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龍是不存在的,但龍卻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和炎黃子孫的精神體現。很多學者們經過千百年的考證研究,一致認為:龍只是古代人民想像中的一種象徵美好生活的動物,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龍對中國的文化藝術、民族風俗有深遠的影響,海內外的中國人都以「龍的傳人」自豪。
【藏品名稱】T124戊辰年 第一輪生肖郵票(1988戊辰龍年郵票)大版票
【發行時間】1988年1月5日
【志 號】T.124
【郵票面值】8分
【發行機構】郵電部
【全套枚數】80枚(8X10)
【齒孔度數】P11.5
【設 計】祖天麗
【版 別】影雕套印
【印 刷】北京郵票廠
【藏品簡介】
1-1 面值:8分 戊辰年(龍) 發行量:12391.65萬枚
「戊辰年」是我國發行的第一輪十二生肖系列郵票中的第九套,1988年1月5日發行,編號T124,全套1枚,面值8分。印量12391.65萬枚,影雕套印,設計者祖天麗,雕刻者群峰。設計者祖天麗。
藏品描述
《壬辰年》龍的設計者是當時年僅24歲的女大學生祖天麗,她在離龍年生肖郵票圖稿評審還有兩天的時候,郵票發行局希望她參加應徵,她很快創作了兩幅送審,未曾料到竟然脫穎而出。她在按評委意見修改畫稿時,感到郵票設計是越畫越難,因為龍頭、龍鬚的一點變動就會使龍變老,龍眼的細微變化則會使龍顯得兇狠,而龍身瘦一點就會像蛇。這條龍不以雄姿驚人,不以威猛懾人,而以寓於親切之情、活潑之性為重。
藏品價值
設計獨特,獨樹一幟
早期的龍,有豬的頭、馬的鬣、蛇的身。殷商時代的龍頭上已有角。漢代的龍頭大、頸細、嘴較長,龍角尖細,出現了龍鬚。魏晉南北朝的龍多作騰飛狀,體態輕盈、瀟灑飄逸。唐代的龍趨向華美,以後各代龍的造形均有變化。關於龍的起源,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一般認為起源於圖騰崇拜,認為龍是古代黃帝的圖騰。在中國封建社會,龍一直是皇帝、皇位的象徵物,只有皇家才有用龍裝飾的特權。
這是因為漢代宿命論興起,出現了「天子龍生」觀念的緣故。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從建築到文學、從宮廷至民間,均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在佛教傳入後,佛教中的那伽故事和中國龍故事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海龍王等一系列傳說和信仰,在民間影響極大。龍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的象徵。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
T124《壬辰年》郵票上的龍不以雄姿驚人,不以威猛懾人,而以親切、活潑取勝。設計者綜合了木版年畫、剪紙、刺繡等幾種民間藝術的特長,使筆下的龍色彩絢麗,雅致可愛。
長按識別二維碼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