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2021-01-09 雷鋒網

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30 日 19 時 50 分,世界各地的網友在屏幕前用不同語言道出一聲「祝好運」,而屏幕裡,則是本年度火星探測窗口期 3 號選手的發射現場。

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Cape Canaveral Air Force Station)41 號發射場,搭載著「毅力號」火星車(Perseverance Rover)的阿特拉斯 5 型運載火箭(Atlas V-541,又稱宇宙神 5 號)發射升空。

終於,抱有美好「希望」的阿聯、從不乏「天問」精神的中國以及擁有強大「毅力」的美國,都順利向紅色星球進發!

生命跡象的探索之旅

對於火星車的命名,NASA 有個慣例——向兒童和青少年徵名。

當地時間 2020 年 3 月 5 日,NASA 正式公布,新一代火星車名為 Perseverence(意為「毅力」),這個名字來自維吉尼亞州的一位初一學生 Alexander Mather。

在發射任務直播節目一開始,NASA 也給出了英文單詞 Perseverance 的釋義:

persistence in doing something despite difficulty or delay in achieving success.(即便困難重重或不得已推遲,也要堅持不懈,成功做成某件事。)

踏上火星漫遊,本就是一項重重困難的任務;而由於運載火箭 Atlas V-541 在測試環節中問題頻出,「毅力號」發射任務也不得已再三推遲。

好在,「毅力號」終於順利出發,預計將在火星上工作至少一個火星年(約為地球上 687 天)。

不同於只是繞火星軌道巡航的「希望號」和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的「天問一號」,「壓軸出場」的「毅力號」按計劃將於 2021 年 2 月 18 日以「空中吊車」方式登陸火星,到達位於火星北緯 18 度、西經 77 度區域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開始尋覓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

同時,「毅力號」還將採集火星上的巖石和土壤樣本,從而為之後的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做準備。

實際上,此次任務在方方面面都將人類想要登上火星的美好願望展現了出來。

此次,「毅力號」將攜帶太空衣 5 個部位的不同材料樣本進入火星,以期在火星的強烈輻射下進行測試,直接解決「太空人未來要在火星上穿什麼太空衣」的問題。

在「毅力號」上,搭載著三枚特殊的晶片,上面蝕刻著全球範圍內的 1090 萬個在 NASA 官網預定了「火星船票」的火星愛好者的名字。

可移動的實驗室

承載著 1090 萬顆好奇心的「毅力號」,作為美國第 9 個火星探測器,擁有著超強硬體。

「毅力號」長 3 米、寬 2.7 米、高 2.2 米、總重 1025 公斤,配備有一個長約 2.1 米的五關節機械臂、43 個樣本採集管及一個 0.5 米長的樣本處理臂,用於樣本採集、分析。

為完成一系列高難度任務,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將「毅力號」打造成了一座可移動的實驗室,而最值得關注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其總重 59 公斤的載荷。

具體來講,其載荷即 7 臺科學儀器:

變焦全景相機 Mastcam-Z:位於桅杆上,不僅能鑑定巖石成分、輔助火星車行進,還能得到高清晰度的全景 3D 立體圖像;

火星環境動力學分析儀 MEDA:記錄、分析火星的大氣溫度、溼度、氣壓、風速、風向、沙塵大小與形態;

制氧儀 MOXIE:這一儀器作為「毅力號」的亮點之一,不僅要嘗試從二氧化碳中提取氧氣,為未來太空人登陸火星吸氧做準備,其製備的氧氣還能作為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的燃料來源,從而實現 NASA 的「造氧計劃」;

X 射線儀 PIXL:利用 X 射線對火星沙粒進行更為精準的分析;

火星地下實驗雷達成像儀 RIMFAX:以釐米級解析度探測火星的地下結構;

紫外光譜儀 SHERLOC:利用紫外雷射分析物質,實現掃描可居住環境的目的;

雷射超距分析儀 SuperCam:遠距離分析巖石、土壤成分。

實際上,「毅力」號的「視覺系統」堪稱當今火星車之最——不止上述的相機,「毅力號」共配有 23 個相機,大部分都是彩色相機。

其次是「毅力號」上搭載的 2 個麥克風——既能收錄火星車登陸火星的聲音,火星上的風吹草動也可以捕捉得到,而這也是美國火星探測器首次配備有這樣的設計。若順利的話,人類將首次聽到火星上的聲音。

