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嶽飛《滿江紅》

2021-01-09 盼歸桃源說文化

本文由作者盼歸桃源說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南宋·嶽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宋高宗是南宋的開國皇帝,但卻不是一位賢明的君王,他的昏庸比他的父親和哥哥更甚,從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天起,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怎麼與金國議和。

他先是將都城從南京遷到揚州,眼看著揚州保不住了,又往南逃,最後定都臨安,守著半壁破碎的江山。

更多從北方逃難過來的民眾,大抵都飽受家破人亡的痛苦,在短暫的穩定之後,他們便思念起在北方的生活,那些安穩的日子,再比照下現在這種困頓的狀態,一種悽惶油然而生。

趙鼎是一位極力主張抗擊金兵的官員,曾是南宋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一名重臣,這首《滿江紅》是他在徽宗和欽宗被攜走後,南逃至長江,渡江後在儀徵江口寫下的: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溼。悽忘眼,徵鴻幾字,暮投沙破。試問鄉關何處是,水雲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空騷首興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疊,澆胸臆。

愁雲凝結在秋日的天空,陰雲密布,細雨濛濛,心情本就已經很難受了,再舉目四望,依然是悽涼一片,只有幾行歸鴻,暮色中投宿在水中的沙灘。

它們還能在天幕中自由飛翔,傍晚了還有棲息之所,而我呢,居無定所。想問問自己還記不記得自己的故鄉在哪裡,只看見一片雲水相連的天際,辨不清方向,其中一抹淡青的山色,遙不可及。

開頭三句,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調,而是當前的時令景色表現了北宋淪亡、中原喪亂的時代氣氛,及至最後回望淮水諸山,告別中原,詞人無限依戀的情意,溢於言表。

茫茫天涯路,我漂泊在江上,想到國破家亡,便愁斷了腸,白了頭髮。唯有撓著頭髮嘆息,晚年遭遇了分離,消除愁思的只有酒,借酒澆愁又怎能消除無限的憂傷,不如將面前的江水舀入金樽喝下,方能澆熄我胸口無盡的愁緒。

趙鼎將無盡的愁緒和眼前滔滔不絕的長江合為一個整體,令人感到這種憂愁直如長江一樣浩蕩無涯,無可遏止。作者的愛國熱情和滿腔積鬱不平之氣,也於此盡情流露出來了。

《宋史·趙鼎傳》中記載,趙鼎南渡後,累官到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時,一度罷官,然後又任平江府知府、建康府知府,這位四歲喪父,全賴母親撫養教育,精通經史百家學問的南宋宰相,不但精忠報國,而且敢於直諫,全然不顧個人的得失。

1138年,迫於金國的軍事壓力,南宋朝廷很多人都主張割地求和,但趙鼎堅決反對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的賣國行徑,遭到了秦檜的忌恨。秦檜當上宰相後,對趙鼎採取了瘋狂的報復行為,他不斷捏造罪名,將趙鼎一貶再貶,最後流放到吉陽軍。

秦檜還專門派人監視趙鼎的一言一行,要求吉陽軍每月都要向他匯報趙鼎的生死情況,逼死趙鼎的野心昭然若揭,趙鼎為了不連累家人,給家人留下了遺書後,便絕食而亡。

趙鼎是個悲劇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氣卻為後世所稱頌,他對南宋的擔憂也正是處在南宋小朝廷的統治下,所有的子民心中都有的憂慮。

貪婪的金兵想著吞併南宋,更多的南宋子民想的是如何抗擊金兵,收復失地。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嶽飛了。

宋高宗在紹興時,由於當時軍民自衛反擊,金兵屢屢受挫,戰爭的形勢也發生了大逆轉,使得宋高宗和金國的和談順利進行。

金國要求南宋向金國進貢黃金白銀,南宋要求金國退還陝西和河南,並且送還宋徽宗的棺木。嶽飛極力反對和談,在戰爭勝利偏向我方的情況下再和談,簡直就是滅自己威風。在這樣的境況下,嶽飛寫下了《滿江紅》,直抒胸臆。

我懷著無比的憤怒走上城頭眺望,瀟瀟細雨也漸漸停止。抬頭望,忍不住仰天長嘯,激烈的情緒無法平靜。三十年來對於人世間的功名,我一向是看做塵土,為了家國我轉戰各地,跋涉了幾千裡的路程。不要等到青春已過,頭髮花白才後悔莫及。

靖康年間的恥辱,至今還未昭雪,臣子的恨意要到何時才能消失,我要駕著戰車揮師北伐,踏破重重險阻,把敵人粉身碎骨,餓了就吃他們的肉,談笑間喝他們的血解渴。等有朝一日收復了失地,江山統一,再收兵回朝拜見皇帝,重獲太平。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達了他抗金救國的決心和意志,幾百年來被世人傳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紹興六年(1136年),嶽飛才三十四歲,但是他統領的嶽家軍早已經徵戰無數,行軍途中他帶領部下登高望遠,心中志氣鬱結。

