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劇中年羹堯與智多近乎妖的鄔思道其實有很深的淵源:首先鄔思道來到四王爺身邊還是年羹堯的手筆;其次兩位是四爺黨成員的核心骨幹,一文一武力保雍正上位;第三、由於年秋月的關係,年羹堯和鄔思道差點成為一家人。聽著牧童歌謠,身穿黃馬褂的年羹堯眼含熱淚走到了末路。為什麼雄踞西北的年羹堯為何沒有拉攏鄔思道呢?如果這二人文武搭配,年羹堯豈能落得被鴆殺的結局?
劇中的年羹堯腹黑、貪婪、自私也確實有能力:奉命查封《百官行述》卻為了數百萬兩白銀屠戮江夏鎮數百口,卻讓四爺黨背黑鍋;在平定西北過程中雍正甚至抄貪官的家補貼軍費,但是年羹堯卻表現奢靡,在被貶後出手給桑成鼎的就幾百萬兩;作為四阿哥的門人並不忠心,與八爺黨始終曖昧不清;也許他認為後期對雍正是絕對忠誠的:貪婪無論是效仿王翦也好還是真正貪汙也罷,這都是在忠誠的大前提下進行的。最後的執拗無外乎想和雍正較勁分辨個是非,但是他忘記了刻薄寡恩的雍正只是把他當作了過河的橋。
年羹堯沒能拉攏鄔思道,首先是鄔思道本來就和他不是一路人;對年羹堯監督下使用一直都是鄔先生的要求
年羹堯是四爺黨的一員幹將,可以說在四爺黨武將中僅次於十三阿哥。而且年羹堯的能力不容置疑,四川提督任上一年就平定了境內騷亂,在承擔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平定西北。諾敏案和科考舞弊案的爆發讓雍正的帝位岌岌可危,可以說年羹堯西北平叛的勝利對於雍正皇帝位置來說有著存亡繼絕的作用。但是年羹堯在九龍奪嫡妄圖左右逢源與八爺黨曖昧不清卻始終是包括鄔思道在內一眾四爺黨的一根刺,雖然由於形勢所迫彼此之間融合成了團隊;但是年羹堯與其他四爺黨成員更像是合作而不是團隊關係,所以自始至終彼此之間都存在著隔膜。對於年羹堯限制使用甚至監視使用,作為四爺黨智慧大腦的鄔先生是最積極主動的。
不說年羹堯的四川提督是八阿哥在康熙面前直接保薦的,四阿哥用大將軍王換來的陝甘總督也被年羹堯看作是八爺黨的提攜而私自入京拜見八爺。年羹堯就任四川提督已經引起了四爺黨的警惕,正是在鄔思道的建議下讓接著李衛犯錯的緣由讓李衛入川監督年羹堯。在九龍奪嫡的最關鍵時刻,四阿哥通過保舉老十四為大將軍王換來了陝甘總督的職位。但是年羹堯卻以為是八爺黨的手筆而私自進京拜見八爺,這讓惱怒的四阿哥去吏部直接拿走了任命文書。知道拍錯馬屁的年羹堯急忙跪著賠禮道歉,而四王爺也在一番霹靂發作敲打後接著啟用年羹堯。此時的四王爺確實無人可用,否則也不會接著用年羹堯。可以說此時年羹堯和四爺黨是彼此利用的關係,年羹堯缺乏徹底忠誠的態度。雖然年羹堯從此以後自我感覺是忠誠於胤禛,但是這有一個前提:胤禛登基為帝,勢力最大。所以作為四爺黨的核心成員,鄔先生根本與年羹堯根本不同路。即使有比較親密的來往也是建立在一個team的立場上,沒有任何私交可言。所以在年羹堯飛揚跋扈甚至有裂土封王野心的情況下,鄔先生不可能和其串通一氣對抗雍正。
晚年的鄔思道敬畏皇權,從來沒有與年羹堯聯手對抗雍正的想法;否則也不會到最後拼盡全力才贏得半隱的結局
鄔思道在離京時十三爺來送行,鄔先生說的明白「我是為了天下蒼生」出山扶保明主的。雖然四阿哥有些刻薄寡恩,但是對於天下蒼生來說確實是一位好皇帝。雖然年輕時的鄔思道離經叛道,但是經過多年的蹉跎和人生閱歷鄔思道為了一展所學才加入了四阿哥團隊。更有諷刺意味的是,鄔先生還是年羹堯送到四爺府的。所以鄔先生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扶植相對心懷天下的四阿哥胤禛成為帝王,可以說心智高絕的鄔思道是報著利用所學打造完美作品(胤禛成為帝王)的目的來從事幕僚工作的。雖然鄔先生一度產生過和胤禛不分彼此的錯覺,但是高福(坎兒)被鴆殺的事實讓鄔思道迅速清醒。可以說高福的死是一道分水嶺,此後鄔思道敬畏皇權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甚至知道雍正登基後可能要兔死狗烹也堅持到了最後。
甚至最後雍正登基當夜,求生欲極強的鄔思道用自己也沒把握的方式勸說雍正接受了自己半隱。如果說此時鄔先生還沒有和年羹堯聯手的機會的話,那麼鄔思道半隱時替河南去西北大營送軍糧時也沒有這麼做。鄔先生為年羹堯點出叛軍隱藏地點塔爾寺,完成西北平叛時也沒想和年羹堯聯手對抗雍正。一來年羹堯的人品不值得信任,二來二人聯手也不符合鄔先生心懷天下蒼生的初衷。
年羹堯剛愎自用、腹黑貪婪,甚至有養寇自重之嫌;所以屬於爛泥扶不上牆,即便有年秋月的情分也不足以讓鄔思道出手
撫遠大將軍這個職位是一把雙刃劍,既有超強的壓力也有巨大的權柄。撫遠大將軍只是一個沒有具體品級的臨時官銜,戰時體制下掌控了西北數省的大權。在八爺黨的威脅下雍正無人可用,可以說西北是否能夠完成平叛決定了帝位能否穩定。所以雍正上諭:「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可以說雍正也是賭上了自己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年羹堯和雍正的利益是一致的。而面對巨大權力的誘惑,年羹堯不可能沒有養寇自重的想法。
年羹堯確實有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壓力,但是巨大權力在手的誘惑也讓年羹堯飄飄然。自己任命的官吏被稱為年選,趕上當年的吳三桂的「西選」了。年羹堯的僭越不止如此:貪汙軍餉千萬兩、私收蒙古小妾、對待各省大員和下級一樣。要知道每個月銀子消耗都達到了七百多萬兩,為了籌集軍費雍正甚至被迫用了抄家(貪汙大臣)的手段彌補。年羹堯這種手段與鄔先生忠君愛國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即便有年秋月的情分鄔先生也不可能與年羹堯聯手。
小結:
鄔先生讀書人出身忠君愛國的思想是主流,與司馬懿、賈詡等戰略家截然不同;而且為天下蒼生的心願,也與年羹堯僭越和養寇自重的事實格格不入。在這種形勢下即便有年秋月的情愫,鄔先生與年羹堯也沒有合作的可能。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