同時,「毅力號」沿襲了其上一代火星車「好奇號」(Curiosity)的核動力驅動設計。

「毅力號」的核動力源「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 MMRTG」由美國能源部提供,質量為 45 公斤,將利用鈽 238 原子核衰變釋放的熱量來產生 110 瓦的電能。此外,「毅力號」還包括兩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作為瞬時大功率供電。

雷鋒網此前曾報導,在我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中,火星車以太陽能電池為動力。

相比太陽能供電,核動力擺脫了對太陽照射的依賴,靈活性更強,即便在夜間、沙塵暴天氣或冬季,火星車都可保證穩定運行。但另一方面,核動力驅動也存在缺點,一是成本較高,二是放射性元素的不斷衰變會使得功率逐漸下降,其使用壽命約 14 年。

第四點在於「毅力號」的車輪設計。

事實上,在設計「毅力號」的過程中,「好奇號」工程團隊亦有參與,大體上二者的設計較為相似。

不過,以「好奇號」為鑑,團隊還著重對「毅力號」的車輪做了性能優化,新一代的鋁製車輪更厚、更耐用,同時寬度變小、輪徑(52.2 釐米)更大。在車輪表面,覆蓋著用於牽引的楔子和用於彈性支撐的彎曲鈦輻條。

另外,其計算機控制系統也值得關注。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毅力號」的計算機系統符合航空工業標準,包括 2 個相同的、互為備份的模塊,即 RCE(Rover Compute Element),採用了 IBM PowerPC 750 架構的抗輻射中央處理器 BAE RAD750,其運行速度比美國此前的「勇氣號」、「機遇號」火星所搭載的中央處理器快十倍。

正是因為「毅力號」車輪有所改進、儀器套件體積增大,加之火星車上新的取樣和緩衝系統,相比總重 899 公斤的「好奇號」,其重量足足增加了 17%。

可見,從大腦到身體,從眼睛到耳朵,「毅力號」實現了全副武裝。

將無人機飛上火星

跟隨火箭升空的不止黑科技滿滿的「毅力號」,還有一架小型太陽能無人直升機「機智號」(Ingenuity)。

「機智號」重 1.8 公斤,只攜帶相機,將通過相機跟蹤估計速度,從而實現視覺導航。此次,「機智號」配備的是高通驍龍處理器、高通飛行控制面板以及 Linux 作業系統。

按照 NASA 的「火星直升機實驗」計劃,「機智號」作為一款技術演示器,將在火星車著陸後的 60-90 個火星日後進行為期 30 天的飛行穩定性測試,預計最多飛行 5 次,每天飛行不超過 3 分鐘,每次航程最遠 300 米,最大高度 5 米。

值得一提的是,這架無人機雖說只是一款「試驗品」,但其設計規格仍然符合一款太空飛行器的標準,可以承受火箭發射過程中產生的重力和振動。同時,「機智號」配備的抗輻射系統也保證了其在寒冷的火星環境中正常運行。

據了解,為建造「機智號」,NASA 已投資了約 8000 萬美元,另投資了約 500 萬美元,用以對直升機的運營。

可以說,此次試飛有望為行星探測直升機的開發工作邁出第一步。據工程團隊透露,下一代無人機的重量可能在 5-15 公斤,有效載荷為 0.5-1.5 公斤,將來無人機可能會與軌道飛行器實現直接通信。

阿特拉斯 5 型火箭加持

毫無疑問,上述計劃對火箭的運載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為此,NASA 選定了阿特拉斯 5 型運載火箭(Atlas V-541)出馬。

這枚火箭名稱中的 541 實際上是指:

5 米的有效載荷整流罩;

4 個固體火箭助推器;

1 個單引擎半人馬座上級。

實際上,阿特拉斯系列火箭作為美國老牌火箭,其運載歷史已有 60 餘年。

1957 年 12 月 17 日阿特拉斯號火箭的首次發射升空,為這一系列火箭的發展拉開了序幕。20 世紀 50 年代,阿特拉斯 2 型得以發展,到了 60 年代,阿特拉斯 3 型開始廣泛運用。當地時間 2003 年 2 月 3 日,阿特拉斯 3 型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隨後登場的阿特拉斯 5 型運載火箭由美國兩家百年航空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研製,隸屬聯合發射同盟。