因為主和的宋高宗壓根就不想打仗,不斷召嶽飛回都城,再加上奸佞小人不斷進讒言,嶽飛的軍權被完全剝奪了,甚至嶽飛一手栽培出的「嶽家軍」也被別人接手了。

趙構不僅收回了嶽飛的兵權,還啟用主和派秦檜為樞密使,讓他獨攬大權,極力促成投降賣國行為。民眾抗金的積極性大為受挫,主戰派的趙鼎、王庶、張戒等人因為反對議和觸怒了秦檜,被他排斥出朝廷,被貶謫、流放,境況非常悽涼。

受到投降派的打壓,嶽飛的滿腔抱負化成了浮雲,徹底變成了一個閒雲散人。宋高宗在秦檜的協助下,順利跟金國和談成功,但是金國的貪慾越來越強,南宋朝廷上貢的錢財土地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貪婪,他們也看明白南宋朝廷的軟弱和無能,於是在和議達成一年後,又一次南侵。

這次的情況比較緊急,因為和議剛籤訂沒多久,南宋朝廷還處於鬆懈狀態,完全沒想到金國會這麼快又來侵犯,對金兵的防禦完全不夠。

實在沒有辦法了,宋高宗便重新啟用嶽飛,讓他上陣殺敵,抵禦金兵。嶽飛統帥的嶽家軍,治軍嚴明、作戰奮勇,有「死守無去」的強硬作風,連金兵聽到「嶽家軍」三個字都會膽寒,當時在金軍大營中流傳的一句話:「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嶽飛率領嶽家軍,聯合劉琦、韓世忠等名將,一路北徵,很快便打到了長江,將南岸收復後順利渡江,進入中原腹地。

中原的百姓歡欣鼓舞地迎接嶽飛的到來,不僅夾道歡迎,爭相來敬拜他們,還有的將家中僅剩的牛羊牽來搞勞嶽飛和嶽家軍。

嶽飛豪氣萬千,他對部下說,要帶領他們直搗黃龍,從這兒一路打到金國的老巢去,將被囚禁的欽宗解救出來。

但是這些都成為了實現不了的泡影,正在嶽飛準備率眾攻打開封時,宋高宗和秦檜突然下旨將嶽飛強制召回。

嶽飛不甘心,給高宗寫了個摺子,意思是說:「現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傾向我們這邊,我強金弱,很快就能收復國土,千萬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時機啊。」

急著和談的宋高宗哪管得了這些,他完全無視嶽飛的奏摺,下了十二道金牌讓嶽飛回朝,他怕夜長夢多,怕金國人反悔。

嶽飛沒有辦法,只能遵旨退兵,剛收復的失地又被金兵佔領,先前的辛苦全都白費了。回朝後,由於金國人對嶽飛的懼怕,特意交代了秦檜一定要把嶽飛弄死,可是嶽飛的德行人品都那麼出眾,況且得到民眾的那麼多愛戴,該怎麼給他定罪呢?

這是讓秦檜傷透腦筋的一件事,終於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將嶽飛和他的部將逮捕,定了個謀反的罪名,可是秦檜又完全找不到嶽飛謀反的證據,最後拖得實在沒辦法了,便將嶽飛偷偷在獄中處決了,他的兒子和其他部將也遭受了腰斬的極刑。

宋高宗害怕欽宗的歸來,因為一旦金國送回了宋欽宗,南宋的皇帝由誰來做呢?宋高宗怎麼肯將剛剛坐穩的王位拱手讓人,所以他才會那麼喜歡和談,其實都是為了他的一己私慾,他為了自己的皇位,為了能坐在這至高寶座,捨棄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捨棄了北宋江山和子民,捨棄了那麼多追隨他擁戴他的猛將賢臣,偏安一隅,戰戰兢兢地抱著皇帝的寶座直到終老。

所以,主張抗金的將領多半沒有好結果,不是貶死便是鬱鬱而終,這大概是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們想不到的,也是最為殘酷的事實吧。

