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記者親身經歷1942年大饑荒,母親兩歲孩子充飢,老蔣看了發抖
在1942年至1943年,在中國河南爆發了一場慘烈之極的大饑荒,有整整3000萬人受災,300萬人活活餓死,而造成這一場大饑荒的直接原因就是國民黨軍挖掘了花園口的堤壩,使得黃河決堤,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日本軍隊的進攻,但是這3000萬人民百姓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白修德是《時代》周刊駐中國的特派記者,這個人親身經歷了整個的大饑荒的過程,甚至看到了易子而食的悲劇,成千上萬的人靠著樹皮和野草而活,而當時許許多多有良心的記者也因為報導相關的事情而入獄。
1942年,整個河南整整6個月沒有下過一滴雨,農民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三成,而當時駐紮在河南的十幾萬國民黨軍隊的糧草,卻還要當地自行解決,每一畝地生產15斤糧食,就要被當地的政府抽走13斤,到了年底的時候,整個河南的樹皮也被剝了個乾淨,野草也被挖完,許許多多人開始將一些孩子和一些即將餓死的人給煮著吃掉,而不忍心的就相互交換,在生存的面前,已然沒有了人性的光輝。
而此時的國民政府又在做什麼呢?當時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經成立,抗戰的前景也越發的光明,在國民政府的眼中,在蔣委員長的眼中,也許只有這樣所謂的大事情吧!當然不可否認,這些決定歷史走向的事情,我們必須去關注,必須去操作,但是又有誰去關心最底層的老百姓呢?
事實證明,歷史只不過是權勢者的遊戲罷了,他們往往都會忽視掉百姓的感受和死活,無數的軍隊從老百姓那裡強搶糧食,而當地的政府不思救助災民,反而封鎖消息,更有甚者,當時國民黨的"中央社",竟然依舊聲稱河南省在災情嚴重的情況之下,徵糧形式良好,簡直無恥至極。
而事實上,當時的中央政府還是給予了2億元的賑災資金,但是實際上沒有一分錢送到了災民的手中,甚至為了完成徵糧的指標,原本用來對付日本人的軍隊竟然開始對付我們自己的老百姓,而面對這樣嚴重的饑荒,躲在大後方的蔣介石是自欺欺人,他對於河南發來的急報,置之不理,甚至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完全不相信河南出現了災荒。
當然其實不是國民黨的高層不清楚河南在發生災荒,相反,他們比誰都清楚,但是當時的河南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已經是岌岌可危,所以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再進行賑災,因為很有可能賑災的糧食會落入日本人的手中,而河南的百姓也成為了當局者手中被拋棄的棋子,直接導致了河南十分之一的人口活活餓死。
直到白修德將相關的文章發到了《時代》周刊上面,而這樣的文章最終遞到了蔣介石的手中,據說老蔣在看到母親孩子充飢的照片之後,竟是渾身發抖。
而此後,當地陸陸續續開始賑災,而當日本人打進河南的時候,國民黨軍隊倉皇撤退,而被國民黨軍隊強徵過來的將近100萬袋麵粉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