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是中國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嶽飛的戰略和戰術在當時均屬一流,而且他本人武藝高強足智多謀,同時他的詩詞和書法都屬上品,絕對稱得上是文武全才一代戰神!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宋高宗趙構和一代奸相秦檜的阻礙和陷害,嶽飛一定能打敗金軍,直搗黃龍府,收復被金國侵略和奴役的大好河山!
但是沒有如果。
儘管我們只能對著泛黃的史書懷念當年的抗金英雄,追憶他昔日留下的歷史印記,但是青山不老,英雄不死!
嶽飛從軍之初屬於宗澤部下,宗澤是一位聲名遠揚的愛國將領,他很欣賞作戰勇敢的嶽飛,便想把他自己的陣圖傳授給嶽飛,嶽飛卻很平靜的說了一句話,「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表示陣圖只是常規作戰手段,而自己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定計劃,所以您老人家的陣圖對我基本沒什麼用!
其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八個字,既是嶽飛對於兵法精要的高度總結,同時也是對天下間紛繁世事的高度總結!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運用的精妙之處,全在於自己的內心,全在於自己對具體情況的具體分析!
只有這樣,才能立足於現實,避免人云亦云,避免成為只知讀死書,不懂變通的書呆子,避免成為只會紙上談兵誤國誤民的可憐蟲!
正面的例子有不少,就拿戰場上的將軍來說,嶽飛之前的孫武、韓信,嶽飛之後的徐達、戚繼光,都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高手!
他們對於行軍作戰,都善於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計劃,而不是一味根據書本知識生搬硬套,所以個個都是聲名遠播的常勝將軍!
比如淮陰侯韓信,曾經運用過背水一戰的計謀戰勝趙國軍隊,他的部下很迷惑,因為兵法上說過,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韓信卻背靠水排陣,結果竟然還勝了,原因何在?
韓信笑道,這就是兵法上說的「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們就會逃散,又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在這個故事裡,韓信部下只知道按照兵法上明確寫明的方法去做,而韓信卻能根據兵法上的原則,然後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計劃,他的運用兵法之精妙,實在是非常厲害了!
下面再舉兩個反面的例子吧。
第一個肯定是紙上談兵的主角趙括,此人出身將門,其父趙奢是趙國名將,曾經打敗過強大的秦軍。
而趙括只學會了兵法卻沒有任何實戰經驗,所以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將白起擊破,結果四十萬趙軍投降秦國後被坑殺,此戰以後,東方六國再無信心和實力與秦對敵,秦國統一六國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個,就是三國時期的馬謖,他在把守咽喉要道街亭時錯誤判斷形勢,放棄險要而駐守死地,為魏將張郃擊敗,歸蜀後被殺。
這位馬謖,也是紙上談兵的高手,說起理論來頭頭是道,就連諸葛亮都欣賞他的才學,可是一到了真正的戰場,馬謖只知理論不知變通的缺點便害了他。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單單在戰場上能克敵制勝,放到生活中也可以舉一反三大放光彩,其實只要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解了事情的根本後再靈活變通,你也可以超越絕大多數平庸的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