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小編整理了幾部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無論是電影製作水平還是動畫定位都可以說是較高的,但這不能令我們動漫人沾沾自喜,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國外的動畫藝術作品學習,接下來分享的這些異域動畫電影,都有著十足的地域特色,觀摩這些作品,不僅可以體驗不同的動畫文化,還可以提高我們動漫的眼界。
開始上乾貨,四部,影評如下:
少年心事當拏雲——《馴龍記》。
非常過癮的動畫,像龍貓一樣的一隻藍龍,當看到小嗝嗝能夠駕馭藍龍的時候,那感覺就像第一次學會滑旱冰,那種自由的速度,緊張的躲閃,興奮的心跳,哇——,那只是旱冰場,若到了真正的冰雪世界,就會像騎著龍在天上一樣,冰涼冰涼的,那真叫一個爽呆。
倘有條件能在4D影院看這個乘過山車一般刺激眩暈的電影,那樣我真是太高興了,片中速寫本上所記錄的仿佛就是我曾經的草稿,很有意思,更多的是讓我感受到朋友的力量。
如果故事感人,有些造型上的敗筆又如何——《河童之夏》。
看這個動畫是和一個原畫師一起,他說造型一點都不嚴謹,卻沉在影片中看到了片尾,眼裡閃著些淚。
我因為影片包涵的多層思想和感人的劇情而思考了好幾天,電影動畫到底該怎麼做,我是說電影動畫,不是手機動畫,不是動態圖片,不是遊戲等等泛CG。
《河童之夏》勝出並不以人物造型,倘使你固執地以人設和動作來認定影片多麼不合格,那麼首先你自己就掉進了俗套。
當時的中國動畫很浮躁,2D動畫師也竭盡取巧之能事(這我在工作時體會到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就以最成功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來說也是無釐頭的劇情,無不體現著時人的浮躁,仿佛這是一個出不了經典的時代和國度,但對日本的其它動漫我依舊不甚看好(無論是不是具有反思精神的),但願我們都能夠好好反思。
以老人為題材的黏土動畫,故事娓娓道來,感人至深——《瑪麗和馬克思》。
散場出來,大風已經停了,還是很冷,回家還有很長一段路程,剛才很認真地看澳大利亞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一路上也光是思考電影了,到家打開電腦竟一時無語,連個題目也擬不出來。
在動畫的造型和動作上不及曾經看過的《原始一家人》。
在敘事方式上能讓我聯想起霍達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即先說一處再說另一處、最終使前後兩處發生聯繫、雙線纏繞、產生非常棒的戲劇效果。
在配音和劇情上接近《簡愛》,色彩和音效的運用也很獨特,整體容量很大,只能以一萬個「贊」來評價了。
開始時畫面中那些散落在不同位置的不同樣式的單鞋,在現實中我常看到,馬路邊上,垃圾堆裡,房頂上……還有蹣跚的老人、菸草、酒、扣門聲、漫畫……說是動畫片,其實非常生活,影片和導演都非常生活,真實,人間,又那個年代那個時空,那些情緒……我到底感動些什麼?我已經思考不了影片在反映什麼現象或問題了,就好比聽一首爵士歌曲,我從來都聽不到歌詞在唱什麼,徹底把我打動了。
想來大家也一樣吧,影片留給我們的仿佛只有好似酒後的餘熱和風過的戰慄,又一時揮之不去,那個戰慄叫做感動。
疏通了小編的腸胃——《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這部動畫可圈可點的地方太多了,首先它像西部電影,這在動畫片裡還是第一次看到,音樂,看這部動畫沒有一套理想的音響那就太可惜了,你看過鏡頭只在XYZ軸上移動來講述故事嗎,像閱讀捲軸像穿越隧道,我這也是第一次看到,所以我說它一直在疏通我的腸胃。
導演很有才華,作品有精神治療的作用,看了時光社區上幾篇別人關於這部動畫的影評,我不得不站出來為這部優秀動畫說句公道話,而如果他們的文字變成了聲音,我就會立刻戴上耳機,我要聽的是幫助消化的音樂。
動畫是活潑的,電影是流動的,動畫的多彩加上電影的光陰,才是賞心悅目的,願這些優秀的動畫藝術作品,能給大家更好的文化體驗,影評是小編在這些年積累的,如果觀點「過時」,還請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