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常在外喝酒不接電話,90後媽媽掐死1歲兒子,判了!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丈夫經常外出喝酒不回家,吉某某因此不滿,常和其爭吵。2019年的一天,因丈夫不回家且聯繫不上,吉某某竟親手掐死了年僅1歲4個月的兒子……這是發生在四川西昌的一起故意殺人案。

案發後,經四川西昌市公安局鑑定:根據法醫學屍體檢驗情況,結合現場勘查,孩子系因被掐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後經司法鑑定:吉某某患有無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發作,案發時處於患病中,在本案中具有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2019年年底,涼山州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吉某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一審判決後,吉某某不服,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二審刑事裁定書

吉某某在上訴中提出,丈夫對家庭漠不關心,造成其產後抑鬱,在發病期間產生厭世情緒而犯罪,有自首情節,原判量刑過重,請求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近日,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獲悉,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二審刑事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悲劇發生: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

夫妻多次爭吵,她親手掐死1歲兒子

吉某某,1998年出生,四川省西昌市人,她與丈夫俄某於2017年5月結婚,兒子於當年10月出生。吉某某稱,她和丈夫平時關係還不錯,但自從生了孩子之後,丈夫就經常出去喝酒不回家,「我們經常吵架,一個月內會有兩三次」。

2019年2月21日,丈夫俄某上班後沒有回家,她一直聯繫不上,「打了四五個電話,他一直不接電話,我就開始心煩。」當日晚上9時許,她便帶上1歲4個月的兒子,花了300元包車從布拖縣城來到西昌。

「早上9點過,我醒來又給我老公打電話,但還是不接……直到中午12點,我再一次打電話,他依然沒有接。」2月22日中午,吉某某因無法聯繫上丈夫非常氣憤,便產生了掐死兒子然後喝農藥自殺的念頭。

隨後,吉某某帶著兒子乘坐公交車至西昌市,步行至樟木箐鄉樟木大橋附近的磨棋山上,「我在山上想了十幾分左右,一直在想活得太累了,還不如死了算了。後來,我就蹲下來,用右手把兒子掐死在自己的懷裡……我抱著兒子的屍體在原地坐了半個小時左右,期間一直在想去喝農藥自殺」。

之後,吉某某將兒子的屍體用隨身攜帶的背帶蓋上,又在附近找了一塊棉布蓋住屍體,隨後下山。「在公路邊,我給爸爸打了個電話,給他說了整個事情,然後我說要去自殺,爸爸就叫我和他見一面。見面後,爸爸叫我去自首,他已經報警,我也答應了。後來,長安派出所的民警也來了,把我帶到長安派出所接受調查」。

經西昌市公安局鑑定:根據法醫學屍體檢驗情況,結合現場勘查,孩子系因被掐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司法鑑定:患有無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發作

案發時處於患病中

「我沒有過病史,但是我覺得我自己有抑鬱症,總是很容易發脾氣,不信任任何人,但這都是我想的,沒有去醫院做過檢查。」吉某某供述中辯解道。

吉某某稱,因為丈夫經常在外面喝酒不回家,兩人時常吵架,甚至打架。「我們最近一次打架,他把我的腰部打傷了;最近一次吵架是因為我打電話問他下班沒有,他就開始兇我,說下班了自己知道回來,不用打電話催,所以我們就在電話吵了起來」。

「我以前有過輕生的行為。」吉某某還稱,2018年8、9月的一天,因為丈夫經常不回家,她在西昌市街上買了農藥,回家服下,「後來,我想著我的孩子時就不想死了,我給媽媽說了情況,就到涼山州第二人民醫院搶救,住院一天後出院。丈夫經常不接我的電話,一直不回家啊,所以我就產生了把孩子掐死然後自殺的念頭」。