在此次發射任務之前,阿特拉斯 5 型已經執行過 4 次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包括 2005 年的火星勘測軌道器、2011 年的「好奇號」、2013 年的「馬文號」軌道飛行器和 2018 年的「洞察號」。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探測火星幾乎貫穿著整個人類航天史,但直到今天,全球範圍內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還不足五成。

不過,美國在火星探測史上,始終保持著先行者的地位。

首次接近火星並發回數據的,是美國探測器——1964 年 12 月 28 日,「水手 4 號」在距火星表面 9800 千米的上空掠過火星,向地球發回 21 張照片,終於打破了火星探測失敗的魔咒。

首次進入火星軌道的,也是美國的探測器——1970 年代,「水手 9 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

在此之後,1975 年的海盜 1 號和海盜 2 號、1996 年的火星探路者、2003 年的精神號和機遇號、2008 年的鳳凰號、2011 年的好奇號、2018 年的洞察號相繼出徵,讓我們對紅色星球的認知不斷增加。

而此次「毅力號」,也將是 NASA 在半個多世紀「探火」基礎上的又一重要突破,不論最終成功與否,都將為世界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 7 月 27 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離地球約 120 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拍下一張地球與月球在茫茫宇宙中相望的圖片,目前「天問一號」也還在前往神秘火星的旅途之中。

至此,2020 年火星探測窗口期的三次發射任務都已順利完成,祝願三項任務最終都能圓滿成功,正如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所說: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讓我們以「天問」的勇氣,堅韌的「毅力」,奔向新的「希望」。

引用來源: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

http://www.spaceflightfans.cn/event/atlas-5-launch-mars-2020-rover/comment-page-1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72166.html

