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造「鴻雁星座」,中國版「星鏈」系統

2020-11-15 騰訊網

「鴻雁星座」項目最初是在2016年11月提出並立項的,相比於馬斯克的星鏈2015年開始立項,已經遲了一年多時間。

「鴻雁星座」項目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導,長城公司與一院、五院等單位共同出資建設。整個工程計劃發射300多顆近地軌道衛星,並建設一定數量的地面數據處理中心,形成空地一體的通訊系統。主要功能兼顧數據通信和對目前導航系統的功能增強,實現全球無縫覆蓋,全天候、全時段為用戶提供上下行寬帶數據服務。

總體規劃

鴻雁星座按照規劃,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建設。一期工程先發射60 餘顆距地11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衛星,完成全球覆蓋,一期工程帶寬有限,優先支持全球電話業務,並支持重點地區的移動寬帶網際網路接入;二期工程再發射300 餘顆衛星,將大大擴展網絡容量,完成全球移動寬帶網際網路業務支持。

鴻雁系統全部完工後,系統容量可服務200萬以上行動電話(進行語音通話)用戶、20萬以上寬帶網際網路(100M以上速率數據連接)用戶及1000萬以上物聯網(小數據量多連接數)用戶。

鴻雁星座一期工程計劃2021年前後完成,整個計劃在 2024 年前後完成。

當前進展

2018年12月29日,鴻雁星座首顆技術驗證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天科技集團),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這是中國首次發射可以滿足寬帶移動數據通信的低軌衛星,鴻雁星座首星發射成功標誌著該系統正式進入建設階段,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

相較於其它主要的低軌通訊系統,「鴻雁星座」進展稍慢,除了馬斯克的星鏈系統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發射衛星以外,還有數個其它公司也在努力推進類似系統:

盧森堡的O3b公司早於2013年就發射完成了20顆衛星,基本完成了該系統星座的一期建設。

英美聯合的OneWeb公司 首批 6 星與 2019 年 2 月 28 日成功發射入軌,並完成了下載速率400M和時延30毫秒的傳輸試驗。

2019年5月23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當晚利用「獵鷹9」運載火箭成功將「星鏈」首批60顆衛星送入軌道。

鴻雁研發歷程回顧

2016 年 11 月 01 日,鴻雁系統立項,並在珠海航展上公布計劃。

2018 年 07 月 12 日,確定首星發射時間,並確定兩期建設規劃。

2018 年 10 月 24 日,成立相關公司並完成資金籌備工作。

2018 年 12 月 29 日,「鴻雁」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承擔發射任務的是中國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

市場定位

「鴻雁星座」的主要市場定位為中國地面移動通訊的補充,在地面基站無法覆蓋的地方提供移動網際網路接入。

當前佔據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和高山叢林、沙漠、隔壁、草原等區域,地面基站都無法實現完全覆蓋。當沒有地面基站信號的時候,衛星通信就可以大顯神威了。

「鴻雁」瞄準的是就是地面基站覆蓋的空白地帶,能夠使中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領域覆蓋。

擴展價值

由於中國陸地基站覆蓋相對全球其它國家完善很多,因此「鴻雁星座」的主要覆蓋目標和市場空間並不在中國內陸人口密集區。

中國疆域外通訊,特別是海上輪船、海洋鑽井平臺、南海諸島、兩極科考、海外密林沙漠地帶、海外建設隊伍、海外駐守人員等通訊,之前一直依賴銥星等國外通訊系統,不僅花費高,而且安全性也沒有保障。

