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何送一個叫如月女子給鄔思道,這樣做有何深意?

2021-01-09 半島光度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幫助雍正登基皇位後,對於多智多妖的鄔思道,這身份就顯得很尷尬了。雍正登基那一晚,急於找鄔思道的閒聊,目的昭然若揭,就想鳥盡弓藏,目光暗藏著殺機,對鄔思道果然起了殺心。好在鄔思道懂得帝王心術,智慧和膽量過人,及時以「半隱」和「三不可用」的名義逃過一劫。

第二天一亮,鄔先生就趕緊收拾要趕路,十三爺騎馬趕來親自為來鄔思道送行,並帶來半壇好酒。既然兩人是朋友,自然少不了在送別時,把酒言歡。酒後,十三爺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誰都知道十三爺最講義氣,所以覺得對鄔先生來說,雍正能登上寶座,是鄔思道居功至偉,但沒能跟他們一起共享樂,只能浪跡天涯,表示歉意。鄔先生也提醒十三爺,注意「安全」、行事低調、收斂鋒芒。

一、鄔思道為何笑納了如月

都知道在《雍正王朝》劇中,大多都是男人和男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較量的畫面。所以在我們的心裡最能得到溫暖的,莫過於鄔思道和年秋月這對感情戲份了。可謂稱得上是琴瑟和鳴,歲月靜好。

只可惜他們二人擁有愛情似乎很奢侈的。在當時的局勢,年秋月畢竟是年羹堯的親妹妹,二人身份註定不可能有那麼一天的。年秋月最後嫁給了雍正,自然就成了雍正用來鉗制年羹堯的「工具」。因雍正的霸王硬上弓,強行橫刀奪愛。所以他們只能近乎於情,止於禮。

這時十三月帶來如月,此時鄔思道抬頭一看,看到如月,神似像極了秋月,脫口叫了一聲:「秋月?」

這時的十三阿哥胤祥說:「這位是如月,是他和福晉的意思,跟隨鄔先生身邊也好有個照應。」鄔思道便明白這裡面含有另一層意思了。鄔思道這把年齡了,本是頤養天年之際,卻要逃離朝堂浪跡天涯。

十三爺說如月是給他的補償,這也是他唯一能為鄔思道做的了。鄔思道心想,既然是十三阿哥胤祥與福晉的一片心意,如果不接受如月的話,他也不能推遲啊。再說,我這把年紀了,又孤寡一人,有個人來照顧,何樂而不為呢?

鄔思道很清楚雍正對自己還是不放心,看到如月像極了秋月後,鄔思道便知道雍正的用意了。看來如月並不是胤祥與福晉的心意,可能就是雍正的意思。

鄔思道為何收下了如月?他敢不收嗎?只要接受如月,雍正才能隨時掌握他的動向,才能對鄔思道放心。就算是明知道如月她是來監視自己的,他也不能拒絕。再說有個人能說說話,解解悶,緩解對秋月的相思之苦,也算是對自己心裡有個安慰罷了。

鄔先生笑納了,眼神無奈地對十三阿哥胤祥說:「看來,我這後半生,又得讓人管著啦!」這是對如月的滿意,也對雍正之舉的無奈。

二、如月真的是受雍正之命來監視鄔思道的嗎?

看到如月時,鄔思道就明白雍正的用意,可以說如月就是年秋月的代替品。像雍正這麼謹慎的一個人,他怎麼可能放心鄔思道「半隱」,肯定想辦法知道鄔思道一舉一動。看來,這個如月送給鄔思道就是雍正故意讓十三阿哥胤祥做個人情的,連十三阿哥胤祥都蒙在鼓裡,從頭到尾都是雍正一個人計劃之中。

兩人先在李衛那兒落腳,劇情中鄔思道的猜想不是無不道理的。所以他慫恿李衛進京時路過山西,自己想辦法去田文鏡處,剛好在碰到了田文鏡。給他出謀劃策解決了他的難處。

在商談時,奇怪的是不愛財的鄔思道竟提出了要八千兩白銀。當時在場只有四人:李衛、田文鏡、鄔思道、如月。

當李衛進京見到雍正後,雍正直接問:「鄔思道去田文鏡處了?」李衛聽了冒一身冷汗,顫抖著回答:「是。」

可見,肯定不是李衛告的密,而田文鏡就更不可能了,他連鄔思道是誰都不知道,否則怎麼可能氣得把鄔思道轟走呢?

