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喜歡小眾文化的人,經常有種在主流群體中找不到同類的感覺,以前線下活動的存在,讓各種不同城市的人能聚集在一起。現在的主流遇見小眾,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本文是小眾社區交友APP——「島」的產品體驗報告,從市場分析、功能體驗與分析、目標用戶及場景等方面入手,對島進行分析及輸出產品功能優化建議。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成熟,用戶需求日益增長,導致社交市場迎來了藍海,越來越多的社交軟體湧現而出。
大家在網絡上表達真實的自己,尋求認同,通過各種社交APP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交領域的市場已經人滿為患,頭部玩家霸佔了江山,沒趕上末班車的大多社交產品曇花一現,消失在黎明前的黑夜。
筆者因為特殊原因發現了一款上線時間不到一年的社區交友APP——「島」,產品slogan為多元青年興趣社區,主題是反抗對年輕人的單一標籤化。倡導多元共生、自我表達。
這不禁引起了筆者的興趣,所以本文從市場分析、功能體驗與分析、目標用戶及場景等方面入手,對島進行分析及輸出產品功能優化建議。
一、體驗環境二、市場分析1. 調研背景2016年以來,社交網絡行業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已經有很多公司與巨頭們在社交領域不斷探索。各種各樣的社交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頭,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社交用戶8億人的規模。
雖然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口紅利已經觸頂。但在社交領域內,仍有微信目前沒有觸及到的下沉領域,因此也為新的社交產品們提供了可供成長的機會。
2. 發展背景數據顯示,在中國主流移動社交平臺月均活躍用戶規模方面,競爭格局趨於穩定。
微信、QQ、微博以億級月活量位居移動社交行業第一梯隊,而第二、第三梯隊月活量也分別達到千萬級、百萬級。
微信、QQ頭部地位難以撼動, 2020年1月月活量分別達到10億、6.5億,而微博月活量也在3億左右。與此同時,在內容社區、陌生人社交等細分賽道上競逐激烈。
3. 用戶畫像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移動社交用戶為男性,男性用戶佔比為女性用戶兩倍左右。在年齡方面,85-95後佔到31.2%,95-00後佔到了12.6%,20-35歲人群佔到43.8%
調研數據顯示,超四成的受訪用戶為上班族,具有較為穩定的工作,緊隨其後的分別是學生及自由職業者群體。
在地域分布上,各線城市覆蓋用戶較均衡,也有個別為海外用戶。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移動社交的邊界不再明顯。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及設備的發展及社交需求的推動,移動社交已滲透到下線城市,並構成社會基礎的重要部分。
4. 總結當前,以95後、00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在移動社交領域較為活躍,這部分人群也呈現出更多元的社交需求,在傾向放鬆社交的同時也熱衷於探索兼具趣味性、便捷性、潮流化的社交元素。
在新需求下,移動社交平臺也將融合更多的泛娛樂內容、玩法。契合新型社交需求並能實現功能和玩法創新的社交產品,在移動社交市場上更具有先發優勢
龐大的移動社交人群意味著廣闊的市場空間。
