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戰神」薛嶽:臨終前的8字遺言,是對蔣介石的最好諷刺

2021-01-15 爾格說歷史

「萬裡江鄉疑夢寐,八年涕淚付汪洋。」1945年8月15日,從廣播中傳來了令全中華民族振奮歡呼的消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長達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由中華民族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還企圖在戰場上頑抗的日軍在聽到消息之後,鬥志如烈火被一盆冰水當頭澆滅,鬥志再無,唯有顫抖著舉起了白旗。籠罩在中華大地多年的陰雲終於消散,不論是軍人還是普通群眾,都在這久違的陽光下歡慶歌唱。

抗日戰爭的勝利除了依靠著共產黨和人民的力量外,在正面戰場上國民黨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而在國民黨隊伍中有一位著名抗日將領,其自創戰法在戰場上絞殺日本人無數,令日軍聞風喪膽,這位將領便是享有「戰神」之名的薛嶽。那麼這位赫赫有名的戰神,在戰場上立下諸多戰功,為何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歲月裡逐漸名聲泯滅,不再被眾人所知曉?

胸懷大志

薛嶽出生於廣東韶關樂昌縣裡的一個小村莊裡。那個時候中日甲午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屈辱的中華近代史才不過拉開帷幕。亂世之中,軍閥肆虐,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薛嶽幼年時還不叫現在這個名字,他的父親崇拜當年南宋民族英雄嶽飛,故而為兒子取名薛仰嶽。

因為深受父親耳濡目染,薛嶽便也將復興民族作為自己的志向,點燃了心中熱血,他直接將自己名字改為薛嶽,他絕非只是敬仰崇拜嶽飛,他必然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時的「嶽飛」,成為一名精忠報國為國殺敵的將士英雄。

正是因為懷揣著這份沉重卻又明亮的英雄夢想,薛嶽年僅11歲便進入黃埔軍校小學學習,之後考至陸軍學院,加入了革命的浪潮中。在22歲時,他已經加入了孫中山麾下援閩粵軍,到24歲時已成為營長。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他幾乎是天生的軍人,在人才濟濟的軍隊裡也依舊是一顆耀眼的明星,連孫中山先生都十分看重他。

在之後跟隨孫中山先生的歲月中,他屢立大功,得了個十分勇猛的綽號「老虎仔」,還與另外兩員大猛將張發奎和葉挺三人並稱「粵軍三劍客」。

這位年輕的將士在如風一般的青春歲月裡,不曾領略過風花雪月和少年愁緒,卻在戰場上那滾滾煙塵中摸爬滾打,品嘗著這用一次又一次勝利釀造而成的辛辣烈酒。

戰神之名

縱觀今古如江河般浩瀚的歷史,凡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將軍們,總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局勢裡,從萬千變化的古人兵法中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戰法。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明朝著名將軍戚繼光,他在抗倭時採用的鴛鴦陣,將那些負隅頑抗的倭寇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而薛嶽這樣一位年紀輕輕便已憑藉著出色的才能在戰場上閃耀的將士,他自然也吸取前人兵法的精髓,結合著自己的風格與實際情況,創造出來一門屬於自己的戰法,那便是「天爐戰法」。

所謂天爐戰法,便是將兵力巧妙地布作網狀據點,以分段消耗的方式擊潰敵軍,當敵軍醒悟到不妙時,便已猶如爐內丹藥那般無力逃脫,唯有被如烈火般迅猛進攻的將士們一點點吞噬殆盡。

在他成為國民黨抗日戰爭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後,薛嶽憑藉著這詭秘莫測的天爐戰法,在之後與日寇對抗的戰役中一路高歌猛進,可謂是「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於萬家嶺戰役之中,薛嶽率領國軍與共軍共同合作,與日寇頑戰整整12日。連綿不休的炮火與槍聲,這是一場惡戰,是生與死的較量,是血肉與靈魂的對決。到了戰役尾端,無論是國軍和共軍還是日寇都已是依靠自己心中的信念支持著前進不放棄。

最終,日軍鈴木聯隊被全殲,日軍共共被殲1萬餘人,這是一場國共合作抗爭史上空前的勝利,這份勝利屬於這位天資出眾的英雄將軍,也屬於千千萬萬參與了戰役的將士們。

一年後的長沙會戰中,薛嶽憑藉著共殲日軍十一萬餘人的驚人戰績,猶如一匹兇狠的狼撕碎了那些只能節節敗退的日軍,日軍侵華總司令崗村寧次都曾感嘆道:「撼山易,撼薛將軍難!」

