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

2021-01-11 佛學錄

普賢菩薩 是我國佛教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之一。是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的大乘聖者,與文殊菩薩為釋迦牟尼佛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

普賢菩薩 的法像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 普賢菩薩像 普賢菩薩,梵名Samantabhadra ,或 Vis/vabhadra。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三曼陀菩薩。又作遍吉菩薩。普賢為十大願的願王,十大願王又稱為普賢願海,代表一切菩薩的行願,所以菩薩發心修行,又稱為入普賢願海。

普賢菩薩十大願望

第一、禮敬諸佛

第二、稱讚如來

第三、廣修供養

第四、懺悔業障

第五、隨喜功德

第六、請轉法輪

第七、請佛住世

第八、常隨佛學

第九、恆順眾生

第十、普皆回向

【一者、禮敬諸佛 ; 有了恭敬心自然而然就有慈悲心、平等心】

禮敬諸佛,即是所有的一切世間諸佛都要禮敬,弘揚佛法的善知識、色身菩薩、法身菩薩及一切賢聖僧,我們也要禮敬,以恭敬禮表示恭敬。不僅對佛菩薩恭敬,對任何人也都要恭敬,有了恭敬心就對治我慢。

佛法教我們:對上要恭敬,對下要有慈悲心,對平輩要有誠心。忠誠、慈悲、平等心,都要由恭敬心開始,有了恭敬心,自然而然就有慈悲、平心。禮敬佛法僧三寶,是恭敬心的開始,養成了恭敬心,對人對事,自然也會有恭敬心,如此,我們的人格就會圓滿。

【二者、稱讚如來】

我們的嘴巴,很容易產生惡口、兩舌、綺語、妄言四種過失,這些過失,使 得我們的口業不得清淨。要想得口業清淨,就必須稱讚如來。如來,指法身如如不動,想要得到如來所有一切功德,必須以如來之心為根本。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達到如如不動,了了常知的境界,就與如來相應,這種如來指的是自受用,自己得到真實的受用。

如來,包括因地如來、果地如來、法身如來、報身如來、化身如來。因地功德就是六波羅蜜,果地功德是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有了如來三身,才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因此無論是因地、果地或是法身、報身、化身,不管是什麼功德,我們都要 讚嘆,這樣,才是真正的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 保持我們的意根清淨 就是供養菩提心】

以鮮花、燈燭、水果、醫藥、飲食、臥具、衣服、珍寶事事供養,或者建設其它寶宮殿、一切伽藍乃至建道場、為佛像裝金等種種莊嚴,這些都屬事上供養,從事上來供養。事上供養的對象,不一定僅止果報上的佛,因地的菩薩、賢者、聖者、善知識,乃至天下一切眾生,我們亦統統要供養。

雖說物質與錢財等的供養,都有無量的福報、功德,但如果困供養時缺乏一 顆清淨心、恭敬心,那就不能產生最大的果報。

不知道事與理的供養,所得的福德,皆屬於有限、生滅的。從理上來說,即使我們做了很大的福報,做了以後,不貢高、不我慢,還是有慈悲心、謙卑心、恭敬心,始終保持謙卑心、恭敬心,到最後,沒有供養的錢財,沒有能供養的自己,沒有所供養的境界,即是契入了法身。

平時還要時刻檢討反省,自己此刻有沒有貪、嗔、痴、慢、疑的心?經常的 檢討反省,保持我們的意根清淨,就是供養菩提心。如此,又能供養菩提心,又能契入如來的境界,這個供養,真正是無上供養,即是所謂的法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 知過能改 才是真懺悔】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失,有了過失就有業障。業,有定業、不定業兩種,障,也有深與淺。有了業,就要去受。受,有一種是現在必須去受,有一種是可以受可以不受,另一種是這種業感未來的果報,也就是未來再受。

不管現在受或未來才受,這種業,都是菩提、涅盤最大的障礙。我們都願消三障諸煩惱,要如何才能消除業障呢?沒有別的方法,只有懺悔!

懺悔,要無時無地,不只是在法會,每一個空間與時間,乃至盡未來際,造了惡業就要改過。如此,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的懺悔,知過能改,才是真懺悔。

【五者、隨喜功德】

當我們看到人家發心、做善事、受三皈五戒、受八關齋戒,或者是修善法、供養、禮拜、出錢出力等這些功德,我們都要隨喜。隨喜,就是跟進,假若,我沒有錢財,也可以用嘴巴來讚嘆啊!