另外,在南北極地區,隨著未來科研工作開展越來越頻繁,經濟利益日趨變大,中國各科考站和考察船均可以通過鴻雁系統進行寬帶數據傳輸,便宜又高效。

因此,中國急需可覆蓋全球的,自主的移動寬帶網際網路系統。「鴻雁星座」正是中國數個類似項目中進展較快的一個。

相關焦點

  • 鴻雁通信衛星星座系統首顆試驗星12月將發射升空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第十二屆珠海航展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宣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鴻雁通信衛星星座系統首顆試驗星定於今年12月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言人表示,預計到2020年陸續發射30餘顆衛星,重點覆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區,初步建設示範系統,實現「一帶一路」區域商業運營。同時,到2022年完成系統一期60顆衛星的組網完和運營,成為中國首個滿足基本衛星數據通信需求的系統,並在太空中構建出一條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信息絲綢之路。
  • 中國啟動「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系統建設
    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趙竹青)記者從12日在長沙召開的湖南商業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獲悉,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據了解,「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組成,以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空間組網,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星座首顆星,預計於2023年建設骨幹星座系統。「未來,鴻雁星座將在5G物聯網、移動廣播、導航天基增強、航空航海監視中,為全球各地的人與物實現移動通信保障與寬帶通信服務。」
  • 中國打造鴻雁星座:300+顆衛星 手機永遠有信號
    中國也在打造一個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通信系統「鴻雁星座」,由300多顆衛星和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具有數據通信、導航增強等功能,可實現全天候、全時段以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為用戶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項目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領導,長城公司與一院、五院等單位共同推出,工程分為3期,將分步實施建設。
  • 中國「鴻雁星座」來了解一下
    近日美國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拔地而起衝向蒼穹,代號為「星鏈」的衛星組網工作終於在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推動下成為現實,本次發射一共搭載六十顆組網衛星升空,這天女散花式的豪氣讓無數人嘆為觀止,更有媒體對此發出白頭鷹技術果然強大的感慨,那麼美國此舉真的如此空前絕後嗎?
  • 「鴻雁」星座:覆蓋全球的寬帶通信系統
    「鴻雁」星座:覆蓋全球的寬帶通信系統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2月30日 09:25 A-A+ ,標誌著我國全球低軌網際網路衛星系統正式啟動建設,整個星座主體預計在2023年建成,屆時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由衛星提供的通話、上網等通訊接入服務了。
  • 基於「鴻雁」星座的全球導航增強系統
    「鴻雁」系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個低軌移動通信及寬帶網際網路星座,該星座將融合導航增強功能,期望通過低軌導航增強,使得高性能導航服務從行業用戶進入大眾市場。   經充分挖掘「鴻雁」低軌星座在導航定位中的應用潛力,結合我國國家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建設需求,「鴻雁」系統將配置導航增強功能。
  • 「鴻雁星座」首顆試驗衛星深圳造
    近日,中國將要建設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通信系統「鴻雁星座」的新聞在不少人微信朋友圈「刷屏」,其旨在為用戶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  據央視新聞報導,「鴻雁星座」主體預計在2023年建成,首顆試驗衛星將運行在距離地球1100公裡的軌道,主要承擔驗證低軌頻率資源可用性和數據轉發服務的能力。
  • 「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鴻雁」星座首發星成功發射 一期60顆...
    懷著「溝通連接萬物、全球永不失聯」的美好願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建設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鴻雁」星座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據了解,「鴻雁」星座將成為中國首個滿足基本衛星數據通信需求的系統,在太空中構建一條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信息「絲路」。
  • 中國衛星:星座系統方案正在深化論證
    中國衛星(600118)1月15日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介紹,「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由數百顆低軌道小衛星及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其中首發星由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並於2018年12月29日成功發射。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能否顛覆掉華為的5G?
    這是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的第七次成功發射。加上之前的6批,現在,已有422顆衛星在圍繞地球飛行了。 星鏈可以幹什麼呢?不少人認為,星鏈等低軌道衛星星座就是6G,那麼,馬斯克的星鏈能否顛覆5G、6G?
  • 中國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中新網客戶端酒泉12月29日電 (李瀟帆)北京時間12月29日16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搭載發射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送入預定軌道。
  • 「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將發射
    本報長沙7月12日電  (記者餘建斌)記者從12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商業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了解到: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  「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組成,以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空間組網,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星座首顆星,預計2023年建設骨幹星座系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洪太介紹說,「鴻雁」星座未來將在5G物聯網、移動廣播、導航天基增強、航空航海監視等場景中,為全球地區的人與物實現移動通信保障與寬帶通信服務。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近年來,以「星鏈」計劃為代表的低軌星座發展迅速,成為全球爭奪空間戰略資源的「新戰場」。隨著更多低軌星座計劃的提出,太空將迎來更多衛星組成的「全新星座」。低軌星座具有哪些優勢,其部署和發展將面臨哪些風險與挑戰?
  • 一箭七星 中國成功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中新網客戶端酒泉12月29日電 (李瀟帆)北京時間12月29日16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搭載發射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送入預定軌道。
  • 鴻雁星座工程今年啟動 「用戶不在服務區」有望終結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胡喆)2018年我國鴻雁星座首發星任務將執行,全面啟動鴻雁星座工程建設。星座建成後,由300餘顆衛星和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的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通信系統,將讓「您撥叫的用戶不在服務區」這句話成為歷史。無論是在偏遠的山林荒漠還是在海上,手機都會有信號。
  • 我國商業航天「鴻雁」星座首星發射
    2018年12月29日,我國商業航天「鴻雁」星座首星發射。攝影:周子璽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趙竹青)29日,「鴻雁」星座首發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鴻雁」星座的建設全面啟動。 「鴻雁」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和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首期投資200億,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投資規模最大、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商業航天項目。
  • 深圳造「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今年發射
    原標題:深圳造「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今年發射深圳新聞網訊 「未來在衛星完成三步走的組網工作之後,將正式向全球用戶提供無死角的高速上網服務。」記者近日獲悉,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簡稱深圳東方紅)利用微小衛星平臺研發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計劃於今年下半年發射升空。「鴻雁」開啟移動通信新時代近日,記者來到南山區深圳東方紅的微小衛星研製基地採訪,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緊張研製和測試「鴻雁」星座的首顆試驗星。
  • 美軍開始測試SpeceX「星鏈」系統 未來或有數萬顆衛星支持作戰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RT新聞5月27日報導,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近日與美國軍方達成協議,使用SpaceX的「星鏈」衛星群為美國陸軍進行通信測試。報導稱,SpaceX已經同意美國陸軍對該公司的「星鏈」低軌寬帶星座進行通信測試,該星座未來將由數千乃至上萬顆衛星組成,此次測試是為了將其整合到美軍現有的系統之中。一名消息人士在5月26日告訴「太空新聞」,美國軍方已經與SpaceX公司達成一項協議,將在未來三年內對「星鏈」進行測試,以評估其是否符合美軍的數據傳輸需求。
  • 我國計劃2020年建成「鴻雁星座」
    原標題:我國計劃2020年建成「鴻雁星座」   記者2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公司計劃2020年建成「鴻雁衛星星座通信系統」。該系統將由60顆低軌道小衛星及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具有全天候、全時段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可為用戶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   據介紹,鴻雁星座將集成多項衛星應用功能。
  •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超越SpaceX「星鏈」還有多遠?
    比如最近我國「行雲二號」01星與02星組成的衛星物聯網星座,就實現了星間雷射通信「零突破」,是星間雷射通信在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上的首次成功應用。「雷射通信」設計可大幅降低連接延遲,為打造更強大空基網際網路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這種通信方式帶寬極高,並且可以長距離高速傳輸大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