「她給我們說過她得了產後抑鬱症,我不清楚她有沒有去醫院檢查。」吉某某的妹妹證言證實,她知道在2018年姐姐因為丈夫經常不回家,吃過一次農藥,後在醫院搶救過來了。

不過,丈夫俄某稱,他和妻子平時關係還是好的,有時候會吵架,但從來沒有打過架。「我妻子平時很容易生氣,其他沒什麼。鬧的最大的一次是在幾個月前,有一天早上我準備去上班,她就翻看我的手機,說我快手上關注的全是女生,就很生氣,我也沒有管她就去上班了……」

事發前幾天,妻子沒有異常。「2月20日我們一家三口還一起去買菜,21日早上我去上班,下班後我就去昭覺縣城和一些朋友吃火鍋,當天晚上10點左右回到布拖縣城歌城喝酒,當天晚上沒有回家」。

經攀枝花第三人民醫院司法鑑定意見書證實,吉某某患有無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發作,案發時處於患病中,在本案中具有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法院判決:構成故意殺人罪

一審判無期徒刑,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涼山州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吉某某因家庭矛盾產生厭世情緒,以掐脖的方式非法剝奪其幼子生命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吉某某自動投案並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應當認定其自首,可以對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吉某某患有無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發作,案發時處於患病中,在本案中具有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吉某某犯罪情節惡劣,後果嚴重,但綜合考慮本案的引發原因、被告人案發時精神狀況,以及其所具有的量刑情節,決定對其從輕處罰。故辯護人所提吉某某有抑鬱傾向、有自首情節的辯護意見與查明事實基本相符,涼山州中級人民法院予以採納。由于吉某某的犯罪行為造成了被害人家屬的經濟損失,應由吉某某承擔賠償責任。

涼山州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吉某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賠償俄某喪葬費、交通費、誤工費等3.5萬餘元。該院判決後,吉某某不服,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吉某某上訴提出:本案因家庭矛盾引發,丈夫對家庭漠不關心,造成其產後抑鬱,在發病期間產生厭世情緒而犯罪,有自首情節,原判量刑過重,請求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吉某某故意殺人罪二審刑事裁定書。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心理專家:

觀點1:

患者應先自我關懷

家人的呵護和關心也尤為重要

據媒體公開報導,來自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出現諸如悲觀絕望、煩躁不安等抑鬱情緒的產婦比例為50%至70%,其中發展到抑鬱症的產婦有10%至12%,這一比例幾乎是普通群體抑鬱症患病率的兩倍。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羅利爽表示,抑鬱症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心境障礙,以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行為減少,俗稱「三低」為主要特徵。吉某某患抑鬱症,肩負獨自照顧孩子的壓力,加上丈夫對家庭的疏離,最終導致慘劇發生。

「因為身體激素的劇烈變化、角色適應不良及其他社會原因,女性在產後容易陷入抑鬱情緒,甚至患上產後抑鬱,出現抑鬱、悲傷、沮喪、哭泣、易激怒、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症狀。」羅利爽表示,每個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抑鬱症患者首先要自我關懷,當察覺自己超過兩周持續存在難以調節的內心痛苦感受,要及時就醫、及時求助,正確看待情緒問題,及時到專門的心理機構接受專業的心理指導。

「同時,家人的呵護和關心也尤為重要。」羅利爽認為,「被理解、被寬容對待的感覺對抑鬱患者尤為重要,如果家人苛責,可能造成患者強烈的內疚,家人要對患者有更多的包容、理解。」

羅利爽最後提到,「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關懷產後女性,並不是取締她母親的角色,而是全力支持她、關愛她,讓她成為一個勝任的母親,這可以幫助產後女性儘快適應角色,應對抑鬱情緒。」

觀點2:

女性需關注兩個特殊時期

一是產後,二是更年期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心理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鄭佳雯表示,抑鬱患者逐年增加,並呈現出低齡化的態勢,抑鬱是生物、社會和心理的共同作用。

