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神奇的太陽系之太陽
太陽是一個表面溫度6000℃,核心溫度1 560萬℃的熱氣體球。組成太陽的物質大部分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佔71%,氦約佔27%,其他元素佔2%。 太陽系的中心就是太陽,它每隔2.3億年繞銀河系中心轉一圈,雖然它只是一顆中小型的恆星,但它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5%。
-
紅巨星玉夫座R的表面結構
由此發現的恆星表面的結構,是由對流和結塊的塵埃形成引起的。任何用肉眼或者望遠鏡透過濾鏡看過太陽的人都知道,從我們看來,太陽並不是表面均勻的圓盤:上面還有太陽黑子。這些黑子由於磁場作用形成,大約5500攝氏度的溫度比它們的環境溫度低了大約1000攝氏度,因此看起來暗一些。太陽物理學家們藉助地球或空間的天文臺對這些斑點進行了研究,以及一些小的黑子顆粒。它們是因為熱的太陽物質對流產生的。
-
直徑是太陽的700倍!心宿二的真相圖來了!
近日,天文學家以史無前例的細節揭示了紅超巨星心宿二的巨大大氣層,為我們展示了這一顆壯觀的天體景象!此前科學家認為它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直徑的700倍,但是現在利用智利的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和新墨西哥州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卡爾·G·詹斯基超大陣列(VLA),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已經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心宿二大氣層無線電地圖。
-
海王星地表零下218℃極寒,為什麼它地心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還要高?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的第8個行星,也是最恐怖的一個星球,表面溫度達到了零下218度,這種極寒天氣,幾乎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同時在海王星的表面,還有更恐怖的情況,超強颶風經常發生,風速達到每小時21,000千米,這種風速在地球上是不可能出現的。
-
太陽表面溫度非常高,光照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一直零下?
太陽照亮了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還是零下,看完你就明白了太陽是位於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心的一顆恆星,眾所周知,太陽系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太陽去運動,太陽系是一個天體大家庭,他們以各種方式的互相作用,由8顆行星組成了這個家族的主要成員,每顆行星都保持自己圍繞太陽的軌道,以及一系列圍繞每顆行星旋轉的衛星
-
歐美合作太空飛行器跳出黃道面 首次直接觀測太陽極地區域
這就是太陽軌道器的使命:對太陽極地區域進行觀測。科學家希望,太陽軌道器收集的數據和拍攝的圖像,能回答有關太陽的一些未解之謎,其中之一是為什麼太陽活動周期是11年?11年之謎?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揭開太陽活動之謎,以為地磁暴的爆發做好準備,減少太陽活動對人類的不利影響。通過觀察太陽赤道及兩側附近區域,科學家對太陽磁場有了一定了解。對於太陽磁場翻轉過程來說,極地區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家希望對太陽極地區域進行直接觀測,更好地對太陽磁場「號脈」。穆勒說,「我們希望能可靠地預測太空天氣,但對太陽極地區域知之甚少。」
-
太陽並非普通的恆星?太陽對地球的神秘影響到底有多廣泛?
在古代由於太陽的特殊性,任何一個文明都不會放過將太陽視為自己神明的機會,從西方神話中的阿波羅到東方文明的夸父逐日,無不體現出古代人類對於太陽的好奇與嚮往.直到近代科學的進步,太陽的神秘面紗才逐步被揭開.科學家將太陽從裡至外分成了三個部分:光球層,色球層以及日冕層.而人類觀察到的圓圓的部分便是光球層.