隨喜功德有隨喜功德的果報。譬如說,有些富貴人家,他的富貴是因過去修善集福得來的,所以,今生能享盡榮華富貴,所謂善得善報。他家裡的傭人或工人呢?沾主人的光明,住的是高樓大廈,衣服、飲食也很好,走到哪裡都有車子代步,雖然,這些不見得都是他自己的,是沾了主人的光。他自己過去雖沒有做善事,卻因嘴巴說了讚嘆的話,所以,感得這些果報。

【六者、請轉法輪】

請轉法輪的目地 是要讓正法流布在世間使每一個人都能聽到佛法 因聽到佛法而得到解脫】

佛在世,我們要禮請佛說法,佛入涅盤了,我們要禮請大善知識說法,乃至於禮請聲聞緣覺、得四禪八定的人、開悟的人、精通經教的人來說法。請轉法*輪的目地是要讓正法流布在世間,使其每一個人都能聽到佛法,因聽到佛法能得到解脫。

在邊拜邊禮請時,要存:「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禮請一切諸佛轉法*輪無有窮盡」的心念,且能「念念相繼,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輪有轉、載、破的意思。我們的無明、煩惱與執者要用一念慚愧懺悔的心才能破除。能觀的這一念智慧心要時時刻刻保持著身口意三業清淨,隨時提醒自己修六波羅蜜,保持正念,沒有貪鎮痴的心,保持這念心的清淨,自己為自己轉法輪。

法輪,顧名思義一個是法、一個是輪。輪有摧毀義。用法來摧毀我們的我執,來輾破我們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把煩惱轉過來,轉識成智。

這裡所說的轉法輪,是指轉實相法輪,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最高的法輪,可以破無始無明、三惑永斷、二死永亡,我們要轉的是這種法輪。這種法輪,不是用五戒十善,把你運到天上人間,或者用四諦、十二因緣,把你運到聲聞、緣覺,而是用實相的航空母艦,把你運到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我們要轉的是這種法輪。

所以,我們要請天下的大善知識、佛菩薩,來弘揚佛法,轉正法輪來普度眾生。所謂轉正法輪,就是佛法裡講的弘揚漸修、頓悟法門都是,要請這些大善知識們,來解說普賢十大行願,轉這種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除了請外面的佛住世我們的自性如來也要住世】

請佛住世的佛,包括聲聞、緣覺、菩薩,乃至於天下弘揚佛法的諸大善知識,要請這些覺者,住在世間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以前,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天魔下降,請世尊入涅盤。釋尊以四眾弟子未具足,正法尚未流布,沒有答應天魔。世尊弘揚佛法四十九年後,天魔再度下降,對佛說:以前,你說正法尚未流布,四眾弟子沒有具足,要住世弘法,現在四眾已具足,正法也流布了,世尊應該入涅盤了。這次,釋迦牟尼佛答應天魔入涅盤了。

阿難尊者知道佛要入涅盤,跪者請佛住世。三個月前,我曾暗示你,我已證 得四神足,可以住壽一劫喔!可是,你並沒有回應;第二次,我又用同樣的話告訴你,你還是沒有反應。第三次,我再以同樣的話暗示你,要你請佛住世普度眾生,但是你還是沒有回應。如今,如來已應天魔之請入涅盤,答應了,就不能再更改。

如來從不說謊,從這個角度來看,佛所說的一切都是精華。如果,佛會騙人的話,阿難請佛住世,佛也應該會答應。但是,佛沒有這樣做,還把答應天魔入涅盤的事,如實的告訴阿難。可見如來是真語、實語,不異語的覺者。

所以,我們要請如來住世,一方面禮拜,一方面要稱念,一方面心裡要有願行,十方世界所有已經成正覺的如來、已證聲聞緣覺果、菩薩果的覺者,乃至於肉身菩薩、法身菩薩、三賢十地的菩薩,我們都要至誠恭敬,禮請他們住世弘法度眾生。不僅如此,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善知識、大善知識,我們也同樣禮請他們住世,不要入涅盤來普度眾生,這就是請佛住世。

除了上面所說的請外面的佛住世,我們自己也要堅住中道實相,不思議解脫境界,時時刻刻保持正念,我們的自性如來也要住世。什麼是自性如來住世呢?

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一念心,不打妄想、不想過去、現在、未來,了了分明,寂照一如,就是了。

【八者、常隨佛學 要學佛的口、身、心】

修行學佛的人,要向佛學習。學習佛的什麼呢?要學佛的口、身、心。

學佛的口,經常要口業清淨,不惡口、兩舌、綺語、妄語,要多講好話,不講壞話。學佛的身,要修一切善斷一切惡,持戒清淨。行住坐臥不離四威儀: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學佛的心,就要契悟佛的心,佛的心,就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時時刻刻,任心自在,堅住正念,這樣,就是悟了佛的心。

佛的心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根本,要達到菩提心,先要有慈悲心、恭敬心、柔軟心、謙卑心、感恩心、報恩心、精進心,最後歸於無為心,這樣才是以佛心為己心。

【九者、恆順眾生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在佛法裡講普度眾生要修四攝法,四個方便。那四個方便呢?