「在生理因素方面,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女性需要關注兩個特殊時期,一是產後,二是更年期。」鄭佳雯分析,案例中的當事人吉某某稱自己有產後抑鬱,是因為產後激素水平的劇烈變化導致情緒波動明顯,如果情緒得不到及時處理,抑鬱就會加重,吉某某之前就曾經有過自殺的想法。

鄭佳雯還分析,在性格因素方面,一個人如果自身性格較為極端或者神經質,也容易誘發產後抑鬱。比如,吉某某聯繫不上老公產生殺孩子的想法就是一種明顯的偏執。另外,社會因素方面,比如夫妻關係、同事關係、同學關係不和睦也是導致抑鬱的因素之一。老公不顧家不管孩子,吉某某在抑鬱情緒下還要一個人照料孩子,不管從精力、經濟還是生完孩子角色的轉變,都是誘發悲劇的原因。

她表示,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人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一系列心理問題也相伴而生。比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生活和工作邊界越來越模糊。我們越來越累、越來越忙,和家人的溝通越來越少,加之心理知識普及度不高,心理治療資源的匱乏,產生負面情緒卻得不到有效釋放,這些負面情緒只好被自己壓抑下來,久而久之,情緒疊加就形成了抑鬱。

鄭佳雯建議,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平時處理情緒的方法已經無效,請你務必告訴身邊人;關注身邊人的心理健康,如果你的身邊有人不經意說自己抑鬱了,請不要當作玩笑,而是傾聽,並建議對方尋求專業幫助;如果感覺自己有抑鬱傾向,一定要尋求專業機構或心理專家疏導,這一辦法最有幫助。

延伸閱讀

產後抑鬱症引發多起悲劇 「為母則剛」 憑什麼?

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統計,出現諸如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等產後抑鬱症狀的產婦,比例高達50%至70%,其中發展到產後抑鬱症的產婦約有10%至15%。插圖 宋溪

事實上,自2015年起,由於產後抑鬱症發生的悲劇,就時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仍未得到公眾的足夠關注。為數不少患上產後抑鬱症的新晉媽媽,只靠「硬撐」度過病程。

案例丨「心情無比低落,家人卻認為我矯情」

「回想那一切,又真實又虛幻,至今都會覺得,那是我麼?」兩年前,孫敏(化名)的孩子呱呱落地。然而孩子給孫敏一家人帶來的不僅是歡樂,還有突如其來的苦澀,「說是陰雲籠罩比較合適,黑壓壓的氣氛,在家裡持續了一年多。」

也許是孩子帶來的喜悅太過濃烈,也許是疲憊的身體尚未復甦,剛生完孩子的那幾天,孫敏還未察覺自己的情緒,有了什麼樣的變化。直到抱著自己的孩子回到家中,她突然覺得,「許多事情都變了」。

首當其衝的是焦慮不安,雖然母親就在身邊,家中還請了月嫂。孫敏還是止不住地擔心,睡覺怕壓到孩子,醒著又擔心月嫂不盡職:「感覺沒有一分鐘能合眼,就算睡著,也會突然驚醒」。

「活了28歲,我從來沒體驗過,這麼多負面情緒一股腦都出來了。」24小時連軸轉的育兒生活,讓孫敏的精力迅速耗竭,也讓她的情緒在失落與激動之間來回反覆,常常前一秒還在為一點小事生氣,後一秒就開始覺得「怎麼樣都無所謂了」。

坐在家中,孫敏頭腦中出現的畫面,卻不是孩子帶來的甜蜜生活,而是帶娃的辛苦,給工作帶來的影響,乃至於未來的生活:「剛帶孩子一個月都那麼難,今後還有幾十年,覺得日子很難過下去。」

更讓孫敏意志消沉的,是家人的不理解。「剛說幾句,他們就說我想太多」。尤其是孫敏出了「月子」後,還每天掙扎於負面情緒中:「我心情無比低落,覺得幹一點活都累,家人卻認為我是矯情。」