-
木星衛星的表面溫度為-140℃,海王星衛星的表面溫度為-235℃
通過對木衛一和木衛二的密度估計和表面光譜分析,我們已經知道木衛一有巖石外殼,不像其他衛星外殼主要是冰。因為巖石體內部的熔化溫度要高得多,所以提出巖石體有一個熔融內部是特別大膽的猜想。還好旅行者1號在論文發表的幾天後飛過木衛一,傳送回噴發的火山圖片,裡面顯示木衛一火山頂部是300千米高的噴射羽狀物,不然很少有人會相信這種說法。
-
行星的表面溫度能有多高?這顆行星刷新了「記錄」,溫度接近恆星
行星的表面溫度能有多高?這顆行星刷新了「記錄」,溫度接近恆星我們知道在宇宙當中的星體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恆星,另一類是行星。二者的區別就是恆星能夠發光放熱,向外釋放能量,而行星通常不能,而且通常恆星比行星的質量都要大上許多,行星一般也圍繞著恆星旋轉。
-
十個關於太陽的有趣知識
太陽內部是分層的太陽看起來像一個燃燒的火球,但實際上它是有內部結構的。能被我們看到的可見表面叫做光球層,其溫度大約為6000開氏度。它的下面一層是對流區,在那裡,熱量從太陽內部緩慢地傳到太陽表面,冷卻後的物質呈柱狀回落。這個區域從太陽半徑的70%處開始。在對流區下面是輻射區。在這個區域,熱量只能以輻射的形式傳播。
-
有關太陽的天文科學小知識,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太陽日核的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這樣高的溫度完全可以達到核聚變所需的溫度條件。在核聚變反應中生成的氦原子的總質量要比參加反應的氫原子的總質量小,減少的這部分質量到哪裡去了呢?它轉變成了能量,這些能量由太陽核心逐漸向外傳遞,最終逃逸到太空中輻射層。
-
NASA發現超熱系外行星,表面溫度趕超太陽
它也是2017年年中發現的最熱系外行星,表面溫度達到了幾千開氏度。美國宇航局在一篇微博中寫道:「克卜勒-70b(又名KOI-55)很可能是另一個地獄,它的平均溫度比太陽表面(約5770攝氏度)還熱。它曾經有木星那麼大,但死亡恆星的摧殘以及自身的蒸發,導致它如今的體積甚至比地球還小。它的表面溫度大約為12000華氏度(約6800攝氏度),是目前我們發現的最熱行星之一。」
-
地核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熱量來自哪裡?什麼時候會冷卻下來?
地球表面的溫度不是很高,很舒適,孕育著多姿的生命,然而就在我們的腳底下——地球核心,卻是一個極其炎熱的地方。那裡的溫度可能超過6800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驅動地球板塊運動和地球磁場需要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正是來自高溫的地球核心,巨大的能量流失導致地球的核心總會有冷卻的一天。其實,火星曾經也有一個高溫的內核,但是它就冷卻了。
-
「鳥瞰」太陽 揭秘磁場
」,首次給太陽南北兩極拍「正面照」,揭示太陽磁場的奧秘。研究人員之一、海軍研究實驗室太空科學家羅素·霍華德說:「在『太陽軌道飛行器』發射前,所有太陽成像儀器都在黃道面內或非常接近黃道面。現在,我們將首次從黃道面上方鳥瞰太陽。」 太陽不僅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關鍵因素,也在塑造我們周圍的空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田暉介紹說:「太陽磁場一直延伸到冥王星之外的日球層邊界,太陽還以每秒數百公裡的速度往外發射帶電粒子流,形成所謂的太陽風。
-
參宿四不是要爆炸了,而是發生超大規模「黑子」覆蓋表面達70%!
現在,由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塔維莎·達馬瓦德納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參宿四表面極有可能是異常大的「恆星斑點」導致了變暗,其研究結果排除了之前的猜測,即是由參宿四噴出的塵埃,遮蔽了這顆恆星,像參宿四這樣的紅巨星會經歷頻繁的亮度變化。
-
太陽黑子會影響生活嗎?(2003年10月28日)
最近幾天,天文學家觀測到一群相當於8個地球表面積大的黑子活動劇烈,正在迅速形成一次太陽風暴,這些黑子在這一周將移向太陽表面正中央,形成太陽黑子大面積的聚積。那麼。這次太陽風暴會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呢? 近幾天太陽上出現了兩個比較大的黑子群,在這些黑子群裡產生了較大的耀斑,同時還發生了日冕物質拋射的現象,那麼這些太陽的活動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呢?
-
珊瑚化石揭示2萬年前海水溫度低5攝氏度
原標題:珊瑚化石揭示2萬年前海水溫度低5攝氏度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分析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化石推測,約2萬年前,也就是末次冰期最嚴寒的時期,海水溫度要比約一萬年前至今的間冰期平均溫度低5攝氏度。 地球以幾萬年為一個周期,反覆出現冰期和間冰期。
-
天狼星是全天最亮的恆星,直徑為太陽二倍,表面溫度達二萬攝氏度
天狼星是全天最亮的恆星,直徑為太陽二倍,表面溫度達二萬攝氏度。不久前,美國、英國和歐州經濟共同體聯合發射了一顆國際紫外線探測衛星,該衛星探測到在雙子座以東,獅子座以西的巨蟹座中有一顆明亮的星,其大小約為太陽的三倍。經科學家研究得知,該星表面由多達一千億噸黃金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