長沙會戰的巨大勝利,讓薛嶽得到了蔣介石親賜的青天白日勳章,也獲得了響噹噹的「戰神」稱號,更是鼓舞了所有的中國人,讓歷史也為他添下這濃墨重彩的一筆。

備受猜忌

在抗日戰場上閃耀著燦爛光輝的薛嶽,在抗日結束後便猶如一顆流星那般,雖將所有的光華綻放在天幕之上,卻又很快沉寂著墜落。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僅僅度過了十分短暫的平靜時期,蔣介石便撕毀雙十協定,這宣告著解放戰爭的到來。

而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尤為出色的薛嶽卻並未在解放戰爭中受到蔣介石的重用。此時,共產黨的春風幾乎已吹拂到了整片華夏大地,薛嶽在面對戰術靈活多變的共產黨軍隊時,無法再像之前對抗日寇那般輕鬆寫意,常常吃癟。

常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薛嶽與生俱來的領兵才能令他能承擔起「戰神」的稱號,卻也因為風頭太盛而遭到旁人的誹謗與非議,因為戰績不佳,連蔣介石都逐漸不再信任這位立下赫赫功勞的將軍。

三年解放戰爭後,在渡海戰役後,蔣介石戰敗唯有退居臺灣,而薛嶽也一同前往。只是薛嶽恐怕未能想到,自己竟最後會在這座小島上,在一片異地他鄉度過餘下所有的人生。

悽苦晚年

1998年五月,在臺灣島上某一處低矮破舊的農居之內,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床榻上。五月的風逐漸暖和了起來,卻始終吹不熱老人胸腔中那顆已無力跳動的心臟。

就在彌留之際,老人長嘆一聲,輕輕道出最後的遺言:「寧用奴才,不用人才!」這位老人是誰?他便是曾經的「戰神」,那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薛嶽薛將軍,而他所控訴的正是對他滿腹疑慮不再重用的蔣介石。

跟隨蔣介石來到臺灣的薛嶽,再也無法上戰場,手上的兵權也被架空,徹底成了一個光杆司令。

「將軍老去三軍散,一夜青山盡白頭。」往昔在戰場上酣暢淋漓的一切都已是過眼雲煙,有時薛嶽會凝視著海峽那邊,在家鄉的那個方向,他懷念著曾經意氣風發的自己,也嗟嘆著如今生活的清閒無趣。

一位如此耀眼的英雄將士只能在山水之間隱居,便猶如明珠蒙塵那般可惜可嘆。但「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薛嶽在臨死前所說的這八個字,這字裡行間對蔣介石的控訴指責,或許正是因為他仍懷揣著不曾泯滅的民族夢想,他還是想要做回那個為國殺敵的將軍,過戎馬天下的人生。

小結:

