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萬顆?巨型低軌星座不僅是「跑馬圈地」這麼簡單
並且,2019年10月,FCC又代表SpaceX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了一批近地軌道小衛星的頻率申請,計劃再增加3萬顆衛星運行在距地328~580公裡之間,使得星鏈計劃的總衛星數達到4.2萬顆。 此外,按照FCC的要求,在2024年前,SpaceX公司需要在軌道上部署近6000顆衛星,在2027年完成1.2萬顆衛星的部署。
-
衛星網際網路和5G,哪個更便宜?我們算了一筆帳
在衛星製造成本上,按照SpaceX早期公布的數據,每顆星鏈衛星的製造成本為100萬美元,但到了2019年底,馬斯克透露隨著衛星製造進入規模化,其成本已低於50萬美元。在發射成本上,2019年5月SpaceX採用「一箭60星」方式將60顆星鏈衛星送入太空,這次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是第4次重複使用,總發射成本為3592萬美元,折合每顆星的發射成本約60萬美元。
-
SpaceX第16次發射星鏈衛星,一箭60星
圖 | 獵鷹 9 號火箭的發射圖片(來源:SpaceX)SpaceX 的這項星鏈計劃預計將發射總計約 4 萬兩千顆近地軌道衛星,並將在衛星網完善程度達到一定標準後能與地面通信設施結合,在全球範圍內為需要的用戶提供基於衛星網絡的高速聯網服務。
-
42000顆衛星構建新網絡,專家稱大幅領先5G
這已經是美太空探索公司本月第3次發射小型微型星鏈,總數量已經達到600顆,離42000顆衛星構建新網絡的目標越來越近。據悉,6月30日時,美太空公司將進行第4次發射,到時還是由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獵鷹9號運載火箭和傳統運載火箭相比,其成本僅只有十分之一,且獵鷹9號落回地面後,只需要稍加修復就能再次發射,能大大降低運載成本。
-
中國打造「鴻雁星座」,中國版「星鏈」系統
整個工程計劃發射300多顆近地軌道衛星,並建設一定數量的地面數據處理中心,形成空地一體的通訊系統。主要功能兼顧數據通信和對目前導航系統的功能增強,實現全球無縫覆蓋,全天候、全時段為用戶提供上下行寬帶數據服務。
-
成為星鏈的最強對手?
與最具野心的星鏈星座將會構成什麼關係? 作為全球衛星電話的先驅者,銥星公司本周迎來兩件大事:本周一,贏得美國國防部超過7億美元大單,讓美國軍方可以無限制使用銥星通信系統星座,保障美軍在全球每一個角落打衛星電話無盲區、無死角。
-
星鏈計劃所有在役地面站和全部在軌衛星詳情
、發射場系統、回收著陸系統和衛星總體系統給出了較為詳細的論述。 而對於未來要建成的由41927顆衛星構成的星鏈計劃巨型星座而言,地面站系統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多顆低軌衛星以一定排列方式共同協作,可實現對全球(或一定區域)的連續無縫覆蓋。「星鏈」是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於2014年提出的低軌星座計劃,其目標是建設一個全球覆蓋、高速度、大容量和低時延的天基全球通信系統,提供面向全球的高速寬帶接入服務。「星鏈」計劃共規劃3期星座系統,總計4.2萬顆衛星,將提供可比擬地面光纖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時延低至50毫秒。
-
4.2萬顆衛星背後,一場被忽視的資源競爭
此前,SpaceX的星鏈計劃在2019年10月16日將衛星發射總數量從1.2萬顆更新到了令人咋舌的4.2萬顆衛星(1.2萬顆已獲批准,3萬顆已提交申請)。 這些衛星,將打造天基網際網路,實現高帶寬、低延時的衛星通信。 4月22日,當這一宏偉計劃的第七批60顆衛星上天后,馬斯克進一步宣稱:該衛星網際網路業務「3個月內內測,6個月內公測」。
-
美軍商業化LEO衛星星座項目概況及展望
衛星與網絡2019 02 01裝備真的很重要來源 |高端裝備發展研究中心(chinaequip)作者 | 太陽穀美國一直將國家安全空間(NSS)資產視為至關重要的作戰能力。傳統上軍事衛星被置於地球同步軌道(GEO)上,以便為地球上的任何一點提供持續的任務支持。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空間環境中,這些昂貴且相對落後的系統越來越成為易受攻擊的目標,一旦遭受降級或破壞需要數年才能更新。為此,美軍計劃藉助商業力量構建低地球軌道(LEO)高速網絡骨幹網,即「二十一點」項目(Blackjack)。
-
馬斯克一箭60星的星鏈還有問題需解決!