孫敏心情最糟的時候,發生在產假即將結束時,想到要拖著疲憊的身體上班,回家後又要面對餵奶、抱娃、哄睡的循環,孫敏第一次想到了「死」,她不止一次抱著孩子站在家中的陽臺上,「就想著能不能這麼解脫了,好在理智還是把我拽了回來。」

「比較幸運的是,家裡人看我這麼長時間還緩不過來,終於開始關注起來。我自己也有改變的想法,所以去看了醫生。」生娃後第六個月,孫敏生平第一次走進心理諮詢室,聽到的則是一個並不陌生的詞彙–產後抑鬱症–「早就聽說過,但從來沒有往自己身上想。」

實際上,產後抑鬱症的發生並不鮮見。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統計,出現諸如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等產後抑鬱症狀的產婦,比例高達50%至70%,其中發展到產後抑鬱症的產婦約有10%至15%,這一比例遠高於正常人群的抑鬱症患病比,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探究丨「產婦自我覺察較低,家人需注意細節」

經過數次心理諮詢後,孫敏的狀態明顯好了很多。雖然時不時仍會陷入低迷,但了解問題根源的她,「覺得心態輕鬆了」。情緒激動發生爭吵時,家人也會選擇忍讓和安慰,這讓孫敏頗為感動:「諮詢師也說過,問題不會一天就解決,但至少我們走對了路。這樣又過了半年多,我覺得真的走出來了。」

然而在現實中,如孫敏般選擇正規途徑求助的產後抑鬱症患者少之又少。更多產後抑鬱症患者選擇在家「硬扛」,乃至於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

「我們往往忽視媽媽的需求,來諮詢的也常是產婦不正常的狀態已經影響到孩子,家裡才重視。」好安心媽媽心理學院創始人、資深心理諮詢師沈薈馨介紹,產後抑鬱症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產婦內分泌環境迅速變化,社會角色轉變,均會對產婦的心理產生影響。

醫學統計顯示,產後抑鬱常出現在產後6周內,隨著產婦體內激素水平的逐漸恢復,抑鬱症狀有可能自行消失,但仍有部分產婦深陷其中:「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有可能發生惡性事故,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產婦自我覺察較弱,家人需要注意細節。例如產婦出現一些平時沒有的情緒狀態,情緒煩躁或是低落,覺得自己很糟糕等等,都應及時幹預。」資深心理諮詢師沈薈馨介紹,產後抑鬱症的治療多採用心理諮詢的方式。而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尤為重要。產婦向身邊人傾訴自己的情緒狀態、適當的運動,也能緩解產後抑鬱症狀。如症狀嚴重,產婦也可以考慮服用抗抑鬱藥物。

沈薈馨坦言,中國特殊的社會文化環境,也讓產後抑鬱症有了肥沃的「土壤」,例如孩子的性別偏好,照顧孩子的責任分配與婆媳關係等,都會對產婦造成更大的壓力:「我們總說做媽媽要堅強,『為母則剛』,但產婦並不是超人。產婦已經出現了情緒問題,我們還在說『你得為了孩子』,忽略了產婦是人不是機器,會生病,也會脆弱。」

與此同時,隨著生育政策的改變,近兩年來高齡產婦明顯增多,也成為產婦心理問題的「推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圍產醫學部副主任劉曉巍介紹,據該院統計,2016年年院內分娩產婦約為14300人,其中35歲以上便超過3300人:「隨著年齡的增大,產婦的身體,家庭的期待,都會帶來更大的壓力。因此產婦心理問題的產生也明顯地增多,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焦慮和抑鬱。」

在劉曉巍眼中,產婦的心理問題並非沒有預兆,只是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的孕婦每次門診都舉著個小本,把要問的一條條寫上,生怕漏掉一條,這就是過度焦慮。」