那麼無疑就是如月了,以雍正的行事作風,對於鄔思道神一樣的人物,肯定不會輕易放過的。但是,雍正還是重感情,畢竟鄔思道為他登基出謀劃策,盡心盡力,可以看出鄔思道不是那種貪圖功名利祿的人。

雍正為了讓自己更放心,必須派一個人監視鄔思道的任何一舉一動。想到找一個人能照顧鄔思道的生活起居,也可以監視他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給他做個人情,一舉兩得。

但是鄔思道在李衛處的大半年來,每天除了就是陪如月練字,足不出戶。以鄔思道的智慧過人早看出如月的真實身份了。看似做給李衛看的,可實際是做給如月看的。雍正有了這兩處的消息,這才真正放心了。

最終鄔思道為了引人耳目,故意激怒田文鏡,把他轟走,所以此刻鄔思道才能順利脫身,遠離雍正,遠離朝堂。

三、如月和鄔思道後來怎麼樣了呢?

首先,鄔思道如願以償過上「全隱」的生活。說明如月已經被鄔思道收編了,站到他的行列了,也只有這樣,鄔思道才能順利的全隱。鄔思道也是個厲害人物,肯定知道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自己的,以他的智慧感化一個區區如月不是問題。

雍正自然清楚,這段時間鄔思道的種種一舉一動,是忠於自己的。所以來田文鏡處再會會鄔先生,可誰料被田文鏡轟走了,田文鏡緊張地說「這就去追回來」。雍正說:「不用追了」,雍正這是有意放走鄔鄔思道,想必他想讓鄔先生徹底的隱退,這樣他才徹底放心。

設想著,鄔思道應該已經和如月過上田園幸福生活了。鄔思道如願以償徹底的歸隱了,讓自己的後半生,不再提著腦袋混官場,而且有一個安穩的生活。更有甚者,鄔思道還與如月結婚了。

四、結語

鄔思道接受如月,可以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當然,鄔思道最清楚雍正的目的所在,鄔思道早就想好自己退路在哪裡。說起玩「陰謀」雍正還真不是鄔思道的對手,他知道怎麼做才讓雍正沒有對自己多想和顧慮。

