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之後,NASA 要用三次任務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

2020-11-15 極客公園

「下一步是什麼?接下來,NASA 的好奇心會把我們帶去哪裡?」

成就了好奇號「恐怖七分鐘」的 Adam Steltzner 在 BMW · 極客公園 Rebuild 2019 科技商業峰會的舞臺上說道,「要想真正了解火星,我們需要把火星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NASA 2020 年火星探測項目的終極目的就是將火星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但一個項目還遠遠不夠。從第一臺火星車啟程離開地球,到樣本隨火箭降落在地球上並完成回收,橫跨三次火星探索項目,大約需要近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等到樣本登陸地球,樂觀估計,也是 2030 年以後的事了。

但時下的每一天,我們都距離那個終極目標更進一步。

結束成都的行程後,Steltzner 馬上就要趕回美國加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總部,監督火星探測車的採樣系統完成最後的測試。他落地成都只有 45 小時,往返加州卻需要 30 小時。他此前估算在他出發來中國成都之前,採樣系統的測試應該早已完成,但「計劃總會延遲,不論你怎樣計劃好一切,我參與過六次探測項目,每一次都會比計劃延遲。」

因為外星探索容不得半點差錯,數以千計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日以繼夜地工作,只為了將一臺汽車大小的設備送上另外一顆行星。

這臺基於好奇號打造的探測車,即將於明年夏天出發前往火星。因為好奇號的「恐怖七分鐘」而「一戰成名」的 Steltzner 擔任這一任務的首席工程師。

好奇號的成功著陸給他帶來了數不清的榮譽,但對他而言這仍是一個需要消化的事實。現在他還會常常驚嘆 NASA 批准「天空起重機」(Sky Crane)著陸方案的不可思議。他也會常常想起好奇號迫近火星的那幾天自己的晝夜難眠。

「別人睡不著覺的時候數羊,我睡不著的時候在數可能會導致失敗的問題。」

這就是太空探索,失敗的恐懼總是縈繞耳邊,嚴謹是遠遠不夠的,有時候你需要冒險,需要勇氣,用瘋狂的方案,完成不可思議的成就。

以下是 NASA 好奇號火星車首席機械工程師 Adam Steltzner 在 BMW · 極客公園 Rebuild 2019 科技商業峰會上的演講,經極客公園編輯整理:


極客公園的朋友們,早上好。

這是一段登陸火星時拍攝的視頻,也是一段拍攝非常困難的視頻。拍攝這段視頻時,攝像頭放置在地外最大的探測器上,它叫好奇號。拍攝地點在距離火星表面 2.5 英裡的高空,攝像頭掛在探測器上,在巨大的超音速降落傘下面。

好奇號的名字起得特別好,好奇就像火花,探索火星就是點燃火花,探索讓我們進入了新的目的地和領域,進入了新的空間,有了新的發現,進行了新的獨立思考。探索能帶我們去到遙遠的地方。

我個人的好奇之旅沒有從火星開始,而是從舊金山灣區的金門大橋開始,我在那裡長大。

這張圖片很有意思,大家可以看到夜空中有一個獵戶座的星座。我當時還很年輕,讀書成績不好,21 歲的時候,在舊金山灣區玩搖滾,希望以後成為玩搖滾的音樂家,所以當時沒有念特別好的學校。

有一天,表演結束後我回家,發現獵戶座的位置跟我去表演路上看到的位置不一樣了。當時我還不知道它叫獵戶座。因為當時沒有好好讀書,所以對自轉公轉不了解。當時我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思,我就在想為什麼獵戶座晚上會改變位置呢?我的好奇心沒有終止於此。因此,我去讀了當地的社區大學,去學習為什麼星座會發生這樣的移動。我想要去了解我們的宇宙,想知道星座為什麼會移動,想知道我們怎麼才能夠在地球上去打造一些東西,去進入太空。

