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文人才子都在感慨自己懷才不遇,就連李白、杜甫、蘇軾這種文壇領袖也不例外。在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作品中,經常會引用《滕王閣序》中的「李廣難封」這個典故,表達自己的悲慘遭遇,以及懷才不遇。
李廣被稱為飛將軍,橫刀立馬、馳騁疆場,令胡人聞風喪膽。照理來說,飛將軍橫刀立馬,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是難封?李廣有這樣的聲望和才華,以及出色的軍事能力,為什麼還會在後世落了個「李廣難封」的話柄呢?其實,這也是他咎由自取的,並不能說是懷才不遇。
《史記》曾記載,漢景帝時期,公孫昆邪曾上書:「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由此可見,李廣此人有點恃才傲物,所以不被朝廷賞識。我們姑且不論史記記載的內容是真是假,先來看看李廣的個人事跡。
在徵戰中,李廣一生徵戰無數,經歷了大小戰役七十餘場。每次上戰場,李廣都會身先士卒,橫刀立馬,衝鋒陷陣。而且李廣還經常憑藉自己高超的武藝,違抗軍令,深入胡人領地,視胡地無物。所以從他戎馬疆場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李廣頗為自負。
在政治上,李廣由於平定七王之亂有功,所以提拔為皇帝內官,負責保護皇帝安全。但也許由於軍人出生的緣故,不諳世道,在梁王授李廣軍印之時,李廣竟然欣然接受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皇帝的耳邊,也因此觸怒皇帝,所以就被皇帝冷落了。由此來看,李廣缺乏政治經驗。
所以李廣之所以難封,主要就是恃才自傲和政治經驗不足。雖說李廣一輩子都還是個不溫不火的小將軍,但他在當時的名氣,可以說不輸衛青、霍去病等人。在後世千百年來的文學作品中,湧現了不少歌頌他英雄氣概的作品。下面為大家分享三首關於李廣的詩詞。橫刀立馬,馳騁疆場,三首詩詞,帶你解讀飛將軍李廣。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導讀】王昌齡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這首詩歌頌了飛將軍李廣驍勇善戰,橫刀立馬,驍勇善戰的英雄本色,同時也感嘆當時沒有像李廣這麼有能力的將領。
《李廣》(宋·張耒)
李廣才非衛霍儔,孝文能鑑不能收。
君王未是忘徵戰,何待高皇萬戶侯。
【導讀】張耒是宋朝的「蘇門四學士」之一,這首詩直接以李廣為題,歌頌了李廣的豐功戰績。
《偈頌十二首(節選)》(宋·釋如淨)
韓信造浮橋,李廣入布袋。
一箭透雙關,乾坤無罣礙。
【導讀】這首詩通過誇張的手法,描寫了李廣出神入化的箭術。
雖然飛將軍李廣在當世沒有被封侯拜將,但他憑藉驍勇善戰的英雄本色,以及高超的武藝,足以流芳百世,令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