破解丨「建議從孕後20周 就開始心理建設」

「產婦和家人需要正視孕產期間的心理問題,選擇正確的應對方式。」劉曉巍坦言,由於社會文化和家庭傳統等因素,產婦出現心理問題後,國內夫婦間常缺少直接交流,反而各自找父母、朋友傾訴,形成對立的局面,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劉曉巍介紹,針對孕產婦心理問題,目前北京婦產醫院已開展相關的公益講座及無償心理諮詢,但限於條件和資質問題,仍不能滿足逐漸增大的心理諮詢需求。2017年,北京婦產醫院將聯合專科醫院,開設孕產婦心理門診,為有困擾的來訪者提供幫助:「我們社會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有看心理科丟人的想法,心理疾病與其他疾病一樣,應及時就診。」

「我們建議從孕後20周,就開始心理建設。」沈薈馨介紹,國內外研究證明,提前進行心理建設,能有效預防孕期、孕後心理問題的產生,例如進行「正念」訓練,提高自我覺察情緒的能力,能幫助產婦更加自如的應對負面情緒:「完全消除負面情緒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學會應對,提升我們的心理靈活性。如果沒有提前的重視和準備,發現問題再臨時抱佛腳,效果肯定會差很多。」

「有一個問題我們常常忽視。雖然產後抑鬱症有生理因素,但產婦的心理問題,並非都是產後才出現的。只不過我們生活中一些細小的矛盾,女性平時得不到滿足的心理需求,在產後產婦最脆弱的時候都爆發出來。」沈薈馨表示,從某種意義上,產後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大量產生,也是目前社會和家庭對已婚女性不夠重視的縮影。「母親」這一角色被賦予過多偉大的涵義和責任,脆弱、辛苦的一面被淡化,這也導致諸多女性「求關注而不可得」:「她們內心裡本來以為這是自己該得到關愛的時刻,卻又扛上了媽媽的重擔,這種矛盾的現狀很尷尬,也需要反思。」

