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詩詞,只要讀過一次,就很難忘懷。顯然,嶽飛的《滿江紅》就是這樣的作品。
雖然近幾年,有學者稱這詞可能不是嶽飛寫的,但他們給出的理由顯然無法說服所有人,所以目前多數學者還是認為是嶽飛所作無疑。
這是一首通篇都是千古名句的作品,它的存在讓我們明白了宋詞也能寫得如此豪邁,它的存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錚錚鐵骨。雖然近幾年,它從課本中被刪除了,但並沒有影響大家對它的喜愛。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它:
《滿江紅.寫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詞寫得很有水平。論遣詞上,字字精準,無一字可換;論意境,悲情中不失豪邁,寫景與抒情寫意完美融合,令人回味無窮。看起來,它很容易理解,但是對其中7個字的,不少人理解錯了,這7個字就是:三十功名塵與土。
在詩詞大會中,曾就此詞出過一道題。題目是對上下句,問「莫等閒」一句的上句是什麼,這麼熟悉的詞作,選手當然很快就答出來了。本來大家覺得這題也就不用解釋什麼了,但嘉賓蒙曼還是覺得該說幾句,因為關於「三十功名塵與土」她認為很多人理解錯了。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有「視金錢如糞土」的說法,而「功名」二字又常與「利祿」一起用,所以很多人便自然地認為一個很牛的人應該是視功名為無物的。所以對於這句詞,不少人都認為嶽飛是想說:我視功名為塵與土,一點也不放在心上。他們認為,這體現的是一種灑脫和豪爽之氣。
但蒙曼則認為,這種理解是有問題的。這首詞寫於嶽飛30歲左右,所以詞中的「三十」指的是自己的年紀。後一句是「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可見此時嶽飛是一心希望能建功立業的,所以他這首詞中並沒有像陶淵明等人的避世隱居之意。因此蒙曼認為此句應理解成:「我30歲了,但如今的功名還只是像塵與土一樣不值一提。」嶽飛這話的言語間是想說:我還要繼續努力,早日取得更大的功與名。
蒙曼的理解和不少網友的理解顯然是完全相反的,於是她這一理解也受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小美認為,相對比之下,蒙曼的理解確實更說得通。最好的證明是詞的最後3個字「朝天闕」,它的意思是向天子報捷,也可見當時嶽飛是很積極的,若無功利之心,只是為實現個人抱負,他何必提到天子。所以這「三十功名塵與土」,不但不是視功名為無物,反而是希望功成名就。
當然,對於這句詞,另一種解釋小美也很認同。有人認為,這「塵與土」是寫實景,與「雲與月」相對,這兩句都是寫沙場上東徵西走的不易。如果是這樣的話,和後一句「莫等閒」放在一起,其實也是有克服困難,建功立業的雄心的。
其實一首詞身問世開始,大家在讀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理解方式,關鍵在於是否能拿得出自己的理由。就嶽飛這首詞而言,蒙曼給出的理由顯然是站得住腳的。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咱們嶽將軍的人生境界怎麼可能這麼低,為何不像陶淵明一樣做一個「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事實上,小美覺得這正是嶽將軍能讓後世記住的原因。
一個文人或許能在風雨中獨善其身,但嶽將軍除了是個傑出的文人,他還是一位將領。他要的功名不是俗氣的,而是在沙場上拼回來的。千年文壇中,有不少自視清高的文人,從不提「功名」二字,但卻默默地考了一次又一次科考。而率直的嶽飛偏偏就寫得如此坦坦蕩蕩:「我就是要在沙場上贏得屬於我的功名利祿」,敢於說出心中所想,這才是男兒氣度。讀懂了這些,才真正地讀透了《滿江紅》。一己之見,歡迎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