這種好奇改變了我的一生。如果當年的 Adam 知道現在的 Adam 在做什麼工作,他的腦袋肯定要爆炸。我們有時候真的是不知道好奇心會把我們帶到什麼地方去,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探索。

我們來講講火星。很長時間我們都對火星不了解,沒有工具的時候,我們望著星空,看到某個星星稍微亮一點、紅一點。當我們第一次有原始的望遠鏡之後,我們看到了生命,我們看到了道路和運河,我們看到了文明的跡象。之後我們有了更好的望遠鏡,我們也意識到這些都是火星表面的一些自然外觀,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停止思考,也許火星上曾經有過生命,這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問題,在宇宙中我們到底是不是唯一的生命呢?在太陽系中是不是唯一的生命呢?我們周圍的星球上會不會也存在生命呢?

NASA(美國宇航局)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希望能夠去解答這個問題——火星上曾經是否存在過生命。

這是不同的火星車原型機,97 年的時候,NASA 發射了簡單原始的微波爐大小的太空飛行器——探路者號。這個太空飛行器對於火星探索很重要,相較於之前的海盜號(也是維京號),它的費用只有 1/10。

在這之後,探索沒有停止,我們做了很多探索。火星和地球是怎樣運轉的,我們認為幾乎每 26 個月有一次探索的機會,NASA 說我們差不多打算 26 個月去一次,當然我們知道索傑納號和下一次任務的間隙就超過 26 個月,因為當時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果我們要做的事情挑戰非常高,有時候真的會出現狀況,這不是壞事情,我覺得這樣的失敗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可以讓我們知道我們能力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我們每次在懸崖邊上的時候都會重新去積累力量進行下一次探索。

2004 年,我們發射了兩臺太空飛行器,這次探索告訴我們在火星表面曾經有過液態水,有了液態水就有生命,這樣的發現非常重要。但是水的一些重要性質我們並不了解,比如說它的酸度、鹼度,當時只是知道火星上曾經有過液態水,可以承載生命。

之後就有了重達 900 公斤、裝滿了各種裝備的特大探測器——好奇號,仍然是去解答火星是不是存在過生命的問題。怎麼把它運送到火星上去,就成了我們的工作。但是很難,這個火星探測器特別大,怎麼把它安全的放置在火星的表面,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把麵包箱大一點,比房子小一點的東西放到火星上去的話,要求我們做好進入、下降和著陸三個步驟。探測器從地球到火星上一開始的速度非常快,差不多每小時達到 1 萬英裡,當時我們大概是 1.3 萬英裡/時,它特別快,它的動能可能會造成太空飛行器的溶解和氣化,所以我們做了一個保護殼。殼子採用特殊的材料,可以很好地阻擋熱能,然後我們會慢慢進行降速,進入火星表面,從原來的 1 萬英裡/時降到 1 千英裡/時,但是還不夠,我們得打開超音速降速傘,當時這是最大的超音速降落傘,差不多這個會場的直徑大小。降落傘提供 12G 的降速,把速度從 1 千英裡/時降到 100 英裡/時,但還不夠慢,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火箭進行進一步的降速。大家可以看到任何的成功登陸都經歷上述三個階段,不管我們的設計的火箭多好,傳感器多好,都需要考慮到另外一種速度——空氣速度,好奇號當時的速度大概是 1.5 英裡/時,我們知道它的動能非常非常小,但是這個最後一塊的工程設計難度非常大。

我們降落的地點在這兒——蓋爾隕石坑,這個降落地點是非常有難度的。位於火星赤道表面,直徑大約 2 千公裡,隕石坑的下火山,大概會有 500 米高。NASA 要求我們好奇號降落到巖石和頂尖當中的部分,這樣的工作每天晚上都讓我睡不好覺。每天晚上 2 點半我都醒過來思考。我會把我們特別擔心的問題一個個想一遍,團隊的問題想一遍,我會慢慢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梳理,降速傘有了,火箭有了,隨著思考進入睡眠狀態。有的人數著羊睡覺,我是一邊想著怎麼在火星上失敗一邊睡著。

