合利用為重點的下遊產業。此外,還以國鴻建材、海洋塑鋼等為重點,全力打造新型建材產業。
進一步加快發展天然氣硫化工、鹽滷化工產業。加大硫磺資源轉化力度,積極探索引進以不溶性硫磺為原料的橡膠製品、高性能汽車配件項目;加快建設富鉀滷水開發項目,推進以鉀鹽、溴素、硼酸為主的產品深度開發。
優化農產品加工業結構,立足資源優勢,依靠技術創新,推進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轉變,構建具有宣漢特色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體系,即以糧油、中藥材、肉製品、茶葉等優勢加工業和食用菌、水果、薯類等特色加工業為支撐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體系。
提檔升級
園區更具競爭「硬實力」
走進宣漢中國(普光)微玻纖新材料產業園,記者看到,這裡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建設機器高速運轉,場平的300畝土地上,升級改造的自來水廠、普光汙水處理廠已現雛形。
據介紹,微玻纖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公司建立後,中國(普光)微玻纖新材料產業應用技術研究院也隨即成立,並力爭掛牌「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四川分院」。進一步加強園區建設融資力度,設立宣漢縣微玻纖新材料產業園專項發展基金,力爭融資10億元以上。5年後建成,園區擁有完整產業鏈條同時具有區別於國內同類玻纖產業聚集區的國內首個微玻纖產業園,產值達到100億元,實現利稅12.3億元,就業人口達1.4萬人。目前,園區已啟動二期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目標為500億。
這只是近年來宣漢工業園區「井噴式」發展的一個小例子,自2013年宣漢普光經濟開發區產值突破200億元大關,並成功納入全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發展計劃,全縣三次產業比調整為21.7:56.1:22.2,工業主導地位顯著增強。
「要以優化物流運輸為先導,改善園區環境;以強化要素保障為關鍵,增強園區比較優勢;以創新管理方式為重點,提升園區服務水平;突破基礎設施制約,提升園區形象。」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強調,「興工強縣」,園區建設是重點,要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做強工業發展「硬環境」,著力創建省級特色產業園區,使其成為全縣工業集聚發展的有效載體和產業轉移的投資窪地。
「今年,新入園企業將有6家,竣工投產企業6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60億元;力爭標準化廠房入駐率達到100%。」園區負責人表示,為實現既定目標,加快建設普光經濟開發區,園區啟動建設柳池二期標準廠房市政道路、方鬥功能區進場道路、南壩園區次幹道等園區道路工程;普光玻纖產業園、方鬥功能區入駐企業場平工程,確保項目快速動工建設。
園區堅持「大配套為園區服務,園區配套為企業服務」的理念,做優水、電、氣、路等要素保障項目建設,建設方鬥食品加工園汙水處理廠,完成柳池汙水處理廠尾水接入後河工程,開工建設柳池標準化廠房企業辦公、職工住宿綜合服務樓,切實提升廠房配套功能。增強園區吸引力和產業承載能力。
同時,為加大配套服務力度,園區完成柳池工業園企業服務中心、工業展示館建設,開工建設柳池工業園綜合樓。並深化工業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探索「一區多園」各產業功能園既統籌發展又各具特色、突破發展的途徑。改革投融資機制,推進PPP建設模式,激發園區建設發展活力。
半年來,宣漢縣經信局通過鞏固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調整工業結構發展,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加快提升建設園區承載能力等一系列有效舉措,壯大宣漢工業經濟總量,推進了工業穩步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宣漢將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圓滿完成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0%,力爭13%,工業投入增長10%,技改投入增長5%的既定目標;新開工2000萬元以上項目7個,竣工投產工業項目5個;新增規上企業6戶;新增主營業務收入超十億元企業1戶,超億元企業1戶,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砥礪奮進,繼續自信邁出「興工強縣」的堅實步伐。(馮波 文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