來源:綜合紅星新聞、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06

相關焦點

  • 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妻子患產後抑鬱掐死1歲兒子被判無期
    丈夫經常外出喝酒不回家,吉某某因此不滿,常和其爭吵。2019年的一天,因丈夫不回家又聯繫不上,吉某某竟親手掐死了年僅1歲4個月的兒子……這是發生在四川西昌的一起離奇的故意殺人案。案發後,經西昌市公安局鑑定:根據法醫學屍體檢驗情況,結合現場勘查,孩子系因被掐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 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 四川涼山90後媽媽患產後抑鬱掐死1歲兒子被...
    丈夫經常外出喝酒不回家,吉某某因此不滿,常和其爭吵。2019年的一天,因丈夫不回家又聯繫不上,吉某某竟親手掐死了年僅1歲4個月的兒子……這是發生在四川西昌的一起離奇的故意殺人案。案發後,經西昌市公安局鑑定:根據法醫學屍體檢驗情況,結合現場勘查,孩子系因被掐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 22歲媽媽掐死1歲兒子,悲劇已發生,很多人卻視而不見!
    點擊查看 ‍1月5日,紅星新聞報導了一起刑事判決。 一個90後的媽媽吉某某,因為丈夫在外喝酒不回家,掐死1歲兒子被判無期。 據吉某某描述,她與丈夫經常吵架,而丈夫經常出去喝酒不回家。  2019年2月21日,丈夫又一次沒回家。
  • 90後媽媽害了1歲兒子:產後抑鬱自測和預防,你和家人需要知道
    01四川90後年輕媽媽,產後抑鬱掐死自己1歲兒子產後抑鬱,聽起來似乎只是心情的原因,很多人覺得,說些「你要想開一點,為了這麼可愛的寶寶,你要振作起來,要學會放下,生活還有很多的美好」等心靈雞湯是沒有用的。
  • 接男寶、墮女胎、轉胎丸…90後父母為「生兒子」拼了!
    孕媽們檢查出自己肚子裡的孩子是女寶後,便上網在線拜佛求子,想把女孩變成男孩。  「最後一次求菩薩,保佑能女翻男!」  「接女翻男成功,上天憐憫。」  求男孩、墮女胎、轉胎丸……  為了能生出一個兒子,你永遠也想像不到,作為準媽媽的她們有多拼命。
  • 「別打了」,5歲兒子半夜醒來看到爸爸壓在媽媽身上,著急勸架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懂事,反而會鬧出不少讓人感到啼笑皆非的笑話問題。小張的兒子今年五歲了,兒子平時非常機靈,人見人誇都說孩子很聰明。可是過於聰明的孩子,有時候對於父母反倒是一種困擾,很多時候兒子的奇葩問題卻總是讓她難以回答。最近小張的丈夫從外地出差回來了,一家三口相隔半個月沒見,這一相聚也是其樂融融。所謂小別勝新婚,半個月沒有夫妻親熱的丈夫,到了晚上早已急不可耐了。
  • 兒子夢見爸爸被陌生女人抓著頭髮,次日妻子卻接到丈夫去世的電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文/施步楠五年前豔琴結婚了,和丈夫是經人介紹認識的,由於兩人結婚時的年齡都超過了三十歲,所以算是晚婚了。兩個人應該都屬於那種很安靜,不太擅長講話的人。所以兩人婚後的生活總會有些無聊。還好半年後兒子降生了,為這個小家庭帶來了很多歡笑。丈夫也每天早早的回到家,抱著兒子就不撒手了。
  • 恭喜你,第一批90後,即將30歲了!
    這也就是說第一批90後就要30歲了20後也要出生了到時他們看你們就好比90後看60後時那種敬重又略帶害怕的眼神可怖嗎?!這並不是最扎心的看看現在的孩子們是怎樣稱呼90後的?哦,對了,以後的20後們還可能隨時擺出一副鄙夷的表情對你說:「和你們上個世紀的人就是說不清楚」???出門被5、6歲的小孩喊「阿姨」常常反應不過來可是15、6歲的小夥子喊「阿姨」是不是過分了點?
  • 為測試丈夫對兒子的重視程度 她撒下這個彌天大謊
    她想藉此測試丈夫對兒子的重視程度。  真相大白。可留給人們的震驚卻一時難以平復。  目前,33歲的陳某因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當天19時13分,媽媽陳某到虹橋派出所報警求助,接報後,樂清警方調集了大量警力開展查找工作。  12月1日凌晨3時,在上海經營水產生意的爸爸急匆匆開車趕回老家,和親友一起開始了漫長的尋找與等待。  媽媽看起來跟丈夫一樣焦灼,她整夜不睡覺,常常因自責而痛哭,在尋人的間隙,通過朋友圈大量發布求助信息。
  • 2月29日,12歲兒子終於過生日,武漢抗疫一線的媽媽防護服上寫……
    今天是4年一度的2月29日,也是浙江第四批醫療隊隊員、浙大二院金琪護士12歲兒子李俊翰的生日。 出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小夥子難得過一次生日。算一算,這是他出生後的第3個生日。 但這次的「大生日」,媽媽卻不在他身邊。