到了接地部分,我們進入了 dark room(思維暗室),我們不知道降落的問題怎麼解決。如果我們想要做一件全新的事情,做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會進入 dark room。

我們嘗試了很多努力,一開始是氣囊接地,這是之前探測器使用過的索傑納號著陸方式。但是好奇號因為有 900 公斤重,我們沒有任何纖維有 900 公斤的支撐力。我們也想到了託盤式的機械臂設計,比如維京號就是通過機械臂著陸的,但是 97 年到 04 年,關於機械臂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知道機械臂有時候特別容易傾覆,尤其是在一些不平的表面,而且上面還有 900 公斤重的火星車,所以特別容易傾覆。我們希望解決穩定性的問題。我們希望把機器的腿打開,或者增加機械臂的數量,或者能夠通過底部(腹部)進行著陸。但是燃油艙是在底部的,是特別容易爆炸的燃料。所以我們對燃油艙的部分進行了保護,全部保護以後也沒有辦法發射,因為太重了。

2003 年秋天,我們所有人集思廣益,希望用創新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看看我們怎麼能夠一起走出這個 dark room。當時我們提出了替代方案,我們稱它為天空起重機(sky crane)。

當我離開 dark room 時,我收穫了兩件事。

有的時候一些新的想法會讓大家覺得你特別瘋癲。當時提出這個新想法的時候,我覺得大家都開始不相信我講的話了。後來我說,優秀的成果和愚蠢的東西,可能在一開始很難區分。什麼意思呢?如果一個東西很特別,可能我們沒有辦法理解,所以會讓人產生「這個東西很瘋狂」的錯覺。我認同這種看法,但又有什麼意義呢?因為「瘋狂」是瘋狂事情的本質,它不會因為個人認知的差異而變得不同。

我們知道真理和瘋狂兩者是涇渭分明的,但我們的團隊卻是二者兼具的。因為在地球上沒有辦法進行實地測試,我們不知道在火星上的成功率有多大。我們可以分析,實際上我們也做了分析,在紙上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同時也進行了超過 800 萬次的計算機模擬,之後才開始考慮如何發射飛船。如果大家對計算機模擬有了解的話,它其實是沒有辦法解決因人類思考疏忽造成的問題。如果我們建立了一個飛船登陸的模型,卻忘記添加定義這個模型的重要參數,那麼計算機是不會告訴你的。你可能獲得的模擬結果跟預先考慮的實際場景的結果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當時要求整個團隊必須緊繃神經,一起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是不是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我們做的是否是費力愚蠢的事情。我們來看一段視頻。

(視頻)

那是一個特別的夜晚。我們的確成功了。好奇號把人類的希望帶到了太陽系新的區域,從此人類的腳步也邁出了新探索的一步,進入了全新獨立思考的空間。它就是我們的好奇號,它還在火星上持續進行著好奇的探索。

那麼 NASA(美國宇航局)接下來要做什麼呢?NASA 的好奇心又會把我們再帶到什麼地方?科學家告訴我們,如果要真正了解火星,必須要把火星的樣本帶回地球上,而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工作,但這項工作卻是 NASA 要做的事情。我們需要陸續完成多個事情後才能夠把火星樣本帶回來。首先就是 NASA 的「火星 2020 項目」,我是這個項目的首席工程師,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

(視頻)

這個探測器和好奇號差不多大小,但是它卻可以進行採樣的工作。它還配備了一臺直升機,這個直升機是我們的技術優勢。證明這種直升機技術在火星上同樣是能夠發揮作用的,也會幫助我們今後能夠進行更多、更遠的太空探索。結合上面提到的採樣和直升機技術,我們可以進行更偉大的探索和嘗試,當然我們也做了很多的測試,這些測試告訴我們這些技術的可行性,而在 2020 年,就是 14 個月後,NASA 計劃將這個太空飛行器發射到火星上。所以如果我們把所有工作都做好、做對,我們會再次成功回到火星。

好奇號改變了我,甚至改變了我整個人生的軌跡。通過太空飛行器的研發,我們保持了人類本身的好奇心,而因為這種好奇心使我們具備了更高的創新能力,我們的解決方案變得更成功更有競爭力,甚至對未來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我也想請大家問問自己,你們的好奇心,會把你帶去哪裡?

