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首席太空人教官:登陸火星第一人應是女性

2021-01-10 大眾網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人培訓主管稱,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應該是女性。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4月17日報導,儘管已經有多名女性太空人進入太空,但只有男性太空人真正登上過月球表面。距離NASA挑選其第一名女太空人至今已有40年左右,但是整體而言航天探索仍然處於由男性統治的工作環境中。

  美國休斯敦詹森航天中心的NASA高級工程師艾莉森·麥金泰爾指出,已經有12名男性駐足過月球。她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第5電臺節目採訪時說:「我所在中心的主任是位女性,我部門的前主管是女的。我們有女太空人,但我們還沒有讓女性登上過月球。」她說:「我認為第一個登上火星的應該是女性。」

  報導稱,女太空人已經進入過太空,但是被送入太空軌道的男太空人的人數遠遠多於女太空人。

  艾莉森領導的部門負責提供培訓,以及考察準備參加航天探索的潛在太空人是否合格。她位於詹森航天中心的辦公室俯瞰著太空飛行器模擬設施的場地。作為她的培訓體系的一部分,未來的太空人們需要證明自己擁有應對火災、氣壓迅速降低或者毒物溢出的能力。

  報導稱,在NASA工作的其他女性對艾莉森的觀點表示認同。NASA飛行主管埃米莉·納爾遜說,女性到達火星只是「時間問題」。她說:「當我們上次去月球的時候,我們在那裡進行稍長時間停留的能力還十分有限。我們需要一點時間來獲得更強大的技術——以便能夠建造可以讓你停留得長久一點的生命支持系統、太空服和其他系統。」

  她希望自己的團隊做好準備——但他們的目光也許並不盯向月球。

  納爾遜說:「我們正在談論進入月球軌道,你得對其中的某些技術的應用進行演練。一旦我們可以再次朝那個方向進發,那麼我們如今的太空人隊伍將不全是男性。今後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中自然有一些會是女性。因此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NASA飛行主管埃米莉·納爾遜在監測國際空間站運行活動。她表示,女性到達火星只是「時間問題」。(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延伸閱讀】星際殖民?德媒: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太空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 德媒稱,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起,人類已經將各式各樣的東西送入太空:通訊設施、攝影器材、科研裝備,還有各類動植物,當然也包括500餘名太空人。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玩出了新花樣:他們與美國堪薩斯大學以及科羅拉多大學合作開展一個名為「Micro-11」的科研項目,將冷凍的人類精液送上了國際空間站。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15日刊登題為《星際殖民?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太空》的報導稱,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約瑟夫·塔什說:「人類今後的太空飛行將超越國際空間站。現在已經有定居月球、火星或其他天體的構想。因此,人類是否能在外星球實現跨越幾代人的生存,將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報導稱,這批冷凍精液從太空返回地球後,塔什和他的團隊將對其展開研究。目前,學術界對失重環境下的生殖醫學還知之甚少。「Micro-11」旨在填補這一研究空白。如果人類在太空中無法用普通的方式實現繁衍,就不得不藉助一些特殊的手段。否則,長期殖民火星等計劃就永遠只能是空想。

  報導稱,大多數動物的繁衍,有賴於精細胞與卵細胞的結合。而要讓精細胞向前遊動,首先要將其「激活」,然後還要讓其「獲能」。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生理過程之後,精細胞才會獲得與卵細胞結合的能力。

  報導稱,對公牛以及海膽的精細胞研究表明,在失重環境下,精細胞的「激活」速度更快,但是這之後的一系列生理過程卻受到了阻礙,甚至完全無法進行,從而導致太空中的精卵結合困難重重。

  此次「Micro-11」項目,則將視線直接轉向人類精子。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首先將把精液樣本解凍,隨後加入能夠激活精細胞的化學試劑,以觀察其後續反應。而在樣本返回地球後,塔什團隊則將進一步驗證這批精子是否已經獲得了與卵細胞結合的能力,並且與那些並沒有前往太空的對照組精液樣本進行對比。

  報導稱,這也將是在國際空間站上首次對人類精液進行研究。此前,青蛙、鯢、蛇以及一些水生無脊椎動物已經實現了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繁殖。但是哺乳動物的太空繁殖試驗一直進展不順:1979年,蘇聯曾經成功地讓兩隻小鼠在太空中懷孕,但是卻都在不久後流產。