當前,頭部社交平臺優勢十分顯著,平臺壁壘堅固,但逐漸暴露出信息過載、人際關係冗雜等問題。
在頭部社交平臺進入創新瓶頸期的當下,眾多新入局者紛紛瞄準垂直社交領域搶佔細分賽道,搭建社交入口尋求新的流量增長點。
2019年移動社交行業新品爆發或是網際網路平臺以社交為切口拓寬商業變現路徑的切面,可預見2020年的移動社交細分賽道戰況也將更激烈。
三、產品定位1. 定位泛娛樂內容輸出平臺,服務小眾群體,建立多元共生的社區;滿足用戶的分享生活、獲得興趣滿足和社交等需求。
2. 方法打造不同的島嶼,方便用戶在屬於自己的島嶼上交流、分享生活;帶動用戶輸出基於社區文化或者主題的內容;建立強有力的社區明文化,引導用戶維護社區暗文化。3. 用戶屬性因為島APP目前在百度指數裡還沒有數據,所以筆者通過市場上與島APP相似的兩款產品——soul、積目的數據側面分析該產品的用戶屬性。
上圖所示,積目與soul的年齡分布中,20~29歲年齡的佔比最多。其次小於19歲的用戶群體佔比均排名第二,表明社交領域的用戶群體逐漸年輕化,市場不容小覷;兩款產品的性別分布均男性群體較多,看來男性的社交需求更加強烈。
由此推測,島APP的用戶群體大多數為20~29歲的年輕人,男性仍佔多數。
4. 目標用戶個性獨特、多樣化、有社交需求的年輕群體。
5. 用戶畫像小G是一名女新手紋身師,想和同行交流學習的需求一直很強烈,在微博、貼吧等各個平臺都有去找過,但是結果不是很好,大多數都沒有回覆自己。突然有一天小G在微博上看見有人博主推薦島APP,裡面有很多內容是小G感興趣的,而且還有TATTOO社區,於是小G果斷下載,在裡面分享自己的手繪圖,認識了很多紋身師朋友。
Mandy是一名男大學生,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偏愛小眾文化,看法跟大眾不一樣,比較特立獨行,因此他跟身邊的同學都聊不到一塊,雖然他覺得無所謂,但是時間久了他也會覺得孤單。有一天他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聊起這個APP,覺得裡面不同的島很有意思,get到了他的點,於是他下載來看看,在裡面發布了很多獨特的想法,引來了很多網友的點讚和回復,他覺得自己並不孤獨了。
tequila是一個傾訴欲非常強的人,但是他不願意在朋友圈裡說太多,因為裡面都是認識的朋友。有一天他刷App Store無意發現了這個軟體,他覺得裡面沒有其他人認識他,並且內容主題有意思,於是下載了APP,在裡面發布自己的碎碎念。
四、產品結構框架由島APP的功能結構得出,目前主要核心業務有「分類」、「主頁/發布」、「聊天」三個板塊。
其中「分類」細化了很多標籤來引導用戶使用產品;「主頁」內容較多,分為兩個頁面,都以圖文為主,還有兩個功能入口;「聊天」頁面較簡單。
五、產品分析1. 首頁5.1.1 「環遊」、「標記」
首頁
島採用頂部標籤欄導航將首頁分為兩個模塊,分別是「環遊」、「標記」,均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示,方便用戶沉浸式瀏覽島上的內容。
雖然圖片上的清晰度很高,但是視頻壓縮較差,看起來不舒服,很影響用戶的觀看體驗。
其中「環遊」的內容為系統自動推送的不同島、不同島民發布的最新動態。值得一提的是,前兩條動態是系統推薦的熱門動態,這跟很多產品的推薦機制一樣,目的第一是讓新來的用戶能第一時間看到比較優質的內容,第二是讓熱門用戶產生價值感,以此激勵用戶繼續輸出。
「標記」頁展示的是用戶關注的島(登陸的島)、關注島民的內容,以瀑布流的方式按照時間順序展示,很常規的頁面,用戶不需要什麼學習成本,但是取消了回應按鈕。
筆者對於這一點有些疑惑,為什麼要在關注頁取消評論的入口按鈕呢?
按照用戶的邏輯,對於自己關注的人,應該比其他人更有評論的需求,更想進行評論。現在的既看不到評論的數量,也沒有入口,只能點擊用戶的動態詳情頁才能進行查看和評論,無疑增加了用戶的操作成本。
表態按鈕像一個照相機形狀,不知道是否可以理解為用戶看到喜歡的島/島語就將它拍下來?
