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美術界的文學大師?文學家餘華:他的東西矯揉造作沒有人味

2021-01-09 隔壁Lao老陳

木心在他的《從前慢》中這樣寫道:「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很多人都借用這句話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一時間這句話在年輕人當中風靡,木心也因此出現在了眾的視野當中。太多的人都對他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木心的才氣和繪畫技藝都出類拔萃,是被嚴重低估的文學家,也有人認為他的作品矯揉造作沒有人味。

木心的繪畫與文學

木心的本名叫孫璞,字仰中,號牧心,他出生於上個世紀的烏鎮。木心不僅是文學家,更是一名藝術家,一名畫家。木心的前半生幾乎都是默默無聞的狀態,專攻於美術繪畫。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突然因為文學作品而名聲大噪。

木心在他中年時期寫出了「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這種膾炙人口的句子,大致是說從前生活節奏很慢,因此人們也比較專情,而現在卻不大一樣。木心也因為這句話而深受文藝青年們喜愛。

木心的本職是一名畫家,並且是科班出身,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後來又師從劉海粟、林風眠。前半生都撲在了繪畫事業當中,一生繪製出了無數優秀的美術作品,並且在設計方面也有一些造詣,曾經參與設計主修人民大會堂,是參與的「十大設計師」之一。

但是即使有著這麼高深的造詣,木心也一直是默默無聞的狀態,只在美術圈內小有名氣,不被圈子外面的人們所熟知,提到這個名字人們也大多也沒有什麼影響。

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美術家,人到中年的時候卻因為文學作品而被人熟知。許多對他比較熟悉的人都評價木心說,他從骨子裡就是個文學家。木心根據自己日常的經歷以及一些對生活的感悟,寫出了無數優秀的作品,共計出版了十六部詩、散文及小說作品。木心憑藉著這些文學作品出名,也深受文藝青年們的追捧,可以說是文藝青年界的祖師爺。

包裝出來的文學大師

這樣一個突然「爆紅」的文藝青年作家,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太多人都爭相想要對他進行評價,剛認識他的時候就企圖對他蓋棺定論。不過不同的人對他也有不同的評價,對他的評價相差極大。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文學界和美術界的天才,他的成就和造詣值得被人敬仰。但是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看法,認為他並不值得,只是被大家包裝出來的文學大師。

著名美術家張丹青就對他有非常高的評價。張丹青評價木心說他的文學造詣極大,在某些角度甚至超越了魯迅等人的貢獻。木心被張丹青吹噓的神通廣大,並且極為誇張,儼然成為一個迷惑人心的宗教首領,不禁讓人感到困惑。魯迅等人被評價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裡程碑和偉人,名不見經傳的也值得如此稱號嗎?

通過大家的調查發現,張丹青和木心實際上是師徒關係,張丹青曾經師從於木心很長一段時間。哪有徒弟掀師傅的老底的道理,因此張丹青的說法並不可取。或許木心真的在美術上有著極高的造詣,並且對張丹青指點頗多,但是張丹青並不能代表文學界的觀點,因此張丹青的看法只能參考一部分。

不過因此也有許多人認為他是被硬生生包裝出來的文學大師。不僅僅是被名下徒弟的包裝,更是被一些追逐他的文藝青年所包裝。

這些文藝青年的追捧更像是粉絲對偶像的一種崇拜心理,是一種集體的從眾的心理。或許有些人並不了解木心,也沒有閱讀過他的作品,單單憑藉一句「從前車馬很慢」就喜歡上了這位作家,並且對他的作品照單全收。對木心的包裝更像是一群文藝青年突然發現了一個小眾作家,於是便一窩蜂的湧上去追捧,太多的人和觀眾在木心的背後推波助瀾,也因此將他推向神壇。

