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軍區將「功勳舟」捐贈汶川地震博物館 - 要聞速遞
捐贈打通震後水上生命線第一舟捐贈第一個進入震中許勇將軍穿過的衝鋒衣 中廣網成都5月11日消息(通訊員王軍 劉柱)5月8日上午9時,建川博物館又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成都軍區駐川「鐵拳師」專程前往即將開館的汶川地震博物館,捐贈了包括被災區群眾稱為「水上生命線第一舟」的衝鋒舟、「震中第一爆」的引爆器、「第一所帳篷學校」的帳篷和某集團許勇軍長和阿壩州委書記穿過的衝鋒衣等10多件珍貴的抗震救災歷史實物。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14:42:24 中國網:胡錦濤:我們要繼續扎紮實實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是我們戰勝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堅實物質基礎,也是我們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堅實物質基礎,我們要牢牢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進一步擴大內需
-
汶川大地震中的生命大營救——成都軍區總醫院汶川大地震救災紀實
「5·12」汶川大地震當晚,成都軍區總醫院在籃球場展開大規模救治成都軍區總醫院,汶川大地震震區最大的一所軍隊綜合性醫院,在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及時、英勇而堅定地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生命大營救。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離成都軍區總醫院下午上班還有
-
成都軍區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衣被
新華網成都10月6日電(記者劉永華、朱映濤)成都軍區6日開展了向四川地震災區「送溫暖、獻愛心」捐贈活動。 6日11時,成都軍區機關部分幹部戰士和離退休老幹部代表500多人來到捐贈現場,許多人捐出在假日期間專門為災區群眾購置的新衣新被。短短1小時內,成都軍區機關共向災區捐贈棉被3500多床、衣物11600多件。
-
憶紅色年代 建川博物館知青生活館今日隆重開館
中廣網成都10月16日消息(記者隆敏)16日上午,位於中國博物館小鎮的成都大邑安仁鎮的建川博物館紅色年代系列之知青生活館正式開館。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山東、河南、雲南、四川、成都等地的知青、嘉賓近500人,參加了開館活動。
-
汶川地震僅能調90多架直升機,11年後的數量暴露真實力
導讀:據中國央視新聞報導稱,6月17日晚22時55份,我國地震重災區四川又發生一場6.0級大地震,此次地震發生地點在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由於此次地震的級別已經比較高,所以導致了很多農村裡面的房屋倒塌。看到此次地震,仿佛讓我們想起了08年汶川發生的大地震,那次地震發生後,我國所有人的心都被牽動了起來,從報導的消息中就可以得知,當年的地震非常嚴峻,地震發生後,所有通信信號幾乎都被切斷了,再加上山路被堵,所有只能派出直升機進行援助。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琴深如海,ID:likesea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如海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04秒,一個精確而充滿痛感的時間裡,發生了汶川8.0級的大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舉國哀悼。我們該用什麼去面對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10年,災難不會讓人成長
文章來自「新世相」Sayings:離 5·12 汶川大地震已經十年了。今天的故事,來自 10 年前親身經歷了那場地震後倖存下來的人。去年 8 月九寨溝地震時,我們寫了一篇《9 年後,我還是沒有跑出去 | 震後餘生》。
-
成都軍區部隊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記事
隨著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進入高潮,各種建築材料尤其是紅磚需求量極大,大量建築材料急需從外省市運往災區。由於路途較遠,運輸成本較高,紅磚的到戶價格在震後猛漲。災區告急!「群眾的需要就是命令!」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一支支不久前才從災區撤離的部隊再次緊急出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
汶川地震最後的倖存者:幸運 用"一指禪"交流也快樂
汶川大地震中被垮塌辦公樓掩埋。5月20日凌晨1點被救援隊成功救出,被困178小時22分鐘。是汶川地震被困時間最長的獲救者。2008年5月20日,馬元江被送上直升飛機送往成都接受治療。圖據視覺中國馬元江,十年前被公眾熟知的一個名字。
-
[圖文]耿慶國:預測汶川地震驚人內幕
「他們混帳,他們不懂,這個旱區面積你知道多大嗎:2002年我國甘肅四川陝西旱區是這是一百萬平方公裡的旱區面積。超過二十五萬平方公裡就有超過六級強震可能,這有四倍大!」 耿慶國還有一個獨門秘技,就是共軛理論。 耿慶國向我詳細展示秘密方法。讓我吃驚,他自稱是經驗的累積。他發現已發生的不同年份大地震之間往往成雙對應,而且有固定的幾個時空距離。