第一是愛語攝。眾生喜歡聽好話,我們就講好話給他聽,喜歡聽柔軟話,我 們就講柔軟話,愛聽慈悲話,我們就講慈悲的話。

第二是布施攝。布施有財、法、無畏三種,由這三種布施,與眾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最後,再以佛法去度他。

第三是利行攝。修菩薩道者,以身口意諸行皆有利於人,以損己利人的行為,感化眾生共修佛道,以達到度人的目的。

第四是同事攝。想普度眾生就要恆順眾生,眾生喜歡爬山,我也跟著他去爬山,藉爬山的因緣建立良好的關係,然後再宏揚佛法,使他契入佛智。跟著眾生,是要把眾生轉成佛的智慧。

這些方便,我們都要知道,否則就無法度眾了。經常恆順外面的眾生,在佛 法講,就是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十者、普皆回向 要修普賢十大願行 就要回向無上菩提】

做了功德,心量要廣大,把所有的一切功德送給大眾。例如,今天在這個地 方共同誦經、薰修、超薦,要把這些發心、禮誦、慈心、精進、行善、懺悔、莊嚴道場的功德,回向給父母、師長、法界冤親,回向淨土、無上菩提、真如。

過去,我們只知道做人做事就好了,現在,知道心量要廣大,不但要做人做事,而且,還要超凡入聖。過去,我們只求自己解脫,想求個羅漢果、緣覺果就行了,現在要發心普度眾生,要達到不思議的解脫境界,要修普賢十大願行,所以就要回向無上菩提、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回向淨土、回向真如、回向自心了不可得。

