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跳槽頻繁。動不動就辭職不幹了,難道單位培養了半天,還留不住一個一個員工的心嗎?真是困擾很多老闆的問題,畢竟,職場是講求穩定、持續發展的地方,可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路邊店。
但是,作為企業老闆,如何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和需求,通過什麼方法留住人才,也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為企業老闆,要留住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就要從把握年輕人的心態、給予適當的待遇、價值觀和企業文化認同、營造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等幾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了解並把握年輕人的就業心態,培育和扶持年輕員工的職業理想。對於90後、00後的年輕畢業生來說,他們擇業的目的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維持生計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已經不把就業當成人生的必需品了,他們往往帶著強烈的興趣愛好,有著自己的明確想法,很多人找工作是給自己的人生目標提供經驗、鋪墊和過渡。而且現實情況是,越是有著這樣想法的年輕人,越是擁有一定的技能、才華和潛力。因此,企業老闆就要對這種就業心態有所準備,把年輕員工或大學畢業生的思想動向了解清楚,不需要阻攔他們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而是想方設法為年輕人的發展鋪平道路,要發揮他們的特長,更要調動他們的興趣,鼓勵自我發展,不拒絕辭職,建立「離職人才發展溝通群」,讓年輕人認識到:可以隨時離開崗位,但可以時刻記住企業。這既體現了企業的大度包容,也使自己培養過的人才不因為離職而斷絕關係,而是成為了企業新的人脈資源。
第二,收入和待遇永遠是年輕人最看重的。從現實角度來說,工作的吸引力和收入回報是成正比的。多掙錢、買房、買車、有消費能力、有面子,永遠是年輕人首先追求的生活目標。所以,薪酬、待遇、福利好的企業一定對人才更有誘惑力。但是,待遇的提升不一定一蹴而就,而是伴隨著工作成績的增加、工作年限的增長、崗位職責的加重、創造價值的提高而不斷提升的。所以,對於年輕人,既要考慮到他們的實際生活需求,在待遇上給予必要的滿足,更要設計出一套收入和地位不斷提高的晉升體系,不僅讓他們看到真金白銀的收入,還要看到未來觸手可及、努力就能得到的更高回報,這才有助於人才和員工隊伍的穩定和長久。
第三,價值認同是留住人才的內在動力。待遇好、發展有前景的工作就一定能留住人才嗎?對於很多年輕的畢業生來說,這只是吸引他們的外在條件。如果企業文化不健康、領導管理水平低下,工作沒有尊嚴感和成就感,同樣很難留住人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價值觀認同」。所以,企業要留人,首先就要塑造自己的內生力。領導者和管理者要為人正直善良,樹立榜樣,不要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歪風邪氣;要有公正、科學的管理方法、分配製度和激勵方式;部門要設置合理,避免重複無效工作和人浮於事;要給員工留有個人發展空間和創造性工作的餘地,鼓勵個性、冒尖和創新,允許犯錯,以價值而不是人情、關係、主觀評價為導向樹立職場風氣,以制度和榜樣建立員工的職業品質和行為規範。俗話說,「公道自在人心」,健康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自然而然地會對年輕人形成約束力、影響力和塑造力,並成為凝聚人心、團結隊伍的有效動力。
第四,工作氛圍是直接影響年輕人職業評價的重要因素。工作氛圍包括兩個方面:工作環境(顯性氛圍)和人際關係(隱性氛圍)。年輕人一般不太喜歡過於刻板和壓抑的工作環境,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可以允許和鼓勵大家對工位、辦公室、公共活動區域等進行綠化、裝飾和個性化的布置,儘量營造輕鬆舒適、具有個人標誌的工作環境,這對員工特別是年輕員工是一種「符號型心理暗示」,會增加工作的存在感、歸屬感和安全感。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職場人際關係形成的潛在氛圍,主要是指上下級、部門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和交往。公平、友善、單純、快樂的人際關係是年輕人較為看重的,也是決定他們未來去留的重要砝碼。作為企業領導,在這方面多下功夫,也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