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上人性挺立 中華文化汶川大地震中鳳凰涅盤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廢墟上人性挺立 中華文化汶川大地震中鳳凰涅盤


2008年06月04日 1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資料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五月十六日抵達地震重災區綿陽北川查看災情,並慰問參加搶險救災部隊指戰員和受災群眾。 中新社發 陳文 攝

 

    資料圖:5月14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地震災區看望救災武警官兵。 中新社發 劉震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6月4日電 四川汶川發生的大地震牽動著全世界中華兒女的心,也受到各國的廣泛關注。中國上下一心抗震救災的表現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所表現出來的空前團結讓無數人為之動容。香港《文匯報》6月4日發表評論指出,大地震震掉了中國人心靈的塵垢,清晰地顯示出中華文化鳳凰涅盤的軌跡,將中華民族復興的輪廓冉冉託起。

  評論指出,汶川大地震,山崩地裂,舉國震痛,凡我同胞不分地域、不分老幼,共赴國難。中國政府、軍隊、人民,在巨大災害面前,表現出大仁大義、大忠大勇、大德大愛,世所罕見,深刻詮釋了中華文化的真諦。在巨災之前,良知復甦,在廢墟之上,人性挺立。

  評論說,也許是歷史的巧合,汶川恰恰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史載大禹的故鄉,就在汶川刳兒坪。大禹是中國古代的治水英雄,古羌人的傑出代表,華夏文化的奠基人,是華夏民族最傑出的人文初祖之一。大禹文化是華夏民族的根祖文化,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評論稱,當大禹之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大禹受命於危難之際,挑起了治水安民的重任,體現了仁德愛民的精神。大禹惡衣服,菲飲食,播教化,行善政,造福於黎民。他新婚不久即離家赴任,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體現了公而忘私的精神。中華民族的先民是很有點氏族民主精神的,公眾領袖由各氏族部落民主推舉,年老力衰就退位讓賢,並不視天下為己有。大禹也繼承了古代民主傳統,他巡狩會稽臨終之時,他並沒有傳位給兒子,而是「以天下授益」,體現了民主禮讓的精神。大禹精神所代表的中華人文精神,體現出勤勉、開明、務實、智慧、堅定、高尚、無私等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地震震出了中華文化的精粹

  評論說,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大禹的業績與精神為歷代勤政愛民的政治家所效法。特別是儒家經典中,一再稱頌了大禹仁德愛民、選賢舉能、躬親勞苦、鄙薄奢侈、好善言、能納諫等等優良品德。經過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陶冶,大禹精神已經融化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之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曾經擔憂禮崩樂壞,世風日下,道德失範,憂心中華文化式微。但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中華文化鳳凰涅盤的軌跡,身先士卒、仁德愛民、公而忘私、憂國憂民、自強不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等中華文化的精華,又在地震廢墟上閃耀光芒。

  評論進一步指出,面對天災,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身先士卒救災,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愛民親民形象,表現出強大的人格魅力,不但感動中國,也感動了世界。胡錦濤、溫家寶為中國所有官員樹立了仁德愛民、躬親勞苦、以民為本的典範和標準。那些準備好挑毛病的西方媒體,面對中國政府快速的反應和信息的透明竟然無從下手。

  評論說,汶川大地震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在這種凝聚力的背後,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輪廓。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尋常公眾,無須過去那樣的動員,整個中國幾乎每一個人都自覺地在這次救災中最大限度地盡到了自己作為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令社會感慨的是,以「80後」為代表的「新生代」以絲毫不亞於他們前輩的熱情和情感投入這次賑災中,一掃人們以往對他們「物質主義的一代」、「得過且過的人生」等消極評價。

  帶來了中華文化的進步和突破

  評論表示,西方媒體懷著複雜的心態預測:「2008年將是崛起中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正式登場亮相的一年」、「2008年:世界的『中國元年』」……但2008年更準確地說是中華文化全面復興的一年。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災難令人震驚,痛徹心扉,但大地震以及旋即展開的抗震救災也昭示了中華文化在巨大災難中的鳳凰涅盤。整個中華民族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害和磨難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激蕩和洗禮。古老而重新煥發青春的中華文化,在世界面前展現了它的空前凝聚力、它那悠久傳統中積澱下來的精神感召力。