都說伴君如伴虎,多智多妖的鄔思道面對狠辣、多疑的帝王,不得不選擇逃為上策,徹底歸隱。不過,一切都在鄔思道的掌控之中。

—END—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如月真是監視鄔思道的人嗎?她和鄔思道後來如何?
    《雍正王朝》中這個如月肯定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因為雍正覺得愧對鄔思道才給他安排如月去服侍他。而且鄔思道不笑納如月也不行啊,不笑納的話他恐怕出不了京城。但是鄔思道是何等人物,連帝王心術都能看明白的人,還擺弄不了一個小女子了,所以鄔思道最後和如月當然是性福的在一起生活了。雍正即位,功臣鄔思道為什麼要隱退?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為何不拉攏鄔思道,聯手反抗雍正?
    為什麼雄踞西北的年羹堯為何沒有拉攏鄔思道呢?如果這二人文武搭配,年羹堯豈能落得被鴆殺的結局?最後的執拗無外乎想和雍正較勁分辨個是非,但是他忘記了刻薄寡恩的雍正只是把他當作了過河的橋。年羹堯沒能拉攏鄔思道,首先是鄔思道本來就和他不是一路人;對年羹堯監督下使用一直都是鄔先生的要求年羹堯是四爺黨的一員幹將,可以說在四爺黨武將中僅次於十三阿哥。而且年羹堯的能力不容置疑,四川提督任上一年就平定了境內騷亂,在承擔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平定西北。
  • 雍正王朝:雍正帝南巡見田文鏡,為什麼鄔思道得知後火速逃跑?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但是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他最終消失在劇中是在田文鏡處,他帶著四千兩銀子夥同侍女如月,在雍正帝到來的前一刻,火速逃跑,從此再無蹤跡。那麼為什麼雍正帝還要見鄔思道,見不到了後,為什麼還制止田文鏡的追趕呢?
  • 雍正王朝:胤禛得意的給年秋月抬旗開始,鄔思道知道和秋月無望了
    而在《雍正王朝》的年秋月不僅拋去了囂張的脾氣,搖身一變,就成了乖巧、溫柔體貼痴情女子。劇中大多都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宮鬥,成者王敗者寇,最後失敗者下場都很慘。但是在男人堆裡的女人的悲哀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年秋月,還是蘇舜卿和鄭春華,她們為愛情以及友情都很勇敢。
  • 鄔思道為雍正殫精竭慮,得到榮華富貴前夕,為何最後拂袖而去?
    鄔思道是雍正最為倚重的謀士,助其從一名普通的皇子一步步登上帝位,成為雍正皇帝。但是在雍正登基前夕,鄔思道卻放棄即將到手的富貴,拂袖而去,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鄔思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結局是什麼?鄔思道這個人只在小說《雍正王朝》裡出現過,所以,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因此我們就以小說為參考對象進行分析。
  • 《雍正王朝》裡誰最老謀深算?比康熙皇帝還高一籌的神人是誰?
    許多人都把《雍正王朝》中的康熙,作為老謀深算第一人。確實,作者筆下的康熙智謀深遠,在應對許多問題上都顯得棋高一著。比如說,明明太子扶不起,為了穩住幾個兒子,穩住動蕩的朝局,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抱住太子之位。又比如說,在百官紛紛上書用力八阿哥為太子,人人都以為八阿哥必然入選,康熙卻很不高興。這是因為他看出八阿哥在刻意籠絡人心。
  • 《雍正王朝》中最老謀深算、粗中帶細的人,非圖裡琛莫屬!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很多智謀超群的人物,如康熙皇帝、佟國維、張廷玉、鄔思道等等。但是我認為最老謀深算的人當屬大內侍衛圖裡琛,下面舉例說明。一、八阿哥深夜假借康熙授意誘騙肖國興說出太子的罪狀,圖裡琛告訴康熙後,康熙說「其心可誅」,這時圖裡琛說要去殺了肖國興,卻被康熙呵止。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把喬引娣從胤禵身邊奪過來?喬引娣結局如何
    話說四阿哥胤禛被康熙外派辦差,適遇黃河發大水,胤禛在考察汛情期間被困於洪水之中,慌亂中找了一口缸,在洪水中漂流了三天,後來昏在一處岸邊 ,被附近一女子所救。這女子家裡是樂戶籍,屬於賤籍,被改姓黑,這戶人家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小祿,小的叫小福,兩個長的幾乎一模一樣,胤禛真是被小福所救,後來胤禛在黑氏家中休養期間,和小福好上了,並且私定終身。
  • 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出三個要求,年羹堯為何敢全部否決
    雍正聽年羹堯說完後淡淡一笑道:「你知道的,朕在這些上面歷來就沒有什麼要求,何況一場大戰下來,國庫已經空虛了……」雍正說這句話其實是在敲打和提醒年羹堯,因為年羹堯的所作所為雍正早有耳聞。果然年羹堯聽完這句話之後面部的肌肉抽了幾下,訕訕地說道:「是……」然後沒有多說話,但內心對雍正說國庫空虛這樣的話很不滿,他始終認為自己功勞很大,做任何事都不過分。