它的意義跟點讚一樣,不過目前如果點擊了按鈕是不能取消的,而且一直點就會一直有「+1」的交互效果。這會讓一些手誤的用戶感到苦惱,本來不想點讚,但是不小心點到了,用戶會有一種排斥的心理。
不過現在的島沒有按鈕顯示用戶已點讚的內容。所以目前來看並不會給用戶帶來大的傷害,筆者認為目的是為了增加用戶活躍度而特意設置的。
根據社交心理分析,看到有人關注自己的內容,給自己點讚是會非常高興的,滿足了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第三層次。
5.1.2 回應頁面
回應頁面
回應按鈕是一個衛星接收器的形狀,點擊之後會出現文字框,用來回應動態發表評論。
這跟評論的功能一樣,但是發表的評論會在聊天界面中出現,目的是為了促進用戶之間溝通,增加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粘性。
筆者認為這一舉措確實有一些效果,但是如果作為一個熱度較高的用戶(或者很喜歡給別人評論的用戶),打開聊天頁面會看到很多條信息。
點開之後發現全是被評論/評論的消息,有些強迫症用戶如果要刪除的話還沒法批量刪除,得一條一條刪除,未必用戶會體會到產品人的良苦用心。
發表評論中有一個一鍵自動發送評論的功能,跟綠洲的一鍵發送彩虹屁是一樣的邏輯。
雖然話術比綠洲的更加年輕有趣化,但筆者發現在島裡面用這個功能的用戶比較少,也許是因為這裡的用戶比較含蓄。整體評論數量也比較少,或者是覺得真實的發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
筆者雖然能理解目前階段需要考慮的範圍有很多,但是既然sincerity是島裡的文化之一,就應該真正做到這一點,從引導島民們真誠評論做起。
5.1.3 編輯頁面
編輯頁面——選擇發布的島
編輯頁面——添加圖/視頻/音樂
發布按鈕在屏幕下面的正中間,點擊按鈕進行編輯頁面,編輯頁面由三個部分構成:島選擇框、內容輸入框、選擇發布形式及背景色。用戶輸入內容之後,可以選擇圖片/視頻/音樂任意一項,最後用戶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是否更改背景圖,如果不更改的話系統默認為黑色。每一條動態都由圖/文/音樂+島+回應按鈕+表態按鈕組成,如果用戶發布動態時沒有選擇島,系統自動分類為日常tag。總結:
筆者認為排版和選擇背景圖這兩個功能的添加非常人性化,是APP的亮點之一。
既能讓用戶發揮才能,充分的展現自己的獨特風格,又呼應了島的理念: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反對青年標籤單一化。
不像其他軟體一樣,這裡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背景,你可以是變成任何樣子,最大限度的滿足了用戶的這一需求。
5.1.4 漂流頁面
漂流、FM入口
漂流界面
在頁面的右上角有兩個入口,分別是「漂流」、「FM」。「漂流」的官方解釋是『讓那些無處安放的靈魂碎片寄放在永不打烊,但24小時後會消失的漂流裡』,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跟樹洞相似的功能。用戶將自己傷心或快樂的事情都寄予漂流瓶中,既發洩了情緒,也不用在第二天把這些動態都刪掉。頁面呈彈幕樣式,可以暫停,最上方會隨時間顯示此刻、前一個小時、前兩個小時,以此類推;屏幕中間區域是用戶發布的漂流瓶,從右向左移動,點擊某條漂流瓶會直接進入對方的主頁;最下面是發布框,用戶可以發布此刻的心情/想法/碎碎念,自己發布的內容不會有明顯的特徵;總結:
入口放在首頁而不是其他位置,說明是比較被重視的,用戶打開軟體就會注意到,一般都會好奇心而點擊。
雖然這一功能滿足了某些用戶強烈傾訴的需求,在情緒化的時候有個發洩的地方。但是內容不易管理,會有一些色情暴力的極端話語出現,比較影響用戶體驗。
還有一點,大多數人都喜歡看別人的秘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暴露身份發表自己的秘密。因此筆者思考,如果設計匿名功能會不會更加吸引用戶呢?
