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宋紹興七年正月,宋使何蘚回國,帶回金國右副元帥完顏宗弼的信,信中提到宋徽宗已經死了。
趙佶死於兩年前,即1135年。路途遙遠,戰和不定,那時宋、金兩國在各條戰線上打得水深火熱,沒人去理會這等小事。
回顧趙佶的一生,他當了26年的皇帝,9年的俘虜,一共活了53年。曾經享盡人間之福,快活到獨一無二,也曾經寄人籬下,當亡國之君,受盡了屈辱。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活得真是豐富多彩,各種滋味都嘗到了,不虧!
其實嚴肅地說,趙佶的9年北方生活還湊合,女真人待他還是可以的。一沒打他,二投罵他,發給他土地農具讓其生活自理,所以遍查史書,漢人一方最多只說他受到了極其殘酷的「精神折磨」。
一定要提肉體方面的話,趙佶的屍體處理方法很可能會有爭議。金國一方,在正史裡,處理的方式很女真,即不用棺材,直接土葬。為了照顧漢人的情緒,屍體上加裹了一層生絹,並且把更早死亡的鄭皇后與之合葬。
畢竟是俘虜,畢竟是剛開化的女真人,做到這一步似乎很厚道了。不過野史就沒法看了,說趙佶死後,女真人挖了一個大坑,把屍體扔進去燒,燒到一半時加進去一些水,說這樣熬出來的油點燈很亮。趙桓在坑邊看得痛不欲生,跳下去想和父親死在一起,卻被金國人拉上來,扔到一邊。
幾年後,宋、金和談,徽宗的棺槨得以回國,宋國直接將這棺材埋進了土裡,並沒有開棺驗屍,他們仿佛知道這棺材裡邊有什麼玄機似的,不宜公眾視聽。很多年之後,宋朝滅亡,元朝軍隊裡有個楊璉真伽,他把南宋六陵挖了。
南宋六陵位於今浙江紹興城外東南的攢宮山,雖為六陵,卻埋著徽、高、孝、光、寧、理、度七個皇帝,以及各宗嬪妃。
楊璉真伽把每個皇帝的墳挖開,取下頭骨,精心打磨加工,做成佛串掛在了胸前。
可是呢,宋徽宗趙佶的棺材裡面卻並沒有屍體,只有一段朽爛的木頭。他的屍體哪裡去了,這是一個千年難解的謎,聯想到趙構不敢開棺驗屍,很有可能徽宗的屍體處理方法非常粗暴不雅,用生絹裹葬之類根本站不住腳。
事實到底怎麼樣,再追問也不可能有真實的結論,更沒法改變趙構當時心靈的震撼。說到底他是個人,哪怕有再多的陰暗心理、帝王心術,也沒法泯滅父子親情。棺槨入葬當日,他當場痛哭失聲,踉蹌回宮,一連幾天滴水不進,痛不欲生。
眾多大臣、親眷的勸說也沒法平息他的憤怒!他要報復,要讓金國付出代價,血債血償,這一刻他決心要女真人亡國滅族!
為此,趙構宣召了嶽飛。
之後,趙構啟程去建康,一路上韓世忠、楊沂中、嶽飛等人隨行護駕,途中,這個皇帝又召見了嶽飛。
兩人再次密談,趙構只說了一句話——「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
這聽得嶽飛是心神激蕩啊,他的夙願即將實現,集全國兵力北伐的日子終於到來,這條命令一旦生效,他將擁有南宋絕大多數兵力的指揮權!
尤其是劉光世的行營左護軍,這支軍隊將劃歸他的名下。
這時是宋紹興七年三月初九,他們兩人要開始行動了。
趙、嶽二人正走在去建康的路上,此行的目的就是去奪劉光世的兵權。劉光世的行營左護軍實力強盛,5.2萬人左右,曾經一度是南宋軍方人數最多的一支部隊。
嶽飛非常感動,他在密談之後的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日寫了一篇奏章,把感激之情、軍國大事一一坦露。
這篇奏章是非常著名的《乞出師札子》,分成三個段落。第一段是謝恩,可以忽略;第二段是戰爭策略和步驟,嶽飛說,他會直趨京、洛,據河陽、陝府、潼關,以此三地在手,號令五路叛將,逼迫劉豫放棄開封舊都,渡黃河,退守河北。這時京畿、陝右可以盡復,至於京東諸郡,由韓世忠、張俊負責。
上面的內容裡,有兩個值得關注的大要點:第一,戰爭初步規劃到黃河的南岸,以收復舊京開封在內的土地為限,也就是目前偽齊所佔領的那部分;第二,除了京東路由韓世忠、張俊兩人負責之外,剩下的戰區通通都由嶽飛他掌握著,「宜撫諸路」,這就等於他是天下的兵馬大元帥了。
「....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憂,臣之志願畢矣。然後乞身還田裡,此臣夙昔所自許者。」嶽飛如是說。
後世的很多人,都覺得嶽飛他簡直就是一個白痴,說他只知道為國進取,不知道明哲保身,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他後來的悲劇。看看上文還這樣說嗎?嶽飛何等智慧,這點盡人皆知的小事還能不懂?他深深地知道總領天下兵權是一件多麼招忌的事,沒成功之前就先聲明,一旦事情完成,立即回歸山野,官都不當!
這個皇帝聽了,非常的欣賞嶽飛,於是,他做出了如下的批示:
「有臣如此,顧復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制。唯敕諸將廣布寬恩,無或輕殺,拂朕至意。」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辦事我放心,怎麼去做都隨你,我一切放權不幹擾,只要你不輕易殺人就是了。
看,多麼和諧的一對君臣啊!
兩人聊得很對盤,說幹就幹,他們先聯手收編行營左護軍,毫無疑問地,這很快很順利。劉光世於當月的下旬被解除軍職,以少保兼三鎮節度使的虛街去當萬壽觀使。
但是,收編劉家軍就費事了些,誰都知道大衙內草包,大衙內的手下們有料,要想讓這幫軍痞聽話,是一件非常有學問的事。
趙構以聖旨的方式給軍痞們下通知。一切聽嶽飛的話,「如朕親臨」。要是不聽話...「倘違斯言,邦有常憲」。
這是赤裸裸地以殺頭來威脅啊。
趙構相信,這個程度的政府支持,再加上嶽家軍遠超劉家軍的實力,而且嶽飛他本來就威望極重,足以吞下行營左護軍這塊肥肉。
一切都很美好,可是呢,嶽飛卻沒有注意到的是,旁邊有個人死死地盯著他,嫉妒得快要發狂了。
張浚,這位大都督自從重新成為軍方第一人加首相之後,已經把自己定位到宋帝國第一人的高度了。在他的心裡,自尊和自傲是永遠分不開的,而尊、傲的基礎就是權力!
嶽飛總領天下兵......那把他的都督府置於何地,把他這實際上的帝國第一人置於何地?越想越憤怒,越想越憋屈,他搞不懂為什麼皇帝連一個最基本的常識都拎不清,只有他才能中興宋室,鼎定中原。
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嘛!
嶽飛一介農夫,憑什麼搶他的風頭?
越想越怒,他決定去和皇帝談話,把嶽飛的臺拆了。他起身時,身邊悄然出現了另一個人的身影。樞密院使秦檜,這人靜靜地觀察著一切,張浚的心理波動他清晰地接收到了,他決定幫張浚一把。
好了,今天呢,小編我就先講到這裡了,感謝您的觀看,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