非常感謝各位的收聽。


演講內容整理:沈知涵、於本一

相關焦點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好在,「毅力號」終於順利出發,預計將在火星上工作至少一個火星年(約為地球上 687 天)。同時,「毅力號」還將採集火星上的巖石和土壤樣本,從而為之後的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做準備。實際上,此次任務在方方面面都將人類想要登上火星的美好願望展現了出來。此次,「毅力號」將攜帶太空衣 5 個部位的不同材料樣本進入火星,以期在火星的強烈輻射下進行測試,直接解決「太空人未來要在火星上穿什麼太空衣」的問題。
  • 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
    本報特約記者 晨 陽在剛過去的2020年,阿聯、中國和美國接連發射了三個火星探測器。經過數月的太空長途旅行後,2021年2月左右,三批「地球來客」將密集拜訪火星這個神秘的紅色星球,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科學考察任務。
  •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 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經過數月的太空長途旅行後,2021年2月左右,三批「地球來客」將密集拜訪火星這個神秘的紅色星球,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科學考察任務。  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 阿波羅20號飛船悄悄登月嗎?傳聞美國從月球帶回三眼女屍是真的嗎
    ,並進行2-5次艙外活動。也就是說,在阿波羅17號之後就沒有新的載人飛船登陸月球。不過,有一些傳聞稱,美國後來又悄悄地發射了阿波羅20號載人登月飛船,在月球不僅發現了史前遺蹟、飛船,還帶回了三眼女屍,這是什麼情況?難道月球上真的存在外星文明?
  • 太空採樣大盤點·阿波羅和月球號
    奧爾德林走下梯子,阿姆斯特朗拍攝 | AS11-40-5866在總計2.5個小時的月面出艙活動時間裡,兩位太空人完成了三次月面採樣,共採集了21.6公斤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並帶回地球Sample)▼(左)奧爾德林用直徑2釐米的巖管採集了2管深達月表以下13釐米的巖芯樣本;(右)阿波羅11號使用的採樣管長這樣(紅色箭頭) | NASA此後的阿波羅12、14、15、16、17號均成功實現了載人登月、月球巖石和土壤採樣和返回,而且一次比一次採得多。
  • 好奇號公布史上最高清火星全景圖、大量衛星星座對太空探索產生...
    吉利就此成為特斯拉之後,中國首家車企發射衛星的企業。據了解,吉利發射的低軌道衛星主要是為自動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公布史上最高清火星全景圖 3月5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由「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攝到的迄今為止最高解析度的火星全景照片。
  • 火星下一個地球?「螢火號」的失敗遭遇,人類苦尋星辰奧秘為何?
    最重要的是火星上有水,這就給火星移民生存帶來了極大的可行性。2008年7月31日,NANS發射的「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直接在火星表土之下發現了水冰。2013年9月26日NANS的科學家報告稱:「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2015年9月,又正是火星有間歇性的流動液體鹽水。
  • 好奇號在火星蓋爾火山口,拍攝了大量異物照片,到底是什麼?
    火星應該是人類最早研究的宇宙天體之一,在我國古代,就有大量的天文文獻,記錄著火星的相關的軌跡,這主要也是因為火星很靠近地球,在天氣較好的情況之下,人類是用肉眼就能很好的觀測火星,我國古代將火星稱之為"熒惑",在我國的神話故事當中,"熒惑"每一次出現,都會代表著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 毅力號火星車發射!美國56年來首探火星生命,2020火星三傑齊了
    如果美國這次任務順利進行的話,毅力號火星車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發射臺出發,將經歷長達7個多月的旅程,到達火星上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 Mars)著陸,執行美國的第9次火星著陸任務。
  • 好奇號提供一批新火星照片,展示新景觀,已度過了2950個火星日
