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國人寫下心目中的十大奸臣的話,估計其中99%會有秦檜。
其實不用十位,五位,三位之中,也很有可能有秦檜。
甚至很多人提到奸臣馬上就會想到秦檜,秦檜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的奸臣NO.1。
問題是,秦檜究竟有多壞呢?
秦檜之惡
秦檜的罪惡是無法否定的,這裡並不是要為他平反。只是作為一個歷史上幾乎首屈一指的奸臣,他的各項能力似乎都很平庸。
論貪汙受賄,他比不過和珅。嘉慶四年被抄家時,和珅家中的財富估計有八億到十億兩白銀,不僅超過了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之和,甚至同一時期的歐洲金融之父羅斯柴爾德也要甘拜下風。比這個,秦檜顯然不行。
論欺壓百姓,他比不過蔡京。為了替宋徽宗收集奇花異石,蔡京耗費巨資大興花石綱,導致無數百姓房舍被毀,墳墓遭掘。運送這些東西還佔用了民眾賴以為生的漕運,所過之處拆橋破城,人民苦不堪言。因為蔡京,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比這個,秦檜還差些火候。
論專權欺君,隨意廢立的董卓、弒殺君主的司馬昭以及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等等,都比他出色得多。
即便論殘害忠良,大秦的掘墓人,直接害死扶蘇、蒙恬、蒙毅、李斯、秦二世以致秦始皇所有兒女和一幹大臣,逼反了大秦帝國最後救星章邯的秦朝相國趙高更是當仁不讓。和他相比,秦檜的破壞力要小得多。
這當然不是說秦檜是一個好人,只是說他是一個很普通的奸臣。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秦檜足以登頂眾奸臣之首呢?其實提起秦檜,人們首先能想到的也是很多人唯一能想到的罪名,便是害死了嶽飛。
僅憑這一項就讓他成為了史上第一的大奸臣?
足夠了。
嶽飛之才
從古至今,很難再能找到一個如嶽飛這般完美的人。
宋朝軍隊之弱是出了名的。漢朝將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唐朝幾乎滅掉了突厥,而大宋,連一個小小的西夏都搞不定,甚至傾全國之力都打不過已經被金軍打殘的遼軍。
金國軍隊之強也是出了名的。當時的女真人是草原上從未有過的最強部落,所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只要女真人湊夠了一萬,便可以所向披靡。
可就是群最強的女真人,卻屢屢敗於最弱的宋軍之手,原因就是嶽飛的存在。
論武力,嶽飛可拉弓三百斤,且左右能射,一人對戰一群金兵竟能殺其主帥讓餘眾潰散;論指揮,嶽飛經常以少敵多,屢戰鮮有敗績,朱仙鎮一戰,五百騎兵大破敵軍十萬。就連滿萬不可敵的女真人也稱嶽飛為嶽爺爺,並直呼:「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不僅武功了得,更不同於眾多武將的是,嶽飛的文採也十分出眾。
嶽飛不僅書法行雲流水,更是填得一首好詞。一首《滿江紅》,豪氣幹雲,盪氣迴腸,寫盡胸中的激憤和壯志,無論何時讀起來都讓人熱血沸騰;一首《小重山》,悽涼憂鬱,悲傷婉轉,顯出心底的苦悶與不甘,讀之讓人總讓人傷心哀嘆。
身為武將有如此之才,可謂世間少有。非但如此,其品行之高尚,也讓人敬佩非常。
「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士大夫入朝為官的目的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權力與富貴。但嶽飛卻無此意,他曾在《題青泥市寺壁》寫到:「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他更是在向高宗皇帝的上疏中直言,若將來能夠平定北方,迎回徽宗的靈柩,則感覺解甲歸田,務農終生。
而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口號更是讓人振聾發聵。
可以說,嶽飛是幾千年來最完美的臣子。害死他的人,僅憑這一條罪過就足以被人唾罵千年。
但是,害死嶽飛的主謀,真的是秦檜嗎?