  評論說,汶川大地震廢墟上中華文化的鳳凰涅盤,不僅僅是全面復興以大禹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而且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在這次重大考驗中迸發出的許多具有時代意義的進步和突破,這些嶄新的因素將成為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寶貴精神財富。抗震救災的自發性社會動員,不僅催生了現代公民意識的覺醒,更彰顯了尊重生命的現代人道主義精神和現代人權意識。中國政府史無前例地為在自然災害中死難的普通民眾設立哀悼日,國旗為平民而降,宣示只有人民才是國家真正的主人,政府以人為本,體恤百姓,尊重平民,人民才會發自內心地去愛自己的國家。現代國家作為一種政治共同體,其合法性是建立在普遍的公民意識基礎之上的。國旗為大地震的遇難者而降,昭示政府永遠善待百姓,永遠尊重公民的生命,這將寫進古老的中華文化和年輕的共和國歷史之中,這對中國未來的政治現代化,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最後,評論指出,多難興邦——唐山大地震之後不久,中國就掀開了改革開放時代的歷史新篇章。汶川大地震以後,中國又迎來了中華文化鳳凰涅盤的嶄新時代。(龍子明;全國政協委員/粵港青年交流促進會主席)

編輯:陸春豔】

相關焦點

  • 在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但為什麼許多佛像完好地矗立著
    前言是許多中國人印象深刻的一年,發生了多次大事件,從大範圍雪災開始到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行,同時神舟7成功安全發射和返回。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挫折,也收穫了許多,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超大型的地震,因為大地震讓很多中國人不幸在災難中離開,這一點我們至今記憶猶新當災難來臨時,我們會團結一致在那次地震中,也有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事件,其中一個在汶川大地震,當時,一座房子倒塌了,只有一尊佛像卻沒有受損,仍然站在那裡,怎麼了?
  • 我國第一個汶川地震博物館在成都對公眾開放
    5月8日,幾位成都軍區駐川某部戰士將一輛抗震救災中使用過的軍用摩託車移到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新華網成都5月11日電(記者王洋、苑堅、馮昌勇)11日下午,汶川大地震博物館在成都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據悉,這是汶川大地震後我國建成的第一個地震博物館。汶川大地震博物館耗資3000餘萬元,有30多個展廳,收藏了5萬餘件與汶川地震有關的藏品。
  • 汶川地震中,女民警拋下自己6月大孩子,到抗震一線哺乳受災嬰兒
    蔣小娟當年,8.0級的汶川地震發生後,以汶川為中心共有186個縣(市)受到了地震波的破壞,程度或重或輕。頃刻間,房屋倒塌,幾十萬同胞被掩埋於廢墟下。相對於其他人,災區中嗷嗷待哺的嬰兒,是最弱小的救助群體了。由於災情緊急,物資來不及及時調運,被救援後轉移到災民臨時安置點的嬰兒們只能被餵以溫水和米湯,沒有其他的食物餵給他們。而常言道:患難見真情。一位「警察媽媽」的出現,讓9名受災嬰兒吃到了營養溫暖的母乳。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宿舍樓熄燈活動在夜空中映出了「五一二」和「CYU」字樣。深切表達了同學們在汶川5.12大地震到來之時對遇難同胞的深切悼念和對災區同胞的關愛、關懷之情。20:50:59  中國網:5月12日,為了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重慶市西南大學設立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難同胞祭奠牆。該校三千餘名同學和數十名災區大學生一起在祭奠牆上寫下祝福語,獻上了綠絲帶和白菊花,緬懷遇難同胞,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4月20日,雅安7.0地震,讓民眾再陷山河破碎、生死離別重大災難的悲痛之中。  記者注意到,作家李鳴生這幾天在微博上對雅安地震不斷發聲不斷呼籲,高度關注地震。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或許就是「地震後遺症」吧。還有,我是作家、軍人,四川還是我的故鄉。  七入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汶川大地震給我最強烈的震撼是:地震太殘酷了!
  • 5月12日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圖片,緬懷句子
    2008年的地震撼動汶川。近7萬人遇難,整個中華大地浸滿悲慟。就是那一年,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見證了那些奮不顧身的搭救,相互攙扶的人間大愛。今天512汶川地震12周年,緬懷逝去的同胞!祝福汶川,未來一切安好!
  • 汶川大地震中的生命大營救——成都軍區總醫院汶川大地震救災紀實
    「5·12」汶川大地震當晚,成都軍區總醫院在籃球場展開大規模救治成都軍區總醫院,汶川大地震震區最大的一所軍隊綜合性醫院,在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及時、英勇而堅定地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生命大營救。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離成都軍區總醫院下午上班還有2分鐘,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裡氏
  • 汶川地震12周年祭丨那些叫「震生」的孩子12歲了
