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日本投降的第一人,原來並不是何應欽,而是一個山西人!

2021-01-15 夢想小球

接受日本投降的第一人,原來並不是何應欽,而是一個山西人!

中國的抗日戰爭打了很多年,無數人為此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也在這段歷史上讓世界認識到了中國,不過日本投降的時候代表中國籤字的第一個人,其實並不是大家印象裡的何應欽,而是一個大家都不怎麼熟悉的人。想必看到這裡大家就疑惑了,不是他難道還是誰呢?記得印象中大部分都是講的是他呀?其實讓大家疑惑的這個人名叫徐永昌,他是最早接受日本降書的。至於為什麼大家不了解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徐勇昌他是代表中國政府,也就是我們國家是在軍艦上接受了日本的投降和投降書。他所參加的活動行為都是代表的是國家行為,而何應欽則代表的是中國戰區也就是對世界來講的。所以大家了解比較多的就是因為他代表軍方接受日本降書。

中國人民他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戰鬥,為此付出了多少代價死了多少人,如今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這一天,距離我們讓人難以忘記的918事件已經14年了,讓人不免感到心情的跌宕起伏。這些年和日本作戰,他們有著先進的武器以及保暖的物資,而我們中國人民只是窮苦老百姓所集結起來的。幾乎是打著不可能勝利的戰爭,最終用我們的血肉之軀終於換來了抗日戰爭戰勝國的位置,這不禁讓人感覺到我們那些戰士的偉大。

也許大家並沒有對此感受很深,但是如果家裡或者前幾輩裡面有人參加過這些戰爭或者是和日本鬼子戰鬥過就會對此感受很深,中國戰區何應欽不僅僅代表的是中國受降區還代表了越南接受了日軍的投降。所以說它代表的是一個個地方或者是區域之間戰爭勝利的一方而,徐永昌將軍它代表的是中國。代表的是我們這個國家,而不是區區的一個受降區。所以說可以何應欽代表的是軍隊與軍隊之間的受降,而徐永昌將軍代表的是日本這個國家和中國這個國家。是國與國之間的受降,這兩個之間的本質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真的將是誰先的話,那麼其實是徐永昌將軍比我們眾所周知的何應欽早一些。

也許現在回憶起來,日本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感受,但是大家想一想這次勝利是中國人民以血的代價萬人的傷亡換來的。它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勝利,它還代表中國人民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欺負的,他對人和藹並不代表他軟弱可欺,所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相關焦點