  報導稱,如果人類想要在今後將生存空間拓展到地球之外,就必須考慮繁衍問題。在這一背景下,「Micro-11」項目意義重大。曾經供職於NASA的天文學教授科明斯在2017年夏天接受採訪時說:「火星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1/3左右。如果人類要開始在火星上繁衍,就必須考慮如何孕育新生命的問題。」

  報導稱,而針對人類精液的研究,則是這個宏大命題的一小步。這批精液樣本已經在4月4日隨補給物資一同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運抵國際空間站。

  (2018-04-17 13:05:15)

  【延伸閱讀】美媒:NASA新太空望遠鏡發射再度推遲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再次推遲發射價格高昂和雄心勃勃的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JWST),目前發射時間暫定在2020年5月前後。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3月28日報導,此次推遲源於人為失誤和工程技術問題,相關費用也會隨時間不斷拖延而上升,因此至少還得再等兩年才能最終看到一項科學研究開始有回報。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口徑21.3英尺(約合6.5米)的鍍金反射鏡——被分割成18塊六角形的鏡片——和構成遮陽板的大小如網球場的薄膜要裝入「阿麗亞娜-5」火箭的頭部。

  NASA代理局長羅伯特·萊特富特在27日的記者會上說:「在NASA的科學任務理事會中,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是我們優先級最高的科學項目,它的確是一項工程壯舉,將留下非凡的科學和技術創新成果。」

  報導稱,但這個成果需要複雜和前所未見的工程技術,而且和任何原型一樣,很容易出錯,對發射的樂觀預期在遇到現實時經常有變化。例如構成遮陽板的纖巧薄膜出現水滴,此事讓測試階段延遲了數月。這是一個在測試前不大可能發現的工程技術問題,不過其他問題更容易避免。推進系統中的一個傳感器動力不正常,這導致進度延遲了3個月;然後是一個催化劑加熱器超出負荷,需要更換;還有錯誤的溶劑通過系統,導致推進器閥門洩漏,需要修復,錯誤一個接一個。

  報導稱,一個更長期的問題是,最初的估計沒有考慮研發全新技術和材料所需的大量時間和金錢。未來的任務不大可能再出現這個問題。

  管理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的副局長託馬斯·楚比興說:「我們希望在開始任務之前就研發這些技術,而不是在我們徹底知曉這些技術之前任務就已經開始。」項目組有理由如此謹慎地對待這項任務。

  楚比興說:「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將前往距地球100萬英裡(約合160萬公裡)的軌道,這個距離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4倍。簡言之,我們只有一次成功的機會。你們以前聽過這個說法,對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來說的確如此,我們沒有失敗這一選項。」

  報導稱,一旦進入軌道,這架望遠鏡就因距離太遠而無法(像NASA維修哈勃望遠鏡那樣)前去維修。如果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發生故障,那就沒有任何辦法修理,因此研究人員急於在地面上發現問題,以防這些問題可能變成太空中的一場災難。

  (2018-03-29 14:17:32)

  【延伸閱讀】NASA擬用核武器摧毀小行星阻其撞地球 專家:噴漆足矣

  參考消息網3月25日報導 美國小發明網站3月21日刊登《我們可以簡單地向飛往地球的小行星噴漆而無需用核武器摧毀》一文,作者為瑞安·F·曼德爾鮑姆,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稱,最近許多報紙頭條都在討論用核武器攻擊小行星。正如之前報導過的,NASA的確在草擬如何用核武器摧毀飛來的某顆小行星的計劃。這項理論計劃名為HAMMER,即超高速小行星應急響應減災任務。但科學家很可能無需使用這樣的響應措施應對「大小如帝國大廈」的小行星貝努,這顆編號101955的小行星預定在2135年接近地球,轉移這類威脅可能簡單得多。

  NASA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飛行動力學系統經理麥可·莫羅說:「只要把小行星的一半塗上不同的顏色就會改變熱力性質,從而改變其軌道。」確切地說,這將涉及發射一枚太空飛行器,以某種方式改變這顆小行星一部分的顏色。

  文章稱,我們對小行星還了解不多,這就是為什麼NASA向貝努發射OSIRIS-REx探測器,這項任務的目的是在2023年取回這顆小行星的樣本。

  文章援引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稱,貝努存在極小的機率與地球相撞,大約為1/2700。這顆小行星不大,不足以讓人類滅亡,但會造成某種嚴重損害。OSIRIS-REx探測器將加強對這顆小行星的研究,NASA也將繼續收集數據,要麼排除要麼提高撞擊的可能性。

