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幫助雍正登基皇位後,對於多智多妖的鄔思道,這身份就顯得很尷尬了。雍正登基那一晚,急於找鄔思道的閒聊,目的昭然若揭,就想鳥盡弓藏,目光暗藏著殺機,對鄔思道果然起了殺心。好在鄔思道懂得帝王心術,智慧和膽量過人,及時以「半隱」和「三不可用」的名義逃過一劫。
第二天一亮,鄔先生就趕緊收拾要趕路,十三爺騎馬趕來親自為來鄔思道送行,並帶來半壇好酒。既然兩人是朋友,自然少不了在送別時,把酒言歡。酒後,十三爺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誰都知道十三爺最講義氣,所以覺得對鄔先生來說,雍正能登上寶座,是鄔思道居功至偉,但沒能跟他們一起共享樂,只能浪跡天涯,表示歉意。鄔先生也提醒十三爺,注意「安全」、行事低調、收斂鋒芒。
一、鄔思道為何笑納了如月
都知道在《雍正王朝》劇中,大多都是男人和男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較量的畫面。所以在我們的心裡最能得到溫暖的,莫過於鄔思道和年秋月這對感情戲份了。可謂稱得上是琴瑟和鳴,歲月靜好。
只可惜他們二人擁有愛情似乎很奢侈的。在當時的局勢,年秋月畢竟是年羹堯的親妹妹,二人身份註定不可能有那麼一天的。年秋月最後嫁給了雍正,自然就成了雍正用來鉗制年羹堯的「工具」。因雍正的霸王硬上弓,強行橫刀奪愛。所以他們只能近乎於情,止於禮。
這時十三月帶來如月,此時鄔思道抬頭一看,看到如月,神似像極了秋月,脫口叫了一聲:「秋月?」
這時的十三阿哥胤祥說:「這位是如月,是他和福晉的意思,跟隨鄔先生身邊也好有個照應。」鄔思道便明白這裡面含有另一層意思了。鄔思道這把年齡了,本是頤養天年之際,卻要逃離朝堂浪跡天涯。
十三爺說如月是給他的補償,這也是他唯一能為鄔思道做的了。鄔思道心想,既然是十三阿哥胤祥與福晉的一片心意,如果不接受如月的話,他也不能推遲啊。再說,我這把年紀了,又孤寡一人,有個人來照顧,何樂而不為呢?
鄔思道很清楚雍正對自己還是不放心,看到如月像極了秋月後,鄔思道便知道雍正的用意了。看來如月並不是胤祥與福晉的心意,可能就是雍正的意思。
鄔思道為何收下了如月?他敢不收嗎?只要接受如月,雍正才能隨時掌握他的動向,才能對鄔思道放心。就算是明知道如月她是來監視自己的,他也不能拒絕。再說有個人能說說話,解解悶,緩解對秋月的相思之苦,也算是對自己心裡有個安慰罷了。
鄔先生笑納了,眼神無奈地對十三阿哥胤祥說:「看來,我這後半生,又得讓人管著啦!」這是對如月的滿意,也對雍正之舉的無奈。
二、如月真的是受雍正之命來監視鄔思道的嗎?
看到如月時,鄔思道就明白雍正的用意,可以說如月就是年秋月的代替品。像雍正這麼謹慎的一個人,他怎麼可能放心鄔思道「半隱」,肯定想辦法知道鄔思道一舉一動。看來,這個如月送給鄔思道就是雍正故意讓十三阿哥胤祥做個人情的,連十三阿哥胤祥都蒙在鼓裡,從頭到尾都是雍正一個人計劃之中。
兩人先在李衛那兒落腳,劇情中鄔思道的猜想不是無不道理的。所以他慫恿李衛進京時路過山西,自己想辦法去田文鏡處,剛好在碰到了田文鏡。給他出謀劃策解決了他的難處。
在商談時,奇怪的是不愛財的鄔思道竟提出了要八千兩白銀。當時在場只有四人:李衛、田文鏡、鄔思道、如月。
當李衛進京見到雍正後,雍正直接問:「鄔思道去田文鏡處了?」李衛聽了冒一身冷汗,顫抖著回答:「是。」
可見,肯定不是李衛告的密,而田文鏡就更不可能了,他連鄔思道是誰都不知道,否則怎麼可能氣得把鄔思道轟走呢?
那麼無疑就是如月了,以雍正的行事作風,對於鄔思道神一樣的人物,肯定不會輕易放過的。但是,雍正還是重感情,畢竟鄔思道為他登基出謀劃策,盡心盡力,可以看出鄔思道不是那種貪圖功名利祿的人。
雍正為了讓自己更放心,必須派一個人監視鄔思道的任何一舉一動。想到找一個人能照顧鄔思道的生活起居,也可以監視他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給他做個人情,一舉兩得。
但是鄔思道在李衛處的大半年來,每天除了就是陪如月練字,足不出戶。以鄔思道的智慧過人早看出如月的真實身份了。看似做給李衛看的,可實際是做給如月看的。雍正有了這兩處的消息,這才真正放心了。
最終鄔思道為了引人耳目,故意激怒田文鏡,把他轟走,所以此刻鄔思道才能順利脫身,遠離雍正,遠離朝堂。
三、如月和鄔思道後來怎麼樣了呢?
首先,鄔思道如願以償過上「全隱」的生活。說明如月已經被鄔思道收編了,站到他的行列了,也只有這樣,鄔思道才能順利的全隱。鄔思道也是個厲害人物,肯定知道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自己的,以他的智慧感化一個區區如月不是問題。
雍正自然清楚,這段時間鄔思道的種種一舉一動,是忠於自己的。所以來田文鏡處再會會鄔先生,可誰料被田文鏡轟走了,田文鏡緊張地說「這就去追回來」。雍正說:「不用追了」,雍正這是有意放走鄔鄔思道,想必他想讓鄔先生徹底的隱退,這樣他才徹底放心。
設想著,鄔思道應該已經和如月過上田園幸福生活了。鄔思道如願以償徹底的歸隱了,讓自己的後半生,不再提著腦袋混官場,而且有一個安穩的生活。更有甚者,鄔思道還與如月結婚了。
四、結語
鄔思道接受如月,可以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當然,鄔思道最清楚雍正的目的所在,鄔思道早就想好自己退路在哪裡。說起玩「陰謀」雍正還真不是鄔思道的對手,他知道怎麼做才讓雍正沒有對自己多想和顧慮。
都說伴君如伴虎,多智多妖的鄔思道面對狠辣、多疑的帝王,不得不選擇逃為上策,徹底歸隱。不過,一切都在鄔思道的掌控之中。
—END—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