  • 第一個接受日本降書的中國人不是何應欽,而是個聲名不顯的山西人
    日本投降時,第一個代表中國籤字的代表許多人都不認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為禍世界十多年的二次大戰宣告結束,世界人民迎來了勝利的狂歡。日本投降後,1945年9月9日,在曾經飽受日軍蹂躝的南京曾舉行過一次規模盛大的授降儀式,中方接受日本降書的核心人物是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日本軍方代表是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日本遞交降書的是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授降儀式因一張新聞圖片而播及全國,所以,人們一想起日本投降,就會想到在南京的那場授降。
  • 日本投降後,中國士兵打開日軍倉庫,裡面的東西讓人氣得破口大罵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對外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在各大戰場的日軍也開始向最近的盟軍受降。在我國戰場受降儀式當中,日方派出的代表是日軍的甲級戰犯岡村寧次,而我放代表是何應欽。但在受降儀式當中,卻發生了令人疑惑不已的場景,那就是我方在接受受降書時,何應欽是彎著腰接過了岡村寧次的受降書,使得質疑聲不斷。
  • 1945年,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並不是因為原子彈
    中國幾乎拖住了日本60%以上的兵力,為整個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1945年8月15號,日天皇裕仁向國民用廣播的方式宣布了投降的決定。 日方侵略戰爭的失敗是必然的,而很多人還認為迫使日軍投降的原因就是美向長、廣2地投放了2顆原子彈。那麼真是這個因素直接把日本給整投降了嗎?其實這隻並不是根本原因。
  •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投降後一周年,裕仁天皇竟說出真正原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戰敗投降。這一天,日本舉國哀鳴,無論軍隊還是老百姓,無不如喪考妣,大難臨頭。剖腹自殺者,頑抗到底者,大有人在。總而言之,日本人的投降,是不情不願的,是降不甘心的。
  • 開國大將陳賡,在山西屢敗日寇,氣的日本人直呼「專打三八六旅」
    但日本人沒過多久就被八路軍狠狠地教育了一頓。在山西的日軍,更是被八路軍「氣的牙痒痒」,氣急敗壞的日本人在他們的戰車上寫下了「專打三八六旅」的口號,並且在整個華北通緝懸賞三八六旅的總指揮。那麼這個三八六旅到底為什麼會讓日軍如此生氣呢,三八六旅的旅長又有何神通能擊敗日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陳賡大將和他的三八六旅。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 1945年9月9日,親曆日本投降的貴陽人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9分,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向中國投降。投降儀式,在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貴陽人曾鴻圖,作為當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秘書,參加了這次受降儀式,見證半個多世紀以來,受盡日本侵略者侮辱和摧殘的中國人民在浴血奮戰後取得的勝利。受降儀式上,面對日本投降書的中文版本,岡村寧次低頭籤名,完全喪失在中國大地作惡多年的驕橫跋扈。
  • 75年前,日本宣布投降時,7000萬日本人在做什麼?老照片不會說謊
    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了《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次日,蘇軍總參謀部發表聲明指出「日本天皇所發表的投降聲明,僅僅是無條件投降的一般宣言,並未向武裝部隊發布停止敵對行動的命令,而且日本軍閥仍在繼續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實際投降……」
  • 二戰日本投降,全世界歡呼雀躍,可唯獨韓國悲痛欲絕,數萬人自殺!
    不過,在1945年,卻不是這個樣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時,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歡呼雀躍,慶祝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韓國,卻有很多人悲痛欲絕,仿佛自己祖國戰敗了,甚至有數萬韓國人自殺「殉國」。
  • 日本8月15日宣布投降,為何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5日以後也成為日本宣布投降紀念日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3日呢?其實,我國曾經把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以後才又改到了9月3日。
  • 75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75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文 | 石芝鵬、程偉偉、葉濤、盧遠潮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8月15日 是值得每一名中國人銘記的日子 75年前的今天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1945年,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時,7000萬日本人在做什麼?照片不會說謊
    裕仁天皇下達無條件投降詔書的時間點是1945年8月15日中午12點整。主要是通過一些廣播的方式,來讓日本國內的一些民眾和士兵們接受到了不再繼續徵戰和侵略的消息。  8月14日美國記者在日本國內拍到了一則大眾痛哭流涕的照片。這是在日本天皇發布詔書前幾個小時,雖然還沒有得到官方的正式消息,可是大多數日本百姓已經了解了事情的走向。大多數人在畫面內都是低下頭,神情非常沉重。
  • 75年前,3萬日本軍民無法接受戰敗,逃進長白山後去了哪兒?
    而二戰中最大的意外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在日本長崎和廣島放下的兩顆原子彈,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政府不得不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在抗日戰爭進入收尾階段後,大多數的日軍被集中在通化,本溪,瀋陽,大連等地,他們放下武器,並準備撤離工作。但由於東北地區,仍有部分日軍不想放下武器。
  • 日本投降後,受降儀式上我國並不稱其為戰俘,而用一特別名字代替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日本進行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進行投降,戰爭就此落下帷幕!這一刻我們等了太久太久,多少人就此欣喜若狂,多少人就此掩面長泣,喜終於不用再受侵略之苦,泣戰爭中逝去的數以萬計同胞。
  • 「轟炸」日本的第一人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日本侵略者氣焰十分囂張,到處狂轟濫炸。當時,有人要求去轟炸日本,血債血還;有人主張派飛機到日本散發傳單,提醒日本人民不要受軍國主義狂徒欺騙,做侵略中國的工具。國民政府最高當局接受了後一建議,決定對日本「政治空襲」,以此來警告日本當局。中國空軍制定了《空軍對敵國內地襲擊計劃》,空襲時間定在1938年5月下旬,目標是九州、長崎、福岡等城市。
  • 日本人不懂漢字,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結果一個比一個搞笑
    小編以前看到過一個笑話,說的是一位荷蘭人來到了中國,他的名字叫Kenzo Oijevaar,為了入鄉隨俗,就請中國朋友幫他取個中文名,朋友根據他名字的發音,定下了他的中文名——「熬夜娃兒·啃粥」 ,外國人他也聽不太懂,樂呵呵地接受了,逗得朋友哈哈大笑。
  • 日本投降後,此人打了29年遊擊戰,殺傷130多人,52歲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布了投降詔書,至此,給亞洲人民帶來無盡災難的日本侵略者,最終嘗到了失敗的苦果。在亞洲的各個戰場,很多雙手沾滿了鮮血的鬼子,在不甘中放下了武器,向同盟國家投降。但是,還有極少部分人,頑固不化,選擇了繼續戰鬥,這其中,有個日本兵堅持了近30年時間。
  • 他本是晉綏軍高層,卻因不是山西人被排擠,曾主張廢除日本天皇制
    後來他又受到了陸建章的排擠,不得不去投奔山西的閻錫山。閻錫山很看重商震的才華,讓他率領自己的王牌部隊,這讓仕途一直不順的商震非常感動。此後商震的官職和地位也在穩步提升,從討伐張勳到對抗馮玉祥,商震積累了不少的戰功。除了會帶兵打仗之外,商震處理內政也是一流的。最開始山西並沒有自己的兵工廠,商震就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建成了華北最大的兵工廠,這遠遠超過了閻錫山的想像。
  • 山西小男孩7歲淪為戰俘,被日本人從槍口救下,34歲走上人生巔峰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用這首《思鄉》來描述光俊明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再合適不過了,這個在7歲時,就成為日軍俘虜的小男孩,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親人,在日本生活的幾十年間,他都對中國家鄉充滿了思念,他一直記得母親離開時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