馬斯克因此提出了星鏈概念:通過向太空中發射數萬枚超低空軌道衛星,用於全球的網際網路業務。馬斯克首先是希望先發射1.2萬個衛星,然後再增加到4.2萬個實現全覆蓋。馬斯克一箭60星發射技術再次取得成功據俄羅斯紅星報4月23日報導,4月23日凌晨,美方SpaceX 公司在美軍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了獵鷹九號運載火箭,將60顆星鏈衛星成功送入既定軌道,一箭60星發射技術再次取得成功,使得美方范登堡基地一片歡呼。通過最近幾次發射,星鏈衛星在軌數目已經達到422顆,已經具備一定的聯網能力。
-
StarLink星座系統測試及鏈路層協議探討
可看出: 星鏈系統的部署進度加快:由第1~2批次發射間隔171.5天,縮短至平均不到15天,再至最近一次間隔僅6天; 第1批次測試版本StarLink衛星在221天、365天兩個時間點開始下降,從下降軌跡推斷系開展主動降軌測試;自440天開始,陸續約44顆衛星開始離軌而墜入大氣層; 正式版本衛星仍是分三組進行軌道爬升,三組爬升速度及間隔與前述文章分析時結論基本一致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 」要來了?
一位網友曬出 SpaceX 星鏈( Starlink )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條款,稱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法律框架。 按照馬斯克的計劃,星鏈計劃將由 4.2 萬顆衛星組成,讓網絡信號覆蓋全球每一個角落,無論你在北極還是亞馬遜叢林裡都能連上 WiFi。
-
在軌數量最多的星鏈星座實際進展如何?
SpaceX計劃分三階段部署4425顆衛星:最初部署1584顆衛星,軌道高度為550km,(系統在首批800顆衛星發射後開始運行);第二批2800餘顆衛星將被送往1150km的軌道高度;最後一批7518顆衛星將搭乘重型獵鷹,在340km的高空上工作。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要來了?
一位網友曬出 SpaceX 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條款,稱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法律框架。按照馬斯克的計劃,星鏈將由 4.2 萬顆衛星組成,讓網絡信號覆蓋全球每一個角落,無論你在北極還是亞馬遜叢林裡都能連上 WiFi。
-
研究表明,SpaceX的星鏈星座將給一座強大的新望遠鏡帶來麻煩
,來看看系統在布滿巨型衛星星座的近地軌道上運轉如何,不令人意外,與SpaceX正在建造的天文臺相同,結果並不理想。 魯賓天文臺項目研究團隊(PST)的新研究表示,包含4200顆衛星的巨星星座會嚴重破壞計劃在明年開始並在2032年結束的時空遺產調查(LSST)。 根據研究,預計近1/3的LSST圖像都至少包含一條衛星軌跡,而幾乎所有在黃昏或黎明時拍到的圖至少會被一條衛星軌跡破壞。
-
空天網際網路觀察系列之一:星鏈星座在軌衛星達到420顆(可下載)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攜手華為公司聯合搭建並演示了基於MEC的低軌衛星-5G融合業務演示平臺。在未來雙方將在低軌衛星與5G網絡融合技術和方案方面開展合作,探索基於空地聯合的衛星物聯網、衛星車聯組網等業務應用,共建產業生態。2020 年 4 月 23 日,SpaceX 發射第七批共計 60 顆星鏈(Starlink)衛星,也使得星鏈星座在軌衛星達到 420 顆。
-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衛星讓智利天文學家頭疼不已
據天文學家克拉拉·馬丁內斯·瓦茲奎茲的推特消息,星鏈小型衛星列車是2019年11月11日發射並進入軌道的,而18號的時候,它們花了整整5分鐘才從塞羅託洛洛天文臺掠過。這就是說,「這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或許只是問題的開始。我相信社會對此的反應和警示是有理由的。」 如果曾經提出的由上萬個獨立衛星合力組成的「巨型星座」的規模真的能夠實現的話,那可就真的是對我們的觀測數據產生重大影響的不可避免的因素了.」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能否顛覆掉華為的5G?
這是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的第七次成功發射。加上之前的6批,現在,已有422顆衛星在圍繞地球飛行了。 星鏈可以幹什麼呢?不少人認為,星鏈等低軌道衛星星座就是6G,那麼,馬斯克的星鏈能否顛覆5G、6G?
-
新研究表明:SpaceX星鏈衛星變暗後仍會干擾天文研究
1月18日 消息:SpaceX降低星鏈衛星反射率的嘗試正在進行,但還沒有達到天文學家所要求的程度。此前,天文學家一致表示,星鏈衛星太亮會影響天文觀測,後來SpaceX決定為星鏈衛星裝「遮陽傘」,降低衛星亮度,以減小對天文觀測的幹擾。