未必。
康王的過往
宋徽宗趙佶有31個兒子,趙構排行第九,被封為康王。
這些兒子中,將來的接班人是太子趙桓,徽宗最喜歡的是鄆王趙楷。
而趙構,是個不受待見的小透明。
趙構的母親韋氏,本是徽宗皇后的婢女。她和同為婢女的喬氏情同姐妹,喬氏受寵被封為貴妃後,一日她帶著韋氏一同服侍皇上,韋氏因此懷孕,並生下了趙構。
也就是說,趙構其實是一次餘興節目的副產品,其地位可想而知。
從小陪伴他的只有母親,他的父皇幾乎沒有來過。終日看著母親落寞的背影,想必年幼時的他便立志要為母親爭得榮光。
如果史料中記載的不是溢美之詞的話,那麼他的「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鬥」可能未必是天性,而是為了引起父皇注意所做的努力。
也很可能是因為父皇喜歡書畫,趙構才會寫得如此漂亮的書法。
但這些沒能贏得父皇的寵愛,於是為了母親,他在金軍兵圍開封時,主動要求到金營去做人質,以換取母親晉升為賢妃。
相較於其他皇子和大臣的懦弱,趙構在金營之中不卑不亢的態度引起了金軍主帥的懷疑,因此對方提出更換人質,將趙構換成了更像宋朝皇子的肅王趙樞。
倖免於難後,趙構被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在外勤王,因此在靖康之難中得以倖免。
北宋滅亡後,由於只剩下趙構一個皇子,於是他被推舉為皇帝,後世稱作宋高宗。
高宗的心思
榮登帝位之後,這位昔日在敵軍營中大義凜然的皇帝此時卻慫出了他父皇的風範。面對金軍的進攻,他從南京逃到揚州,從揚州逃到京口,從京口到鎮江,接著是長州、無錫、平江、杭州,最後乾脆躲到海中不敢登岸。
逃跑的同時,他還不斷的派出使者哀求與金國議和。
康王和高宗仿佛兩個人一般,這不免讓人對他早期的事跡產生懷疑。
但其實這也解釋得通,因為此刻他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
他的這個皇帝,不過是因為無人可做,才被眾人委任的一個臨時性代理。眾人推舉他,是為了給群龍無首的大宋找到一個主心骨,以便能收復失地,迎回他們真正的主上。
實際上,他只是一個為了營救皇帝而設置的工具人。
倘若他去與金人打仗,敗了要丟掉皇位,勝了也要讓出皇位,這樣的話,自己冒險的意義究竟何在?為了從未關心過自己的父皇和皇兄去拼命,到底值不值得?
即便日後在江南站穩腳跟,組織起了有效的防禦,他面臨的問題也沒有變。
趙構的心裡很清楚,交戰的話,無論勝敗,自己都有可能失去皇位;議和的話,雖然只剩下了半壁江山,但它卻百分之百能夠歸自己所有。
因此對趙構來說,自己最大的威脅不是金人,而是大宋的那些主戰派們,尤其是整天要求「收復故土,迎還二聖」的嶽飛。更何況大宋從太祖皇帝開始就在壓制武將的權力,嶽家軍姓嶽不姓趙,這本來就是皇帝所忌憚的。
但這位高宗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他很明白除掉這樣一個為國盡忠之人,必然會帶來萬世的罵名,因此他不能直接動手。
他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替自己辦事的人。
秦檜的理想
秦檜的早年生活並不富裕,他在私塾教書之時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此後他發奮讀書,終於考中進士,最終入朝為官。
多麼勵志的故事。
剛剛實現了財務自由的秦檜,心中很有一些政治抱負,他曾多次給宋欽宗上書要求皇帝鞏固城防抵抗金兵,並且減少割讓的土地。即便開封城淪陷之後,面對金人準備立張邦昌做傀儡的行為,秦檜還敢站出來表示反對。
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遭到金人的拘留,之後和徽欽二帝一起被押送北方。
北上的一路只能用悽慘來形容。
白天要頂著烈日狂風徒步前行,晚上要躺在草地沙丘之上瑟縮而眠。金軍只負責押送,並不給犯人提供任何飲食,就連徽宗都要跑到樹上去摘桑葚吃,其他人的境遇可想而知。
到達上京後,金人扒光兩位大宋皇帝的衣服,將剛剛剝下的熱羊皮披在二人身上,讓他們圍著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陵寢磕頭拜祭。
經歷過這些後,本就是為脫貧而讀書的秦檜,心中那點政治抱負早就沒了蹤影。
狗屁的抱負,只有榮華富貴才是真的。
領悟到人生真諦的秦檜沒有像其他大臣那樣頑固,他果斷投入金人門下,成了完顏昌的幕僚,從此鑽研起了「領導心思學」,並頗有造詣。
完顏宗翰和完顏昌都被秦檜的馬屁功夫忽悠的飄飄欲仙,完顏昌更是答應了秦檜的請求,放了秦檜一家歸宋。
北方太冷,遊牧民族的生活也不習慣,還是南方更舒服。
而且秦檜也有信心,可以在新的職場闖出一片天地。
畢竟,沒人比他更懂得如何服務領導。
嶽飛的單純
據說嶽飛的母親在他的後背上刺了四個大字:盡忠報國。
當然也有說精忠報國的,差別並不太大,都是希望嶽飛能夠全心全意地為國家服務,將報效祖國作為自己畢生的偉大事業。
嶽飛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同時他覺得皇帝也應該這麼做。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自己作為臣子都恨成了這樣,你身為皇帝不該恨入骨髓嗎?
