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1451字,圖片5張,閱讀時長約5分鐘
在中國,南宋宰相秦檜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有多家喻戶曉?這麼說吧,時值今天,依然有許多遊客專程到西湖去。他們不是欣賞旖旎的西湖風光,而是為了到秦檜等人的跪像前,去吐一泡口水,罵一聲「奸臣賊子」。
秦檜有一個妻子王氏,是北宋宰相王珪的孫女。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沒有生育一子半女。因此,他們只好將王氏哥哥王喚的一個兒子過繼來,當作繼子,改名換姓叫做秦熺。秦熺幹了不少壞事,捏造罪名搶走王銍家的藏書,還在奉命編修《建炎以來日曆》時,把南宋初年國史實錄中不利於秦檜的內容進行刪除、改寫。秦檜死後,秦熺想接著當宰相,但被宋高宗趙構拒絕了。
秦熺生育了3個兒子,分別叫秦壎、秦堪、秦坦。其中,長子秦壎的兒子秦鉅,值得拿出來單獨說一說。
因為,秦鉅是這個家族裡的一個「異數」。
秦鉅登上歷史舞臺時,他的家族已經日暮西山,每況愈下。因此,他的出生時間和出仕情況均沒有詳細記載。當《宋史》第一次提及秦鉅時,他擔任蘄州(今湖北省蘄春市)通判。通判是知州的副職,與權知軍、州事共同處理政事,負責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等事宜,級別為從七品或正八品。這說明,秦鉅的官職不高,與秦檜的宰相、秦熺的樞密院使、秦壎的禮部尚書等顯赫職務相比,相差了不是一點點。
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軍十萬大軍再次南侵。蘄州位於前線地帶,首當其衝,遭到金軍的攻擊。當時,蘄州的守軍不多,只有3000餘人,寡不敵眾,很難抵擋金軍的進攻。同時,援軍還在很遠的地方,無法在很短的時間裡抵達蘄州。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秦鉅協助蘄州知州李誠之,一方面積極修繕防禦工事,訓練士兵,準備迎接金軍的進攻;另一方面緊急報告朝廷,請求從武昌、安慶等地調集兵力,前來增援。
李誠之是南宋理學家呂祖謙的弟子,是一名堅決的主戰派,歷來堅決反對和議。他從郢州知州轉任蘄州知州後,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備戰,將城牆加高加厚,疏浚濠塹,準備瞭望高臺,對禁軍、廂軍進行訓練,還組織了一批民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離不開糧草,李誠之積累了4萬石糧食,還將管理酒庫所得的45萬錢全部拿出來購買糧食。
我們有理由相信,秦鉅來到蘄州後,多少受到了李誠之的影響,決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洗刷祖上的臭名。
說時遲,那時快。援軍還沒有來到蘄州,金軍已經兵臨城下,發起了進攻。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李誠之、秦鉅並肩作戰,指揮將士們頑強戰鬥。由於他們事先在備戰方面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得以打退了金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然而,他們堅持了一個多月,援軍還杳無蹤影。這時候,徐揮、常用兩位將領膽怯怕死,違抗堅守的命令,率領士兵打開城門往外逃竄。金軍趁虛而入,攻破了蘄州城。秦鉅沒有放棄,率領親軍與敵人展開巷戰,奮勇殺敵。在巷戰中,秦鉅身上多次受傷,鮮血淋漓。
在殺退了一批金軍後,秦鉅回到府衙,命令差役劉迪放火燒掉倉庫,不給金軍留下物資。隨後,秦鉅在屋裡點上熊熊烈火,義無反顧地跳到烈火之中。有一名老兵想衝上去救他,他大聲說道:「我為國死,汝輩可自求生。」接下來。秦鉅的次子秦浚、三子秦瀈雙雙從父,以身殉國。
李誠之呢?他在蘄州城被金軍攻破後,見大勢已去,自刎而死。他的兒子李士允在與敵人作戰時被殺,其餘家人投河自盡。
秦鉅、李誠之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譜寫了一曲為國為民的讚歌。
戰爭過後,蘄州城的老百姓沒有忘記秦鉅,在城裡給他修建了一座祭祀廟。宋寧宗給這座祭祀廟親筆題寫了一幅匾額「褒忠」,還將秦鉅追封為義烈侯。《宋史》濃墨重彩地記載了秦鉅的英勇事跡,讓他的名字得以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