對匿名用戶作出處理,點擊漂流框不會進入該用戶的主頁,這樣去保護用戶的隱私,讓用戶真正地沒有顧慮的傾訴。
5.1.5 FM
FM詳情
「FM」,顧名思義是這個島的電臺,該功能跟Space FM的核心功能有點相似,讓用戶隨機聽到其他用戶在島裡發布的歌曲,邊聽歌邊刷動態。點擊「FM」按鈕,會自動變成圓形浮窗,交互在屏幕左側的中間,長按可任意拖動,屏幕下方顯示紅色區域:「播放器拖到此處刪除」;浮窗小窗口是發布人的頭像,點擊之後顯示暫停、下一首、表態三個按鈕,再次點擊會回到小窗口樣式;屏幕下方會出現音軌浮動的動態交互。總結:
筆者猜測是作為一個測試功能,如果點擊率高的話,說不定將來會成為島的核心功能之一。
FM會給島增加一些好感,因為使用島的用戶相當一部分都是年輕人,而且是比較有個性的年輕人。
他們對於精神方面的要求比物質方面的要求更高,音樂就是他們個性的集中表現之一。在島上隨機播放其他用戶分享的歌,既能讓他們通過音樂找到同類(有一群人會因為聽歌喜好的相同而對對方有好感),又能讓增加用戶自己的歌單曲目。
首頁的功能內容看似不多,其實是比較豐富的。
筆者可以看出回應、表態按鈕目前的作用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增強社區之間的活躍度,即便用戶會有那麼一丟丟的體驗差。
不過總體來說,首頁的用戶體驗感還是蠻好的。
2. 分類分類主頁面
頁面包含兩塊內容,一塊是個人中心,一塊是標籤主題分類的展示。
5.2.1 個人中心
5.2.1.1 總體分析
個人中心頁
首先分析個人中心,它佔據屏幕的面積很小,只展示了頭像和暱稱,以及登陸島的天數。登島天數這個互動設計的很有獨特性,一方面讓用戶感到儀式感,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降低用戶的流失速度。點擊這個區域,會跳轉到個人主頁,裡面是分為上下兩個區域。前上部分展示了用戶的頭像、名稱、年齡、星座、我的聲量(別人給你的點讚數)、標記、被標記,右上角有設置入口,可以設置用戶的頭像暱稱等信息;下半部分為發布的動態,按時間順序排版,系統將你發布內容的主題分成標籤導航欄,方便用戶查看每個標籤發布的內容。總結:
登島天數的設計在用戶心理這一點上拿捏的很好。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當看到自己已經使用這個APP這麼多天了,就會有種不舍的感覺。即便是用戶想卸載,也有可能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推遲。
個人中心頁由用戶自己選擇背景顏色或背景圖,相比其他軟體,給了用戶很大的權限去表達自己的獨特的形象。個人認為年輕用戶很吃這一套,誰想成為跟其他人一樣的人呢?
