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線下體驗消費成為趨勢,背靠 M Woods 的「木木藝術社區」想借...

2021-01-10 36氪

木木美術館

位於北京798藝術區的「木木美術館」(M Woods)由林瀚、雷宛螢夫婦和黃勖夫創立於 2014 年,除了常規性的當代藝術展外,美術館也定期與藝術家、文化機構等合作,舉辦學術講座與論壇。在這裡剛剛結束了「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及洞窟復原影像展」。

林瀚告訴 36氪,作為非營利性機構,木木美術館承擔的是一個「大眾美育」的任務,但顯然,僅靠一個獨立的美術館,輻射人群和影響範圍相對有限,所以團隊接下來的規劃是將「木木」作為一個 IP 從單一的美術館業態抽離出來,在此基礎上搭建一個泛藝術相關的社區「木木社區」,在全國進行複製。

本質上,木木藝術社區的商業模式可以理解為一個先 to B 再 to C 的路線:為空間方輸出空間運營內容服務,反向又夠藉助這些 C 端流量孵化更多 IP 作為服務的補充。產品包括了藝術展覽、以及與當代藝術相關的新消費、教育、文化娛樂等活動。除了線下的實體空間外,未來也會在線上進行延展。

據了解,「木木藝術社區」目前已經獲得了來自華興新經濟基金和前海母基金的 A 輪投資。團隊的新項目之一是將北京的一處綜合體改建為包括餐飲、零售、藝術展覽在內的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木木美術館獨立於木木社區,並不參與本次融資,將長期保持非營利性質。

安迪·沃霍爾《接觸》展覽現場

宏觀大環境上,城市形象正在升級,原有公共空間需要更新、新的公共空間還在不斷出現,但優質內容從哪裡來?怎樣的運營方式才能滿足人們的社交生活需求?這是城市規劃者和商業地產運營商們都持續在考慮的問題。顯然,木木藝術y社區想搶佔的就是這樣的機會。

木木美術館(M Woods)在實際運營中所形成的多業態組合是木木社區能夠搭建的前提基礎,林瀚將其定義為「內容庫」。

讀懂藝術對許多人來說都不是易事,所以在藝術策展之外,木木美術館已經衍生出了音樂現場、圖書展覽等活動,同時結合策展內容定期推出木木周邊文創,總的來說,就是以青年文化生活為入口,由淺入深地來帶動更多的藝術消費需求。和大多數藝術類創業公司一樣,將「藝術平民化」來降低大眾藝術消費的門檻。

團隊透露,通過這些板塊的營收,目前木木美術館已經能夠獨立運營(這一部分的營收配合展覽的常規門票收入反哺了美術館的持續性運營),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驗證了市場對於「泛藝術」的需求和認可。

所以木木社區本質上相當於將前端這些自帶業態「打包輸出」。現階段的規劃包括了:餐飲、零售、互動展覽和藝術影院等。

「木木」創始人之一雷宛螢參與展覽導覽

整體來看,木木社區的模式和服務其實和我們過往報導過的 Major大調、伍德吃託克等類似,但區別在於,木木從一開始就做得更重。後兩者從策展和巡展開始逐漸走向「落地」:伍德吃託克在 pop-up 展覽外,也開設了「伍臺」,Major大調在形成了「情緒美術館」、「漂流公寓」等展覽 IP 後,也在大理開設了「四季街市」項目。

因此,對於「木木藝術社區」,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綜合體的開發周期比較長、前期投入成本極高,在這種重模式下,早期是否很難進行規模化複製?

林瀚提到,團隊現階段的思路還是會以木木 IP 為基準做存量空間的改造,如果要形成強品牌效應,數量並不是重點,他更看重明星項目的頭部效應。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會對「內容庫」進行拆分,以 City Showroom 的模式呈現。

此外,當業態極度豐富後,從藝術到生活消費,對於木木團隊來說是否太過跨界呢?林瀚的答案是,對於一些新業態,團隊會和其他品牌合作,基於「木木」來孵化新的 IP。

以「新飲食」為例。木木社區內孵化的飲食品牌「木木舌頭」由木木團隊和一家已經具有一定人氣也影響力的餐廳共同創立,除了專業領域的配合外,前後兩者都有自己的 IP 流量,共同為新品牌導流,這背後其實反映了一個需求: 「網紅 IP 」需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流量。在成熟 IP 合作的模式下,也能快速完成新項目項目的冷啟動過程。

在我看來,除了將籤約合作的存量 IP 對外輸出外,當業態多樣、區域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木木社區又能夠藉助這些外部資源籤約、孵化推廣新的一系列藝術 IP。

最終來看,木木社區是想做成一個以藝術為核心主線的線下複合業態,當線下體驗式消費成為趨勢,林瀚認為,團隊對於藝術市場的理解以及基於木木美術館的藝術內容 IP 資源是構成競爭壁壘的關鍵點。

