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星座:覆蓋全球的寬帶通信系統

2020-11-15 央視網

「鴻雁」星座:覆蓋全球的寬帶通信系統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2月30日 09:25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此次鴻雁星座首發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全球低軌網際網路衛星系統正式啟動建設,整個星座主體預計在2023年建成,屆時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由衛星提供的通話、上網等通訊接入服務了。

       「鴻雁」星座是我國開始建設的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網際網路系統,首發星是該系統的試驗星,在軌期間,將陸續開展衛星各項功能的試驗驗證,為後續的「鴻雁」星座的全面建設提供支撐。

       航天科技集團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公司專家 魏傳鋒:它在軌將陸續開展移動通信、物聯網、導航增強、航空監視等在軌驗證,也是為了我們「鴻雁」星座的所有關鍵技術進行前期充分的在軌驗證。

       按照規劃,「鴻雁」星座分為兩步建設,一期工程將由60顆衛星組網,實現「一帶一路」區域覆蓋。二期工程將再發射300多顆鴻雁衛星,形成全球覆蓋的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工程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志成:通訊是要連續覆蓋的,不能說老百姓在這打電話有信號,出去就沒了,這可不行,所以就必須接續不斷的衛星過來覆蓋,星座的設計、包括接力的方式都是難點。

       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網絡都需要建立基站,但是在沙漠、山區以及海上,很難架設基站,所以手機經常出現「不在服務區」的狀況。但是有了鴻雁系統之後,這樣的情況將成為歷史。此外鴻雁系統還具備全球導航增強功能,能夠為無人車駕駛、無人機快遞等提供更加精準的導航定位服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工程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志成: (無人駕駛)它要求的是釐米級的(導航)精度,現在的精度還需要增強,還需要提高精度,我們提供一種途徑,可以支撐將來的無人駕駛。