有強調獨特的機會就會去積極強調。
個人中心編輯頁
5.2.1.2 亮點
發布動態的背景圖可以更換成用戶喜歡的主題色;頭像選擇裡增加了島的自定義卡通頭像,分為島怪獸和島萌萌,每個人物都十分有特色,畫風優良,這讓用戶的代入感更加強烈,有種「我就是島民,我與島共生」的感覺;原封面是動態圖,像在火車上,身外的景象一閃而過,可以更改,不得不說交互做的特別棒。5.2.2 標籤主題分類
標籤(島)分類頁
5.2.2.1 總體分析
下面分析標籤主題分類。
島將主題分得很細,以圖文的方式展示,從性取向到各種多元的興趣,充分的表現了社區的包容性。
有目的型的用戶,可以直接選擇標籤查看感興趣的主題;無目的型的用戶,也可以隨意點開視覺上合心意的主題進行查看。
總結:
每個標籤主題的圖片是當前標籤下用戶發布的熱門動態圖,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變,這樣的目的應該有兩個方面:
從用戶價值上分析,是為了提高用戶的價值感,自己發布的動態照片上了標籤的封面,不管是誰都會開心;從產品視覺角度上分析,每天都更換封面圖,用戶從視覺上會覺得新鮮,不會疲倦,也會被一些熱門的標籤封面所吸引。比如筆者就被搖滾標籤封面所吸引,是一張聊天截圖,裡面的內容是跟性有關。
不過這也衍生出一個問題,是否所有的用戶都希望自己發布的動態上封面圖呢?畢竟有些內容關乎用戶隱私,值得思考。
5.2.2.2 主題介紹
主題介紹
點進主題社區,首先會大圖展示兩秒封面圖,然後快速閃到社區頁面。裡面由兩大部分構成,一個是主題介紹,一個是用戶發布的動態部分。主題介紹由四個部分組成,列表話題、島聲量圖標、登島按鈕及信息、封面。讓用戶第一時間就能了解到這個島的屬性,熟悉島上的規則。封面跟上述一樣,是某條熱門動態的圖片,點擊圖片用戶進入該動態頁面。用戶可以點擊頭像進入個人中心/回應/表態留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熱門用戶的熱度,促其成為kol用戶。島聲量圖標在主題的最右側,點擊圖標顯示圖標簡介;其次展示了話題列表,應該是運營用來引導用戶發言而設置的,話題旁邊是「更多」小入口,用戶點擊之後進入話題列表頁面,話題大部分不超過10條,不過有些社區沒有設置話題。右上角是「分享」入口,目前僅可以分享該島給用戶的好友。最後是登島按鈕和登島人數信息展示,點擊登島按鈕登陸該島(關注該社區);總結:
這一part對用戶比較友好,不複雜。不過封面圖放大的交互,有的畫質不清晰的話很影響觀看體驗,建議換一種方式來過渡到頁面。
島利用從眾心理將登島人數放在上部分有利於更多用戶的加入,即使是有些島的人數較少,也會有獵奇的用戶加入。就像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小眾空間一樣,以及話題列表引導用戶發表動態這幾種方法都很細節化。
只是「最新」頁面用戶的動態仍然隱藏了「回應」的按鈕,雖然能理解它的底層邏輯,但是筆者仍認為這是最基礎的按鈕,應當放在動態裡。
5.2.2.3 動態部分
動態部分
動態部分分為標籤導航欄、動態內容展示、記錄入口三大塊。
基礎標籤導航分為」最新「與」最熱「,左右滑動頁面進行切換。有的社區內容較豐富,運營人員就會依據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內容再次分類,比如滑板社區裡還有」精選「導航標籤;內容頁面背景色採用了封面圖的大體顏色,整體看起來非常和諧,滿足了用戶的視覺需求;動態內容瀑布流布局,動態由用戶頭像、名稱、發布的內容、發布時間、表態按鈕構成,跟首頁動態不一樣的是,「最新」板塊沒有回應按鈕。用戶需要點擊某動態內容,進入該內容的詳情頁,才能進行評論回應。點擊記錄,進入編輯頁面,與首頁的頁面一致,筆者不再複述。總結:筆者認為這樣的設置弱化了該頁面的回應評論功能,最先猜測它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能沉浸式瀏覽動態內容,不被其他評論所幹擾,但是對比首頁、「最熱」板塊發現,用戶回應的內容並沒有顯示在主頁面上,所以該按鈕並不妨礙用戶觀看體驗。
個人覺得可能是因為目前社區最主需求是內容的產出和熱度(聲量),島聲量越多,獲得的推薦就越多。
根據從眾效應,這個社區就會有更多人願意加入。所以設置單個按鈕,符合現階段的戰略。
如果有兩個按鈕,用戶就會有選擇的心理活動,是點表態按鈕,還是給個回應呢?不知道選什麼,乾脆就不選了。
交互上的問題:視頻動態點擊觀看之後退出有兩種操作方法,一種是點擊左上角的返回,一種是下滑,但是會有下滑沒反應的情況。
3. 聊天聊天頁
聊天頁面包含了互動消息通知、用戶回應(評論)的信息等內容,它不是一個純粹的私信功能,信息還比較雜。
跟Space FM一樣,除了運營小助手的消息,在社區內發布的留言、別人給你的回應都會在這裡顯示。關注(標記)了某用戶也會在聊天頁面進行提醒,點擊進入對話框,用戶可以進行聊天。信息不能批量刪除,只能左劃刪除,比較麻煩。
總結:
聊天頁的布局,會給信息多的用戶造成一定的困擾;再加上目前沒有批量刪除或者一件已讀的按鈕,所以用戶處理起來非常麻煩,增加了用戶的時間成本。
社區作為一個弱溝通的場所,怎樣才能提高用戶之間互動機率?