大眾藝術展覽市場向好甚至火爆的另一面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也在遞增,雖然「內容質量」是一個很泛的概念,但林瀚認為,基於這一美術館的核心業務,木木團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 in-house 的策劃能力,除了能夠保證內容產出的頻率和質量外,在結果呈現上,能夠在體驗之外也突出內容的主題性,而非簡單的「元素拼配」。

相關焦點

  • 「九不得」調控下的社區團購,有哪些是可以確定的?
    盒馬鮮生模式也是一種典型的推式供應鏈,其先進性在於線上線下一體化,店倉合一,提升線上能力提高門店平效,但本質上,還沒有改變行業的價值鏈邏輯。拼多多模式是一種高效的社交團購模式,但興盛優選基於地理位置的社區團購,物流成本更低,理論上,團長的存在也讓消費者更具有消費粘性和得到一線服務。
  • 趨勢篇|疫情過後,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
    因為疫情原因,大家足不出戶,這導致線下客流量持續下滑,而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線上平臺。迫於生存的壓力,許多母嬰門店紛紛開始轉型,通過線上小程序、社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線下變成體驗+服務型門店。 誠然,當前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也推動了宅文化、懶人經濟的盛行。
  • 對話林瀚與晚晚:最煩被說「來了木木就是拍照」,你看蒙娜麗莎就不...
    這不可能,我又不是麥當勞; 木木的最終定位是未來城市的綜合性文化消費場景,所有的social time都可以放在這裡; 在二三線市場,木木要成為文化藝術內容和體驗的創造者與製造商 36氪其實有很多二三線城市花錢蓋了好些很不錯的美術館的建築,甚至有不少超級建築大師在二三線城市都有自己的美術館的建築作品,但他們可能蓋完就大門一鎖,因為沒有持續的內容創造和輸出的能力,那我們就去做他們的線下內容與體驗的創造者和製造商。 另外是線上部分,我們也會研發更多的文化IP產品,木木的天貓店預計會在近期上線。 36氪:木木的各個分館中有什麼是一以貫之的?
  • 2021-2022童裝市場「消費·分析·洞見·趨勢」
    時代發展下,低出生率日益嚴重,但是服裝業中的童裝產業卻是日益強盛,嬰幼兒服裝門店數量也是不斷在增加。根據韓國統計廳發布的內容,去年韓國合計出生率只有0.98%。在低出生率的時代,為何「天使產業」受到這麼高的關注?雖然出生率依然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服裝市場卻依然吹起暖風。
  • 購物是一場自我表達,新生代的「反骨」能被新零售徵服嗎?
    來源 | 彼山(ID:yonderdesign)作者 | 彼山什麼是「購物」?你有多久沒有逛商場了?現在,你將如何進行「購物」這項活動?在電商與實體店紛爭的上半場,電商來勢兇猛。但到了下半場,隨著線上滲透率、到達率趨近飽和,我們看到了線下布局的起色。▲ 電商發展多年,僅佔零售總額的 15%。
  • 「天真藍」宣布完成 4500 萬元人民幣融資 「網紅」證件照的「硬核...
    圍繞「最美證件照」明星產品,「天真藍」逐步推出了職業形象照、結婚登記照、入學照等服務,並與政府、海關加強合作,增強拍攝照片的功能性;疊加娛樂性,「天真藍」輕寫真、輕婚紗的產品引入,更近一步擴充了產品矩陣,豐富了「精緻攝影」的產品線。「天真藍」人像攝影產品服務一覽抓住消費升級下用戶追求「美」的需求,「天真藍」認為:下沉市場的審美消費是更具有開發潛力的市場。
  • 天貓U先開啟運營新模式 線上線下全域觸達
    作為天貓官方首家線下小樣體驗店,天貓U先本次在快閃店內精選約80家天貓大牌,並提供近3萬件體驗裝,讓消費者每件僅需支付1元封頂的費用,即可現場輕鬆體驗、領取帶回家,由此,天貓U先萬試如意店也成為了2021新年杭州的熱門打卡點之一。
  •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
    國民消費心態也隨之變化:「把錢花在刀刃上」的理性主義 態度成為主流,不僅體現在日常消費層面,也作用於理財和風險管理 上。  居家百貨、健康品類  成國民購物籃中「新常客」  理性消費觀下的需求風向發生迭代,部分彈性消費受擠出,同時「新剛需」品類被疫情催生。
  • 給skr提供釋義的「小雞詞典」,會成為一個玩梗的社區嗎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環境下,網絡流行語可以被看作是信息爆炸時代獨有的梗。而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很自然地串聯了用戶和內容,承接著擁有相同愛好的網友聚集。「小雞詞典」為不同圈子之間的無障礙交流提供了一種新可能——收錄網絡流行語,探索內容社區機會。