    儘管馬斯剋星際飛船SN8沒能在2020年11月如願試飛,飛向15公裡高空,儘管號稱地球姐妹星的火星環境是那麼惡劣,幾乎沒有水和大氣,但在2020年裡,已經有三個人造物「一前一中一後」地向火星飛來,阿聯希望號在前面,中國天問一號在中間,美國毅力號在後面,因此到了2021年初,火星表面就會變得異常熱鬧
  • 五大秘密揭開「好奇」號面紗:不是去找火星人
    A 終極任務  不是尋找火星人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好奇」號的任務不是尋找生活在火星上的動物或昆蟲,而是研究火星上是否有可供生命發展的碳化合物。同時,「好奇」號還會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遺蹟。
  • NASA聯播快訊兩則
    /item/7408675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20/webb-sunshield-successfully-unfolds-and-tensions-in-final-tests/「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用望遠鏡相機創造了新的馬賽克成像記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好奇號火星車使用小型化學攝像機遠程微成像儀(RMI
  • 「超人眼睛 」將讓NASA「毅力號」火星漫遊車具有更多優勢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NASA打算在今年7月底或8月初的某個時候發射 「毅力號」。 這將是一場持續數月的旅程的開始,NASA預計「毅力號」要到2021年2月18日才能登陸火星。那次著陸也將和從地球上發射一樣戲劇性,使用一個複雜的下降系統和一系列的降落傘,設計成的降落傘將使漫遊車降落到傑澤羅隕石坑。
  • 好奇號的自拍照,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火星表面,會是什麼樣子?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有四顆是類地行星,除了水星離太陽比較近不在宜居帶,其它三顆行星都處於宜居帶。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太陽系宜居帶的三顆類地行星,將它們放在一起對比,你能夠一眼看出哪一個更加亮麗奪目。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金星,地球和火星一進行對比,我們就看到了地球美麗奪目的藍色風採。
  • 三大火星探測器奔向火星:路程已過半將尋找外星生命
    來自地球的三艘宇宙飛船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以尋找生命,並更好地了解這顆紅色星球的大氣和環境。這包括阿聯和中國的軌道飛行器任務,以及中國和美國航天機構的探測車將於2月中旬抵達。目前,每艘飛船都以每小時數千英裡的速度在太空中飛馳,收集兩個世界之間的空間數據並發回地球。
  • 「好奇號」從火星上捕捉到「地球和金星」圖像
    在它的第2784個太陽日,也就是火星日,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車在太陽落山75分鐘後,瞥了一眼夜空。隨後,它的桅杆式照相機拍攝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地球,另一張是金星,這兩張照片被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好奇號」令人驚嘆的全景照片。
  • 好奇號發現神秘物體,外形像動物腎臟,為什麼火星總出現神秘物體
    在過去三四十年的時間裡,美國宇航局陸續發射多代火星探測器,我們所熟知的火星車就有「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和「洞察號」,其中「好奇號」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因為它總是能拍攝到火星表面一些特殊的現象
  • NASA分享了阿波羅9號任務的圖像,為11號做好準備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在1969年阿波羅9號任務的周年紀念日上分享了這張來自世界各地的圖片。 阿波羅9號見證了三名太空人在阿波羅11號任務前的10天被送入地球軌道進行測試飛行,阿波羅11號任務見證了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
  • NASA的科學發現、研究開發和月球到火星的探索計劃
    NASA概述了當前對月球的投資將如何為將來的探索做準備: 火星2020「毅力號」火星車在一次徵文比賽中得名,它將尋找火星上遠古生命的跡象並收集樣本送回地球。 「毅力號」火星車攜有許多關鍵的儀器和技術,包括一研究太空衣材料的實驗,以及一種從二氧化碳中製造氧氣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