這樣子回向、回向、再回向,就能契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之普賢十大願行。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普賢菩薩」?
    通常我們拜的都是位中菩薩,位中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以前的叫位前,以後的叫位後。大家經常說「聖賢」,什麼是「聖賢」呢?就是證得十住、十行、十回向果位的菩薩,稱為三賢菩薩;十地菩薩稱聖,合起來叫做三賢十聖,等覺菩薩被稱為大聖,這是位中,當位的等覺菩薩。在華嚴會上,普賢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這是位中菩薩。
  • 普賢菩薩心咒,具有不可思議之功德!
    普賢菩薩心咒  唵 梭 嘎 呀 梭 哈  ōng suō gā yā suō hā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
  • 普賢菩薩,生日快樂(附贈:普賢菩薩手機壁紙)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梵文名叫:三曼多跋陀羅, 是我們常說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慧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應化道場在四川峨眉山。另外三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五臺山)、觀音菩薩(普陀山)和地藏菩薩(九華山)。
  • 簡單聊聊《普賢菩薩行願品》中的「十大願」都是哪些
    《紅塵說禪》系列第45篇這一篇咱們來聊聊《普賢菩薩行願品》這部佛經,水平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師兄們多多指點。我們主要談兩個方面,第一,簡單的介紹普賢菩薩和這部經;第二,簡介這十大願分別是什麼,好了,閒話不多說,咱們開始。
  • 為何普賢,文殊,觀音,地藏王被稱為四大菩薩?各個不簡單!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土的信徒從眾多的菩薩中選出三位,組成「三大菩薩」,又稱「三大士」,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後來又加上地藏菩薩,變成「四大士」。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大悲)般若智慧文殊菩薩(大智)德行圓滿普賢菩薩(大行)解救苦難地藏菩薩(大願)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本願,救苦救難為目的。經中說:救度諸末法,觀世音為最。悲是拔除眾生之苦。當然,必須施與眾生快樂,才能離苦。
  • 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代表什麼?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聖誕日,請大家多做善事,吃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頭戴五佛冠身金色,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 八大守護神之翡翠普賢菩薩,生肖龍跟蛇的人一定要看!
    八大本命佛我們已經陸陸續續地快要介紹完了,今天我們來介紹屬龍跟蛇生肖的人的本命佛——普賢菩薩。八大守護神之翡翠普賢菩薩,生肖龍跟蛇的人一定要看!普賢菩薩也被稱作遍吉菩薩和三曼多跋陀羅,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與行德,示現於一切諸佛剎土。它跟與象徵著智德和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普賢菩薩騎象,文殊菩薩騎獅,代表著理智相即,行證相應。另外,普賢菩薩還跟毗盧遮那如來和文殊菩薩一起被尊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是代表一切菩薩行德本體。
  • 生肖「龍」「蛇」本命佛—普賢菩薩(2016運程)
    普賢菩薩名號的是Samantabhadra。普賢菩薩輔助釋迦佛弘揚佛道,且遍身十方,常為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釋迦牟尼、文殊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故普賢行願品言:『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 佛教本命佛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福佑生肖兔、龍、蛇
    據佛教傳承,每個人從先天一生下就有位菩薩或佛在守護您,所生之日與有緣之佛結緣,被稱為「本命佛」!現在就開始介紹佛教本命佛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福佑生肖兔、龍、蛇:文殊菩薩是生肖「兔」人的本命佛。文殊菩薩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善薩智能、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是象徵佛陀智能的菩薩,稱"大智"。
  • 佛教:虛空藏菩薩,利樂眾生;普賢菩薩,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乃是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同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被合稱為「華嚴三聖」。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
  • 佛教:普賢菩薩留下的五道密咒,願您常持念,功德無量
    此外本來以「苦行第一」在四大菩薩中聞名的普賢菩薩,就是因為這一品經文也留下了「願王」的讚譽,都有點像是來搶「大願地藏王菩薩」的名號的意思了,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原因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十大願」極為殊勝,和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本願,以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裡面還包含著五句無上殊勝的密咒,經常念誦並奉行功德極大。
  • 請來瞻禮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法海寺壁畫 普賢菩薩像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頭戴五佛冠身金色,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寓意要從智慧、行願二途趨入,方才究竟。
  • 萬德莊嚴的普賢菩薩 祝您生日快樂!
    普賢菩薩摩訶薩,「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即是說普賢菩薩依深菩提心所起廣大弘深誓願,及身、口、意悉皆清淨,遍盡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大德,所以尊名為「普賢」。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與文殊菩薩摩訶薩的智德證德相對,兩者並為無上釋尊的兩大脅侍。
  • 普賢菩薩以大願大行聞名 華嚴三聖踐行第一(圖)
    中國網2月29日訊 在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中,普賢菩薩以大行大願而聞名,是華嚴三聖之一,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左脅侍, 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普賢菩薩乘坐牙白象隨緣應化、普度眾生,足跡遍及法界,他從遙遠的過去劫中,便已深切地發起大菩提心,依照十大行願身體力行,最終得以具備各種功德。他的名字便是他本身所做德行的體現。
  • 十大菩薩名號隱含如來十大秘密
    、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音聲」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 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輔助釋迦佛弘揚佛道
  • 普賢菩薩六字真言與象徵意義什麼?
    普賢菩薩是漢傳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同時也是最廣為人知的菩薩之一,與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及文殊菩薩齊名,因此,供奉普賢菩薩的人並不在少數。  菩薩因何名為普賢《悲華經》中記載:「我行應當勝諸菩薩。寶藏佛言,以是因緣,今改汝字,名曰普賢。」而對普賢一名的解釋,歷代大師各抒己見,其中有較多人接受的解釋有:「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
  • 佛教:這一大願是普賢菩薩最為重視的,做好其中一點,功德加倍!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讓人們受益良多。其實不信佛陀菩薩的人,也應當看看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這其中的奧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處啟迪,只要世間還有人類,就不會存在人格上的完美。普賢菩薩在佛教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不僅有非常大的願力,還有超乎其他菩薩的德與性。
  •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是中國好兄弟嗎?
    如果要說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是中國好兄弟,那其實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這兩位菩薩都曾經是道教的上神,後進入佛教稱為兩位菩薩,而且他們在道教的時候是同們師兄弟,關係想必也十分親密了。他們的坐騎在西遊記中一起下凡也不是空穴來風,可能是當年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在同門中成長時,兩位坐騎就已經結為兄弟了吧。而且當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位列佛教菩薩時,是與佛祖釋迦摩尼一起,三人並稱「華嚴三聖」。而這裡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分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左脅持與右脅持。
  • 師父說:學佛第一步先要像普賢菩薩一樣熱愛生活!你做到了嗎?
    普賢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我們要有這種願,要對生命有所關注,還要有所思考。我們問一問佛菩薩,他們到底是怎樣運作生命的?普賢菩薩已經給了我們答案。第一步先要學普賢菩薩!
  • 農曆二月廿一恭迎普賢菩薩聖誕日,向普賢菩薩祈福
    普賢菩薩是農曆二月廿一出生的,所以這天是祂的誕辰。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是佛祖左右脅侍,文殊菩薩騎著獅子在佛祖左側侍衛,普賢菩薩則乘著大象在佛祖右側侍衛,一佛二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和文殊齊名,文殊菩薩曾經在發願偈中這樣稱讚普賢菩薩: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