-
5月12號汶川之行,12年變化很大,但看到廢墟遺址依舊讓人悲痛
12年前,這裡曾有震天動地的響聲,給四川乃至全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痛,轉眼間,汶川地震12周年,當我看到這些廢墟時,仍會感到心痛12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12年後,汶川依然沒有被遺忘,在去汶川的路上,我看到很多私家車去汶川,雖然今天不是節假日,也不是周末,但各界人士都心照不宣,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到這個特殊的地方。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所以說,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最大區別,就是唐山大地震留下了一大批失去父母的孤兒,汶川大地震留下了一大批失去孩子的父母!我採訪過一些心理學專家,他們告訴我說,一戰、二戰、越戰後,不少軍人都有心理創傷且伴隨終身。唐山大地震後,有專家對2000多個倖存者做過調查,其中87%以上的人都有心理創傷。因此地震之後,重建生活的家園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廢墟上重建心靈的家園、重構民族精神的大廈,我認為更重要。
-
成都外教汶川地震時救出8人 3年後才為人知(圖)
英國《太陽報》稱他是救援英雄,他淡定回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MattRyan是成都理工大學合作辦學機構的老師。 ●地震時他跋涉11小時,救出8名受困群眾。 三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後,英國《太陽報》評論他是救援英雄,報導他一次性救了8個人。三年後,他成都的同事才得知這件事,感嘆這位身材清瘦的外教太低調。 日前,這位名叫Matt的成都理工大學合作辦學老師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記者的專訪,談起三年前那次壯舉,他說:「我不是英雄,我有救援技能和救援經驗,有能力就該去幫助別人。」
-
汶川地震對動物影響評估報告出爐 老鼠增多
汶川大地震後,災區的青蛙、蟾蜍等兩棲動物少了,以長尾鼩和短尾鼩為代表的食蟲目動物的相對比例則有所上升。剛剛出爐的《汶川地震對小型陸棲脊椎動物的影響評估報告》顯示,地震不僅給災區山體植被帶來極為嚴重的破壞,對小型陸棲脊椎動物的數量和分布等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
汶川地震三周年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四川成都市舉行
救災見真情 重建注心血——汶川地震三周年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成都舉行 新華社成都5月12日電(記者葛晨)12日,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際,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成都舉行。一個個故事感染現場觀眾,臺下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
廢墟上人性挺立 中華文化汶川大地震中鳳凰涅盤
香港《文匯報》6月4日發表評論指出,大地震震掉了中國人心靈的塵垢,清晰地顯示出中華文化鳳凰涅盤的軌跡,將中華民族復興的輪廓冉冉託起。 評論指出,汶川大地震,山崩地裂,舉國震痛,凡我同胞不分地域、不分老幼,共赴國難。中國政府、軍隊、人民,在巨大災害面前,表現出大仁大義、大忠大勇、大德大愛,世所罕見,深刻詮釋了中華文化的真諦。在巨災之前,良知復甦,在廢墟之上,人性挺立。
-
汶川地震 動物命運種種(組圖)
其實,在「5.12地震」中,「人獸情未了」的故事還有很多。 彭州兩隻義犬——「前進」和「乖乖」在廢墟中守護六旬王老太8天8夜的故事廣為傳誦,它們現在已經被成都「愛之家」小動物救助中心收養。 山東消防隊的搜救犬「閃電」,在8天內連續工作不下80個小時。它的後腳掌被突起的鋼筋扎傷了都沒吭聲。
-
濟南軍區18000名官兵緊急馳援四川汶川地震災區
新華社成都5月13日電(記者張玉清、黃書波)濟南軍區18000名官兵13日凌晨受命緊急趕赴汶川災區搶險救災,軍區及所屬兩個集團軍的3個先遣指揮組和5支醫療隊共160名官兵已於15時45分抵達成都雙流機場。
-
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思念埋在心裡,繼續前行」
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汶川縣組織的「追思親人,感悟生命——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活動在映秀鎮漩口中學遺址舉行,來自各地的近2000名民眾匯聚在這裡,靜默佇立,深切哀悼在抗震救災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和地震中的遇難同胞。 追思大會開始前一小時,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群眾就已將遺址前的小廣場擠得水洩不通,遺址廢墟上一面鮮豔的國旗迎風招展,似乎也在哀悼逝去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