木心實際上有著他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值得在文壇當中佔有一席之地。讀者們通過閱讀木心的文學作品,可以從中感受出他的心境。觀眾們通過認真端詳木心的畫作,可以從中體會到一絲高雅和原生態。但是目前來看將木心推崇和包裝成為文學大師就有些過度誇張,木心的作品仍然缺乏一些沉澱和認可,與前邊提到的魯迅等諸多文學大家相比相差甚遠。

餘華對他的評價

無數人的追捧將木心推上神壇,也將他推至了風口浪尖之處。文學界許多人都看不過去,特意寫文章對他進行批判。比如著名的《三聯生活周刊》主編的朱偉,就曾經公開寫文章批判木心,認為他被過度包裝,並不值得如此推崇,甚至刪掉了張丹青寫於懷念木心的作品。網友們也對此紛紛議論,更是有小道消息說著名的文學大家餘華也稱木心的作品矯揉造作沒有人味,這幾乎是文學界對木心的公開處刑。

文學界並不是不承認木心的才華,但是太多的人都認為木心僅僅是有些天賦,但是畫家畢竟是畫家,隔行如隔山。並且木心有著多年的困頓經歷,並沒有太多的文學薰陶和積累,一直是依靠著年少時期的天賦和「童子功」在吃老本。木心的文字並不被文學主流所接受,人們對他的讚譽更多的是文藝青年對他的追捧。

許多人對他進行的批判和打壓,讓他長期生活在陰暗和失落之中,不過也正是這些負面的聲音,讓他更為堅定,沉澱出自己的內心,也促使不斷的發揮自己的文採,讓他寫出了更加優秀和膾炙人口的作品。木心原本就是一個能夠沉下心來搞藝術的人,不然也不會默默無聞了前半生還在繼續他的藝術事業,這些負面的聲音不能給他打擊便只會讓他成長的更為優秀。