個人認為除了在聊天功能在打磨,還需要社區的引導,擁有一個好的氛圍,才能較大程度上的提高用戶的互動。
五、核心/特色功能流程1. 發布功能發布功能較為常規,涉及圖片、視頻、音樂、話題幾個方面,其中在輸入完成內容後,可以選擇該內容的背景,算是一個特色。
視頻暫時只能進行時長的裁剪,加字體、加背景音樂等功能暫時沒有,剪輯功能較為基礎。
圖片功能可以選擇濾鏡和裁剪。不過濾鏡種類較少,只有五個,比較精簡。
這一點個人認為挺好的,這是一個社區社交的軟體。如果需要濾鏡編輯,大可在專門的美圖軟體上使用,產品把核心功能做好才是第一要緊的事。
2. FM特色功能FM功能是島的特色功能之一,點擊FM入口播放歌曲,涉及了切歌、關閉、查看作者三個內容,使用流程較為簡單和清晰。其中切歌有兩個流程選擇,一個是點擊FM入口,一個是在浮窗口點擊切歌按鈕,增強了用戶的交互玩法。
整個app的流程都比較簡單易操作,入口也設置的很顯眼,個人差不多上手幾分鐘就能把整個流程摸透,用戶學習成本較低。
六、優化建議調整評論區內的按鈕位置。當用戶想要發表評論,在內容框內點擊發送即可。回應按鈕在這個流程裡是用來展示回應數量的,跟可以進行點擊操作的表態按鈕放在一起,會讓用戶誤以為也能點擊,增加了用戶的操作成本。優化聊天頁面信息。不再以對話框的形式顯示評論對方/對方評論自己的內容,選擇頂部標籤欄將評論/點讚、私信分為兩個模塊。不過這會增加開發成本,在現階段並不是一個強需求,未來可以考慮。增加主題顏色。色彩在客觀上是對人們的一種刺激和象徵,會不同程度的影響人們的情緒。雖然黑色象徵神秘、獨立,但是黑色會放大感官的感受,確實會讓大部分人感到憂鬱,產生負面情緒。「最新」板塊增加回應按鈕,將時間的位置調整到動態的右邊,與表態按鈕平行,以此增加社區內的評論活躍度。首頁「環遊」頁面增加活動板塊,用來展示社區舉辦的活動。比如每個社區裡人數參與較多的話題,擁有較高熱度,將它們作為官方活動在首頁展示;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增加社區活躍度。七、結語在現階段的島裡,筆者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用戶之間沒有內容連接。歸屬感很難統一,缺少能夠連結用戶與社區。
用戶與用戶的話題,利用內容吸引用戶,轉化有能力的用戶進行創作表達,之後給用戶一個正向反饋,產生大量內容之後才能使用戶有歸屬感。
島作為一個年輕產品,目前還在冷啟動階段。
快速的進行迭代更新,才能儘可能的減少用戶的交換成本。
不過島的出現,確實讓筆者眼前一亮,希望島未來能頂過大浪的洗刷,成為年輕人的島。
作者:Esther,產品小白,微信:BadSpacegirl,歡迎各位加我交流產品問題,希望大神指路~
本文由 @Esther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