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的硝煙已經散去,日本卻還在亞洲負隅頑抗。為了逼迫日本投降,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枚原子彈,這種新型武器的威力讓日本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同時也震驚了全世界。戰後,為了不受美國的核威脅,各國紛紛開始研製起自己的核武器。在之後的數年裡,不少國家都成功研製出了自己的原子彈,但意圖與美國爭霸的蘇聯並不滿足於原子彈的威力,於是又在後來發明了威力更大的另一種核武器——氫彈。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原子彈的威力是相當恐怖的,基本上一顆就能摧毀一座城市。那麼,氫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其實這種武器不光在歷史上從來沒使用過,就連試爆都要「小心翼翼」。
1961年,一種全新的核武器在蘇聯誕生了,這就是氫彈。當時,美國和蘇聯在世界上正在進行著爭霸,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軍備競賽。美國在海軍和空軍方面的優勢很大,於是蘇聯決定在陸地上研究威力更大的武器,以達到震懾美國的效果。
在氫彈成功被製造出來之後,蘇聯專家也對它的威力進行了粗略的測算,得出的結論是,這枚炸彈的爆炸威力相當於1.7億噸的TNT炸藥。蘇聯當局看到這樣的威力顯然是不敢直接引爆的,於是對其火力進行了削減,但即使這樣,也達到了6000萬噸TNT炸藥的威力。
蘇聯用於試爆的這枚氫彈名叫「大伊萬」,又被稱為「沙皇炸彈」。試爆後,「大伊萬」爆炸的地點升起了一朵直徑40公裡,高度超過珠穆朗瑪峰的蘑菇雲。而蘇聯全國範圍內的通訊足足中斷了一小時才恢復。
這枚氫彈的威力也讓蘇聯慶幸自己只試爆了一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年蘇聯一共製造了兩顆氫彈,除了被引爆的這顆「大伊萬」以外,另一顆也被封存起來了,並沒有正式服役,只是作為當時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軍事實力的一個象徵。
1972年,中國也成功地製造出了自己的氫彈。然而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沒有想過把這種武器投入實戰,畢竟一顆氫彈的威力比之二戰末期美國投下的原子彈,大了數千倍,普通的原子彈就能摧毀一座城市,一旦在戰爭中使用氫彈,等待著人類的將是滅頂之災。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科技在飛速發展,給我們的衣食住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戰爭中的武器殺傷力更大了。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就在於人們要怎麼去使用它,一旦失去控制,那麼最後很有可能是人類自吞苦果。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我們現在擁有的核武器並不是為了威脅他國或者稱王稱霸,為的是制衡各方勢力,讓國際局勢能夠保持長久的和平,因為我們希望人類社會能夠和平發展,遠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