參考資料:古詩詞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盼歸桃源說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68期詩詞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嶽飛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 嶽飛《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錯了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它:《滿江紅.寫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詞寫得很有水平。
  • 李準基值得:八千裡路雲和月,三十功名塵與土!
    步步驚心麗第三集當跟蹤調查的四王子王昭從三王子緊張的神情裡猜到,刺殺正胤的幕後黑手可能是自己一直渴望著親近的母親時,他深邃的眼睛裡流露出了難以掩飾的憂傷和絕望般的無奈!李準基的眼神在一秒鐘之內的變化,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那種心臟被暴擊的疼痛!為了截取這個圖片,手殘的我重複看了這個一分鐘左右的片段三十多次!
  • 1127年的今天,北宋滅亡,今日宜讀嶽飛《滿江紅》,牢記靖康之恥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南宋著名愛國將領嶽飛的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怒髮衝冠》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天龍八部]三十功名塵與土
    嶽飛在滿江紅裡,就有「靖康恥,猶未雪」的詩句。南宋中年,有嶽飛,韓世忠,劉世光,張俊,人稱中興四將。其中尤其以嶽飛最為文武雙全,用兵如神。嶽飛幼時,其母就在其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他一身都為抗擊金人而努力。可惜空有將才,卻無明主。嶽飛空有文韜武略,在政治上 ,卻是個十足的白痴。
  • 天涯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先打散,放在幾個成熟的團隊裡讓他們跟團成長。再調皮的小老虎,也必須學會先當老實的小貓;如果讓他們獨立成團那就完了,因為誰都管不了!所以,今天這篇文,算是寫給「95後」年輕人。以一個HR的身份,給你們的人生提點建議。不管你對你的工作多麼不滿意,請先堅持一個月試試!「不遲到、不早退、少說話、多觀察」,把這十二個字貼在腦門上。
  • 《八千裡路雲和月》,原來何家勁與金超群、範鴻軒這麼早合作了
    是以,何家勁、金超群、範鴻軒儼然已成為這三個傳奇人物的形象代言人,人稱「開封府鐵三角」。儘管電視劇不住在翻拍,人物飾演者不住在更迭,但他們三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始終不可動搖。《包青天》並不是他們三人的首次合作。早在1988年,臺灣臺視製作的電視劇《八千裡路雲和月》中,三人便已聯袂出場,不過,這次角色的定位,卻是冤家對頭。
  • 嶽飛傳世最出名三首詞,壯志豪情,激勵後人
    嶽飛作為南宋的抗金名將,事實上也是文武雙全,金庸小說中的《武穆遺書》讓郭靖等後人覺得是戰無不勝的法寶,其真正留世的文學作品也有不少,詩詞有十多首,最出名的當屬這三首:其一:《滿江紅 寫懷》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 一首詞成就了一個詞牌名,人們只要說起滿江紅,就會想到這首宋詞
    嶽飛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是在文化史上,他已經不再單純的是一個歷史人物,還是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意義。因為這個在戰場上呼風喚雨的人,南宋最著名的抗金名將,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裡。所以他的悲劇,更讓今天的我沒感覺到遺憾,而嶽飛也憑藉著這悲劇的命運,在文學史上收穫了大批的支持者。而他寫的一首詩詞,更是直接讓一個詞牌名名垂後世。今天的我們只要一提到「滿江紅」這個詞牌,就會想到嶽飛的這首經典之作。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 嶽飛書法,非一般的霸氣!
    1103年3月24日,民族英雄嶽飛出生。嶽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 金國在東北,嶽飛為啥要「踏破」西北的「賀蘭山缺」?
    提起嶽飛,我們都知道他是南宋時期的抗金英雄,為屢戰屢敗的南宋朝廷收回了不少失地,挽回了不少顏面。 嶽飛不僅能徵善戰,而且頗有文採,一首《滿江紅·怒髮衝冠》把家國情懷、赤膽忠誠寫得淋漓盡致,讓人讀來熱血沸騰,被譽為「孤篇壓兩宋」。
  • 三十功名塵與土
    沿途我幾次下車打聽陳星聚墓地的方位,幾名村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你問的是陳官墓啊,往南再走一段路就到了,現在成了紀念館,很氣派。」  陳星聚在這裡果然人氣很高,在當地人的口中,對陳星聚總是尊稱「陳官」或「陳官爺」。雖然陳星聚鮮在故鄉為官,但名聲不錯,對於百姓來說,能有「官爺」的尊稱,說明其在底層群眾眼中,不愧是清官廉吏。
  • 宋詞詞牌釋義:《滿江紅》格調沉鬱激昂,經典詞作大多豪放激昂!
    《滿江紅》詞牌最為出名當為嶽飛的《滿江紅·寫懷》,雖然現在有人提出此非嶽飛所寫,為假託之作),但是其風格卻是符合嶽飛那經歷和主戰不退之風骨!辛棄疾的《滿江紅·敲碎離愁》則是辛棄疾的描述閨怨的詞,對於辛棄疾來說相對較少,不過也成為《滿江紅》的代表作品之一。辛棄疾《滿江紅》所用較多,不過大多數是偏婉約之風格,其《滿江紅·漢水東流》倒是激昂之風格。
  • 歷史與命運——嶽飛八字
    癸坐在未土上,未後天為坤,表家,也表坤德,癸見為未在天幹十二長生中為庫地,說明嶽母就是以坤德治家治之人。癸未納音楊柳木,楊柳依依,是嶽母本身的深層次性格屬性,也就說這位英雄的母親深層次的性格是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女人陰柔,溫柔的一面的。關於嶽母刺字,自古爭論有之,但大多數寧願相信其存在,可真的如此嗎?我想這完全符合中國式對英雄人物的描寫風格,但不是事實。
  • 古代名人八字命理分析—精忠報國的嶽飛一生運勢與災禍
    據傳說當嶽飛出生的時候有一隻大鳥飛到房頂上鳴叫,所以名飛,字鵬舉,展翅沖天的意思。 生下來不到一個月,黃河發大水,母親抱著嶽飛坐在甕中,竟倖免於難。「人異之」,看來是個大命的。 嶽飛的八字有哪些異於常人之處呢? 其一,甲己合化土,是中正之合,有堂堂君子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