  文章稱,不過別擔心貝努,如果它與地球相撞的可能性變得太高,物理定律將支持一個比核武器攻擊簡單得多的解決辦法,我們只要對其噴漆就可以了。

  太陽系中的所有物體都受到來自太陽的大量微小粒子的攻擊,這會帶來一點兒壓力。這些粒子對我們地球的軌道無足輕重,因為地球質量極大,貝努的質量只有吉薩大金字塔的13倍左右。相對來說,這是非常輕的。考慮到貝努還需120年才能飛近地球和它所要飛越的距離,如果科學家能夠讓它的一部分更容易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那這將足以稍微改變它的路徑而避開我們。這樣做需要改變這顆小行星的一部分表面,讓它吸收更多輻射——比如,用油漆覆蓋一面,科學家首先要更好地研究它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來確定最佳行動步驟。

  文章稱,像往常一樣,我們要說的是地球不會被這顆巨大小行星撞上。

  文章稱,我們當然要擔心某些小行星,因為正如之前所說,我們沒有跟蹤它們。美國政府只要求NASA跟蹤大概一個球場大小的小行星,小於這個尺寸的小行星有可能躲過雷達,造成重大局部損害,而不像貝努那樣給我們120年預警期。

  文章稱,用核武器摧毀小行星的想法可以編成很棒的科幻小說。但我們應當花更多時間擔心我們不知道受到哪些更小小行星的威脅,而不是擔心科學家正在跟蹤的可以比較容易引開的那些小行星。(編譯/王海昉)

  (2018-03-25 00:27:01)

  【延伸閱讀】英媒稱NASA規劃星際任務:在太陽系外尋找生命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計劃執行星際任務,要在太陽系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尋找生命。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19日報導,這次任務的名稱尚未確定,而且能讓飛行器飛那麼遠的技術目前尚不存在,不過預計飛行器發射時會恰逢人類首次登月100周年。這次雄心勃勃的任務要求飛行器的速度至少要達到光速的10%。

  報導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距離地球4.4光年,而且即便飛行器的速度能達到光速10%這一創紀錄水平,該飛行器也要飛44年,到2113年才能抵達距離地球最近的這個星系。

  據說NASA正考慮發射靠雷射驅動的微型探測器,這種探測器的速度理論上或許能達到光速的1/4。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報導,目前考慮的其他技術包括利用核反應堆或物質與反物質的碰撞。

  報導稱,目前已知的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存在一個系外行星比鄰星b,它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不過,科學家並不認為這顆行星是尋找地外生命的理想場所,因為上述紅矮星發出的輻射讓這顆行星不適合生命存活。

  迄今為止,人類只成功地讓一個太空飛行器飛出了太陽系——「旅行者1號」。該探測器發射於1977年,儘管它所使用的技術不夠先進,但仍讓人類對太陽系內的行星和衛星有了新認識。不過,在設計之初,它從未被當成星際飛行器。

  「旅行者1號」目前正以每小時3.8萬英裡(約合6.1萬公裡)的速度前進,不到光速的1%,目前距地球有117億英裡之遙。

  在NASA宣布這一消息之前,五角大樓秘密的不明飛行物搜尋部門的前負責人承認,他相信「我們或許並不孤單」,並說他看到一些極具說服力的證據支持地外生命的存在。

  18日,科學家透露,太陽系的首位星際訪客包裹在一層有機絕緣物質中。自從小行星「奧陌陌」今年10月被探測到以來,它讓天文學家和公眾為之著迷。

  (2017-12-22 15:53:00)

  【延伸閱讀】NASA探測器揭木星細節:強風綿延3000公裡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前所未有地揭示了木星的細節。該探測器的觀察顯示,木星內部同其表面一樣奇特,並且同樣地動蕩不安。

  據英國《衛報》網站3月7日報導,儘管人類對木星表面已有許多研究,包括它與眾不同的明暗條紋和「大紅斑」,但其內部卻鮮為人知。

  報導稱,這項基於高精度引力測量的新發現顯示,木星標誌性的條紋——由極其強大的風造成——延伸到木星表面以下大約3000公裡的深度。這次探測任務還部分回答了木星是否有核的問題。結果顯示,作為木星主體的內部「以固體形式」自轉——儘管理論上說,木星是由異常稠密的氫氣和氦氣混合構成的。