相信對於木心來說,或許他更喜歡出名前那種安靜愉快的創作生活吧。是讀者和觀眾們把他推上了神壇,又帶給了他無數的爭議,木心本人大概是有口難言的吧,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駱以軍:木心文學靈魂的近親,其實是曹雪芹,或張岱.
    年輕時我讀木心常似懂非懂,不解其意(他那些警句又似禪宗偈語裡繁若星辰的大哲人、大藝術家、大文學家,我大部分沒讀過
  • 木心:一個文學的「個體戶」,在孤島上,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
    在這樣的現實環境當中,木心需要尋找一種新的價值歸屬來安頓身心,支撐自己生存於這苦難的人間。02當現實世界的大門對他關閉之時,木心自然地把文學藝術看成了人生唯一的救贖。在他的《文學回憶錄》中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亞當出樂園,上帝說:「可憐的孩子,你到地上去,有高山大海,怕不怕?」亞當說:「不怕。」上帝說:「有毒蛇猛獸。」
  • 夜讀|在魯迅與木心之間
    十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我請陳丹青來魯迅博物館小聚,順便讓他看看魯迅藏畫目錄。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彼此談得很投機。他對於魯迅的藏品頗為熟悉,言及民國的美術與文學,感慨良多,一些見解看得出他的高明。那天第一次得知了木心的名字,陳丹青說起他,有點興奮的樣子,他認為文壇還不知木心這個人,很有點可惜。那一番感嘆,給眾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餘華:高考落榜,被退稿無數,從牙醫到作家,開創「先鋒文學」!
    所以餘華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1970年,餘華隨著父親搬到了醫院的職工宿舍,而這次搬家徹底影響了餘華後期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在太平間的對面,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太平間的哭聲。正是這樣的經歷,讓餘華對生命和血肉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開始每天放學後跑去醫院,等在父親手術室門前,看著一桶又一桶血肉模糊的東西被拎出來。慢慢的,餘華喜歡上了酒精和福馬林的味道。
  • 陳丹青談木心_年代訪頻道_鳳凰網
    大家會認為我是木心最相信的一個人,而且木心臨死把他的所有東西都交給我和陳向宏來處理,那麼陳向宏沒有得到木心一張紙片,除了寫給他的一封信,他從來沒給先生要過畫,但是他成立了木心基金會,把畫全部挪到基金會,然後造了個美術館,把基金會的這些畫全部放進去,這是他做的。
  • 與你共讀——木心《素履之往》
    這大概也是木心自己一生穿行在藝術與美學中的行為準則,如同屈原所言「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在《素履之往》這本書的第二輯「一飲一啄」中,妙語短句尤多,頗值得玩味。咬指甲時尤其好看2.那要看櫻花樹下有沒有自己3.橡皮外套的氣息毫無情趣4.微雨夜 樹叢間傳來波蘭的心悸5.問何所嗜 予嗜離題 尤其在情愛上6.一個酒鬼哼著莫扎特踉蹌而過 我覺得自己蠢極了7.雨後 總像有誰離去了8.微風善記憶9.雲影暗了街這頭 那頭的房子亮得很10.動物從不一邊走一邊吃東西的
  • 駱以軍:文明場景的偉大幻術——追問追思木心
    木心北宋時期的風景畫(山水)的成就,可與西方的交響樂作模擬,而元、明、清一代代大師各佔各的頂峰,實在是世界繪畫史上的奇觀。木心說:「某西班牙畫家說,他望著雅典的帕德嫩神廟,感到世界上一切文明文化都是從這八根石柱中出來的。」但他經歷過謎一般的「十年浩劫」、譬如遠親沈雁冰這一輩的30年代中國現代創作靈魂們,從身體和可能展開的文學成年期整個摧毀、斬斷,他卻出走紐約、文字的呼吸仍那麼清新激烈,但他大口呼息的「歐羅巴精神」,同一座時鐘其實亦正是二戰那恐怖屠殺、文明徹底崩毀、種族滅絕、噩夢般的荒原。
  • 讀木心《素履之往》:微言大義,道盡淡然人生
    許是這樣,短見者譏諷遠見者勾勒出的藍圖是虛空臆想,才認為他是瞎子而已。如此讀來,短短十一個字給人許多感觸。木心先生「許多『個人』加起來,便是『時代』。」木心先生為舊中國熟門熟路墮落的青年扼腕長嘆。世界的樣貌與你我有關,當下的中國,青年一代敢於擔當,衝鋒在前,為此句添加了新的時代註解。讀罷此書,我總在想一個問題:木心的詩為什麼如此短小精悍又深刻智慧?
  • 大家|木心:我要一個字一個字救自己
    不知道木心生前是否想過,他的作品會在這個時代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一波又一波。喜歡木心,已經成為一種暗號,以此尋找志同道合者。人們關心木心的一切,他的苦難,他的寫作,以及他與文學有關的一切細節,因為對他的了解實在太少。很長一段時間裡,木心漂泊於異國他鄉,失語於中國現當代文學場。木心回來了。人們接受他,歡迎他。
  • 罵木心或者誇木心之前需要做些什麼
    有人在罵木心,在貌似客觀地給木心熱減溫度。罵木心的人有兩種,一種人很小聰明,就是蹭熱度。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他知道自己不行,很沒出息,沒水平,就是來蹭個熱度露個臉,生存之道嘛,可以理解,不予理會就好了。還有一種是有點成就的人。這種人很蠢,因為他們真的認為自己實在是應該撥亂反正,打假反營銷,自以為很了不起。