因此他一再要求北伐,一再要求接回那兩個被囚於北國的皇帝,因為這關乎國家形象。
後來他發現欽宗皇帝可能要成為金人的傀儡,又要求高宗皇帝早立太子,甚至提供了建議人選,因為這關係到國家穩定。
要知道,趙構當時唯一的子嗣夭折,現在的皇子只是自己的養子,與他並無血緣關係。
嶽飛覺得自己是一心為國著想的,皇上一定會明白他的苦心的。
但他不明白,自己全心全意考慮的國家利益,並不符合皇帝的個人利益。
他更不明白,當集體利益和領導的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該優先考慮哪種利益。
這方面,秦檜要比他懂得多。
君臣的交易
回到大宋的秦檜不久就摸清了皇帝的心思,他第一次給皇帝上書便提交了自己草擬的和議文書,同時提出了「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分治方案。
據說這是「兩個中國」論調的首次出現。
高宗十分感動,這才是他想要的人。
之後經過一系列努力,秦檜排擠掉了其他競爭者,登上了丞相的寶座,同時更加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於是君臣二人達成了一筆交易:
乙方為甲方穩固其地位,同時承擔原本應由甲方承擔的名譽損失;
作為回報,甲方給乙方除自己之外的最高職務,並終身享受最高級別待遇。
穩固地位包括兩方面:一、對外達成和談;二、對內消滅主戰派。
而第二條中最主要的,就是幹掉嶽飛。
領導的黑手
宋人的《玉照新志》中曾記載,嶽飛嶽雲死後,他們的家人雖然被流放到了偏遠地區,卻經常受到他人的錢糧救濟。
救濟他們的人,居然是秦檜。
而万俟卨等人最初為嶽雲定的罪,也只是流放。
這些人心裡都清楚自己做的是什麼樣的事,要承擔怎樣的罵名,因此,他們也試圖盡力降低自己的損失。
但皇帝表示不同意,老子花了那麼大的價錢讓你們辦事,事情辦得不徹底怎麼行,黑鍋背得不徹底怎麼行。
其實秦檜等人至今跪在那裡並不冤枉,畢竟收到了報酬,就必須要履行合同條款。
這都是你們自願的。
不過秦檜多少還是有些冤的,他本是個普通的小人,卻因為幫助領導構陷嶽飛這樣一個絕無僅有的人傑而遺臭萬年。
這買賣,最大的贏家是甲方。
成功處理掉了礙眼的下級,同時自己還受不到半點指責,這個領導,當的十分高明。
秦檜死後,他的兒子想繼承相位,被皇帝果斷拒絕。
對不起,合同期限到了。
其實雙方都很清楚,大家都只是在互相利用罷了。
仰慕的究竟是誰
提起嶽飛,大家想到的都是英雄,大義,崇敬。提起秦檜,大家想到的都是奸賊,無恥,鄙視。但除去兩人的名字,將他們的事跡進行抽象化表述,恐怕情形就不一樣了。
一個是死心眼,不懂得察言觀色,只知道埋頭工作最後得罪領導被開除的失敗者。
一個是會辦事,懂得領導心思,敢替領導擋槍因而走向人生巔峰的成功人士。
這兩種人,大家又會如何評價呢?
步入社會之時,周圍的建議大多是在社會要懂得察言觀色,要學會揣摩上級的心思,要會辦事,這樣才可能升職加薪,高官厚祿。而對於那些不懂得逢迎,空有一身才華而難以施展的人,往往會被當做反面教材。
嶽飛和秦檜,到底誰才是受到推崇的人呢?
嶽飛這樣的人,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但就算到了現在,他的才華恐怕依舊難以施展。
而秦檜這種人,古往今來幾乎多不勝數,卻經常能夠在生活上榮華富貴,在事業上叱吒風雲。
或許,這就叫現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