  這些發現以四篇獨立論文的形式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這些發現描述了木星的引力場、大氣運動、內部構成和極地氣旋。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天文學家喬納森·福特尼撰寫了一篇有關此次發現的分析文章。他說:「了不起的方面在於,這會告訴我們木星內部如何運作。在我出生之前,人們就開始努力探索這一問題了。」

  報導稱,一個重要問題在於,木星上的條紋——由威力相當於地球上最強颶風數倍的氣流造成——究竟是一種同地球急流類似的「天氣」現象,還是某種深層對流系統的一部分?「朱諾」號最新的觀察指向後者。它的觀察顯示,這些氣流深入木星表面以下大約3000公裡,這種深度在木星引力場中造成的漣漪和不對稱足以被「朱諾」號探測儀器感知。

  上述四篇論文中有關木星大氣深度的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特裡斯坦·吉約說:「由於『朱諾』號的工作,一個50年未解決的問題基本上解決了。這的確值得自豪。」

  報導稱,地球大氣的質量佔整個行星質量的百萬分之一。最新研究顯示,木星的這一數字接近1%。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行星科學家、有關木星大氣深度的另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約海·卡斯皮說:「大氣這麼重、質量佔比這麼大,這令人吃驚。」

  報導稱,尚不清楚這些發現是否適用於「大紅斑」。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可以觀測到木星表面的這個風暴。預計「朱諾」號今年會對它作進一步觀測,並可能揭示其根源的深度。

