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在浙江省有一戶人家,當家人王有則不僅勤勞能幹,還飽讀詩書。以賣土為生,積攢了不少財產,開田種菜,絕對是富貴人家。
王有則的女兒叫王採玉,畢竟是大小姐,而且才貌雙全,日子過得是無憂無慮,可是,可至從父親去世後,便家道中落了。
因為王採玉的弟弟嗜賭成性,把家裡的錢都輸光了,而小弟還有精神病,所以這個家也只有靠王採玉來維持生計。母親見王採玉這般辛苦,便心疼女兒,也急切地要女兒嫁出去。
王採玉嫁的人家庭條件很好,兩人新婚時也相處融洽,但好景不長,竺某的性格就顯露出來,經常為雞毛蒜皮的事責罵王採玉,儘管如此,王採玉也沒什麼辦法。後來王採玉為丈夫家生了個兒子,竺某便收斂了許多。
好日子剛來,就立馬結束了。本來是母憑子貴,結果兒子突然得了嚴重的疾病,因未能得到及時治療而夭折。而悲劇還沒有結束,不久後又發生時疫,王採玉的丈夫也因此去世了。
先是喪子後來又喪夫,王採玉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便打算回到娘家,與母親度過餘生。可是在那個社會裡,王採玉非但沒有得到安慰,大家還說她克夫克子,是個掃把星,本就因為喪夫喪子而悲痛欲絕的王採玉,更是苦不堪言,她看透了人情冷暖。
王採玉厭倦了這世事,便有剃髮當尼姑的想法,母親看著王採玉這般狀態,心疼不已。雖然明白女兒為何要出家,卻又捨不得女兒成為尼姑,一人孤獨終老。畢竟王採玉也還是年輕貌美,母親勸了許久,可惜王採玉心意已決,還是去了尼姑庵,但是並沒有剃髮。
家裡堂哥王賢東得知王採玉的遭遇後,心生憐憫,而此時,他所工作的鹽鋪老闆蔣肇聰剛好喪妻,王賢東便想將王採玉與蔣肇聰撮合為一對,儘管蔣肇聰年長22歲,但至少堂妹老了還是有個歸宿的。
王賢東便去找王採玉的母親說了這事,沒想到母親很是滿意,立馬就去跟王採玉說了,母親要女兒多為王家著想,還在女兒面前哭訴一番,最後王採玉終於還俗,答應嫁給蔣肇聰。
兩人結婚後,蔣肇聰與王採玉生活得很美好,王採玉還為蔣家生了個兒子,名叫蔣中正,而他就是蔣介石相信沒人不認識吧,真的是世界名人了。之後王採玉還接濟娘家,讓兩個弟弟也上學成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