相關焦點

  • 中國啟動「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系統建設
    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趙竹青)記者從12日在長沙召開的湖南商業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獲悉,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據了解,「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組成,以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空間組網,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星座首顆星,預計於2023年建設骨幹星座系統。「未來,鴻雁星座將在5G物聯網、移動廣播、導航天基增強、航空航海監視中,為全球各地的人與物實現移動通信保障與寬帶通信服務。」
  • 「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將發射
    本報長沙7月12日電  (記者餘建斌)記者從12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商業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了解到: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  「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組成,以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空間組網,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星座首顆星,預計2023年建設骨幹星座系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洪太介紹說,「鴻雁」星座未來將在5G物聯網、移動廣播、導航天基增強、航空航海監視等場景中,為全球地區的人與物實現移動通信保障與寬帶通信服務。
  • 中國打造「鴻雁星座」,中國版「星鏈」系統
    整個工程計劃發射300多顆近地軌道衛星,並建設一定數量的地面數據處理中心,形成空地一體的通訊系統。主要功能兼顧數據通信和對目前導航系統的功能增強,實現全球無縫覆蓋,全天候、全時段為用戶提供上下行寬帶數據服務。
  • 鴻雁通信衛星星座系統首顆試驗星12月將發射升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言人表示,預計到2020年陸續發射30餘顆衛星,重點覆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區,初步建設示範系統,實現「一帶一路」區域商業運營。同時,到2022年完成系統一期60顆衛星的組網完和運營,成為中國首個滿足基本衛星數據通信需求的系統,並在太空中構建出一條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信息絲綢之路。
  • CEO論道|展望低軌星座寬帶衛星通信系統
    令人感慨的是,儘管衛星通信系統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誕生,然而,目前絕大多數人們的生活與衛星通信系統構建的衛星網絡並無關聯。其實,在光纖網絡以及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遠距離的寬帶數據通信,主要是依靠衛星通信系統來完成的,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網際網路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連接世界其他區域的網絡只能依靠衛星組網。
  • 基於「鴻雁」星座的全球導航增強系統
    近年來,隨著低軌通信星座的興起,基於低軌通信星座的全球導航增強系統成為衛星導航增強領域的熱點「鴻雁」系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個低軌移動通信及寬帶網際網路星座,該星座將融合導航增強功能,期望通過低軌導航增強,使得高性能導航服務從行業用戶進入大眾市場。   經充分挖掘「鴻雁」低軌星座在導航定位中的應用潛力,結合我國國家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建設需求,「鴻雁」系統將配置導航增強功能。
  • 「鴻雁」通信星座將組網,WIFI上太空,北極南極都有信號
    作者:中平7月12日電,記者在長沙召開的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了解到,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據了解,「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以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空間組網,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星座首顆星,預計於2023年建設骨幹星座系統。
  • 我國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星
    新華社長沙7月12日電(記者李國利、劉良恆)記者從12日在長沙召開的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了解到,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
  • 「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鴻雁」星座首發星成功發射 一期60顆...
    懷著「溝通連接萬物、全球永不失聯」的美好願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建設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鴻雁」星座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據了解,「鴻雁」星座將成為中國首個滿足基本衛星數據通信需求的系統,在太空中構建一條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信息「絲路」。
  • 【獨家】低軌通信星座發展的思考
    目前,我國多個單位已經提出了低軌星座計劃,包括「鴻雁」星座、「虹雲」工程等。本文針對我國低軌通信星座發展,從頻率、應用定位以及系統實用性等方面探討了總體設計應關注的問題;提出了以移動通信為主、多功能綜合、兼顧寬帶通信、規模逐步擴展的低軌星座發展建議,並給出了空間組網、全球服務、頻譜感知、頻率共用、寬窄結合、協同應用的總體設計思路。
  • 衛星移動通信現狀與未來發展
    軌道高度的降低可減弱高軌道衛星通信的缺點,並能夠為用戶提供體積、重量、功率較小的移動終端設備。用較少數目的中軌道衛星即可構成全球覆蓋的移動通信系統。中軌道移動通信衛星一般採用網狀星座,衛星運行軌道為傾斜軌道。
  • 我國商業航天「鴻雁」星座首星發射
    2018年12月29日,我國商業航天「鴻雁」星座首星發射。攝影:周子璽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趙竹青)29日,「鴻雁」星座首發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鴻雁」星座的建設全面啟動。 「鴻雁」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和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首期投資200億,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投資規模最大、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商業航天項目。
  • 新興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發展
    引言  以OneWeb、StarLink為代表的新興低軌(LEO)衛星通信星座迅猛發展,旨在通過覆蓋全球的寬帶連接能力,與地面網絡爭奪網際網路入口。  1、與地面網絡的競爭  光纖、蜂窩無線通信等地面通信技術,是低軌星座無法迴避的競爭對手。1990—2000年,「銥星」、「全球星」、「軌道通信」等多個低軌星座計劃被提出,旨在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可攜式衛星電話服務。三大星座的設計指標達到了同時期地面蜂窩網絡的水平,並具有全球無縫覆蓋的優勢,因此吸引了廣泛關注。
  • 鴻雁星座工程今年啟動 「用戶不在服務區」有望終結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胡喆)2018年我國鴻雁星座首發星任務將執行,全面啟動鴻雁星座工程建設。星座建成後,由300餘顆衛星和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的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通信系統,將讓「您撥叫的用戶不在服務區」這句話成為歷史。無論是在偏遠的山林荒漠還是在海上,手機都會有信號。
  • Telesat、OneWeb及SpaceX三個全球寬帶低軌衛星星座系統的技術對比
    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項目遭遇挫折後,經過近20年相對平靜的時期,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出現了一股新的發展浪潮,即大型低地球軌道(LowEarthOrbit,LEO)衛星星座提供全球寬帶接入。儘管在90年代的十年中提出的項目遭遇挫折,但在2014年至2016年間出現了一批新的提議,即大型LEO衛星星座提供全球寬帶。共有11家公司向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申請在非地球靜止衛星軌道(NGSO)部署大型星座,作為提供寬帶服務的手段。 這些新設計星座規模差異較大,從挪威航天局提出的2顆到SpaceX提出的4425顆。
  • 中國打造鴻雁星座:300+顆衛星 手機永遠有信號
    馬斯克的全球廉價上網計劃已經啟動,首批兩顆衛星順利升空,未來5年計劃發射多達4425顆,覆蓋全世界每個角落。中國也在打造一個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通信系統「鴻雁星座」,由300多顆衛星和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具有數據通信、導航增強等功能,可實現全天候、全時段以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為用戶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項目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領導,長城公司與一院、五院等單位共同推出,工程分為3期,將分步實施建設。
  • 基於FPGA的OFDM寬帶數據通信同步系統設計與實現
    Design and Realize th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for Broad Band  Data Communication Based on FPGA 摘要:正交頻分復用(OFDM)是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本文介紹了一種基於FPGA的OFDM寬帶數據通信同步系統的設計方案
  • 「鴻雁星座」首顆試驗衛星深圳造
    近日,中國將要建設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通信系統「鴻雁星座」的新聞在不少人微信朋友圈「刷屏」,其旨在為用戶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  據央視新聞報導,「鴻雁星座」主體預計在2023年建成,首顆試驗衛星將運行在距離地球1100公裡的軌道,主要承擔驗證低軌頻率資源可用性和數據轉發服務的能力。
  • 我國計劃2020年建成「鴻雁星座」
    原標題:我國計劃2020年建成「鴻雁星座」   記者2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公司計劃2020年建成「鴻雁衛星星座通信系統」。該系統將由60顆低軌道小衛星及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具有全天候、全時段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可為用戶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   據介紹,鴻雁星座將集成多項衛星應用功能。
  • 創投觀察 | 低軌寬帶星座是一場有進無退的冒險
    ,低軌通信星座再次成為商業航天界的熱潮。受此影響,國內也提出了一批低軌星座的計劃,其中包括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航天科工集團的「虹雲」,也包括一批民營企業籌劃中的寬帶星座、物聯網星座等。應該說,低軌通信衛星是小衛星星座中盈利前景最好的,但難度和風險都很大。本刊曾經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然而從業界實際表現看,難度和風險並沒有嚇倒創業者們。我們非常希望,這是業界充分認識和計算風險之後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