  (2018-03-09 13:16:11)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訓練猴子「太空人」 或將於2017年登陸火星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10月27日報導,目前,俄羅斯科學家正在抓緊訓練四隻「獼猴太空人」,有望在2017年將它們送入太空,完成登陸火星。此項目啟動於20世紀80年代,負責此次特殊「太空人」訓練任務的是來自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訓練項目包括:每天3小時的飛船操縱杆訓練和簡單的數學訓練。
  • 人類登陸月球已經有50年歷史了,登陸地球鄰居火星為什麼這麼難?
    人類自從1969年實現踏上月球這一偉大壯舉之後,雖然50多年來航空航天和深空探測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是卻仍然沒有在第二個地外星體上開展載人登陸探測。拿火星來說,作為地球的近鄰,自古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近現代以來,以前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先後向火星發射了眾多探測器,為我們了解火星的基礎狀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麼,為何登陸火星這和難呢?
  • NASA的科學發現、研究開發和月球到火星的探索計劃
    2020年,太空人自2011年以來首次從美國本土發射至國際空間站,這也是有史以來太空人首次乘坐美國商用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2020年是人類持續駐留空間站的第20年,載人「龍」飛船完成飛行後返回美國海岸,使開展更多的載人月球探測關鍵科學研究成為可能。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將與目前在火星上工作的另一輛火星探測器和著陸器以及上方天空中的幾顆軌道器一起飛行。 科學家們感興趣的地形可能難以登陸。由於有了新技術,恆心能夠更準確地將目標對準著陸點並自動避免著陸危險,因此太空飛行器可以安全地降落在28英裡(45公裡寬)盆地Jezero Crater等引人入勝的地方那裡有陡峭的懸崖,沙丘和巨石場。
  • NASA公布「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9男9女太空人陣容
    NASA公布「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9男9女太空人陣容 2020-12-10 14:48   澎湃新聞編輯 陳婧雯 視頻來源 NASA
  • 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NASA宣布重磅決定,月球成為「跳板」
    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美航天局宣布三步走計劃,月球成為「跳板」 1月12日據美國宇航局最新消息稱,NASA制定了太空三步走計劃,第一步:NASA準備好了開始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的過程;第二步:NASA與8個海外國家籤署阿爾忒彌斯協定,按照計劃在2024年重返月球;第三步計劃:NASA將在月球建立適合人類生存大本營,月球將成為「跳板」,以幫助美國和盟友踏足火星和更多的天體。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不同於只是繞火星軌道巡航的「希望號」和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的「天問一號」,「壓軸出場」的「毅力號」按計劃將於 2021 年 2 月 18 日以「空中吊車」方式登陸火星,到達位於火星北緯 18 度、西經 77 度區域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開始尋覓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
  •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4-12-06 00:21: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休斯敦12月5日電 (記者 王歡)美國最大的火箭於東部時間5日清晨7時05分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搭載美國宇航局(NASA)「獵戶座」深空太空艙首次試飛進入軌道,開啟包括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在內的人類新一輪太陽系探索的第一步。
  • 什麼是NASA的阿忒彌斯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承諾,到2024年,美國太空人(包括第一位女性太空人和第二位男性太空人)將登陸月球。通過該機構的阿爾特彌斯(Artemis)探月計劃,NASA將使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的創新新技術和系統來探索月球。並將與其商業和國際夥伴合作,在2028年前建立可持續的使命。
  • NASA太空人拍下一段...
    NASA太空人拍下一段太空視頻!據《紐約時報》報導,NASA已將300多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太空,但其中只有14名是黑人。格洛弗於2013年加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是美國海軍的一名指揮官,但現在是第14名進入太空的黑人太空人。「飛行一直是我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熱愛飛行。」格洛弗在NASA的一段視頻中說。
  • 「毅力號」下月將登陸火星表面 NASA推出面向學生的火星挑戰賽
    據外媒報導,下個月對NASA來說將是重要的一個月--2月18日,它將嘗試讓Mars 2020「毅力號(Perseverance)」漫遊者登陸火星表面。NASA鼓勵學生們參與到即將到來的NASA Mission to Mars Student Challenge的興奮之中。NASA希望教室、非正式教育團體、家庭和個人來設計、建造和著陸他們自己的宇宙飛船。
  • NASA獵戶座飛船完成一項重要測試
    幸運的是,近幾年人類航天事業大有迎來第二春之勢,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已被提上日程,而我們有幸成為這一偉大時代的見證者。2017年底川普下令NASA送太空人重返月球,並最終登陸火星。對此,NASA計劃2028年重返月球。不過,美國政府對2028年登月時間表並不滿意。2019年3月底,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要求NASA在2024年之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 美國科技大亨馬斯克詳解火星登陸探索計劃
    作為火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8年發射一艘貨運飛船前往火星,之後於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並於2025年抵達火星。開闢貨運航線運設備馬斯克在專訪中說,前往火星長達數月的旅行「艱難、危險、難度極大」,但肯定會有人願意前往火星,「就像英國殖民地的建立一樣,有人願意冒險,他們希望成為先遣者」。
  • 火星屬於最先登陸的國家嗎?
    如果人類登陸火星,那麼火星會向之前地理大發現那樣,屬於最先登陸的國家嗎?當然不是。這個條約產生的背景是當時正值美蘇冷戰,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已經過去了9年,美蘇兩國太空領域展開了軍備競賽,如果不加以控制,那麼在太空中布置核武器將會對合理利用太空造成不利的影響。外層空間條約的產生是大勢所趨。之後,世界各國制定的太空法規也是以這個條約為基礎起草的。《外層空間條約》規定了人類從事航天活動的10項基本原則。
  • 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給豬腦植入晶片,欲載人登陸火星
    這是繼該公司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成功降落海面後,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又一進展。他的電動汽車製造公司特斯拉,市值迄今達4600億美元,今年以來飆升近5倍。馬斯克身家暴漲,超越臉書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躋身全球富豪榜第三位。然而,他的反應卻是「根本不在乎」這些數字。天馬行空的馬斯克,最在乎的是什麼?
  • 登月第一人照片將被拍賣:預估拍出42萬高價
    (原標題:登月第一人照片將被拍賣:預估拍出42萬高價)   阿姆斯特朗於1969年7月21日時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據外媒報導,作為第一個登月的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的一張珍貴登月照片將被拍賣。
  • 世界首位女航天員做好準備飛火星 不懼有去無回
    世界首位女航天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自告奮勇準備前往火星,稱並不懼怕有去無回。據俄羅斯新聞網6月7日報導,如今已76歲高齡的世界首位女航天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當天表示,她已經做好前往火星的準備,並接受此次行程可能有去無回的事實。 在首次登上太空5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捷列什科娃宣布了上述消息。1963年6月16日,她成功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首位女太空人,這一經歷使其成為蘇聯歷史上最具榮譽的太空人之一。
  • 太空人長期在太空飛行,會有哪些危害?NASA的結果讓人害怕
    據報導,近日,NASA聯合多家航天機構,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大調查,設計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檢查他們的身體情況,通過大數據對比,來看看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下,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這項研究也是為了未來飛去火星做準備。著名的雙胞胎實驗自從上世紀60年代,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以來,一個全新的職業——太空人出現了。
  • NASA聯播快訊兩則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翻譯:汪榮鑫校對:牧夫校對組編排:陶邦惠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原文連結:https://go.newsfusion.com//nas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