  • 除了《從前慢》,你了解的木心還有多少?
    幾年前,《文學回憶錄》的暢銷以及被改編為歌曲的《從前慢》讓已故的著名作家、畫家木心大火了一把,使文藝青年以外的更多人開始熟知木心這個名字和他的生平、作品。木心,1927年出生於浙江烏鎮東柵的大戶人家。他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
  • 餘華作者被連續退稿五年,兒時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
    餘華是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個作家,他曾公開調侃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之前餘華接受採訪時曾說「自己跟莫言在一個宿舍住了兩年,他說的那些為創作多麼努力心酸的話,都比他創作本身還要虛構。」他的《生死疲勞》他只用四十多天就寫完了。
  • 《兄弟》英文版譯者羅鵬夫婦:如何讓美國編輯接受餘華的風格
    他們是餘華和閻連科作品最重要的海外譯者,二人合譯的餘華小說《兄弟》在英語文學界廣受讚譽。周成蔭出身書香世家,外公是中國近代著名報人成舍我,她在哈佛大學開設過一門叫「唐人街」的課程,稱自己「關注一切電影、文學、動畫、粉絲文化、華人街相關的議題」。
  • 莫言:如能寫出他那樣一部有影響力的中篇,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這也說明莫言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及不凡的創作能力,不然他也不可能被諾貝爾文學獎看中。那麼莫言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能力呢?首先在產量上,莫言與賈平凹、閻連科等高產作家一樣,都擁有十數部長篇小說和多部中短篇小說集子,所以單從嚴肅文學作品的產量上來講,莫言也算是當代我國文壇為數不多的高產作家之一。
  • 木心被禁22年,66頁紙寫65萬字,沒有一字抱怨人生
    木心聽後,把詩詞一把火燒了。母親驚訝,他卻說:「寫詩詞是為了創新,不是模仿。」13歲,他已通讀《文學大綱》;祖母給他講《大乘五蘊論》;外婆為他解讀《周易》;他似乎都能知曉通悟。1937年烏鎮淪陷,茅盾老宅管家怕藏書丟失,就借書給木心。木心一頭扎進書海,讀詩詞孔孟,看翻譯小說,賞山水畫、西洋畫。
  • 餘華這樣解釋
    於是,作家餘華通過了富貴這個人物給了我們啟迪:人本身就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外界的一切事物所活著。餘華是一個非常冷靜的作家,甚至可以說是冷酷。他的筆就仿佛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能精確無誤的把傷口割開,當然也能劃傷自己,把傷口裡的各種汙垢全都直觀的給你暴露出來。
  • 28位民國文學大師,告訴你怎樣讀書好
    這本書裡,既可以看到如林語堂、豐子愷、朱光潛等赫赫有名的文學家的虛心分享,也能看到辭海編纂者張友漁、四角字典發明者王雲五等等文藝界泰鬥的心得體驗,還有蔡元培、胡適等著名教育家和文學家的勸讀箴言。其實現在市場上關於讀書方法論的書籍數不勝數,但翻看了這本《怎樣讀書好》才發現,國內作家總結的或是翻譯引進的閱讀方法論,早被近百年前的文學大師們總結在了這本200多頁的小書裡。
  • 作家餘華對話30國漢學家:故事溝通世界,還是要感謝漢學家
    白羅米還問餘華,為什麼後來轉向到非小說創作。餘華回答,他自己的時間是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一方面是因為他要出國,另外他在中國的生活也很豐富多彩,為了生活他只好犧牲自己的工作。「我準備今年11月從義大利回來就寫自己的長篇小說。我會繼續寫小說。」白羅米也說,餘華經歷了「文革」、見證了很多才受到啟發寫出深刻的故事。
  • 凡爾賽文學家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家解釋
    凡爾賽文學家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家解釋時間:2020-12-20 00: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凡爾賽文學家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家解釋 1、凡爾賽文學家意思就是通過先抑後揚、自問自答的形式來讚揚自己的優勢,這個梗就是說一個有錢人太太在微博上發自己招聘的保姆是多麼的優秀,格局多高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今天讀了麥家的《人生海海》,忍不住又去重讀了餘華的《活著》,依舊是忍不住的唏噓不已,為著書中的人物的苦難經歷而難過,也為自己尚且擁有安穩的生活而自足。01 餘華筆下的福貴人物原型是誰?餘華在《活著》自序中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告訴他,他的自私和高尚是多麼突出。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了解自己的過程也是了解世界的過程,只不過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是一個長期和痛苦的過程。於是餘華用不斷的寫作,逐漸地打開心扉,使自己與書中的人物進行近距離的親密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