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學習宮位制度的前提條件是一定要學會宮位是如何形成的,唯有掌握宮位的形成原理,才能夠對宮位制度有更深入的掌握,從而脫離用何種分宮制的初級概念,要想學習高階水平就必須要掌握宮位與宮制的原理。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一圈為一日,星象術的構成由星座、行星、宮位組合而成,世界上各門各派都圍繞其中,首要得了解星空背景,星座是古人對天體星空的劃分與歸類,星座被劃分十二等分是靜態的,詮釋了星空坐標被稱之為先天宮位,也代表黃道十二宮,行星則代表著動態圍繞黃道而行,例如太陽繞行黃道一圈為一年,每月行進一個黃道星座,月亮二十七天左右繞行黃道一周,差不多兩天半不到的時間行進一個黃道星座,後天宮位則是地球自轉時,觀測出天空中整個黃道也在轉動,因天體與時間而產生的宮位結構,為了找出宮首,古人便以太陽出於晝、熄於夜這麼個邏輯,找到日出的時間為宮首,也就是後天宮位的起始點,東西方人在古代對時間就有相同邏輯的掌握,一日以十二個時辰劃等分,而學術上的區別,東方人以固定時間劃分成子醜寅卯等,而西方人以太陽升起的這一刻為一日之起始,每一個時辰跨越一個黃道星座,後天宮的劃分就由此而來,這就是早期古人所運用的法則了。
我起草一個公式,讓更多學習者清楚宮位的劃分規律,以整宮制為首來講吧,例如中國武漢四月初早上日出時間為六點四十分,那麼六點四十分恰好就是日出的上升點,也是命宮的宮頭,四月初太陽星座是白羊座,那麼這時候上升點就是白羊座,而命主星是火星,等到時間進入八點四十分,上升點會進入金牛座,十點四十分上升點會進入雙子座,黃道每日在地面上運轉的規律照此邏輯定義,同樣冬季太陽在水瓶座,日出時間七點十分,日出時上升為水瓶座,過兩小時上升進入雙魚座依此類推,這就是宮位古老的計算公式,在此後的時代中,無數佔星家們研究出各種分宮制,都會按照此規律作為劃分宮制的基礎,(唯子午線分宮制方法另類)。
其實在子辰老師的分宮制資料中,對絕大多數的分宮製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甚至的宮制的專業計算公式都有詳細介紹,其實對於外行人來說,這些專業的公式也不見得能理解,所以需要先把宮制宮位的基礎構架掌握,掌握了基礎構架,才能把分宮制的公式逐一解讀,並知道其真正的作用和用途。
我推薦幾個主要容易解釋的分宮製作為解析;
整宮制:以先後天宮位合為一體的分宮法,星象術早期古代知識面受局限,還無法列出度數時,以先後天宮合為一體來觀測星盤,整宮制的分宮不明細,在解算的信息量有一定局限,遠不如後代人不斷專研所獲得更全面的信息廣。
等宮制:也是古老的分宮制之一,在整宮制的基礎上把先天宮位度數給列出來了,而簡單來理解從原有先後天宮還是一體的結構中,把先天宮劃分了度數,讓後天宮的宮頭能分布在先天宮的度數上,使其解讀的信息量擴大。
普拉西德宮位制:現代佔星最常見的分宮法,近代佔星家們的不斷研究而衍生的分宮制,除了古典佔星上升重要的點,還需要把一日之中,太陽最頂點的位置計算其中,要把上升與天頂都計算在內,而宮位的計算變得複雜起來,上升與天頂的距離也使得宮位度數的大小不同。
除開這些分宮制還有出生地分宮制、芮氏分宮制、錐心分宮制、阿卡比特分宮制等,無論何種分宮制,基礎構造是不變的,只要掌握了基礎構造,就可以輕鬆掌握各種分宮法則,並且在使用途徑中,根本不需要考慮用哪種分宮制才正確,其實可以都用上,學習古典佔星用整宮制,學習現代佔星用普拉西德分宮制,或是特殊的派別用特殊的分宮制,根本就沒有任何衝突的,所以要把基礎學習牢固是任何學術應該具備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