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羅浮山,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道教聖地,並且佛教儒教人士也經常來此交流心得。此地三教並存的局面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而其中最為知名的一個人物,當屬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的領導人——蔣介石。
1925年3月份,孫中山先生逝世,緊接著廖仲愷遇刺身亡。這時廣東革命軍可以說陷入了一個群龍無首的局面,最後只能是讓汪精衛執掌大權。
而這個時期,蔣介石也是初露崢嶸,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他,為了剷除廣東範圍內的軍閥勢力,直接決定率隊東徵。當國民軍隊到達惠州的時候,蔣介石也是在羅浮山一帶駐紮準備。
羅浮山景色優美,大小山峰共有400餘座,再加上長期受到宗教文化薰陶洗禮,使得此地成了一個修身養性的絕佳場所。
蔣介石在到達羅浮山之後也是很快被這裡的景色吸引,他先是來到了這裡的一座古觀,這座古觀相傳是東晉時期葛洪建立,並且葛洪就是在這座道觀裡飛升成仙的。
道觀的觀主見到蔣介石後自然是不敢怠慢,於是就與蔣介石促膝長談,最後還對蔣介石說到,其實這座古觀不太適合你,因為這裡常年人來人往,衝淡了不少靈氣,在羅浮山群山深處,還有一座酥醪觀,你應該去那裡看看。
古語有云:「浮山之勝,會於雙髻、符竹、蓬萊三峰;三峰之勝,會於酥醪觀。」
由此可見羅浮山中最優美的景色,應該就是在酥醪觀了。於是,蔣介石就聽從了觀主的建議,來到酥醪觀飽覽風光。
其實,蔣介石並不相信什麼鬼神之事,軍人出身的他還是更相信自己的軍隊一些。但是當他看到酥醪觀這裡群山環繞,景色縹緲宛如仙境一般的時候,心中難免還是想讓酥醪觀的觀主給自己算上一算,哪怕當作解悶消遣也好。
於是,蔣介石就見到了酥醪觀的觀主,並且在道觀裡抽了一籤。而觀主在看罷蔣介石抽的籤文之後,對他說了8個字:「勝不離川,敗不離臺。」
蔣介石聽完之後覺得這8個字讓自己渾身汗毛直立,可是又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連忙詢問觀主詳解,可是觀主此時卻打了個啞謎,說是天機不可洩露云云,總之就是不肯在繼續往下說。
從這8個字的字面意思上來看,「勝不離川」說的是如果蔣介石勝利了,就要留在四川,而「敗不離臺」則是說一旦失敗了,就要退守臺灣。
果然,抗日戰爭爆發後,國軍因為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的慘敗,無奈之下只能放棄首都南京,遷到了重慶。而此時蔣介石也是聽取了部下的建議,暫且從重慶定都,準備拖垮日軍。後來經過全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日本人戰敗投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取得了勝利。
但是在抗戰結束之後,蔣介石放棄了重慶,還是把首都選在了南京。但是僅僅3年時間裡,國民黨軍隊就抵擋不住解放軍的攻勢,節節敗退最後撤離到了臺灣。
時也好,命也罷,蔣介石雖然說此後的經歷的確對應了籤文,但是他失敗的最終原因還是在於失去了民心。然而共產黨不同,共產黨愛護百姓, 愛護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國民政府自然是只有失敗一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