    那一刻天旋地轉,山巒垮塌無數生命逝去整個中華大地浸滿悲慟汶川縣映秀鎮地震後慘狀。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2008年5月14日,在汶川地震中受傷的兒童。中新社記者 鄒憲 攝2008年5月16日,汶川縣映秀鎮兩位居民看著地震後被毀的家園,不禁痛哭失聲。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琴深如海,ID:likesea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如海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04秒,一個精確而充滿痛感的時間裡,發生了汶川8.0級的大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舉國哀悼。我們該用什麼去面對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10年,災難不會讓人成長
    文章來自「新世相」Sayings:離 5·12 汶川大地震已經十年了。今天的故事,來自 10 年前親身經歷了那場地震後倖存下來的人。去年 8 月九寨溝地震時,我們寫了一篇《9 年後,我還是沒有跑出去 | 震後餘生》。
  • 12過去了,當年汶川地震中被救的「敬禮男孩」,如今過得怎樣?
    這輩子他們或許會經歷大風大浪,也或許會過得平平淡淡,不論怎樣,只要他們擁有人性中光輝燦爛的一面,永遠積極樂觀,堅強的面對人生中的坎坷,那麼這一生也不算白活。遺憾的是,即使有的人活了一輩子依然不知道堅強的含義,有的人年僅3歲卻已經可以笑對生命中的苦難。
  • 汶川地震中2個救人小英雄現狀怎樣?一位鋃鐺入獄,一位成了明星
    —— 被埋107小時的女孩還記得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嗎?提起這次災難,相信很多人內心都很沉重,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奪走了太多人的生命,拆散了太多人的幸福家庭,至今還有人無法走出被痛苦籠罩的陰影,這場災難的發生雖然讓人揪心難受,但是卻溫暖了全國上下所有人,那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 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又逢護士節
    圖/新華社綜合央視、人民日報報導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中國汶川。 一場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地震發生後至2008年9月11日,全軍14.6萬名部隊官兵、7.5萬名民兵預備役人員出動。 2008年,顧雲仙是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ICU的護士,「5·12」地震救援是她第一次參加如此嚴峻的災後救援。
  • 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思念埋在心裡,繼續前行」
    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汶川縣組織的「追思親人,感悟生命——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活動在映秀鎮漩口中學遺址舉行,來自各地的近2000名民眾匯聚在這裡,靜默佇立,深切哀悼在抗震救災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和地震中的遇難同胞。  追思大會開始前一小時,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群眾就已將遺址前的小廣場擠得水洩不通,遺址廢墟上一面鮮豔的國旗迎風招展,似乎也在哀悼逝去的人們。
  • 汶之傷,國之痛——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
    小妹妹展示了世界上最美的微笑。 11、蔣敏是一名民警。在汶川大地震中她失去了包括母親、兩歲女兒在內的10名親人,但始終堅持在救災一線,因過度勞累曾多次昏倒在救援現場,被稱為「中國最堅強女警察」。
  • 5月12號汶川之行,12年變化很大,但看到廢墟遺址依舊讓人悲痛
    每年的5月12日,我都會來四川旅遊,不僅僅是旅遊,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汶川,12年前,這裡曾有震天動地的響聲,給四川乃至全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痛,轉眼間,汶川地震12周年,當我看到這些廢墟時,仍會感到心痛每年的5月12日,我都會來四川旅遊,不僅僅是旅遊,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汶川,
  • 汶川地震 動物命運種種(組圖)
    其實,在「5.12地震」中,「人獸情未了」的故事還有很多。  彭州兩隻義犬——「前進」和「乖乖」在廢墟中守護六旬王老太8天8夜的故事廣為傳誦,它們現在已經被成都「愛之家」小動物救助中心收養。  山東消防隊的搜救犬「閃電」,在8天內連續工作不下80個小時。它的後腳掌被突起的鋼筋扎傷了都沒吭聲。
  • 汶川地震最後的倖存者:幸運 用"一指禪"交流也快樂
    汶川大地震中被垮塌辦公樓掩埋。5月20日凌晨1點被救援隊成功救出,被困178小時22分鐘。是汶川地震被困時間最長的獲救者。汶川地震時,他被埋了100多個小時,最終獲救。水電廠裡的員工,大都經歷過汶川大地震,隻言片語中,沒有人主動提起它,只是馬元江偶爾露出的左手假肢,無意中提醒著人們,那場災難已經過去十年了。
  • ――記汶川大地震中的人民教師
    在這堂課上到28分鐘的時候,地震發生了。  東汽中學所在的漢旺鎮,離震中汶川的直線距離只有約30公裡。在短短的十幾秒內,東汽中學教學樓轟然坍塌!  正在階梯教室給學生上化學課的羅曉明老師,帶領4名學生衝出教室後,又衝進教學樓,救出16個學生,自己卻被垮下的教學樓埋沒。
  • 汶川地震6位親歷者的故事:更加知道應該怎麼生活
    我們試圖用影像穿越時空,講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6位親歷者的故事,體味毀滅與重生、苦難與堅強、大愛與感恩,以此紀念這個無法忘卻的日子。&nbsp&nbsp&nbsp&nbsp5月4日,蔣敏和6歲的兒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