  • 字節版「借唄」上線,金融業務浮出水面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獨家獲悉,字節跳動於 10 月 10 日在安卓低調上線了一款借貸APP——滿分,據軟體官方信息顯示,滿分是一款一站式消費金融服務平臺,可以為用戶提供消費信貸、消費分期及信用卡服務。從開發者信息看,滿分APP是由北京未來視界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公司法人為抖音創始人、今日頭條研發總監梁如波。
  • 給skr提供釋義的「小雞詞典」,會成為一個玩梗的社區嗎?
    而用戶「御劍歸來」編輯的「開掛民族暱稱但不知為何加入暴雪後成為了程式設計師」釋義,僅獲得了一個贊。在編輯釋義時,一些用戶會給一些文字標上刪除線,這些內容又往往會是這些用戶的精彩的內心OS。用戶「winnnnnnnk」在解釋「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只想疲憊時有你依偎」時,在選手秦牛正威前面添加了reader,在釋義之後、起源部分之前,添加了腦子裡已經有聲音了啊!!好想在這發語音啊!
  • 七麥線上公開課:盤點App投放趨勢,解讀疫情引發的八大關鍵詞類型
    隨著「新冠病毒」爆發,假期延長,如何破局增長成為當下開發者們最關注的問題。2月26日,七麥研究院開啟2020年首場線上公開課,攜手七麥旗下專業的增長高級優化顧問、ASO操盤手結合時下熱點,分享疫情影響下的應用數據趨勢,把脈四大行業應對策略與機遇,解讀App投放精準管理,幫助移動產品絕地反擊,實現逆勢增長。
  • 微信十年,從「數位化生存」到「數位化生活」
    當年看起來像科幻小說一般的「數位化生存」,如今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寫照。每個人都已成為線上世界的數字公民,浸潤在數字生活中。 如同尼葛洛龐帝所言,「信息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為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
  • 2019中國汽車消費趨勢報告
    購買力中樞向三、四線城市轉移購買力中樞向三、四線城市轉移,低線城市汽車市場仍然存在發展潛力。根據麥肯錫研究,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低線城市的中產階層將快速崛起,成為中國家庭消費總量和新增消費的最主要貢獻力量,其汽車消費潛力也將得到充分釋放。
  • 產品體驗報告:致力於多元化的「島」
    作為一個喜歡小眾文化的人,經常有種在主流群體中找不到同類的感覺,以前線下活動的存在,讓各種不同城市的人能聚集在一起。現在的主流遇見小眾,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本文是小眾社區交友APP——「島」的產品體驗報告,從市場分析、功能體驗與分析、目標用戶及場景等方面入手,對島進行分析及輸出產品功能優化建議。
  • 中國首屆「旅行設計師節」將在9月7日開幕
    因此在白日夢的平臺上,既能看到和高定設計師 Grace Chen聯手策劃的塔斯馬尼亞時尚之旅、佳士得秋拍收藏之旅等一眾「陽春白雪」式的體驗,也有打動年輕人的創意策劃,比如去年冬天,白日夢在貝加爾湖畔造了一座「冰雪圖書館」,刻上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和希望,引得央視報導的網際網路旅行公司,香港著名時事評論家楊錦麟先生也曾去到那裡,致辭表示「來到貝加爾湖畔,我們在這裡尋找愛和尊嚴」。
  • 「暴發戶」完美日記的下一站在哪?
    此外,完美日記的促銷活動也有常態化趨勢,其官方旗艦店和授權店動輒推出買一送一、第二件半件的促銷活動,也進一步刺激女性消費者「打開錢包」。這種營銷方式,雖然有效提高了銷量,但也對品牌自身造成了反噬。完美日記早在去年就進行了私域流量方面的布局,購買過完美日記產品的消費者,會得到一張帶有官方顧問小完子微信號的返現小卡片,成為微信好友之後,小完子會把消費者拉進完美日記官方微信群。小完子每天會在官方群內分享商品。女白領陸芹對「財經新知」透露:「微信群內存在拖兒。我所在的這個群,每天都是固定幾個託兒在捧場,彷佛每個產品都買了。
  • 高德「反向」布局,讓的哥成為「真·網約車」司機
    打開手機上的叫車軟體,設置目的地,按下「發送」,很快一輛系統匹配的網約車在接你的路上了。以前那種站在馬路牙子,招手攔出租的日子似乎已經很遙遠了。叫一輛網約車對現代都市人來說,再平常不過了。即便是計程車,基本上一個手機 App 也能搞定。
  • 音樂跨界藝術,卡西歐「無樂不作」聯名款引爆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
    從1980年開始,卡西歐就一直深耕聲音技術,洞悉用戶需求,努力成為消費者心中創新與潮流的代名詞。而今年,恰逢卡西歐電子樂器40周年,卡西歐誠意奉上與藝術家朱金樂合作聯名的「無樂不作」系列產品。  「無樂不作」現場引關注:琴架也能這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