有壓迫的地方,便有反抗。在我國近代史中,中華民族被列強欺辱凌虐,卻從未丟掉骨氣,我們反抗,我們鬥爭,我們絕不下跪。

薛嶽便是這樣一位當之無愧的抗日英雄將士,在他的心中永遠有中華民族的精神在燃燒著,他同樣也是歷史長河中那些民族英靈中閃爍璀璨的一顆星,「戰神」和「英雄」這兩個稱號他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戰神」薛嶽,晚年被棄用,臨終前的8字真言,是對老蔣的諷刺
    1998年,在臺灣島上一處低矮破舊的農居之內,一位老人在彌留之際留下了自己的遺言:「寧用奴才,不用人才!」這位老人便是被譽為「戰神」的薛嶽將軍,而那位「寧用奴才不用人才」的人,正是蔣介石。解放戰爭打了三年,蔣介石逃到臺灣。
  • 孫中山臨終前並沒指定蔣介石為接班人,他心目的接班人是這位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慣性的認識,那就是蔣介石是孫中山的繼承人或者接班人,因為蔣介石總是說: 我蔣某人要繼承總理的遺志,發揚三民主義等等,就連電影和電視劇裡也經常有這樣的橋段。
  • 趙四小姐臨終前,拉著兒子手說了8字,一旁的張學良聽後淚流滿面
    趙四小姐都對張學良這麼好了,可張學良難改風流本性,91歲這麼重要的生日都跑去跟前曖昧對象蔣士雲一起過,趙四小姐有苦難言,臨終前給兒子留下的遺言,會是抱怨他的話嗎?趙四小姐,本名趙一荻,1912年出生在一個名門之家,父親趙慶華是民國交通部次長,排行第四,人稱「趙四小姐」。
  • 1950年,海南島戰役,韓先楚用木帆船撕破了薛嶽的「伯陵防線」
    海南島是我國的第二大島,1950年,這裡發生了解放戰爭時期最後一次主要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解放海南島,它的勝利有兩方面深遠的意義,一是徹底打破並摧毀了蔣介石把海南島變成「第二個臺灣」的夢想;二是使抗美援朝如期打響。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段早已被淡忘的歷史,感受一下當年「跨海搶灘登陸戰」的驚心動魄。
  • 抗戰老兵臨終遺言:希望找回1947年延安出生的兒子
    原標題:抗戰老兵臨終遺言:希望找回1947年延安出生的兒子 楊寶山拿著父親的照片,希望能找回失散的哥哥  「父親臨終時說,1947年在延安我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出生,希望我能找到這位失散的哥哥。
  • 劉備死前的一句遺言,保住了阿鬥的性命,卻毀了蜀漢四十年的基業
    別的證據都不舉,只需要看看劉備臨終前說了什麼你就知道了。劉備臨終前對著劉禪說了一句遺言,不是對諸葛亮說的,不是你們想的那句,劉備死前的一句遺言,保住了阿鬥的性命,卻毀了蜀漢四十年的基業。劉備到底對阿鬥說了什麼呢?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夠經典吧!
  • 不堪受辱,一代名伶香消玉殞,死前留下八字遺言,道盡人生無奈
    臨死前,她在床上寫下了「做人難,難做人,死了」八個字,一代名伶就此香消玉殞,生命脆弱的如同撲火飛蛾,匆匆的畫上了句號。其實,筱丹桂死前留下的這八字遺言,道盡她短暫人生中的種種無奈。誰也說不清楚,筱丹桂與冷山之間是否有過那麼一絲感情。或許,冷山的出現,曾讓她以為找到了另一顆能夠安心依傍的大樹,日後能擺脫張春帆的霸佔。卻不料,這只是一個錯覺,四處碰壁的筱丹桂感到哀莫大於心死。
  • 薛嶽:號稱「外戰內行」,三戰定長沙殲敵11萬,103歲壽終正寢
    自創「天爐戰法」的薛嶽就是其中一位,就連日軍的總司令崗村寧次都說:「撼山易,撼薛嶽難!」,歷史上稱薛嶽「外戰內行」。戰神薛嶽起步薛嶽出生於廣東韶關市,綽號「老虎仔」。因為自己父親仰慕抗金英雄嶽飛,所以取名薛仰嶽,後來自己基於父親對嶽飛的仰慕之情,也下定決心身體力行,將自己正式改名為薛嶽。薛嶽十一歲時,考取進入到黃埔陸軍小學學習,隨後也進入到保定陸軍學校。
  • 1975年蔣介石去世為何讓毛澤東神情悲愴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八十九歲高齡的蔣介石死在臺灣,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警衛人員從收音機裡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起床後,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毛澤東。出乎大家的意料,毛澤東聽後並沒有高興,相反一臉的凝重。他對身邊的人說:"知道了。"此時,沒有人能理解毛澤東內心的複雜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澤東私下為他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
