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江鄉疑夢寐,八年涕淚付汪洋。」1945年8月15日,從廣播中傳來了令全中華民族振奮歡呼的消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長達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由中華民族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還企圖在戰場上頑抗的日軍在聽到消息之後,鬥志如烈火被一盆冰水當頭澆滅,鬥志再無,唯有顫抖著舉起了白旗。籠罩在中華大地多年的陰雲終於消散,不論是軍人還是普通群眾,都在這久違的陽光下歡慶歌唱。
抗日戰爭的勝利除了依靠著共產黨和人民的力量外,在正面戰場上國民黨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而在國民黨隊伍中有一位著名抗日將領,其自創戰法在戰場上絞殺日本人無數,令日軍聞風喪膽,這位將領便是享有「戰神」之名的薛嶽。那麼這位赫赫有名的戰神,在戰場上立下諸多戰功,為何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歲月裡逐漸名聲泯滅,不再被眾人所知曉?
胸懷大志
薛嶽出生於廣東韶關樂昌縣裡的一個小村莊裡。那個時候中日甲午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屈辱的中華近代史才不過拉開帷幕。亂世之中,軍閥肆虐,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薛嶽幼年時還不叫現在這個名字,他的父親崇拜當年南宋民族英雄嶽飛,故而為兒子取名薛仰嶽。
因為深受父親耳濡目染,薛嶽便也將復興民族作為自己的志向,點燃了心中熱血,他直接將自己名字改為薛嶽,他絕非只是敬仰崇拜嶽飛,他必然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時的「嶽飛」,成為一名精忠報國為國殺敵的將士英雄。
正是因為懷揣著這份沉重卻又明亮的英雄夢想,薛嶽年僅11歲便進入黃埔軍校小學學習,之後考至陸軍學院,加入了革命的浪潮中。在22歲時,他已經加入了孫中山麾下援閩粵軍,到24歲時已成為營長。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他幾乎是天生的軍人,在人才濟濟的軍隊裡也依舊是一顆耀眼的明星,連孫中山先生都十分看重他。
在之後跟隨孫中山先生的歲月中,他屢立大功,得了個十分勇猛的綽號「老虎仔」,還與另外兩員大猛將張發奎和葉挺三人並稱「粵軍三劍客」。
這位年輕的將士在如風一般的青春歲月裡,不曾領略過風花雪月和少年愁緒,卻在戰場上那滾滾煙塵中摸爬滾打,品嘗著這用一次又一次勝利釀造而成的辛辣烈酒。
戰神之名
縱觀今古如江河般浩瀚的歷史,凡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將軍們,總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局勢裡,從萬千變化的古人兵法中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戰法。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明朝著名將軍戚繼光,他在抗倭時採用的鴛鴦陣,將那些負隅頑抗的倭寇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而薛嶽這樣一位年紀輕輕便已憑藉著出色的才能在戰場上閃耀的將士,他自然也吸取前人兵法的精髓,結合著自己的風格與實際情況,創造出來一門屬於自己的戰法,那便是「天爐戰法」。
所謂天爐戰法,便是將兵力巧妙地布作網狀據點,以分段消耗的方式擊潰敵軍,當敵軍醒悟到不妙時,便已猶如爐內丹藥那般無力逃脫,唯有被如烈火般迅猛進攻的將士們一點點吞噬殆盡。
在他成為國民黨抗日戰爭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後,薛嶽憑藉著這詭秘莫測的天爐戰法,在之後與日寇對抗的戰役中一路高歌猛進,可謂是「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於萬家嶺戰役之中,薛嶽率領國軍與共軍共同合作,與日寇頑戰整整12日。連綿不休的炮火與槍聲,這是一場惡戰,是生與死的較量,是血肉與靈魂的對決。到了戰役尾端,無論是國軍和共軍還是日寇都已是依靠自己心中的信念支持著前進不放棄。
最終,日軍鈴木聯隊被全殲,日軍共共被殲1萬餘人,這是一場國共合作抗爭史上空前的勝利,這份勝利屬於這位天資出眾的英雄將軍,也屬於千千萬萬參與了戰役的將士們。
一年後的長沙會戰中,薛嶽憑藉著共殲日軍十一萬餘人的驚人戰績,猶如一匹兇狠的狼撕碎了那些只能節節敗退的日軍,日軍侵華總司令崗村寧次都曾感嘆道:「撼山易,撼薛將軍難!」
長沙會戰的巨大勝利,讓薛嶽得到了蔣介石親賜的青天白日勳章,也獲得了響噹噹的「戰神」稱號,更是鼓舞了所有的中國人,讓歷史也為他添下這濃墨重彩的一筆。
備受猜忌
在抗日戰場上閃耀著燦爛光輝的薛嶽,在抗日結束後便猶如一顆流星那般,雖將所有的光華綻放在天幕之上,卻又很快沉寂著墜落。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僅僅度過了十分短暫的平靜時期,蔣介石便撕毀雙十協定,這宣告著解放戰爭的到來。
而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尤為出色的薛嶽卻並未在解放戰爭中受到蔣介石的重用。此時,共產黨的春風幾乎已吹拂到了整片華夏大地,薛嶽在面對戰術靈活多變的共產黨軍隊時,無法再像之前對抗日寇那般輕鬆寫意,常常吃癟。
常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薛嶽與生俱來的領兵才能令他能承擔起「戰神」的稱號,卻也因為風頭太盛而遭到旁人的誹謗與非議,因為戰績不佳,連蔣介石都逐漸不再信任這位立下赫赫功勞的將軍。
三年解放戰爭後,在渡海戰役後,蔣介石戰敗唯有退居臺灣,而薛嶽也一同前往。只是薛嶽恐怕未能想到,自己竟最後會在這座小島上,在一片異地他鄉度過餘下所有的人生。
悽苦晚年
1998年五月,在臺灣島上某一處低矮破舊的農居之內,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床榻上。五月的風逐漸暖和了起來,卻始終吹不熱老人胸腔中那顆已無力跳動的心臟。
就在彌留之際,老人長嘆一聲,輕輕道出最後的遺言:「寧用奴才,不用人才!」這位老人是誰?他便是曾經的「戰神」,那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薛嶽薛將軍,而他所控訴的正是對他滿腹疑慮不再重用的蔣介石。
跟隨蔣介石來到臺灣的薛嶽,再也無法上戰場,手上的兵權也被架空,徹底成了一個光杆司令。
「將軍老去三軍散,一夜青山盡白頭。」往昔在戰場上酣暢淋漓的一切都已是過眼雲煙,有時薛嶽會凝視著海峽那邊,在家鄉的那個方向,他懷念著曾經意氣風發的自己,也嗟嘆著如今生活的清閒無趣。
一位如此耀眼的英雄將士只能在山水之間隱居,便猶如明珠蒙塵那般可惜可嘆。但「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薛嶽在臨死前所說的這八個字,這字裡行間對蔣介石的控訴指責,或許正是因為他仍懷揣著不曾泯滅的民族夢想,他還是想要做回那個為國殺敵的將軍,過戎馬天下的人生。
小結:
有壓迫的地方,便有反抗。在我國近代史中,中華民族被列強欺辱凌虐,卻從未丟掉骨氣,我們反抗,我們鬥爭,我們絕不下跪。
薛嶽便是這樣一位當之無愧的抗日英雄將士,在他的心中永遠有中華民族的精神在燃燒著,他同樣也是歷史長河中那些民族英靈中閃爍璀璨的一顆星,「戰神」和「英雄」這兩個稱號他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