  • 雍正王朝:最精彩的七句經典臺詞,每句話都充滿人生的智慧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的經典之處,不僅在於劇情的撲朔迷離,更精彩的是關於權謀的鬥爭。整部劇中每個人物都很經典,康熙的帝王權術,鄔思道的善解人心,佟國維的老謀深算,都給我們無窮的智慧。尤其是這部電視劇裡面經典臺詞,對我們依然有啟發。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可以說在眾多演員、老戲骨的演繹下,這部電視劇中的諸多歷史人物,成為大眾最認可的一版,這也是這部電視劇能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像杜志國版的年羹堯,讓人看了雍正王朝電視劇以後,感覺這就是真正的年羹堯,再看其他版本的年羹堯,感覺有明顯的表演痕跡,感覺是索然無味。
  • 《雍正王朝》康熙帝為什麼要委任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
    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康熙帝把帝王心術演繹的淋漓盡致,他的心思讓朝中諸位大臣都捉摸不透,能夠猜透他想法的,唯有四爺府幕僚鄔思道一人而已。最直觀的例子就是舉薦西北大將軍一事,正是鄔思道看破了康熙的意圖,讓四阿哥舉薦了十四阿哥,迎合了康熙的心意,才讓康熙重新重視起四阿哥,最終把皇位交給了他。
  • 雍正登基連夜召見鄔先生,暗藏殺機,鄔先生說三句話救了自己性命
    朝堂之上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是常事,而身為皇子的背後一定會有數位謀臣為其出謀劃策。像是周文王身後的姜子牙,是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桓公身邊有就連孔夫子也讚揚過的管仲;幫助劉邦奪天下的張良等等。在《康熙王朝》裡,身為胤禛謀臣的鄔思道自然會引起大家的注意。
  • 雍正王朝:四爺聽宣繼位後,為何第一件事,是拿令箭放出老十三?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緩緩踱步:「眼下只有一個人能擎天保駕!」四爺走過來,急切問:「您說的是十三弟?」對咯,有軍事力量支撐,方能出其不意,先發制人,得靠十三爺胤祥這「猛虎出籠」,用武力幫四爺您翻轉局面啊!
  • 雍正王朝:胤祥和雍正配合會是什麼效果?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好在,廉親王胤禩說話的過程中,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駕」之臣——怡親王胤祥來了!  注意,這裡有一個極為明顯的問題:胤祥,為何遲到了?  這個時候,胤禩不再堅持,趕緊讓馬齊將奏章送了進去!  這就是廉親王胤禩在等的東西,他在等一個時間差,一個自己通知胤禵和雍正皇帝通知胤祥的時間差!  殿試大典,胤禩或許不會在乎,但雍正皇帝必定會十分重視。等到殿試快要結束的時候呈送奏章,雍正皇帝自然就會想到反正快要結束了,等到結束以後再召集朝臣、商議對策。
  • 雍正王朝:雍親王胤禛是如何利用「反間計」通過老八整倒太子的?
    康熙朝的康熙帝還沒駕崩,他的兒子們就開始了明爭暗鬥,雖然最終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登基做了皇帝,但奪嫡過程一定很神奇,我們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看到了好多細節值得回味。詭計多端的雍親王胤禛自從確定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王那日起,作為皇四子的雍親王胤禛就決定要爭奪這個皇位繼承人的位置,雖然太子胤礽剛剛被復位,但是按照雍親王府的幕僚鄔思道的分析,太子的位置並不穩,隨時有可能翻跟頭落馬,所以雍親王胤禛做了全面布局。
  • 雍正王朝:八爺為何把十四爺獻給康熙的壽禮換成死鷹?有何深意?
    導讀:其實這是八阿哥對儲君位的最後一次試探,這也是八爺用心最險惡的一次,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是為了試探康熙內心默定的儲君是誰,看看自己還有沒有希望;二是看看康熙對十四阿哥的態度;三是為了噁心噁心十四阿哥,因為十四阿哥變了心;四是製造亂局,越亂對他越有利!最好當場把老爺子氣死,他好亂中取勝!這「死鷹」是八阿哥替十四阿哥送的!
  • 雍正王朝:整垮太子的始作俑者是雍親王胤禛,假借老八之手幹的!
    他的兒子們為了太子位你爭我奪,既然太子胤二次被廢,就必然有其他兄弟推波助瀾,參與奪嫡的皇子們都要嫌疑,最終是誰把太子擊垮,除了太子本人失德以外,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的嫌疑最大。清王朝關於雍正帝的傳說太多,說是雍正帝得位正統,可歷史記載也沒有可靠的依據,如果深入到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去仔細分析,整垮太子胤礽的始作俑者就是雍親王胤禛。
  • 雍正王朝:越看越發現很多厲害的角色,這裡面誰最老謀深算?
    《雍正王朝》我看過3遍以上,在中國電視劇的帝王題材中,與《大明王朝1566》雙峰並峙,其他都差得很遠。《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幾乎沒有白給的,強人林立,牛人輩出。說到老謀深算,有4個人屬於第一集團,一是康熙,二是鄔思道,三是張廷玉,四是佟國維。
  • 揭秘雍正王朝:年羹堯臨死前和牧童下棋,為何故意輸?有何寓意?
    相反,他到任以後做了一些好事,帶頭拒收節禮,使四川官場的風氣為之一新。他的起點很高,勢頭很好,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好官。但是他沒有堅持住。 四川發生叛亂,年羹堯派遣遊擊予以剿滅。在康熙末期,年羹堯屢次出戰,為平定噶爾丹叛亂做出了很大貢獻,得到康熙皇帝的青睞,獲得了很多賞賜,官位更加高升,成了陝甘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