  • 石家莊一對夫妻確診新冠,丈夫行程曝光後,3000萬媽媽哭了……
    僅僅當了一年全職奶爸,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就像老了10歲。僅僅一年,因為害怕孩子冷著餓著,想要休息的他,也會在六點鐘自動醒來。你也許會說這有什麼不就是早起麼?但你不知道的是,大多數的職場媽媽,早已想不起來「連續睡三個小時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在短片《致敬每一位天生要強的職場媽媽》中,職場媽媽簡妮這樣說道。
  • 她是「謝廣坤老婆」,戲外學歷最高丈夫最帥,兒子濃眉大眼為校草
    趙本山作為喜劇界的扛把子,這麼多年在舞臺上給觀眾朋友們帶來了無數歡笑,也帶出了很多出色的徒弟,雖然他現在已經很少上臺了,但是徒弟接棒,繼續給大家帶來歡笑。趙本山出名的徒弟很多,比如我們熟知的宋小寶、小瀋陽、丫蛋等等,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是另外一位大家熟知的演員——趙海燕。
  • 白巖松母親:丈夫早逝她為兒子不改嫁,兒子患抑鬱症因她不忍自殺
    白媽媽是個苦命的女人,丈夫早逝後她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長大,受盡了苦楚。 為了不讓白巖松兄弟倆受委屈,她一直沒有改嫁,白巖松也因為不忍心她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不敢自殺,母子親情令人感動。
  • 兩歲女童遭遇火災被截肢,她說:媽媽別哭我不疼
    女童的爺爺楊秀生被燒傷致死,2歲多大的小夢潔下肢嚴重被燒傷。為了保命,小女孩只好被迫截肢。小夢潔被迫截肢保命意外 火災致一死一傷家住貴州省凱裡市凱棠鎮凱哨村的楊發千夫婦,膝下有三子女,大女兒小豔今年上初一,兒子小祥上六年級,最小的女兒小夢潔今年才兩歲零十一個月。
  • 90後未婚媽媽殺嬰判6年 大四在讀男友拋屍判緩刑
    一位拾荒者發現嬰兒屍體後報警。&nbsp&nbsp&nbsp&nbsp供述 學藥學沒生理常識 不知道自己懷孕&nbsp&nbsp&nbsp&nbsp庭審時,王某與喬某一併被帶上法庭。對於檢方指控,兩人表示認罪。
  • 女子常夢見丈夫砸死自己 趁丈夫睡著將丈夫錘殺被判無期徒刑
    因為懷疑丈夫出軌,並經常夢見丈夫和丈夫的「出軌對象」將自己砸死,47歲的女子張某榮趁丈夫睡著之際,用斧頭將丈夫砍死。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2月30日從裁判文書網獲悉,近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這樣一起案件進行了一審判決,被告人張某榮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 殺夫兇手判做自己丈夫,這樣的判罰,你聽過嗎?
    兒子被人殺害了,老父親含淚告狀,竟然判兇手做老父親的兒子!丈夫被人所害,妻子上訴,竟然判兇手做自己丈夫!這樣的判罰,你聽過嗎?1.古時有個大戶人家,家中奴僕眾多。其中有一位年幼僕人,估計深得主人家喜愛吧,獨自住著一間房子。一天,這名僕人在睡夢中恍惚覺得自己被人抓到了一座宮殿跟前。
  • 周華健帶兒子上節目,兒子紮起長發剃掉鬍鬚大變樣,終於像90後
    ,最近發了新歌的周華健,頻頻帶著兒子營業,也再次讓這位90後混血星二代走進大眾視線。    這次兒子一改往日風格,不僅把自然卷長發紮起來變得格外利落外,還剃掉了鬍鬚,僅僅留了一點增加男人味,一下子真沒認出來,完全是大變樣。
  • 保姆拐走的兒子找到親媽 親媽已找到"兒子"養22年
    沒幾天,她把主人家1歲多的兒子從解放碑附近拐走,給這個兒子沿用自己死去孩子的生日、姓名,在南充把這個兒子養大。一晃26年過去了,兒子27歲了,沒人來找過何某。現在,何某突然跳出來,說要給兒子找到親生父母,給自己贖罪。2018年1月11日、14日,慢新聞—重慶晚報對此事做了連續獨家報導。最近幾天,事件有了重大進展。
  • 丈夫咒患癌兒子趕緊去死!她想到了鄰居孩子溶解在玻璃杯裡的安眠藥
    監獄中服刑的吳雲霞至今也不知道兒子去世的消息,案發前,她曾經發微信跟閨蜜說:「兒子以後如果不好,我就跟他一起走。」被生活壓垮的女人46歲的吳雲霞是浙江省瑞安市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2016年,19歲的兒子楊家寶被醫院診斷出骨癌。這個突如其來的意外給吳玉霞一家帶來了巨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