  • 一枚紀念章 一份跨越78年的遺言 她說今天的美滿生活是對英烈父親...
    一枚紀念章 一份跨越78年的遺言現年83歲的高碧英家住綠茗社區,有關父親的一切,她主要是從母親口中得知。由於開始記事時,父親已犧牲多年,母親的一些記憶也日漸模糊。「除了知道他是廣西岑溪謝村人,參加過淞滬會戰,犧牲前是國民革命軍旅長,其他詳細資料都比較少,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生前都做過什麼,我一直很想知道。」
  • 2018年張學良女兒102歲,透露蔣介石為何關父54年,理由只有2個字
    一、怕。張學良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作為東北一大軍閥,擁有強大的軍隊和號召力,所以蔣介石一直視張學良為「東北虎」般的存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何況是一隻猛虎。西安事變,張學良扣押了蔣介石,使他深刻的認識到:這隻放蕩形骸的東北猛虎,比其父親大軍閥張作霖更讓人害怕。而一旦放虎歸山,張學良只需振臂高呼,旗下數十萬的東北軍必定重振旗鼓,蔣可不願再陷入危險的境地。
  • 皇帝壓著此戰神不用,臨終對兒子說:他是我留給你用的,果然應驗
    皇帝壓著此戰神不用,臨終對兒子說:他是我留給你用的,果然應驗每位帝王在登上九五至尊寶座的時候,也會顧及到自己的下一代是否能承擔大任。為了讓自己的下一代能夠順利的成為人中之龍,很多帝王會觀察和培訓讓自己的接班人成為人群中的翹楚。
  • 1925年道士給蔣介石算命,看完籤之後說了8個字,讓老蔣心驚膽寒
    當國民軍隊到達惠州的時候,蔣介石也是在羅浮山一帶駐紮準備。羅浮山景色優美,大小山峰共有400餘座,再加上長期受到宗教文化薰陶洗禮,使得此地成了一個修身養性的絕佳場所。蔣介石在到達羅浮山之後也是很快被這裡的景色吸引,他先是來到了這裡的一座古觀,這座古觀相傳是東晉時期葛洪建立,並且葛洪就是在這座道觀裡飛升成仙的。
  • 清華教授臨終前:中國會大放光彩,注意《易經》
    不只是我國前史上名人們的名言,在講義中咱們還接觸過許多外國的「名人名言」,就比如當年的法蘭西榜首帝國製造者拿破崙就曾經說過:「我國是一頭熟睡的雄獅」。信賴每個人的前史老師都對咱們提起過這句話,現在看來,拿破崙的預言現已成真了,在近幾十年來,我國快速興起,在各個領域多處開花。不只是拿破崙,在30年前,一位清華教授在臨終前也說過相似的話。
  • 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千年後竟然驗證預言,是早有預知還是巧合?
    據說,諸葛亮在即將離世時曾經留下了12字的遺言,令人驚訝的是,千年後他留下的遺言皆實現了,這件事究竟是諸葛亮的預知還是巧合呢? 一、諸葛亮的十二字遺言重見天日 據說這12字的遺言是在為諸葛亮修建武侯祠時發現的。康熙11年,四川的按察使名叫宋可鋒,他看見曾經修建的武侯祠早已破舊不堪,就想重新修繕一下武侯祠。
  • 賈元春臨終前,留下4個字,藏著賈政和王夫人說不出口的秘密
    賈元春臨終前,留下4個字,藏著賈政和王夫人說不出口的秘密許多人把紅樓夢沒有一個完美的完結,而把此事認為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張愛玲便是其中一個,她對此又恨又感到遺憾。其實如果沒有強大的文學常識,很難把《紅樓夢》這本書讀懂,但其實很少人能真正讀懂。
  • 諸葛亮臨終前,給後代留下「8字祖訓」,流傳至今被世人讚頌感慨
    03諸葛亮留下的祖訓他臨終前更是給後代留下了8字祖訓,「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據史料記載,諸葛亮一生只有一個兒子,就是戰死綿竹的諸葛瞻,但其子有兩個兒子,諸葛尚和諸葛京。諸葛尚與諸葛瞻一同戰死,那時他年僅19歲,這就說明諸葛亮僅剩諸葛京一脈。
  • 神算子諸葛亮臨終前,留下12字預言,1000年後果真如此,是巧合嗎
    「神機妙算諸葛亮」,是世人對於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還是蜀漢開國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高人」,諸葛亮一生輔佐了兩個皇帝,234年10月8日,諸葛亮在軍營中病逝,離世前留下了12字預言,千年後一一應驗,只是巧合嗎?
  • 佛教故事:近代六大高僧臨終開示
    天空突然飛來三顆金色的光圈,眾弟子們驚呼起來,有的看似三朵金色蓮花,有的看似曼陀羅花,有的看似白鶴、孔雀,有的看似吉祥鳥,有的看似妙音鳥……大家只是歡呼、驚叫、念佛,卻不及打開相機、錄相機,這時,天現奇蹟,降下兩道光柱,把山頂的萬佛塔照得通明,奇異的是兩道光柱並不垂直,而是有孤線的飄落而下,竟與蓮花缸前兩支點燃了的小小蠟燭相連。出現種種不可思議的瑞相。長老臨終遺偈寫道: 「一旦無常到,方知幻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