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毅力號」下月將登陸火星表面 NASA推出面向學生的火星挑戰賽
    據外媒報導,下個月對NASA來說將是重要的一個月--2月18日,它將嘗試讓Mars 2020「毅力號(Perseverance)」漫遊者登陸火星表面。NASA鼓勵學生們參與到即將到來的NASA Mission to Mars Student Challenge的興奮之中。NASA希望教室、非正式教育團體、家庭和個人來設計、建造和著陸他們自己的宇宙飛船。
  • 毅力號火星車發射!美國56年來首探火星生命,2020火星三傑齊了
    這次任務與之前不同,目的是為了精確探索火星生命,這次NASA瞄準了火星上的微生物樣本,準備進行一次火星生命「地毯式搜索」。 從1964年至今,美國人探索火星已多達56個年頭,而這次發射的毅力號為了探測火星生命,與先前部署在火星上的8臺火星車有何不同?NASA又是如何通過毅力號搜尋火星歷史上存在微生物痕跡的?我們一起來看。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火星2020恆心號火星車已開始著手研究「紅色星球」,它將幫助回答火星探索中的邏輯問題。 毅力是第一個將樣本緩存系統帶入火星的漫遊者,目的是將有希望的樣本打包以供將來的任務返回地球。 Perseverance的鑽具不會像NASA的好奇號流動站上的鑽頭那樣粉碎巖石,而是會切成一塊粉筆大小的完整巖心,然後將其放入樣品管中,直到流動站到達合適的下落為止,然後將其儲存起來。不在火星上。
  • 三大火星探測器奔向火星:路程已過半將尋找外星生命
    每一次任務都是未來更冒險的火星之旅奠定基礎,其最終目標是在本世紀30年代末將人類送上火星。「毅力號」:NASA最新的火星漫遊車NASA的「毅力號」是美國一長列被派去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的漫遊車中的一員,其中包括目前正在運行的「好奇號」漫遊車,它已經向地球發回了許多令人驚嘆的圖像。
  • NASA的科學發現、研究開發和月球到火星的探索計劃
    NASA於2020年7月發射了火星2020(Mars 2020)「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任務,目前距離目的地僅剩不到一半的行程。藉助太陽系之眼(Eyes on the Solar System,簡稱EOTSS)應用程式,可對火星車進行實時跟蹤。
  • 好奇號公布史上最高清火星全景圖、大量衛星星座對太空探索產生...
    隨著衛星發射技術的成熟和發射成本的降低,民營企業發射衛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車企發射衛星在國內還屬首次。吉利就此成為特斯拉之後,中國首家車企發射衛星的企業。據了解,吉利發射的低軌道衛星主要是為自動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
  • 「超人眼睛 」將讓NASA「毅力號」火星漫遊車具有更多優勢
    來源:【cnBeta.COM】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詳細介紹了先進的攝像頭,這些攝像頭將成為「毅力號」漫遊車在火星上的「眼睛」,這比以前的火星機器人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為它正在為「移動實驗室」準備前往紅色星球的大旅行做準備。
  • 比美國「毅力號「還牛?
    能夠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完成這三項壯舉的,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上還是首次。由於空間飛信器傳回地球的信號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天問一號」在距離地球如此遙遠的火星著陸時將有將近7分鐘的通訊延時,因此,這段時間地球母親無法幫助它,只能靠「天問英雄」自己了。
  • 好奇號之後,NASA 要用三次任務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
    接下來,NASA 的好奇心會把我們帶去哪裡?」成就了好奇號「恐怖七分鐘」的 Adam Steltzner 在 BMW · 極客公園 Rebuild 2019 科技商業峰會的舞臺上說道,「要想真正了解火星,我們需要把火星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NASA 2020 年火星探測項目的終極目的就是將火星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但一個項目還遠遠不夠。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其搭載的好奇號火星車是一個汽車大小的火星遙控設備,也是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13年9月,美國航天局「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表面土壤按重量算約2%是水分,只需將土壤稍稍加熱,就可獲得水,這是最令人激動的結果之一。
  • 好奇號的自拍照,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火星表面,會是什麼樣子?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有四顆是類地行星,除了水星離太陽比較近不在宜居帶,其它三顆行星都處於宜居帶。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太陽系宜居帶的三顆類地行星,將它們放在一起對比,你能夠一眼看出哪一個更加亮麗奪目。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金星,地球和火星一進行對比,我們就看到了地球美麗奪目的藍色風採。
  •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後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 從火星到月球,2021年各國的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後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和天象奇觀介紹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後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 NASA詳細介紹將如何部署Ingenuity火星直升機
    本文轉自【cnBeta.COM】;美國宇航局(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下月發射,它還將攜帶一架稱為Ingenuity的火星直升機。Ingenuity直升機的目標是證明在另一個星球的表面可以發生可控飛行。
  • 帶你一秒「登陸」火星,《火星2035》本月底南京開展
    火星究竟長啥樣?火星上面有什麼?《火星 2035 沉浸式科學藝術展》將帶你大開眼界。 "往事劇場"是本次展覽中最重磅的部分,首次將沉浸式實景舞臺劇植入展覽中。原創劇目《逆行之惑》講述了人類在觀察和研究天體運動時,發現火星"逆行"的反常現象。在研究逆行的過程中,人類的宇宙觀也在不斷進步的故事。
  • 好奇號提供一批新火星照片,展示新景觀,已度過了2950個火星日
    儘管馬斯剋星際飛船SN8沒能在2020年11月如願試飛,飛向15公裡高空,儘管號稱地球姐妹星的火星環境是那麼惡劣,幾乎沒有水和大氣,但在2020年裡,已經有三個人造物「一前一中一後」地向火星飛來,阿聯希望號在前面,中國天問一號在中間,美國毅力號在後面,因此到了2021年初,火星表面就會變得異常熱鬧
  • 神話中的中國龍在火星上?NASA發布的驚人火星照片上清晰可見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4%。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
  • 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
    其中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最早將於2月9日抵達火星軌道。報導稱,「希望」號不僅是阿拉伯國家的第一個行星探測器,而且還將首次繪製出火星的第一張全球氣象圖。與中美火星探測器不同,它並不會在火星著陸,而是在距火星表面2萬至4萬公裡的軌道上環繞火星運行約兩年時間。它將利用自身攜帶的多種科研設備,像氣象衛星那樣收集火星不同區域在不同時間的氣象數據,幫助研究人員更全面了解和掌握火星的氣候條件。
  • NASA聯播快訊兩則
    //nasa-news/item/7408675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20/webb-sunshield-successfully-unfolds-and-tensions-in-final-tests/「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用望遠鏡相機創造了新的馬賽克成像記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好奇號火星車使用小型化學攝像機遠程微成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